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筆記】Day 11 三級警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戴著口罩下田的學員們正在清除零星長出來的稗草

戴著口罩下田的學員們正在清除零星長出來的稗草


插秧後第五十天,學堂共同田進入曬田階段,早上趁著氣温尚未升高,學員們下田先清除零星長出來的稗草,讓整塊稻田看起來清清爽爽的。回想起來,那天日頭有點過於毒辣,不像往常的五月天,同時陸續幾天零星冒出的 Covid-19本土案例,也令人有些不安。然而,按課表,學員們在周末又再次暫時離開了都市,來到田邊學習。那時,我們並不曉得,即將有影響所有人的大海嘯,迎面而來。

在過於毒辣的五月太陽與升溫疫情的不安下,學員們還是來到田邊學習。

在過於毒辣的五月太陽與升溫疫情的不安下,學員們還是來到田邊學習。


文昌老師在田邊,向學員們解說著曬田對稻子成長的影響。稻田中的水排乾後,經過日曬土壤產生裂痕,切斷土壤表面根,稻子會停止分蘗,減少養分消耗,同時讓土壤由還原狀態轉為氧化狀態,空氣進到土壤裡,幫助要吸取水份的水稻根系,伸展得更開、更深,穩穩地紮進土壤內。利用太陽的光和熱能,加上調節田間水位,是水稻友善耕作的學習重點。

稻田中的水排乾後,經過日曬土壤產生裂痕,切斷土壤表面根,抑制水稻無效分蘗。

稻田中的水排乾後,經過日曬土壤產生裂痕,切斷土壤表面根,抑制水稻無效分蘗。


11:00,教學群組傳來因為Covid-19疫情升溫,雙北地區疫情警戒至第三級。哎呀,這下怎麼辦,宜蘭雖不在剛宣布的三級警戒範圍內,但學員們大多來自雙北區域啊。快速討論後,我們決定,「既來之,則安之」,全員繼續戴好口罩,好好地把當天課上完吧。這幕眼前學員們全員都配戴口罩下田,應該是農村史上第一遭,沒想到這天我們都成了歷史的見證者。

學員們全員都配戴口罩下田,這應該是農村史上第一遭!

學員們全員都配戴口罩下田,這應該是農村史上第一遭!


「穀東們是因為農夫種的米好吃、亦或是情感上的支持,還有一群穀東認同友善耕作對土地環境的價植而購買」。下午,青松老師分享他發起穀東俱樂部的歷程,作為志願農伕持續從事水稻友善耕作二十年,年年舉辦插秧、割稻以及冬至三大穀東聚活動,串起人與土地的關係。一路上走來,吸引各路喜愛農村生活的人們來到深溝,包含楊文全老師,也在深溝創辦「倆佰甲新農育成平台(2013-2021)」,形成「半農興村」的風潮。現在,深溝新農社群已聚集超過150戶農友,水稻耕作面積超過100甲。

從穀東俱樂部到半農興村

從穀東俱樂部到半農興村


2019年穀東俱樂部有了比較大的轉變,和夥伴們成立慢島生活公司,以「尋找鄰居」為目標,創造人們與深溝的各式連結,其中「慢島學堂」更是野心之作,希望透過系統性的課程,為喜愛鄉村生活的人踏出農村的第一步。相信學堂的首期學員在未來,也將會成為我們在農村裡的夥伴,互相扶持照應著。雖然三級警戒下,接下來學堂的課能不能開都未可知,但我們還是期待接下來的改變,一起滾動式調整吧!

三級警戒下,接下來學堂的課能不能開都未可知,但我們還是期待接下來的改變,一起滾動式調整吧!

三級警戒下,接下來學堂的課能不能開都未可知,但我們還是期待接下來的改變,一起滾動式調整吧!


撰文 陳慧鈞、宋若甄
攝影 陳慧鈞
編輯 宋若甄


慢島生活 Island Tim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慢島生活的沙龍
53會員
42內容數
慢島生活自2021年春天開辦慢島學堂 為嚮往鄉村生活的人們 開一條更寬廣平坦的路 留一條更可追尋的路 學堂筆記紀錄這個入門過程的點滴
慢島生活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2/04
即便看得見的事物消失了,仍然有部分是會留下來的,彷彿人的靈魂一樣。 怡德說:「 植物消失了種子會留下,等到土壤回來了,種子便有機會落地。 」 聽到的瞬間,忽然能夠感受到某一小塊那些為了生態而種植的農夫們的心情,但要為了這些看不太見的種子努力,背後是什麼在支撐著他們的信念?
Thumbnail
2023/02/04
即便看得見的事物消失了,仍然有部分是會留下來的,彷彿人的靈魂一樣。 怡德說:「 植物消失了種子會留下,等到土壤回來了,種子便有機會落地。 」 聽到的瞬間,忽然能夠感受到某一小塊那些為了生態而種植的農夫們的心情,但要為了這些看不太見的種子努力,背後是什麼在支撐著他們的信念?
Thumbnail
2023/02/04
今天是認識不同田的管理的日子,真的是熱到一個爆炸!無法想像這樣的夏日要管理蓮花田、甘蔗園,難怪大家都說,永昇老師通常找不太到援農的助手,這麼 hardcore 的事情,到底誰會這麼想不開(以後我會保持著高度感恩的心情吃著蓮藕、蓮子與甘蔗的)。抱著鵝的永昇老師、種蓮花的永昇老師,一切都有滿滿的反差感。
Thumbnail
2023/02/04
今天是認識不同田的管理的日子,真的是熱到一個爆炸!無法想像這樣的夏日要管理蓮花田、甘蔗園,難怪大家都說,永昇老師通常找不太到援農的助手,這麼 hardcore 的事情,到底誰會這麼想不開(以後我會保持著高度感恩的心情吃著蓮藕、蓮子與甘蔗的)。抱著鵝的永昇老師、種蓮花的永昇老師,一切都有滿滿的反差感。
Thumbnail
2023/02/04
稻草人新家落成的早上就獲得一個難得的好天氣,原先看氣象都顯示高機率降雨,還擔心了一下。騎著車,載著朋友前往慢島路上時,當下的心情很不一樣。我們一起開心的指著遠方遠遠的高山,看著兩側黃澄澄的稻田,用力的大口呼吸,這樣的瞬間對我來說,彷彿是收集到了理想生活中的其中一塊拼圖。
Thumbnail
2023/02/04
稻草人新家落成的早上就獲得一個難得的好天氣,原先看氣象都顯示高機率降雨,還擔心了一下。騎著車,載著朋友前往慢島路上時,當下的心情很不一樣。我們一起開心的指著遠方遠遠的高山,看著兩側黃澄澄的稻田,用力的大口呼吸,這樣的瞬間對我來說,彷彿是收集到了理想生活中的其中一塊拼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課前清早在蔬菜班的LINE群組裡,收到文昌老師發出一份土壤檢驗報告,上頭寫著酸鹼度、電導度、有機質加上一堆數字,實在讓人摸不著頭緒。 快到菜園的時候,遠遠地就看到文昌老師和幾位學員圍在一起,文昌老師神秘兮兮從貨車上拿出一袋黑土,以及土壤檢驗報告,同學們好奇地打開袋子,不就是一包土而已?
Thumbnail
課前清早在蔬菜班的LINE群組裡,收到文昌老師發出一份土壤檢驗報告,上頭寫著酸鹼度、電導度、有機質加上一堆數字,實在讓人摸不著頭緒。 快到菜園的時候,遠遠地就看到文昌老師和幾位學員圍在一起,文昌老師神秘兮兮從貨車上拿出一袋黑土,以及土壤檢驗報告,同學們好奇地打開袋子,不就是一包土而已?
Thumbnail
我換上雨鞋,想著今天要做什麼。先生說:「到了田裡不要急著工作,先去觀察園子看整體。」腳踩進田裡,白鷺鷥從草叢裡飛出來..
Thumbnail
我換上雨鞋,想著今天要做什麼。先生說:「到了田裡不要急著工作,先去觀察園子看整體。」腳踩進田裡,白鷺鷥從草叢裡飛出來..
Thumbnail
上個月課程回顧: 課程的開始,老師一樣先引導大家回顧上個月的課程,有什麼是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 .上個月大家在我的小農場挖集水溝,除草時,同學丸仔收集了許多藤類要做陶藝品的防撞包裝。感謝丸仔的發現,不然我平常都把他們當作「雜草」看待而已,並沒有意識到他們在生態系中的重要位置。老師分享到:每種生物、植
Thumbnail
上個月課程回顧: 課程的開始,老師一樣先引導大家回顧上個月的課程,有什麼是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 .上個月大家在我的小農場挖集水溝,除草時,同學丸仔收集了許多藤類要做陶藝品的防撞包裝。感謝丸仔的發現,不然我平常都把他們當作「雜草」看待而已,並沒有意識到他們在生態系中的重要位置。老師分享到:每種生物、植
Thumbnail
溫暖的陽光下,為下一代耕耘土地,也耕耘下一代的心田,我們樂在其中~^^
Thumbnail
溫暖的陽光下,為下一代耕耘土地,也耕耘下一代的心田,我們樂在其中~^^
Thumbnail
「來到農村之後,先理解眼前發生什麼事,開啟對身邊事物的洞察力,訓練自己學會獨立思考,找出自己的一條路。」通常上文全老師的課,學員們需要做好心理準備:需要多發言、多思考,每個開放性問題,不一定會有正確的答案。
Thumbnail
「來到農村之後,先理解眼前發生什麼事,開啟對身邊事物的洞察力,訓練自己學會獨立思考,找出自己的一條路。」通常上文全老師的課,學員們需要做好心理準備:需要多發言、多思考,每個開放性問題,不一定會有正確的答案。
Thumbnail
早上九點半準時到達位在苗栗縣苑裡鎮的用心米舖,準備完成人生清單中的其中一項:赤腳下田插秧!
Thumbnail
早上九點半準時到達位在苗栗縣苑裡鎮的用心米舖,準備完成人生清單中的其中一項:赤腳下田插秧!
Thumbnail
慣例的晨跑,迎來天晴的好天氣 一路上往田野奔去,大多的紅豆田都已經收割完成,惟二兩塊田還正等著自然風乾,想必是老鷹紅豆的育成概念! 再往前跑,緊接著登場的是一期水稻的栽培,機器插秧的成效能夠看出井然有序的秧苗隊伍 另一處田地也正在淹水,除了恢復地力,同時也將水稻秧苗的插秧做準備
Thumbnail
慣例的晨跑,迎來天晴的好天氣 一路上往田野奔去,大多的紅豆田都已經收割完成,惟二兩塊田還正等著自然風乾,想必是老鷹紅豆的育成概念! 再往前跑,緊接著登場的是一期水稻的栽培,機器插秧的成效能夠看出井然有序的秧苗隊伍 另一處田地也正在淹水,除了恢復地力,同時也將水稻秧苗的插秧做準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