付費限定

燒金紙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父親過世的那個夏天,我們沒有如其他親友過世時一樣,在殯儀館或是家的外頭設起靈堂供人捻香。因為意外死亡,父親的遺體需要驗屍開立死亡證明才能入斂火化,加上挑選日子、時辰,必須閃開沖剋親人們,最後讓他的遺體放在冰櫃好一陣子才完成最後的告別式。

靈堂的設置多半是為了在等日子之前,給亡者頌經、讓活著的人稍稍有緩衝悲傷的時間,有人來悼念、有人守靈整理思緒。父親另有自己的家庭,多半我與姊姊就是依著父親的家人決定後事的處理,本來會在靈堂前摺的紙蓮花,我與姊姊也沒有參與到,後來還是再用台幣換了那些紙蓮花,送父親最後一程。

兒時對於「燒金紙」或是傳統習俗裡的禮節,沒有特別的厭惡或喜好,總是大人交待著做,我就跟著做。每次開口問起燒這些玩意的時候,長輩也說不出所以然,還經常性地連金紙的分門別類都搞不太清楚,只得憑著金紙上的圖案印刷去加以猜測、想像,誰也沒真的搞懂過哪個是拜地基主,哪個是燒給好兄弟,哪個又是燒給過世的親人在另一個世界花用,有時童言同語的問:「幹嘛不燒本存摺就好?」或者現代根本就想問:「行動支付都那麼方便了,幹嘛還燒這麼多的東西製造空氣汙染?燒個iPhone好了!」

關於傳統習俗,也許是父親走的那時,在天主教的天主堂辦完告別式,隨即上了道士的廂行車,聽著鈴鈴鈴的鈴聲,撞著我腦袋瓜覺得荒謬的衝突後,我便慢慢地脫離家裡中元普渡和過年兩次僅有的拜拜儀式!

母親沒有特別要求我一定要跟著她依著她的傳統習俗向天地神明鬼神祭拜,還年輕的時候,有時會不耐煩地回應母親:「幹嘛老要那麼麻煩、那麼多規矩!」心不甘情不願舉香合十在胸前搖晃幾下,便匆匆離開母親信仰的一切。偶爾還叨唸著:「那些香啊、金紙燒了就空氣汙染啊!不要買那麼多!」

信仰/傳統在一個人心裡久了,一時要改變並不容易,那是一種做了心裡就踏實了的感覺。

每每中元普渡和過年這兩個大節,母親買回的金紙常讓我皺眉,那揚起的灰和漫在空氣裡從白至黑的煙,大街小巷提醒著每個月的初二、十六,以及常民百姓以祭拜算日子的儀式,每次都讓我站在逆風處,看著那燒著不知去向的金紙,從大姨替母親特製帶有煙囪的金爐吐出一口口像是活著的證明,我都忍不住想多咳幾聲;若是不小心站在爐前面火處,還常在普渡的夏日考驗自己的耐熱度,在冬日假裝取得一點溫暖,以為日子不變還在夏日!

母親沒有強逼我跟著她的習俗走,自個兒總是在日子裡忙活著疲累,若是記得日子我會回家陪她忙活那些她的信仰,若是忘了就會在那個普渡的餐桌上記起:「啊今天妳普渡啊!」又或者偶爾剛待在她的身旁,她又會拿著打火機來到我的身邊跟我說:「幫我點香!」又在準備燒金紙的時候再喚我:「你來幫我點火。」母親不會用打火機,我又得像大雄的小叮噹,從肚裡掏出打火機,幫她點燃那些不知去向的金紙,那些讓自己了表對日子、祖先、鬼神的虔誠!

母親是個依著傳統習俗而走的人,也是個在她那個年代或者至今是個前衛不已的女人。我不知道她自己心裡是否常也會有我那種內在和外在以及自我意識和社會習慣的衝突與矛盾。每回我不厭其煩地對她叼唸著:「就不要燒金紙啊,製造汙染。」若她心情好會答:「這樣就不像在過年啊!」要是不巧她那天心煩,她會說:「你們這些心裡沒有祖先沒有傳統的人。以後你們也不會記得我。」但我仍不改我的不厭其煩,因為我不只討厭那些空氣汙染,還不願信仰別人要我信仰的信仰!

年除夕,又是燒金紙的日子。我沒有發現這個年家裡沒有任何一落金紙,是到了儀式性的祭拜完畢,將那些肥死鬼神的食物零嘴收拾時,才發現母親今年沒有買金紙回來燒。

我問母親:「妳今年怎麼沒買金紙?」

她像是終於不會再被我叨唸、做對了事的理直氣壯說:「啊你不是說要環保嗎?」

母親年老了。我想是她累了。也沒有人陪她做那件她覺得非做不可的事,於是也就順勢放過自己,不要如此奔忙吧!

圖:20080630燒庫錢 Nikon Coolpix P5100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584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線線的生活日常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換日線的沙龍
21.1K會員
925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上班族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來看線線怎麼說;業餘的時候,也來跟線線一起看劇看電影及看書;有空的話一起來學做出版、編輯和電子書吧!
換日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8/16
一個人要作飯,菜的保存真的是件麻煩的事,如果有三個人一起吃,就可以換不同的菜色!對我來說又算是一種新的「遊戲」了!母親不懂作飯對我來說就是一種娛樂啊!即使我一天之中流最多汗的時候是站在瓦斯爐前,滿臉油煙都讓我瞬間覺得自己的臉會老化得再加速,我還是覺得在那裡切切炒炒很有趣!
Thumbnail
2024/08/16
一個人要作飯,菜的保存真的是件麻煩的事,如果有三個人一起吃,就可以換不同的菜色!對我來說又算是一種新的「遊戲」了!母親不懂作飯對我來說就是一種娛樂啊!即使我一天之中流最多汗的時候是站在瓦斯爐前,滿臉油煙都讓我瞬間覺得自己的臉會老化得再加速,我還是覺得在那裡切切炒炒很有趣!
Thumbnail
2024/02/24
不要勉強想跟長輩成為朋友或無所不談!那需要彼此都要能夠先把對方放在對等的位置上。而我想,我與母親在我十歲那年一夜長大後,我就與她平起平坐了吧!
Thumbnail
2024/02/24
不要勉強想跟長輩成為朋友或無所不談!那需要彼此都要能夠先把對方放在對等的位置上。而我想,我與母親在我十歲那年一夜長大後,我就與她平起平坐了吧!
Thumbnail
2023/04/18
那日突然想起母親幾乎很少買壽司也不會壽司,想起了母親曾經想要讓我「不要跟別人不一樣」而讓我參加所有所有不論她是不是要想辦法籌錢、學校裡的活動。我沒有特別喜歡跟同學出去玩這種遠行,喜歡的應該是母親在那個早晨會遞來那盒裝有雞腿和壽司,心滿意足地踏上旅程!
Thumbnail
2023/04/18
那日突然想起母親幾乎很少買壽司也不會壽司,想起了母親曾經想要讓我「不要跟別人不一樣」而讓我參加所有所有不論她是不是要想辦法籌錢、學校裡的活動。我沒有特別喜歡跟同學出去玩這種遠行,喜歡的應該是母親在那個早晨會遞來那盒裝有雞腿和壽司,心滿意足地踏上旅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以下為二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某日做了一個夢,夢見我一個人在燒金紙,於是送件請示,佛菩薩慈悲開示是祖先來索要,需燒三箱上海金給祖先。這真的是不少的數目,可能是平常我家初一十五都沒有拜祖先,只有在大節日時會祭拜與燒金紙,祖先花銷不夠,所以這次索要較多。   我上網訂了三箱上海金,
Thumbnail
以下為二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某日做了一個夢,夢見我一個人在燒金紙,於是送件請示,佛菩薩慈悲開示是祖先來索要,需燒三箱上海金給祖先。這真的是不少的數目,可能是平常我家初一十五都沒有拜祖先,只有在大節日時會祭拜與燒金紙,祖先花銷不夠,所以這次索要較多。   我上網訂了三箱上海金,
Thumbnail
陽光照射著家中玻璃屋,使我眼睛自然而然瞇起,視網膜前的光影迷離,總讓我猜測已經隨著時光而遠行的他們看見了什麼。 一次用餐時,爸爸與我們聊起寒假旅遊日本的細節。當時雪靴成為我們的配備,每一步的前進,都狠狠地在雪堆印下足跡;搭上前往八甲田山上的纜車,迫切的用手,將玻璃的每一角擦拭清晰,只為把那一片白茫茫
Thumbnail
陽光照射著家中玻璃屋,使我眼睛自然而然瞇起,視網膜前的光影迷離,總讓我猜測已經隨著時光而遠行的他們看見了什麼。 一次用餐時,爸爸與我們聊起寒假旅遊日本的細節。當時雪靴成為我們的配備,每一步的前進,都狠狠地在雪堆印下足跡;搭上前往八甲田山上的纜車,迫切的用手,將玻璃的每一角擦拭清晰,只為把那一片白茫茫
Thumbnail
第一次知道拜拜, 是婚後被媽媽幾乎是以「命令」式的言語 讓我在七月半回夫家幫忙燒香拜拜。 記得,當時我是這麼說的, 「那有那麼重要嗎?為什麼我要特別回去?」 因為打小到大從沒看過家裡拜拜 不知道這樣的習俗有多重要 更不了解農曆七月的傳統意義。 一直以為這樣的節日,只是媽媽口中 笑稱自己是鬼門關來不及
Thumbnail
第一次知道拜拜, 是婚後被媽媽幾乎是以「命令」式的言語 讓我在七月半回夫家幫忙燒香拜拜。 記得,當時我是這麼說的, 「那有那麼重要嗎?為什麼我要特別回去?」 因為打小到大從沒看過家裡拜拜 不知道這樣的習俗有多重要 更不了解農曆七月的傳統意義。 一直以為這樣的節日,只是媽媽口中 笑稱自己是鬼門關來不及
Thumbnail
每一年的農歷七月,生前孝順勝過於死後祭拜一桌滿漢全席這個想法會不斷的浮現在我腦海中。星期五就是農歷七月十五,中元普渡。相信每一個華人家庭在這幾天都會忙著準備祭祖的用品。 終結來說,生前孝順比死後的任何儀式還來得更有意義。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兒親不待 閱讀後的你是否贊同我的說法?歡迎留言。
Thumbnail
每一年的農歷七月,生前孝順勝過於死後祭拜一桌滿漢全席這個想法會不斷的浮現在我腦海中。星期五就是農歷七月十五,中元普渡。相信每一個華人家庭在這幾天都會忙著準備祭祖的用品。 終結來說,生前孝順比死後的任何儀式還來得更有意義。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兒親不待 閱讀後的你是否贊同我的說法?歡迎留言。
Thumbnail
一切好似都停在這一瞬間,皆已燃盡,就只剩下灰燼和塵土;等待春風雨露的滋養,嫩芽破土而出。
Thumbnail
一切好似都停在這一瞬間,皆已燃盡,就只剩下灰燼和塵土;等待春風雨露的滋養,嫩芽破土而出。
Thumbnail
關於傳統習俗,也許是父親走的那時,在天主教的天主堂辦完告別式,隨即上了道士的廂行車,聽著鈴鈴鈴的鈴聲,撞著我腦袋瓜覺得荒謬的衝突後,我便慢慢地脫離家裡中元普渡和過年兩次僅有的拜拜儀式!
Thumbnail
關於傳統習俗,也許是父親走的那時,在天主教的天主堂辦完告別式,隨即上了道士的廂行車,聽著鈴鈴鈴的鈴聲,撞著我腦袋瓜覺得荒謬的衝突後,我便慢慢地脫離家裡中元普渡和過年兩次僅有的拜拜儀式!
Thumbnail
沒有阿媽的阿媽家,從前我們在二三樓不需要穿拖鞋,這次回去才走一趟,腳底就蒙了厚厚的灰。這個家是由阿媽傳給姑姑的家庭理髮店,姑姑每天通勤來到這裡上下班。沒有阿媽的阿媽家,什麼都沒有少,情感上卻空了好大一塊。
Thumbnail
沒有阿媽的阿媽家,從前我們在二三樓不需要穿拖鞋,這次回去才走一趟,腳底就蒙了厚厚的灰。這個家是由阿媽傳給姑姑的家庭理髮店,姑姑每天通勤來到這裡上下班。沒有阿媽的阿媽家,什麼都沒有少,情感上卻空了好大一塊。
Thumbnail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路總會有盡頭,戲總會有落幕,曲終人就散,這些都是人生的無奈與必然的結果;人,總會有離開的一天,凡事心理上要有準備,該來就來,該走就走,一切隨著因緣的安排。」
Thumbnail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路總會有盡頭,戲總會有落幕,曲終人就散,這些都是人生的無奈與必然的結果;人,總會有離開的一天,凡事心理上要有準備,該來就來,該走就走,一切隨著因緣的安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