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S、CDS、CDO是什麼?從「大賣空」看懂什麼是「資產證券化」

2021/02/28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舊文:2016/1/21
對身為一個金融癡和金屬樂迷的怪咖來說,大賣空(The Big Short)簡直是部完美電影,因為主角 Michael Burry 除了是個投資人,似乎也愛聽金屬。由於是在講2008年次級房貸引發金融海嘯的故事,裡面會碰到一大堆資產證券化的用詞,如果沒有先初步了解一下,看完很可能會發生一個狀況:
A:反正他好像是一開始賠很多後來賺很多,對吧?
B:好像吧,你想吃啥?
原本只想簡潔說明最重要的MBS、CDO、CDS,但發現如果沒頭沒尾的只解釋它們,那其實跟沒講一樣,所以⋯快睡吧!不是辣!!是開始吧!
先確定幾件事情~
  • 債務:欠別人錢,也就是 跟別人借錢
  • 債權:別人欠你錢,也就是 借錢給別人
那銀行的工作也就是,跟我借錢然後付給我比較低的利息(我的存款,銀行的債務),再把我的錢借給其他人,收比較高的利息(貸款,銀行的債權),賺它利差!(賺死它!!!)
*信用評等:
一些(號稱)中立的機構,像是S&P、穆迪(不是瘋眼穆迪)、惠譽(不是惠普),會把債權分等級:
等級越高(AAA)代表錢越可能收得回來;
當然越低(BB)就表示欠錢的人還不出錢的可能性很高。
為何說是「號稱」中立?
因為請這些公司幫自己評等,是要付錢的。如果我是客戶,去找S&P幫我評等時,他打算給一個超爛的評等,而我還得付他錢?吃屎吧,我去找穆迪就好啦,名字聽起來還比較酷。S&P為了五斗米也只好下腰。(是折腰辣)
整部電影圍繞著一個主題:「資產證券化」
「資產證券化」分成 2 種:「金融資產」證券化&「不動產」證券化。大賣空電影裡提到的全部都是前者,所以講講電影裡需要知道的就好。
證券化就是:「將特定資產轉換為有價證券,讓它可以在市場上交易。」以上這句是廢話,有看沒有懂。
意思就是,銀行會借錢給很多人,如果銀行把錢借給 A1、A2、A3,A1~A3 這三個孩子就要慢慢還錢給銀行,當然還要付利息,所以這三個小鬼持續還錢的時候,銀行就會持續有收入。
銀行把對 A1、A2、A3 的債權包裝成 B證券,再把 B 證券賣掉,買 B 的人就可以拿到從 A1、A2、A3 那邊收來的錢。「銀行把 A1、A2、A3 欠自己的錢,變成 B 證券後賣掉的過程」,就叫資產證券化。
至於怎麼包裝的?主要是透過「特殊目的機構」(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把要證券化的資產交給一個獨立的機構來處理,而 SPV 又分成 2 種:
  • 特殊目的信託(SPT,Special Purpose Trust)
  • 特殊目的公司(SPC,Special Purpose Company)
差別在於資產是以「信託」形式還是「公司」形式管理,因為不是要考試,解釋完對看電影也沒有幫助,先跳過。
那銀行幹嘛做白工?把從 A1~A3 那邊收的錢,繞了一圈,最後卻給了買 B 證券的人?首先,很重要的一點,銀.行.才.不.會.做.白.工.呢!當然是為了:
A.賺它利差!(賺死它!!!)證券化的過程中,可以透過一些機制,強化債權的信用評等。
因為信用評等越高,代表錢收不回來的可能性越低,沒什麼風險所以利息自然就越低。銀行借錢給A1、A2、A3,收比較高的利息,把他們欠的錢變成 B 證券以後,提高信用評等,付比較少的利息給買B的人。
那信用評等怎麼增強?就不增加專有名詞了,說幾個比較好懂的~
  1. 找別人做保證,假設A1、A2、A3還不出錢,那買B證券的人就拿不到錢了,這個時候由C來付錢給買B證券的人。
  2. 假設銀行借給A1、A2、A3的錢加起來有100萬,但是只把其中的80萬變成B證券賣掉,剩下的20萬拿來以防萬一。
  3. 把A家三兄妹欠的錢轉變成B證券時,把B證券分等級,變成B++、B+、B-,錢會先付給買B++的人,再付給買B+的,最後才給買B-的;那B++的評等就比較高,買它的人收到比較低的利息,買B-的人因為評等比較低,收到利息較高。
B.另一個目的是提高資本適足率,讓帳面上看起來不要好像借出去很多錢,別人就會擔心你借這麼多錢出去,啊收不回來不是挫賽嗎?
這提一下就好,不是重點,實際上都馬是為了賺它利差!(賺死它!!!)才做證券化的。
「資本適足率」又是專有名詞,為了避免被說偷懶,迅速說明。
假設銀行有100萬現金,其中 20 萬是銀行自己的股東錢,另外 80 萬存款戶存放在銀行的錢。前面那個 20萬就叫「自有資本」,後面那 80 萬是銀行的「負債」,因為錢是存款戶借放在銀行這的,他隨時可以拿回去。

當銀行把手上 100 萬現金中的 60 萬再借出去給別人,也就是別人欠這個銀行 60 萬,銀行的這 60 萬「債權」就是「風險性資產」,因為有可能拿不回來。

所以這個銀行的「資本適足率」=「自有資本」/「風險性資產」,也是就20萬/60萬=33%。這個數字不能太低,免得當這些錢收不回來,銀行可能會沒錢給來提款的存款戶,銀行就掰了。
好辣,以上是整個電影圍繞著的基本概念。接著是電影的背景,也就是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之前。
*次級房貸:
借給窮人的房屋貸款,因為這些窮人收入差、信用低,所以利率很高。大多由專門的金融資產公司出面提供,像是房地美、房利美,說到2008年金融海嘯,就會有它們的出現,電影中也有提到,而房地美、房利美這二位是美國二家最大的房屋抵押貸款公司。
而從2000年美國從網路泡沫化後逐漸復蘇,尤其1997年到2006年間,美國一般住房的價格漲了124%,也就是說,在那時根深蒂固的觀念裡,房地產是穩賺不賠的東西,它的價格是只會往上,不可能往下的。
所以,房地美、房利美這些公司才會隨意地貸款給窮人,讓他們去買房子,完全不考慮他們還不還得起,只要你來,你要錢買房,我要業績,這個Case我就收,你還不出錢來,房子就歸銀行所有,反正房價會漲,銀行也不怕,我口袋也滿滿,何況房價會漲的前提下,至少你也沒有故意不還錢的理由。
除。非。房價崩盤,如果房價一直跌一直跌,窮人就會想說,老子不還了,破房子你要就拿去吧~但,房價怎麼可能崩盤呢?你說對吧。
接下來是電影裡面最重要的三個名詞:MBS、CDO、CDS。
跟朋友去看時,電影開始前簡要地解釋了一下,說待會電影裡面可能會提到這些東西,沒想到電影開始3分鐘就全數登場,而且還會一直出現。
*房屋抵押貸款證券化(MBS,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經過前面的說明,這個應該就比較容易懂了,銀行可以拿來證券化的債權有的多,信用卡、車貸…等等,這些都是銀行借出去的錢,如果是把借出去的「房貸」拿來證券化,產生的東西就叫做MBS;也就是借給A家三兄妹的若是「房貸」,那用A1、A2、A3欠得錢,包裝成的B證券,就叫做MBS。
*擔保債權憑證(CDO,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這些名詞其實只是證券化的主角不同,MBS是把房貸證券化,上面提到以信用卡、車貸為主角的證券化產物,也有各自的名稱,CDO也是一樣意思,差異在於,剛剛說的主角,信用卡、車貸、MBS的房貸等等,是銀行本身把錢借出去,得到的債權;
CDO是把「有債權性質的證券」,如債券,包在一起證券化,在電影中提到的CDO ,指的就是把一堆MBS包在一起的CDO,然後還會出現把一堆CDO再次包裝成新的CDO,就叫它超級CDO吧。
-債券&銀行貸款 產生的債權有點不同,銀行貸款(在證券化之前)不能在市場上交易流通,債券可以;但證券化後,例如房貸變成MBS,就可以交易了。

-債券是借據,可以交易的借據,公司需要錢的時候,可以發行債券借錢,也就是開出借據,A決定借錢給公司的話,就去買它發行的債券,之後誰握有那個債券,公司就還錢給誰,原本公司是要還錢給A,但A如果把債券賣給B,之後公司就是把要還的錢給B。
*信用交換契約(CDS, Credit Default Swap):
CDS是一種保險,整理一下到目前為止:銀行房貸>>MBS>>CDO>>投資人,意思是跟銀行借房貸的人,他還的錢支付給MBS,支付給MBS的錢再轉付給CDO,所以投資人買CDO是為了收錢。
如果我買了CDO,會擔心如果前面的人還不出錢來,那我就拿不到錢了,這時我可以付一些保費,買一個叫CDS的保險,如果前面那些人還不出錢來,賣CDS這個保險給我的人,(通常是銀行)就要賠錢給我,順帶一提,這個保費是要持續一直付的。
剛剛講的情況是「我有買CDO」,每個月CDO會付我100元,我擔心CDO違約,就收不到錢了,所以每個月拿20元去買保險(CDS),這樣每個月都還能收到80元,又不用擔心CDO違約,這叫做「避險」。
事實上,我也可以「沒買CDO」,只買CDS。那就是持續每個月付出20元,賭有一天CDO違約,那賣CDS給我的人就要賠一堆錢給我,這叫「投機」,又因為是看衰CDO,所以在沒有買CDO的情況下買CDS,就可以視為「放空CDO」。
而這些CDO是由MBS組成,MBS是由房貸組成,放空CDO就是賭這些借房貸的人還不出錢來,也就意味著看空美國房地產,所以這部電影叫「大賣空」。
這樣就不會覺得奇怪,為何一直在「買」CDS,卻說是在「賣空」。
-「放空」是借東西來賣的意思,如果1個杯子價格100元,它下個月特價4折變成40元,剛好A有這個杯子,我就跟A借來,說好下個月把杯子還他,再多給他10塊錢利息,拿到杯子後我就把他賣了拿到100元,下個月特價時再用40元買杯子回來還A,然後給他10塊利息,那我就賺了50元,這樣猜某個東西價格會下跌而先賣的舉動,就是放空;但吃飽後坐在沙發上盯著天花板看,也叫放空。
最後再補充幾個吧,有出現但沒那麼重要。
*資產基礎證券(ABS, Assets-Backed Securities):
一開始有提到,證券化的過程是把債權包裝成新的證券,至於怎麼包裝的剛剛提過了。有2種方式:1.透過出售給特殊目的機構(SPC),包裝出來的證券叫做ABS。2.透過信託給信託機構,包裝出來的證券叫做受益證券。
基本上就是證券化後產物的統稱,依照包裝方式不同,稱為ABS or 受益證券。
可以這樣理解,透過SPC證券化出來的東西叫ABS,如果這個ABS是以房貸為主角包裝出來的,那這個ABS也叫做MBS。
*ABX:衡量次級房貸風險的指標,上升代表資產價值提高、風險降低、狀況改善。
*ISDA契約:國際上從事交換交易(Swap)與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慣用之合約,要簽這合約有需有一定的資金門檻,CDS就是Swap的一種。
每次都覺得篇幅太長,卻還是屢創新高,但2008年金融海嘯的架構很大,希望對看電影有幫助。(前提也要有人看完好嗎!)
#大賣空 #TheBigShort #2008 #次級房貸 #金融海嘯 #資產證券化 #MBS #CDO #CDS #ABS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解鎖投資-產業金融筆記
解鎖投資-產業金融筆記
貓奴😻、紫控🔮、金屬樂迷🤘🏻、金融癡💰、證券分析師 CSIA👉🏻✨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