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奇幻漫畫推薦:《Mayfly Island蜉蝣之島》與12/6講座紀錄

2021/03/09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擁有與宮崎駿的世界觀相似的環境,卻設計出了相當不一樣的奇幻世界,獨樹一格的畫風與畫工,襯托出南島文化迷人與綺麗的一面,同時包含了格局龐大的末日設定,勾勒出此部相當傑出與精彩的國人創作,誠心推薦這相當難得與少見的奇幻故事,並真心的期待「動畫」製作出來的那一天。
雖然這是精裝書,但是看到價錢的時候還是嚇了一跳,要不是之前已經有放在心上的《最後的卡夫特》,不然要買下的時候真的會有點手抖。當年看到《藤子‧F‧不二雄SF短篇完全版》一本三百多的精裝書都幾乎是咬牙買下了,這個一本650元的價錢真的對沒出社會的人是有點沒那麼友善,但是買了看過就會知道,這個價錢和這整個世界觀的設計,應該甚至連創作者實質上回本都很難做到(苦笑),也是非常值得與特別的作品,因此對末日、南島文化,或者是《風之谷》那樣子半毀滅的後世紀故事有興趣的,絕對不要錯過這部扎根在臺灣,或者說南島信仰文化又合靠近未來的末日世界觀下的作品。
但其實我沒看太多資訊就決心想買這部作品,除了作品本身就是我之前有惦記的作品世界觀以外,出版社慢工也是一個我想要買下這部作品的原因,但這個完全說來話長,總之他們真的就是慢工,但也因此作品就是非常有保證的細活,大家有機會可以多了解他們的出版。
當初看到畫展在台灣漫畫基地,又有點難過,因為南部要上去真的是很高的成本,結果非常巧合的,這麼想的時候,高雄文學館便舉辦了此作的講座,因此此文內容不只是作品的心得,還有當場聽到的一些講座內容與想法,因此可能會有劇透的部分(雖然個人覺得這部作品有沒有劇透真的不是很重要)。
簡單來說有聽到這場講座真的太幸運了,豐富的創作者思維與合作的摩擦,主持人藍念初小姐也對整場講座內容掌握得相當好,是個非常棒的講座體驗,滿滿乾貨,唯一可惜的是......為了當場買書直接回饋出版社而沒辦法先看完再聽講座,這個是我唯一的遺憾。
因為時間上有點久了,當初也非常白目地沒有帶筆記本只能快速地用手機打字記錄(事後與講者聊天發現被講者誤會在玩手機真是有點不好意思,我只恨為什麼不乾脆帶個錄音筆錄下來),只能用手機記下內容,打出內容也是當下理解意思後寫下,如果表達或紀錄上有疏失,敬請告知,會給予更正。
順道一提,已經得到講者同意可以使用當場的照片於網路文章中。另外附上我覺得寫得非常精闢的心得文,寫的內容的確是我很多心聲。

世界觀、生態浩劫與末日

此作的故事是建立在一個與宮崎駿的《風之谷》類似的近未來的世界中(後記中整個團隊有表明很努力要擺脫宮崎駿的影子,但是要說沒有受到影響也是不太可能的,不過我個人覺得很多地方認真閱讀就可以分辨出其不同),資源的耗竭讓人類聚集在小小的地區,在限制的地下室內藉由少數可以汲取陽光的地方栽培著各種植物,抑或是必須要開著飛機,帶著會駕駛飛行器的警衛才能夠帶回蜜蜂去自己的城市給予植物授粉。
兩人在講座中就有提到想描繪末日印象中那種環境浩劫與生命韌性的形象,但的確因為許多故事都有如此設定,因此在某些符號的使用上就非常掙扎,因為某些特別意象的符號下會有直接聯想上的便利,卻也很容易陷入主流作品中單一符號的窠臼。
從台灣衍伸出去的想像
同時在設計城市的時候是從1930年的台灣又推演兩百年的時代去做聯想,從思考過政治與歷史演變後,設計了整個城市的風格,這的確可以從中文字與類似台灣街景的場景去看出,住處的擁擠可以看出城市面臨的問題,另外雖然沒有明說,但是出場的人年紀都相當年輕,幾乎是十幾歲到二十幾歲的人居多,搭配上前代紅土城城主發生的事,就可以理解到生存的資源已經幾乎縮減至極致。
其實這是一本文字相當稀少,閱讀可以相當快速的作品,然而當你去細細品味這個世界觀,去看到兩位作者如何希望去展現在他們團隊想像中龐大的世界,哪怕只有微小的一格,乍看快速帶過去的畫面,都可以在仔細的觀察下看出他們在這個畫面下的設定,是資訊量密度相當之高的作品。
地下水道中的花園
關於在《奶與蜜之地》中溫室與植物,還有《等待花開時》的蜜蜂資訊,兩位創作者還前往屏東的保種中心,去理解如何在地下溫室來栽種、如何在資源匱乏的時候提供食物或是生病的植物如何隔離,這些在畫面中都是很難理解創作者付出的心力的,我也想起我一位漫畫家朋友,他僅僅為了一頁的畫面,去理解完全跟他專業不相關的醫療專業臨床疾病處理,讓我對於這些創作者那種對自己的作品負責的態度十分佩服。
漫畫中的資訊量已經相當驚人,然而對比上講者在講座上放出來的設定內容,那根本是嘆為觀止,不僅是將城市的創建者設定、城市的年代表都列得清清楚楚,連《等待花開時》中的空中護衛隊容易得到得職業傷害都已經確定好,從這本漫畫去想像他們預計做出來的動畫,根本是不夠的。
空中護衛隊的職業傷害呈現圖
不過兩位創作者也有提到,一邊想著世界的設定一邊寫故事,很容易陷下去,而無法收束,是個很大的廝殺。在思考劇情的時候,除了動畫和漫畫以外,還要去思考有甚麼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南島文化與信仰

《蜉蝣之島》與以往這些末日作品有個很大的不同是,在這些末日的生活中,有個被傳說被看到就會引發不詳的漂流之島─蜉蝣之島,而一些紀錄的信件與文書就穿梭的放入了短篇的故事中間,貫穿了整部作品,到了最後的《她與島之歌》才完整的呈現了蜉蝣之島上面的居民的形象。
原本的衣著構想到後來的定案
在《她與島之歌》中的居民基本上是以太平洋上的南島文化民族的傳統為核心,從台灣的阿美族、夏威夷到復活島,編劇李尚喬小姐便提到她如何去了各地田野調查的經驗,因為非常注重要避免文化挪用的問題,我的確就想到了故事明明很棒,但是卻讓人有不受尊重之感的《海洋奇緣Moana 》,故事中將南島的傳說中毛伊的英雄形象更改成並非他們傳說中的型態,引起了相當大的爭議。如何在採用文化卻又不會讓人感受到冒犯,真的得付出相當多的時間去研究文化與傳統,甚至此作在畫完還特別拿去給中研院與清大的人類學家檢查過。
衣著的更改也是在田野調查中改變的,剛開始的構想是夾雜維京人與南美文化的影響,但是後來研究後發現,對南島文化的航海民族來說,皮膚是很重要的,因為需要感受海流跟風向,因此原本設計的斗篷便因此取消掉,同時加入了眾多南島文化的花紋與圖騰去思考其穿著。我想起《海盜戰記Vinland Saga》中那種冰冷的北歐,在這種冷到沒有披風活不下去的狀態中,的確航海的型態會跟這些熱帶的民族有很大的差別,這大概也是為什麼《海洋奇緣Moana》中的毛伊是去觸摸海水來決定航海的方式。(雖然我自己想想.......穿這個披風應該會熱爆吧哈哈哈!高雄有夠熱的!)
另外,講座中也提到了南島文化的「靈觀」,強調人與森羅萬物的連結與精神,同時放了這部影片,讓我印象深刻。影片中的舞蹈,並不單純只是舞蹈,而是他們轉化的一個方式,是與神靈與天地萬物溝通的方式。因此故事中塑造了一個失去視覺與聽覺少女黎卡,成為了蜉蝣之島上的祭司,而《她與島之歌》便是她在蜉蝣之島面對巨量的垃圾帶時與神靈的溝通下如何解救島嶼的故事。
繪者描述使用蠟筆這樣更直覺的素材,希望可以找到讓故事活起來的方式
繪者葉長青先生則是講述了自己思考表達黎卡與神靈對話時的畫面呈現時的各種想法,作品中在現實的部分是與其他故事類似的水彩風格,卻在黎卡與神靈對話的世界中以類似筆記本的紙張與蠟筆和鉛筆的方式去呈現與現實不一樣的世界。這的確是此座採用彩色印刷的精采看點之一,在《奶與蜜之地》和《她與島之歌》都有使用蠟筆去繪製的人物,那種對比感甚至明顯到讓人可以衍伸視覺到成為觸覺的程度,我在閱讀時相當震懾。不是沒看過彩色漫畫,但是第一次看到這樣表現的作品,我對於這點相當喜愛。

繪者、編劇與背後的協助出版者

除了故事核心與設計,兩位作者更提到了合作上的辛苦,像是原作與漫畫家更像是劇本跟演員,也不斷的修改各種分鏡,原作與漫畫家中間的分界也是在各種磨合下才比較清楚,例如編劇剛開始甚至會標記段落的頁數,限制了繪者的作畫,後來才理解需要給予繪者一定程度的彈性與空間。雖然聽來輕描淡寫,但是光是想像這樣龐大的世界觀下要共同創作出這樣受限於篇幅的冰山一角的故事,中間的交流應該是相當辛苦的。
講座中也穿插了一點兩位作者的心聲,例如李尚喬小姐表示雖然這些歷程聽起來很短但真的很長,這樣匍匐前進就希望可以有有趣一點點的故事,葉長青先生還非常直接的說創作時候會想著:「我是沙小啊我真的畫得出來嗎?」之類的自我懷疑,讓聽眾會心一笑,但也多少可以理解他們為此付出的心力。
不過兩人也有提到說因為他們沉浸在這整個世界觀與故事的設定中太久,創作的時候讓編輯太晚介入,因此很難發現故事是否流暢,因為在自己的理解中理所當然的事情,很難意識到創作中是不是有表達得清楚,最好應該是在創作出作品的中期就有編輯加入討論,這的確是編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其實這段創作出作品的內容相當豐富,然而我太認真聽講座來不及紀錄得足夠詳細,覺得講述太多細節,不如還是勸大家直接去閱讀作品本身更快些。
順道一提,故事中的書信與日記是出版此作的慢工出版社社長黃珮珊提議,覺得要有點東西補足整個世界觀,另外一部分兩位作者也想說配合慢工大多數出版的紀實漫畫風格,思考如何用紀實的方式來描述奇幻。這點上面相當有趣,明明是更接近現實與紀錄的手法,卻讓整個蜉蝣之島更充滿了像是傳說一樣的色彩,中間紅土城的前代城主的文字也是非常深刻,喔,聽說這些手寫書信文件是由漫畫家61chi所寫的。
兩人也表達了自己後來對於這個末日世界的一些想法,葉長青先生說後來已經取材到看到末日的東西就想吐(笑),但還是會秉持著可能會有更多靈感或是題材的來源而去閱讀,李尚喬小姐則說田野調查是支持他的動力,剛開始無法說自己是不是真的完全喜歡,但因為碰到了耆老們,看著他們如何帶領部落走下去,受到了感動,因此要保持著這份熱情,才能繼續把事情做下去。
另外他們也表示,這個末日的故事中,並不是想講大家要記得作回收這麼簡單,而是思考著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像是過去的世界,大家都是以陸地為主,但海洋對人類,其實也是影響深遠的。我也想起之前也有看到有人在推廣說我們身在一個四面環海,大部分陸地都是山嶺的島嶼上,我們應該更注重我們與海和與山之間的連結與關係,而不是面積狹小的城市,卻以為我們支配著這塊島嶼,我是真的受到了這種價值觀的震撼,只是能做什麼,或是該做什麼,卻可能還是需要再認真的省思看看。

我自己想著的

如果以我自己私心來說,我會說這部作品真的是個像是藝術品一樣精美的創作,可以感受到創作者的用心與努力,還有一定是嘗試了各種方式去呈現作品,那種像是可以用視覺衍伸觸覺的那些畫面,真的令我特別驚豔。
甚至不如說,我覺得是這部短篇集更像是有點以故事設定集方式去勾勒整個世界,故事反而更次要一點,因此相對對於角色和故事的投入,我更花了很多時間在看各種媒材使用而創造出來的畫面,甚至有點忘記了故事的進行,倒不是故事本身不好,只是還沉浸在各種溫室、地下水道、飛行器、空賊、祭司與神靈等等設定下,對於世界的認知不夠全面與完整的時候,需要理解到馬上流暢的看懂故事,我覺得是有點難度的,通常是要多看個四五遍以上加上想像,才足以稍微補足,一部分是漫畫可以呈現的資訊相對動畫還是偏少,另外則是有篇幅的限制。(雖然我也不知道可以怎麼更好了,這部作品已經非常優秀好看了,我是覺得這種狀況應該是在未來如果出版續作或是動畫時可以減少許多,畢竟已經有了此作在前方開拓世界觀)
其實在講座中,便有聽眾(其實是Mangasick店長,但好像也不能自以為是的直接打出來預設大家都知道)提出問題,我覺得相當認同,因此就非常簡單的節錄在這邊,但因為打字來不及無法逐字,因此只是大致上我理解意思後打下來的紀錄:
:以一個如此大的設定,能夠創造出來很精彩,但是好像還沒完結,漫畫如果要到動畫才能完結太雞肋。

青+喬:太專業了(汗

:當初構想是有將漫畫和動畫分開看,剛開始是想說有個東西可以去呈現給文化部。

:我很贊成店長的說法,應該是要說完,當初沒想到可以集中在一篇故事上

:因為我們都是新手,主要前提是一個表現給別人這個世界觀,創作上也在很多地方沒辦法完全如預期地去表現

:雖然的確感覺有很多限制,但是身為一個讀者,還是希望有個完結,也許可以考慮出個2?

喬:珮珊(慢工出版的社長)幾乎說了一模一樣的話(笑)
可以看出創作這部作品的前提並不是單純的就是漫畫出發,因此在其中感受到的突兀和不足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身為一個把作品買回家的讀者,我覺得要抗議還是滿有權利的哈哈哈!所以應該也只能敲碗期待看看是不是又能整理出續集了吧?

結語

並不是要看低台灣讀者的口味,只是畢竟現在的作品還是以吃故事的發展或是角色的特性,在習慣了日式作品的台灣讀者眼中,加上我前面附上的文章中也有講到,環境議題、生態浩劫或是末日的題材在市場上也不算少見,還有個已經成為國民童年的宮崎駿在前,總算提到南島文化的故事戲份又稍微少了一點,也不是現在的台灣漫畫主流中的歷史設定(《守娘》《異人茶跡》等等),對這部作品還真是有點不吃香.....好吧,我覺得不只有點XD
但是站在各種期待這個世界觀下更多的故事與對於畫面呈現十分喜愛的立場,我們還是特別在奇幻月的時候提出這部作品,希望喜愛這樣故事的,想看看台灣本地的創作者可以創作出如何跟想像中不一樣的故事的,都非常推薦去購買這部作品,就算真的覺得實體書的費用太高,電子書的費用大約是400上下,應該是比較能夠下手的費用。如果真的很喜歡,也希望可以在未來此作需要募資製作動畫或是出版續作的時候繼續支持,身為讀者,雖然便宜的書籍是我們期待的,但是一個好故事才是我們真正期待的。
最後附上他們的原畫展裡面展出的原稿吧!
受到反光影響,而無法取好角度就請大家多多包涵啦
受到反光影響,而無法取好角度就請大家多多包涵啦
兩位創作者的簽名與繪圖

【我們家節目的收聽方式】
【我們家節目的連結樹】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幫我在底下的按鈕按讚,最多五次,給予創作者正向回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大酸梅
大酸梅
電影旅遊動畫小說遊戲是生命的味道, 而漫畫,是我的信仰。 謝謝你來,謝謝你看, 謝謝你在這裡陪著我。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