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影展電影 年度十大推薦(下)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上一回推薦了十部2020年在各大影展看到並強烈喜愛的電影,但仍有一些想特別提及的漏網之魚及「非典型」的特殊電影,在此篇整理給各位。
---
BONUS. 《薇塔與吳爾芙》(Vita & Virginia,2018)/臺北文學.閱影展
Directed by:Chanya Button
  年初時就在串流平台上觀賞過,乃至於九月在臺北文學.閱影展時已是二刷。本片改編自Eileen Atkins在1990年代自編自演的同名舞台劇,主要講述吳爾芙在1920年代與薇塔(Vita Sackville-West)相識相戀,受她啟發進而創作出經典《Orlando》的過程。
  和《燃燒女子的畫像》相似,皆是女性藝術家遇上謬思的情節,但比起《燒》片中將完美無瑕的戀人記憶永遠封存於作品當中,《薇》片大方呈現謬思的缺陷與形象崩毀,本已精神耗弱的吳爾芙再受到薇塔言行反覆的摧殘,病上加病、毒上加毒,反而創造出不朽名作。兩人情感線的描繪不甚舒暢完美,卻將上流知識分子游移於互相利用與坦露真心之間、虐與被虐各取所需,那種「大人的戀愛」拿捏得絲絲入扣。
  電影中穿插大量兩位演員直面鏡頭,朗誦薇塔與吳爾芙詞藻華麗又充滿慾望的情書的畫面,在大銀幕看本片會更能靜下心來仔細聆聽、咀嚼其文謅謅的象徵隱喻,以及好好欣賞演員細緻內斂的微表情。恰巧的是,臺北文學.閱影展期間,正好有片商重映1992年Sally Potter執導,Tilda Swinton主演的《美麗佳人歐蘭朵》(我的短評),看完創作者的故事,馬上便可潛入故事中的世界,一裡一外相映成趣,相信能大大滿足吳爾芙的書迷,或者讓還不太認識她的觀眾進而愛上吳爾芙。
  另外,電影充滿復古的場景、復古的衣裳,卻配上如心跳般躁動迴盪的電音,是使本片當初首映後評價參差不齊的原因之一,但這對我而言反而是加分,也讓它不至淪為過目即忘的保守文學電影。年輕世代回望過往經典,在詮釋歷史時仍保有自身風格,誰規定20年代的名流雅士,就只能聽古典或爵士?
(配樂家Isobel Waller-bridge,即是以創作《倫敦生活》(Fleabag)和《追殺夏娃》(Killing Eve)聞名的Phoebe Waller-Bridge的姐姐。)
---
在進入延伸單元前,有兩部將於2021上半年上映,並且我很確定一定會列入自己爾後院線十大的2020影展電影,就不佔據這個清單名額了,但仍於此預告閱讀本文的讀者們:
榮獲金馬最佳新導演,費比西影評人獎、奈派克(NETPAC)獎、亞洲電影觀察團推薦獎,金馬影展會外賽三冠王的《南巫》
河瀨直美新作,入選坎城2020主競賽的《晨曦將至》
------------------------------------------------------------------------------------
延伸單元--VR電影推薦
  在傳統電影之外,心有餘力我也會關心VR電影,儘管對電影觀眾而言,VR還不到十分普遍,但在遊戲界已行之有年,並且疫情爆發之後,大眾愈來愈看見「個人式經濟」的重要性,VR這種「一個人的電影院」能夠避開實體群聚的風險與地域之隔閡,相信未來幾年的發展會更加快速。
  去年HTC Vive Originals便和威尼斯VR單元合作,讓台灣觀眾在影展期間能夠同步欣賞入圍作品,展期過後,也在11、12月定期播映金馬影展播放過的國內原創作品及國外話題新作,試圖在長春國賓打造與高雄VR體感劇院類似,定期放映VR作品的商用劇院,只可惜營運規劃似乎只到2020年底。
  我去年也去朝聖威尼斯VR單元了一番,並留下以上這篇記錄,其中的《爪哇歲月》《遙遠之書》是較喜愛、推薦的。事實上,由於展期的作品數量多達32部,寫完之後意猶未竟又去看了一次,但因忙碌加上懶惰未能再寫出一篇速記,為了彌補遺憾,在此挑出兩部推薦:
1.《殺死大明星》(Killing A Superstar,2020)
Directed by:范帆
  愛奇藝首部自製8K互動式VR作品,並在當屆威尼斯影展獲得最佳VR故事片,比較像遊戲的邏輯而非被動觀看的電影。在豪華別墅訪問明星時發生了密室謀殺案,觀者必須在限定的時間內,利用如上圖下方的室內圖,自由穿梭於不同房間觀察各方人馬的言談舉止,並在時間用完後指認兇手與犯案動機。
  要注意的是,電影完全仿造現實世界時間流逝的狀態,意即當你在臥房觀看A時,客廳內B和C的對話與互動是同步進行的,錯過便錯過了,因此得謹慎選擇跟隨的角色,才不會浪費時間在與案件無關的支線細節上。
(由於影展體驗時間寶貴,我沒有反覆重選至揭曉正確答案就去看下一部了,因此至今仍不知真相為何XD)
---
2.《失嬰黑洞》(Minimum Mass,2020)
Directed by:Raqi Syed , Areito Echevarria
  這部被美國製片人Brandon Oldenburg形容成「像是希區考克在玩芭比娃娃」的詭譎作品,極暗的背景中央矗立一棟如《宿怨》開場戲中般陰暗、殘破的模型屋,由一對夫妻平凡日常互動開展,漸漸挖掘他們喪失一個孩子的過往,是如何像夢靨一般籠罩糾纏心頭。
  本片充分運用VR全景沉浸的優勢,將觀者緩緩拉入其所建構不太真實又不夠虛幻、逼近引發「恐怖谷效應」的異空間中,用不著任何Jump Scare,仍能令人全程倍感壓迫。
-----------
3.《留給未來的殘影》(Afterimage for Tomorrow,2018)/台北電影節
Directed by:陳芯宜
  去年北影VR展區的重點作品,本是2018年為高雄電影節製作的短片,2019年於台灣數位藝術中心重新設計美術館展覽版本,2020年入選台北電影節,又特別規劃了「現場演出版」,讓觀賞完虛擬舞者演出的觀眾,拿下頭顯旋即看見真實舞者,藉此模糊虛擬和真實的觀演邊界(演出精華片段),並於年底巡迴至衛武營,返回催生本片開展的高雄。
  長期拍攝記錄片的陳芯宜導演,藉由VR這個新科技,反而表現出了內心最柔軟私密的情感--在沒入來生的光束之前,如果擁有三根火柴的時間回望人生,你最想看見的是什麼景象?周書毅感性抒情的肢體,佐以莫子儀朗誦詩句的磁性聲音與簡約飄忽的配樂,使得《留給未來的殘影》像一抹從記憶縫隙長出的具象化呢喃,迴盪耳/眼之間,久久不能揮散。
-----------------------------------------------------------------------------------
延伸單元--展覽推薦 
<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狂中之靜>
  影癡絕不可錯過的展覽,與其說是有影像裝置的展覽,更像是一個能盡情飽覽阿比查邦自於芝加哥攻讀電影研究所以降,各式各樣的實驗短片、影像日記、創作手稿與攝影作品的自由空間。繼2018年台中歌劇院《熱室》劇場演出和短片輯放映後,台灣觀眾又一個能夠更全面、透徹地了解此位南方濕熱叢林孕育出來,神秘且獨具個人藝術印記的國際大師的機會。
(阿比查邦的魅力也真大到讓我這個鮮少離開生活圈的懶人,為了他跑透透,《熱室》時客運當天往返台中從早看到晚;<狂中之靜>則是資訊量太過豐富,忙碌中跑了三趟北美館才不留遺憾地把想看的都看完。)
  <狂中之靜>從展間設計、路線規劃到展品細節無處不是巧思,整體看下來感受十分完滿,要分開評斷不是件易事。儘管如此,我仍挑出三部最有印象,且獨立觀賞也不損其精彩程度的作品推薦給各位:
1.《納布亞魅影》(Phantom of Nabua,2009)
  對於光線、投影及電影的一場幻術/辯證,若將「電影」用最物質性的方式來理解,便是「光線」打在「投影幕」上,在《納布亞魅影》中,阿比查邦首先讓我們看到「閃電」(自然中數一數二強烈的光線形式)近距離劈打村落的畫面,爾後揭示其為投影幕上面的影像(正是他的另一部短片《納布亞》),當實際納布亞村的男孩們踢著火球,最終燒盡光線投射的投影幕上的《納布亞》後,我們得以看到製造出它的光線,且在全然無其他光源的黑暗展間中,霎那間分不清眼前所閃爍的究竟是《納布亞魅影》中製造《納布亞》的光線,還是是製造《納布亞魅影》本身的光線?抑或者兩者重疊?
  阿比查邦在短短無語言的十分多鐘內,便清晰地呈現了銀幕與銀幕、光線與光線、觀看與觀看之間的豐富層次,觀者感受上或許遭到誤導,思考上卻能藉此愈辯愈明。
2.《煙火(檔案)》(Fireworks (Archives),2014)
  本次展覽CF取材的主題作品,在泰北剿共受難者的紀念公園中拍攝,男女半夜走入公園,身旁圍繞著各種動物的石雕彷彿皆有靈氣,一明一滅的煙火使人只能以窺視的方式擷取環境中的片刻,突然地,兩具依偎的骷髏頭出現,讓人搞不清楚剛剛走過的究竟是真實的男女,抑或者過去受難者的靈魂再現?
  展間被巨大的玻璃銀幕一分為二,玻璃的特性使得光源另一側的影像大量漫溢至展場的地板及放置好的座位上,你可以選擇進入煙火所散射出的光火中,也可以躲在光線發射側的暗處疏離地觀看這一切。作品本身與展覽環境的高度互動,也為本片增添不少可看性。
3.《隱身》(Invisibility,2016)
  雙頻同步播放,猶如《華麗之墓》節外生枝出的作品,用黑白攝影與看不清臉龐的剪影表示在抗爭行動中遭到政府打壓、迫害的個體必須「隱身」的狀態。
  並排的畫面大致相仿,卻有些微角度的不同和以秒計的時間差,畫面時而被投影機旁設置的檔板遮蓋,在全然安靜的空間中,檔板上上下下運作的機械聲成了唯一的頻率,觀者彷彿也沾染了銀幕中為躲避公權力審查而不得不履行的噤聲,情不自禁地一齊屏住呼吸。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不會有院線片速報,出文速度慢,但字字真心誠意。 戲劇系背景,評論會著重在劇本結構和表演分析上。(以及電影的橫向縱向連結、幕後趣聞小八卦等) 討厭掉書袋,只是個電影宅,不是文青。 什麼電影都看,若要挑個熟悉題材的話是酷兒相關,國家的話是韓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伴隨著疫情,世界各地的影展也被半逼迫地轉換進行方式,但「線上」播映電影,總會被詬病沒有多人一起觀看大銀幕的臨場感,然而,VR(Virtual Reality,虛擬實境)這個「未來的電影模式」便沒有這個問題,因為它從誕生至今即強調高度的沉浸感、專屬一個人的體驗,建構出只有自己的電影院。
伴隨著疫情,世界各地的影展也被半逼迫地轉換進行方式,但「線上」播映電影,總會被詬病沒有多人一起觀看大銀幕的臨場感,然而,VR(Virtual Reality,虛擬實境)這個「未來的電影模式」便沒有這個問題,因為它從誕生至今即強調高度的沉浸感、專屬一個人的體驗,建構出只有自己的電影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兩個女人都哭了!《港湖女神》:「《四海遊龍》,請靠自己搏版面!」呱,提到龍,就有游,還四海旅遊,呃,佛曰:「不可說,因為那是店招」 「路邊社」特派記者《瘋蛙》,「刁民國」《理髮院》連線報導~呃,這是《理髮院》,一個《電火球》光頭大叔,哪有資格上台說三道四,當然抵制到底,呱,咱不小心發現
Thumbnail
#大誌雜誌 #123期 #芬蘭緊急狀態 #超過160位攝影師參與 #攝影師你也想做些什麼嗎 #thebigssuetaiwan [ 六月 The Big Issue Taiwan 大誌雜誌 ] \緊急狀態下的---芬蘭攝影師逆襲/ 主編 Mimy Chan's murmur (隱言:上個月無暇
Thumbnail
#大誌雜誌 #122期 #動物森友會 #意外踏入電玩界 #如今也能大聲地說略懂略懂 #thebigssuetaiwan [ 五月 The Big Issue Taiwan 大誌雜誌 ] \ 集合啦!大誌森友會/ Mimy Chan's murmur 異世界?這一期對我來說實在不思議,沒想到自己
Thumbnail
#大誌雜誌 #121期 #餐桌上的神話 #Baboo #15位名人 #最難忘的滋味 #吃不到但至少看得到 #吃飯配最剛好 #thebigssuetaiwan [ 四月 The Big Issue Taiwan 大誌雜誌 ] \ 誰是你最難忘的菜?/ Mimy Chan’s murmur 「咦?
Thumbnail
2020 年首度參與金馬影展盛事,於個人而言實在是難得的體驗。突然要在短短兩三周內連續觀賞 10 部電影(加劇情短片 11 部)。別談心理準備,光是在跑場時要快速調整心態、投入下一個世界裡便好費力氣,但也愛上了這種能夠搶先看、獨家看、高CP值爽爽看的觀影體驗。每年定期紀錄,這是第一年。
Thumbnail
動畫並非僅供兒童觀賞,這早就是不需要強調的概念,但更多時候,動畫電影支持創作者能實現超越一般劇情電影實景拍攝的侷限,比起主流作品,提供觀眾更多想法與形式的刺激和想像。動畫媒介的創作能大膽而出色,卻少獲得與劇情長片同等之關注。
Thumbnail
由筆者與另二十位朋友組織成的第六屆「亞洲電影觀察團」,是隸屬於金馬影展旗下的團體。雖本質上並不屬於奈派克(亞洲電影促進聯盟)組織,也非專業評審人員,然而我們近乎依照了金馬獎的評委制度觀賞奈派克影片,接著從中挑選出今年的「亞洲電影觀察團推薦獎」,以便鼓勵新生代亞洲作品、導演。
Thumbnail
《默愛》鑿刻著兩名女子的愛情紋理,落下的碎石研磨成了黑墨,寫進了文字、畫進了圖紙,情感如泥濘陷入了指縫難以洗淨,她們也不願洗淨,仍掩蓋不了刻得不夠深的力道,緊握手心的成品由冰冷變得溫熱,沉默愛情的餘韻則隨著時間的海水沖淡。男性角色則是全片的敗筆,呆板的演出如糞化石般地讓人苦笑,幸好有鋼琴鍵彈奏的音符
Thumbnail
不受疫情影響,台灣影院熱絡,而下周10/16日女性影展即將開跑,一如往常Lizard會在這邊給大家做每部片的簡單評論,供大家作為選擇參考。如果你喜歡非主流電影或者關注非主流議題,又或者具備嘗鮮的好奇與勇氣,那麼你一定不要錯過這場在台行之有年的年度盛會,來一場探索繽紛多元的社會議題與探索繽紛多元的電影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兩個女人都哭了!《港湖女神》:「《四海遊龍》,請靠自己搏版面!」呱,提到龍,就有游,還四海旅遊,呃,佛曰:「不可說,因為那是店招」 「路邊社」特派記者《瘋蛙》,「刁民國」《理髮院》連線報導~呃,這是《理髮院》,一個《電火球》光頭大叔,哪有資格上台說三道四,當然抵制到底,呱,咱不小心發現
Thumbnail
#大誌雜誌 #123期 #芬蘭緊急狀態 #超過160位攝影師參與 #攝影師你也想做些什麼嗎 #thebigssuetaiwan [ 六月 The Big Issue Taiwan 大誌雜誌 ] \緊急狀態下的---芬蘭攝影師逆襲/ 主編 Mimy Chan's murmur (隱言:上個月無暇
Thumbnail
#大誌雜誌 #122期 #動物森友會 #意外踏入電玩界 #如今也能大聲地說略懂略懂 #thebigssuetaiwan [ 五月 The Big Issue Taiwan 大誌雜誌 ] \ 集合啦!大誌森友會/ Mimy Chan's murmur 異世界?這一期對我來說實在不思議,沒想到自己
Thumbnail
#大誌雜誌 #121期 #餐桌上的神話 #Baboo #15位名人 #最難忘的滋味 #吃不到但至少看得到 #吃飯配最剛好 #thebigssuetaiwan [ 四月 The Big Issue Taiwan 大誌雜誌 ] \ 誰是你最難忘的菜?/ Mimy Chan’s murmur 「咦?
Thumbnail
2020 年首度參與金馬影展盛事,於個人而言實在是難得的體驗。突然要在短短兩三周內連續觀賞 10 部電影(加劇情短片 11 部)。別談心理準備,光是在跑場時要快速調整心態、投入下一個世界裡便好費力氣,但也愛上了這種能夠搶先看、獨家看、高CP值爽爽看的觀影體驗。每年定期紀錄,這是第一年。
Thumbnail
動畫並非僅供兒童觀賞,這早就是不需要強調的概念,但更多時候,動畫電影支持創作者能實現超越一般劇情電影實景拍攝的侷限,比起主流作品,提供觀眾更多想法與形式的刺激和想像。動畫媒介的創作能大膽而出色,卻少獲得與劇情長片同等之關注。
Thumbnail
由筆者與另二十位朋友組織成的第六屆「亞洲電影觀察團」,是隸屬於金馬影展旗下的團體。雖本質上並不屬於奈派克(亞洲電影促進聯盟)組織,也非專業評審人員,然而我們近乎依照了金馬獎的評委制度觀賞奈派克影片,接著從中挑選出今年的「亞洲電影觀察團推薦獎」,以便鼓勵新生代亞洲作品、導演。
Thumbnail
《默愛》鑿刻著兩名女子的愛情紋理,落下的碎石研磨成了黑墨,寫進了文字、畫進了圖紙,情感如泥濘陷入了指縫難以洗淨,她們也不願洗淨,仍掩蓋不了刻得不夠深的力道,緊握手心的成品由冰冷變得溫熱,沉默愛情的餘韻則隨著時間的海水沖淡。男性角色則是全片的敗筆,呆板的演出如糞化石般地讓人苦笑,幸好有鋼琴鍵彈奏的音符
Thumbnail
不受疫情影響,台灣影院熱絡,而下周10/16日女性影展即將開跑,一如往常Lizard會在這邊給大家做每部片的簡單評論,供大家作為選擇參考。如果你喜歡非主流電影或者關注非主流議題,又或者具備嘗鮮的好奇與勇氣,那麼你一定不要錯過這場在台行之有年的年度盛會,來一場探索繽紛多元的社會議題與探索繽紛多元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