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系列專題3:後疫情時代蔓延的飢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圖片來源:https://bit.ly/3543eLM https://bwnews.pr/2U0AkFN

諾貝爾和平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將 2020 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給聯合國轄下組織「世界糧食計劃署」(World Food Program),表揚其致力於消除飢餓以改善戰亂地區的和平,同時在避免飢餓成為戰爭武器上發揮推動的作用。

世界糧食計劃署,成立於 1961 年,首要任務是達成聯合國 2015 年提出的 17 項全球可永續發展目標中的「零飢餓」。世界糧食計劃署長年對發生戰亂、暴力衝突、或災難的南美、非洲與亞洲地區的人民提供糧食援助,2019 年就協助了 99 個國家與地區,共 9700 萬人免於飢餓。這樣的成果其實是來自於聯合國各大機構、各國政府組織、與私營部門合作夥伴的密切合作,非世界糧食計劃署獨立完成。世界糧食計劃署在得知獲獎後表示:「在這個黑暗的時代,我們最需要的可能是新冠疫苗;而在我們擁有疫苗之前,糧食,才是避免世界混亂最好的疫苗。這也強而有力地提醒世界,和平與零飢餓密切相關。」

我們與飢餓的距離

飢餓問題的成因錯綜複雜,除了糧食分配不均、貧窮,以及跨國企業導致糧食供應系統失衡外,氣候變遷也衝擊著農業的永續發展。尤其極端氣候導致的乾旱及洪水,是造成飢餓人口激飢餓問增的主因。 全球飢餓排名指數 ( Global Hunger Index ) 是由愛爾蘭援助機構 Concern Worldwide 和德國組織 Welt Hunger Hilfe 共同編寫,GHI 有四個評判指標:人口營養不良比例、5 歲以下兒童體重不足比例、死亡率、 以及發育不良,用來計算全球飢餓和營養不良的程度,每年更新一次。2020 年全球飢餓指數評比在 107 個國家和地區中,處於重度飢餓狀態的是,印度、孟加拉、緬甸、和巴基斯坦等國。

聯合國糧農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在 2019 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中提及,全球超過 25%人口難以享用「安全、營養又充足的食物」,包括約 8%住在歐洲及北美地區者。因為糧食不安全度從 2015 年開始快速上升,主要受到戰爭衝突及氣候變遷影響。這些環環相扣問題都不只是生產更多糧食就可以解決,因為造成飢荒的原因不在於食物不足,而是分配不均。

2020 年初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衝擊,不只體現在感染者的生命健康,也蔓延到經濟、醫療和教育系統崩壞的開發中國家,因此將許多人推向飢餓的邊緣。國際救援組織(Cooperative of Assistance and Relief Everywhere)就表示,新冠肺炎大流行加劇世界的糧食不安全和飢餓危機的嚴重度, 到今年年底,全球面臨嚴重糧食不安全或糧食危機的人數可能會翻倍,達到 2.7 億人。


飢餓成為一種戰爭武器

糧食危機與武裝衝突是個不斷互相牽動的惡性循環。諾貝爾和平委員會也強調:「提供糧食援助不僅能消除飢餓,還可以改善與穩定和平的前景。但是除非我們能夠終結戰爭與衝突,否則永遠都無法達成零飢餓的目標」,因為有時救援物資已經運到當地,交戰衝突的雙方人民仍被剝奪食物而需忍受飢餓。 2020 年新冠肺炎大流行促使葉門、剛果民主共和國、尼日利亞、南蘇丹、布吉納法索等國家在同時面對疫情與暴力衝突之下,國內飢餓人口激增。在這些衝突地區,「飢餓」成為一種常態的戰爭武器,幼童受到影響最大,估計每分鐘就有一個營養不良的嬰兒夭折。根據拯救兒童基金會(Save the Children)的估計,今年將有 450 萬名 5 歲以下的幼童因飢餓而有生命危險,其中 59 萬名幼童甚至可能死亡。

衝突地區的資金援助長期不充裕的情況下,導致這些區域的兒童容易因為營養不良而面臨生命 威脅。目前全球因「嚴重急性營養不良(Severe Acute Malnutrition)」而面臨危險的幼童超過半數住在剛果。這些幼童的癥狀包括瘦到凸出的肋骨、皮膚鬆弛、腳踝或足部水腫,而且因為免疫系統下降,使他們更容易感染肺炎、霍亂、瘧疾而喪生。


世界糧食日

(圖片來源:https://bit.ly/32mqkeV

每年的 10 月 16 日是「世界糧食日(World Food Day)」,於 1945 年由聯合國糧農組織設立,目的是為了提醒人們去正視全球飢餓、糧食不安全、營養不良等問題,也呼籲透過全球各國團結與多元合作,來終止飢餓。1996 年,世界糧食高峰會(World Food Summit)定義糧食安全為「每個人在任何時候都能擁有獲得充足食物和享有免於飢餓的基本權利。」

糧食安全與氣候變化息息相關。為減緩氣候變遷的速度,國際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 Foundation)發起「少肉食,減暖化」(Less Meat, Less Heat)的活動,呼籲人們可以從每天減少食用肉類食品與奶製品來響應。2019 年 10 月 10 日,包括巴黎、洛杉磯、利馬、米蘭、多倫多、東京、首爾等 14 座城市市長,共同簽署「美好食物城市(Good Food City)」宣言,落實減少在公眾場所提供肉食,為緩解氣候危機做出實際行動。因為製造肉品過程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就占全球 14.5%,超過汽車、船舶、火車、以及飛機的排放的總量,因此少肉多蔬的飲食,是幫助減緩氣候變遷每個人都能實踐的簡單方法,使農業和糧食具有更強的可持續性。

此外,聯合國糧農組織發現,全球每年有三分之一的食物遭到浪費丟棄,總量高達 13 億公噸,世界糧食日也提醒過著豐衣足食的我們不要浪費食物。目前在世界各地許多社區都開始在運作的「食物銀行」與「分享冰箱」等活動,就是我們可以減少食物浪費的在地好點子。藉由號召認同此理念的家庭與廠商,收集將過期的捐贈食物或是將家中吃不完的食物,經過分類處理與聯繫的互助網絡,就近分享給有需要的個人或家庭,讓食物資源獲得最有效利用。

世界和平不是什麼遙不可及的議題,也不應只是特定政治人物與意見領袖的責任,也許透過每餐有意識地進食與避免浪費,我們也能有所貢獻。


責任編輯:黃璿聿 核稿編輯:鄒宇晴


參考資料與延伸閱讀:

1. 35 個台灣的人口正在挨餓!UN 報告:全球逾 8 億人吃不飽 亞洲、非洲發育遲緩兒童佔世界 9 成

https://www.storm.mg/article/1490285

2. 飢餓成為戰爭武器,每分鐘一名兒童因飢餓死亡,年殺死 59 萬兒童 http://www.ifuun.com/a2018091316145452/

3. 世界糧食日 :「 吃得對」 也可以救地球 https://www.greenpeace.org/taiwan/update/9958/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BB 嚕嗶啵的嗶嗶啵啵
447會員
574內容數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用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 歡迎來到嚕嗶啵的世界 和我們一起嗶嗶啵啵🫧
2025/02/08
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Claudia Goldin 鄭重推薦:「如果你只讀一本經濟學的書,就選這本吧!」《經濟學中的小故事與大觀念》以淺顯易懂的方式,透過歷史中的小故事交代經濟學的發展脈絡,包含COVID-19對經濟的影響、人工智慧對人類的風險等議題,有趣又輕鬆的文字,幫助讀者輕鬆入門!
Thumbnail
2025/02/08
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Claudia Goldin 鄭重推薦:「如果你只讀一本經濟學的書,就選這本吧!」《經濟學中的小故事與大觀念》以淺顯易懂的方式,透過歷史中的小故事交代經濟學的發展脈絡,包含COVID-19對經濟的影響、人工智慧對人類的風險等議題,有趣又輕鬆的文字,幫助讀者輕鬆入門!
Thumbnail
2024/12/30
「哲學就是想太多?」哲學總是與我們若即若離,似乎藏著什麼難以親近的奧秘。《戴上哲學的眼鏡看世界》捨棄了晦澀難懂的⾔詞,並使⽤許多⽣活中常⾒的議題切入,提供哲學⼩⽩⼀個舒適的入⾨管道,也讓讀者驚覺:原來哲學離我這麼近!
Thumbnail
2024/12/30
「哲學就是想太多?」哲學總是與我們若即若離,似乎藏著什麼難以親近的奧秘。《戴上哲學的眼鏡看世界》捨棄了晦澀難懂的⾔詞,並使⽤許多⽣活中常⾒的議題切入,提供哲學⼩⽩⼀個舒適的入⾨管道,也讓讀者驚覺:原來哲學離我這麼近!
Thumbnail
2024/06/17
如果我們回顧波蘭的歷史,我們能夠從中得到什麼樣的教訓呢?美國經濟學家曼瑟爾.奧爾森在其名著《集體行動的邏輯》裡曾指出一種特殊困境,即基於特權組成的尋租聯合體壟斷並操縱政治發展的問題。當這個尋租聯合體尾大不掉,寄生在國家之上,肆無忌憚的吸食著民脂民膏並阻止任何改革之時……
Thumbnail
2024/06/17
如果我們回顧波蘭的歷史,我們能夠從中得到什麼樣的教訓呢?美國經濟學家曼瑟爾.奧爾森在其名著《集體行動的邏輯》裡曾指出一種特殊困境,即基於特權組成的尋租聯合體壟斷並操縱政治發展的問題。當這個尋租聯合體尾大不掉,寄生在國家之上,肆無忌憚的吸食著民脂民膏並阻止任何改革之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近年來,戰爭與地緣政治緊張頻仍,世界各地因氣候變遷造成的水災、熱浪、颶風等極端天氣事件不但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嚴重,糧食大規模欠收頻繁地發生,對全球糧食生產構成越來越大的風險。印度九種基金會討回糧食自主權給我們的啟示是捍衛台灣民眾的糧食主權應該是“韌性糧安”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Thumbnail
近年來,戰爭與地緣政治緊張頻仍,世界各地因氣候變遷造成的水災、熱浪、颶風等極端天氣事件不但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嚴重,糧食大規模欠收頻繁地發生,對全球糧食生產構成越來越大的風險。印度九種基金會討回糧食自主權給我們的啟示是捍衛台灣民眾的糧食主權應該是“韌性糧安”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Thumbnail
以色列空襲迦薩的聯合國學校,數十死。西班牙跟進南非,向國際法庭告以色列種族滅絕。美眾議院譴責國際法庭。。 聯合國報告:全球360萬兒童陷入飢荒。 朝鮮半島局勢升溫,北韓拆兩韓鐵路,南韓恢復邊境演習。 BJ:天佑人類。 如果daddy真要開第三戰線,我希望不要開在台海,南北一點,我可以出點錢支
Thumbnail
以色列空襲迦薩的聯合國學校,數十死。西班牙跟進南非,向國際法庭告以色列種族滅絕。美眾議院譴責國際法庭。。 聯合國報告:全球360萬兒童陷入飢荒。 朝鮮半島局勢升溫,北韓拆兩韓鐵路,南韓恢復邊境演習。 BJ:天佑人類。 如果daddy真要開第三戰線,我希望不要開在台海,南北一點,我可以出點錢支
Thumbnail
全球化的時代已經結束。一切體系現在正處於崩潰與重組的過程,承續我之前對於能源危機的描述;現在我們來討論一下目前潛藏於世界的糧食危機,由於烏克蘭戰爭,以及武漢肺炎疫情封鎖的後果,世界正在進入自二戰以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時期。
Thumbnail
全球化的時代已經結束。一切體系現在正處於崩潰與重組的過程,承續我之前對於能源危機的描述;現在我們來討論一下目前潛藏於世界的糧食危機,由於烏克蘭戰爭,以及武漢肺炎疫情封鎖的後果,世界正在進入自二戰以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時期。
Thumbnail
我在這裡提出一個概要,來呈現那些塑造我們成為糧食生產者、購買者、烹製者與消費者等的結構與做法,它們的歷史變化。我會來檢察目前給認為是“傳統的”兩種主要做法與結構:糧食生產與貿易的國際式樣,以及那促進糧食取得與分享的家庭關係。
Thumbnail
我在這裡提出一個概要,來呈現那些塑造我們成為糧食生產者、購買者、烹製者與消費者等的結構與做法,它們的歷史變化。我會來檢察目前給認為是“傳統的”兩種主要做法與結構:糧食生產與貿易的國際式樣,以及那促進糧食取得與分享的家庭關係。
Thumbnail
今天是今年的最後一天,讓我們看看一般角度的回顧和原住民角度的回顧有什麼差別。預祝大家跨年愉快。
Thumbnail
今天是今年的最後一天,讓我們看看一般角度的回顧和原住民角度的回顧有什麼差別。預祝大家跨年愉快。
Thumbnail
今天焦點─一個地球,兩個世界 
Thumbnail
今天焦點─一個地球,兩個世界 
Thumbnail
瑞典皇家科學院將 2020 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給聯合國轄下組織「世界糧食計劃署」(World Food Program),表揚其致力於消除飢餓以改善戰亂地區的和平。
Thumbnail
瑞典皇家科學院將 2020 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給聯合國轄下組織「世界糧食計劃署」(World Food Program),表揚其致力於消除飢餓以改善戰亂地區的和平。
Thumbnail
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的統計,截至二零一七年為止,​世界上有6560萬人被迫離開家園 其中有近2250萬難民,其中一半以上的未滿18歲。1000萬人被剝奪了國籍和獲得基本權利,如教育,醫療保健,就業和行動自由。在這個世界,每二十人分鐘就有人由於衝突或迫害而被迫流離失所。
Thumbnail
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的統計,截至二零一七年為止,​世界上有6560萬人被迫離開家園 其中有近2250萬難民,其中一半以上的未滿18歲。1000萬人被剝奪了國籍和獲得基本權利,如教育,醫療保健,就業和行動自由。在這個世界,每二十人分鐘就有人由於衝突或迫害而被迫流離失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