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問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全球化的時代已經結束。一切體系現在正處於崩潰與重組的過程,承續我之前對於能源危機的描述;現在我們來討論一下目前潛藏於世界的糧食危機,由於烏克蘭戰爭,以及武漢肺炎疫情封鎖的後果,世界正在進入自二戰以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時期

從新軸心開始蔓延的糧食危機

從2010年代末期開始,中國就開始囤積糧食,這實際上是中國作為目前世界體系的弱勢方的一種體現,因為不能保證再陷入全面對立-不論是新冷戰或是新世界大戰的前提下仍然維持糧食供應的一種反應。

年產萬斤的中國稻田(實際上稻米都是其他國家運來的)

年產萬斤的中國稻田(實際上稻米都是其他國家運來的)

而俄羅斯-伊朗-中國正好形成了一種互補關係,俄羅斯與伊朗提供糧食與能源以及物料,中國提供市場與廉價產品輸出。而中國的糧食狀況(與能源)實際上非常的危險,就算俄羅斯能夠提供足夠的糧食來補足中國的缺口,中國也極有可能找不到方法能夠突破美國的封鎖或是中亞的動亂來得到這些糧食供給。

從北非到中亞與南亞-免免強強的糧食供給

通常來說,在冷戰階段作為牆頭草的一眾國家如果沒有足夠的力量,反而很容易陷入因為兩邊不是人,而面臨各種包括糧食等物資困難的情境。不過在未來幾年這些國家實際上卻比中國、北韓、伊朗這類位於新軸心內的國家還要更容易取得糧食,這是因為新軸心的力量過於薄弱,以至於牆頭草的一邊可以一邊支持美國對部分新軸心的封鎖政策,另外一方面可以買新軸心的糧食,印度模式就是此類糧食供給的體現。

但是短期來看因為仍然過於搖擺與相對的不集權化,這些「中立」國家仍然比新軸心內部更容易爆發糧食危機。

美國勢力範圍內-看似無準備但事實是安全的

儘管因為全球供應鏈的重組而使糧食供應鏈下滑,但是美國勢力範圍內卻仍然是糧食供應最安全的地方,不只北美與澳洲行粗放農業的情況下,仍有大量的糧食出超,而歐洲、台日韓,都有強大的集約農業基礎,地均糧食產量比同樣行集約農業的中國還要多一倍以上。就算因為全球貿易而下滑的農業產出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重建其農業體系,或是透過美國的全球海運來獲得短期所需的糧食進口。

在中國跟俄羅斯看來,荷蘭的糧食作物跟工廠製造出來的沒兩樣

在中國跟俄羅斯看來,荷蘭的糧食作物跟工廠製造出來的沒兩樣

也因此與美國結盟的國家是最不需要擔心糧食危機的,因為這些國家如果不是因為人口密度低所以行粗放也還是會有大量糧食能夠賣出,就是擁有更厲害的集約農業系統,能夠養活大量的人口,因而避免糧食危機。

在下周我會開始探討全球的人口勢力變遷會怎麼影響未來的格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龜兔的沙龍
108會員
171內容數
本專題目的在於介紹德國歷史哲學家史賓格勒,在二十世紀初提出的一個歷史哲學體系,目的在於讓更多人了解更多看歷史的角度,並破除漢字圈對於啟蒙進步史觀的崇拜。
龜兔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2
老歐洲的問題是,他們不相信自己的利益比意識形態更重要;並且他們也不真正的相信自己的意識形態值得捍衛。今天在貿易戰的混亂中,來稍微講講一下,我對歐洲的一些問題的看法。
Thumbnail
2025/04/12
老歐洲的問題是,他們不相信自己的利益比意識形態更重要;並且他們也不真正的相信自己的意識形態值得捍衛。今天在貿易戰的混亂中,來稍微講講一下,我對歐洲的一些問題的看法。
Thumbnail
2025/03/22
最近使用AI分析了一些現象,發現在整理某些實體數據上來說AI確實有用。也順便用AI造了一篇小說。但是也發現了在某些情況下AI不但難以推論一些能正常推論的東西。甚至有可能產生與實質情況差異甚大,甚至毫無邏輯與證據的結果。 以下說說幾個使AI無法產生接近更客觀或是有效資訊/統整的原因。
Thumbnail
2025/03/22
最近使用AI分析了一些現象,發現在整理某些實體數據上來說AI確實有用。也順便用AI造了一篇小說。但是也發現了在某些情況下AI不但難以推論一些能正常推論的東西。甚至有可能產生與實質情況差異甚大,甚至毫無邏輯與證據的結果。 以下說說幾個使AI無法產生接近更客觀或是有效資訊/統整的原因。
Thumbnail
2025/02/22
短暫的20世紀早在1990年代就結束了,現在的世界類似1790年代到1820年代的歐美,或是1910年代到1940年代的世界。 這是一個轉變的時代,舊時代的最後殘餘正在被清除,新的社會型態將在未來幾年內就固化,就像是1940年代的歐洲跟1910年歐洲的差異遠大於1820年代的歐洲跟1900年代的歐洲
Thumbnail
2025/02/22
短暫的20世紀早在1990年代就結束了,現在的世界類似1790年代到1820年代的歐美,或是1910年代到1940年代的世界。 這是一個轉變的時代,舊時代的最後殘餘正在被清除,新的社會型態將在未來幾年內就固化,就像是1940年代的歐洲跟1910年歐洲的差異遠大於1820年代的歐洲跟1900年代的歐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中國正積極增加糧食的囤儲規模。美國農業部預測,中國小麥和玉米的庫存將占全球的 51% 和 67%,相較 2018 年增加 5% - 10%。有分析認為,中國乃在預備貿易戰,避免遭到切斷輸往中國的供應鏈,也有分析認為,中國正在備戰台海戰爭。還有呢?也可能是內憂外患夾雜交迫。例如,人民文革/民主內戰。
Thumbnail
中國正積極增加糧食的囤儲規模。美國農業部預測,中國小麥和玉米的庫存將占全球的 51% 和 67%,相較 2018 年增加 5% - 10%。有分析認為,中國乃在預備貿易戰,避免遭到切斷輸往中國的供應鏈,也有分析認為,中國正在備戰台海戰爭。還有呢?也可能是內憂外患夾雜交迫。例如,人民文革/民主內戰。
Thumbnail
中國是否正在著手準備發動台海戰爭?
Thumbnail
中國是否正在著手準備發動台海戰爭?
Thumbnail
全球化的時代已經結束。一切體系現在正處於崩潰與重組的過程,承續我之前對於能源危機的描述;現在我們來討論一下目前潛藏於世界的糧食危機,由於烏克蘭戰爭,以及武漢肺炎疫情封鎖的後果,世界正在進入自二戰以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時期。
Thumbnail
全球化的時代已經結束。一切體系現在正處於崩潰與重組的過程,承續我之前對於能源危機的描述;現在我們來討論一下目前潛藏於世界的糧食危機,由於烏克蘭戰爭,以及武漢肺炎疫情封鎖的後果,世界正在進入自二戰以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時期。
Thumbnail
2022是各個軸心國發動戰爭的最後節點.....
Thumbnail
2022是各個軸心國發動戰爭的最後節點.....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我們繼續來探討面對疫情到底是閉門自守好,還是相互扶持才能戰勝疫情呢?疫期已邁入第三年,混亂的場面也大致收拾完畢了,是時候靜下來好好思索世界的下一步該怎麼前進了!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我們繼續來探討面對疫情到底是閉門自守好,還是相互扶持才能戰勝疫情呢?疫期已邁入第三年,混亂的場面也大致收拾完畢了,是時候靜下來好好思索世界的下一步該怎麼前進了!
Thumbnail
我在這裡提出一個概要,來呈現那些塑造我們成為糧食生產者、購買者、烹製者與消費者等的結構與做法,它們的歷史變化。我會來檢察目前給認為是“傳統的”兩種主要做法與結構:糧食生產與貿易的國際式樣,以及那促進糧食取得與分享的家庭關係。
Thumbnail
我在這裡提出一個概要,來呈現那些塑造我們成為糧食生產者、購買者、烹製者與消費者等的結構與做法,它們的歷史變化。我會來檢察目前給認為是“傳統的”兩種主要做法與結構:糧食生產與貿易的國際式樣,以及那促進糧食取得與分享的家庭關係。
Thumbnail
大家好,諸葛呆來了,好幾位朋友問到這次一波流的原物料到底是在漲什麼?烏俄戰爭如果告段落還有戲唱嗎?還是要高歌離席? 不單單是政治性,烏俄的重要性究竟在有多大,雖然這波的原物料大爆發源自於烏俄軍事衝突,實際是各種供應原料斷鏈的憂慮不斷刺激市場神經。 糧食 能源與原物料 蟄伏的危機 容錯率愈來愈低
Thumbnail
大家好,諸葛呆來了,好幾位朋友問到這次一波流的原物料到底是在漲什麼?烏俄戰爭如果告段落還有戲唱嗎?還是要高歌離席? 不單單是政治性,烏俄的重要性究竟在有多大,雖然這波的原物料大爆發源自於烏俄軍事衝突,實際是各種供應原料斷鏈的憂慮不斷刺激市場神經。 糧食 能源與原物料 蟄伏的危機 容錯率愈來愈低
Thumbnail
近期烏俄戰爭持續干擾著市場,讓人不禁思考到底俄羅斯到底為何要進攻烏克蘭?投資人又如何看待未來「地緣政治風險」所帶來的不確定性? 作者身為一個哈佛大學博士,卻化身如戰地記者,行經四大洲、十個國家、十萬多公里路,頂著槍林彈雨和被恐怖分子斬首的風險,著手研究這十年來吞噬全世界的混亂海嘯源自何處。
Thumbnail
近期烏俄戰爭持續干擾著市場,讓人不禁思考到底俄羅斯到底為何要進攻烏克蘭?投資人又如何看待未來「地緣政治風險」所帶來的不確定性? 作者身為一個哈佛大學博士,卻化身如戰地記者,行經四大洲、十個國家、十萬多公里路,頂著槍林彈雨和被恐怖分子斬首的風險,著手研究這十年來吞噬全世界的混亂海嘯源自何處。
Thumbnail
是說過去十幾年來,談論「全球化現象」的書籍多如牛毛,在這個網路無遠弗屆、各國產業垂直分工、天上的客機與海上的貨輪不分畫夜運輸物資與人員的的時代,會覺得「世界是平的」,相信全球化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並不令人特別意外。很多書籍也從中世紀的歷史開始,討論人類逐步邁向全球化時代的原因與發展歷程.....
Thumbnail
是說過去十幾年來,談論「全球化現象」的書籍多如牛毛,在這個網路無遠弗屆、各國產業垂直分工、天上的客機與海上的貨輪不分畫夜運輸物資與人員的的時代,會覺得「世界是平的」,相信全球化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並不令人特別意外。很多書籍也從中世紀的歷史開始,討論人類逐步邁向全球化時代的原因與發展歷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