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選書被這本吸引,是因為「土地」、「品牌」用設計作為思考,已經是很顯著的討論話題。但好的案例從來不嫌少,所以很想知道韓國人打造的「萬人排隊番茄」是用什麼方式做到的?如果屏除案主的特色,大概只要閱讀封底就可以理解這本書。
設計師本質是「解決問題的人」。
書中提到品牌農夫(brand-farmer)的概念,指的是一面種田、一面打造品牌。透過農業品牌建立出的「價值消費」,進而增加農產價值。
元繩現(作者)的父母親生為第一代農民,選擇了有機栽種法。第二代回家接手後,很多人以為是「金湯匙」,作者則笑著回答,其實是「土鏟子」才對。面對有機的態度,是孤獨與艱苦的。這些隱形價值要如何被看見、並且持續維續下去,是作者返鄉接手農場後直接面對的課題。不僅是「吃的東西」,「製造東西的人」背後所隱含的理念是什麼,也是他想要在過程裡傳達的。
從城市裡的設計師,到鄉村裡的品牌經營者,他都在設法解決問題。
品牌命名,不能隨便
當中的這個Chapter看得讓我會心一笑,品牌的名稱是相當重要。如何是顧客能知道品牌的理念而又不流於俗套?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常看到的品牌,會用什麼方式來表達內容?
「太陽、天空、星星、清水、平原、清淨、自然、山、林、綠色、古早、地區、家、愛、希望、誠意、農、胸懷、呼吸、真理、夢想、健康、安心、新鮮......」這些好像都是常見的,透過環境、文化、抽象氛圍的描述,進而取名。
作者後來取名為「還是農場」。
這是他的父母親最常掛在嘴邊的話,就算情況是怎樣怎樣,還是要這樣啊。就算是怎樣怎樣,還是不能那樣啊。這裡的「還是」可以看見一種不願意妥協的堅持。農場中的番茄取名叫「Kito(奇蹟)」的意思,傳達優質產銷鏈的意義,甚至把禮盒稱為「還是農場的土地紀錄」,他們認為透過保存一整年的土地紀錄,已經父母親留下長達十幾年的土地價值,就是還是農場與其他農場最不一樣之處了。
創造差異化,就和談戀愛一樣
創造差異化的來源,在於集中火力做一件事情。「一週只營業三天,如果全部售罄,那天就提早結束營業。」農場如此營業,Kito番茄的等待也是雷同。靜靜的等待著下一期番茄的採收,這種等代反而造就魅力的來源。
除此以外,在字體的選用與配色上,還是農場也非常在意設計細節「調性(Tone&Manner)」,選用「文體部明朝體」、「品牌形象選用了舒適的象牙白及單一色調」、還選用「黑色,駝色,上面是金箔色」來彰顯土地上隱隱發光的作物,簡而言之,是用非常簡單的線條、優雅的配色,取代一般來說農業常用的綠色及鮮艷色系。
「土壤伴侶」與「農業展示空間」
建立會用制度(Soil Mate),是呼應澳洲一間農場提出的CSA(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共同體支援農業系統。這個系統讓消費者能了解更上游的生產者系統。作者透過土壤伴侶(聽起來很像靈魂伴侶-Soul Mate)的方式作為會員系統,來增加消費者的黏著度,這些會員是和土地成為朋友的人,而不僅是消費者。
另外還透過農業展示空間(Farmers Gallery)來選品,選擇的都是作者親自挑選、品嚐後覺得非常棒的作物。這個流通平台就是網路商城,不僅賣自家產品,也賣認同理念的農產品。
經營農業從來不浪漫,但在操作的過程中,仍然能堅持數十年的理念。從父母親那一輩傳承到現在,其實也是另一種浪漫了。作者這樣和我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