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森林火車憶往

更新 發佈閱讀 1 分鐘
遊玩嘉義梅山太興回臺北,從太興村後面的梨園寮村搭乘阿里山火車,梨園寮車站沒有站長,售票口已經封閉。

有一些遊客專程上去拍照,我和先生,可是特意上去坐火車,問了太興山莊的老闆,他說下午兩點多有火車,我們1:20從太興山莊出發,聽說要走半個鐘頭,靠著Google map走了將近40分鐘。緊張又疲累,好不容易兩點整到了車站,車子卻要2:45才來,鄉下人的時間觀念比較差。

也好,我們就在梨園橋車站拍了一些搞怪照片,彼此取笑,記得在40年前我和先生,一起結伴參加救國團舉辦的溪阿縱走,第一天先在溪頭活動中心住了一個晚上,第二天領隊帶我們從溪頭走到阿里山,雖然這兩個景點都去玩過,但是印象比較深的是從阿里山下山的時候搭火車,經過好多山洞。每經一個山洞先生就偷偷吻我臉頰,出山洞的時候卻假裝鎮定。

四十年後再搭乘這一段路線,火車一路搖搖晃晃,我們都沉浸在回憶中。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任任的沙龍
27會員
92內容數
人生不如意事常十有八九,感謝遇到的貴人,有你-生命更美。
任任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0/21
兩年前去花蓮的時候,回程在新城火車站買了一本電子書《花蓮365》,經過了一年半全部閱讀完畢。作者就是O'rip的雜誌創始人王玉萍。從此我每到花蓮必先看此書該去哪裡玩,春夏秋冬各有不同的建議,有了一個指引,到每個地方都有故事可以追尋,不失為我的導覽寶典。 不同花色的襪 當你看
2024/10/21
兩年前去花蓮的時候,回程在新城火車站買了一本電子書《花蓮365》,經過了一年半全部閱讀完畢。作者就是O'rip的雜誌創始人王玉萍。從此我每到花蓮必先看此書該去哪裡玩,春夏秋冬各有不同的建議,有了一個指引,到每個地方都有故事可以追尋,不失為我的導覽寶典。 不同花色的襪 當你看
2024/09/04
團員有21位,大都是金庸武俠小說及張愛玲小說粉絲,我個人衹是喜歡讀張愛玲的小說,外子聽聞而已。
Thumbnail
2024/09/04
團員有21位,大都是金庸武俠小說及張愛玲小說粉絲,我個人衹是喜歡讀張愛玲的小說,外子聽聞而已。
Thumbnail
2023/12/11
昨天到吉安,我們選擇住在吉安火車站附近。 今早外子花了十幾分鐘跟租車店老闆介紹《石頭村》,他聽都沒聽過。
Thumbnail
2023/12/11
昨天到吉安,我們選擇住在吉安火車站附近。 今早外子花了十幾分鐘跟租車店老闆介紹《石頭村》,他聽都沒聽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一位咖啡愛好者分享他在雙11前的購物規劃。他不僅推薦了自己喜愛的咖啡豆品牌(如李董、音樂家系列)與手沖器材,還分享了實用的挑豆技巧。同時,他記錄了一項個人實驗:剛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想測試透過分享真心喜愛的商品,是否能為自己的咖啡開銷「回血」。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一位咖啡愛好者分享他在雙11前的購物規劃。他不僅推薦了自己喜愛的咖啡豆品牌(如李董、音樂家系列)與手沖器材,還分享了實用的挑豆技巧。同時,他記錄了一項個人實驗:剛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想測試透過分享真心喜愛的商品,是否能為自己的咖啡開銷「回血」。
Thumbnail
出國旅行時,準備充分的行李能讓旅程更加輕鬆愉快!本文整理了大人旅行的全方位行李清單,從護照、信用卡到各種旅行好物一應俱全。特別是防盜小物、瞬熱熱水壺和過濾蓮蓬頭等必備單品,讓你的旅行更舒適、安全。此外,還介紹了蝦皮分潤計劃,讓你在購物的同時還能輕鬆賺取分潤,無論是準備行李還是購物分享,都是不錯的選擇
Thumbnail
出國旅行時,準備充分的行李能讓旅程更加輕鬆愉快!本文整理了大人旅行的全方位行李清單,從護照、信用卡到各種旅行好物一應俱全。特別是防盜小物、瞬熱熱水壺和過濾蓮蓬頭等必備單品,讓你的旅行更舒適、安全。此外,還介紹了蝦皮分潤計劃,讓你在購物的同時還能輕鬆賺取分潤,無論是準備行李還是購物分享,都是不錯的選擇
Thumbnail
阿里山林鐵全線於2024年7月6日恢復通車,作者參與了12月17日的中興號專車之旅,記錄了從嘉義至阿里山的沿途風景以及SL31賞楓列車的盛況。文章詳細描述了旅程的過程,包括沿途的景觀、與其他鐵道迷的互動以及一些意外插曲,並表達了作者對於阿里山林鐵復駛的喜悅之情,以及對未來阿里山林鐵發展的期許。
Thumbnail
阿里山林鐵全線於2024年7月6日恢復通車,作者參與了12月17日的中興號專車之旅,記錄了從嘉義至阿里山的沿途風景以及SL31賞楓列車的盛況。文章詳細描述了旅程的過程,包括沿途的景觀、與其他鐵道迷的互動以及一些意外插曲,並表達了作者對於阿里山林鐵復駛的喜悅之情,以及對未來阿里山林鐵發展的期許。
Thumbnail
沿著木階梯往上走,推開大門民宿報到處就在門口左手邊,老闆娘隨意臥在躺椅上,一種慵懶的氣氛讓人覺得入住時也能無拘無束,身處阿里山上,自由自在才是這裡的生活方式。 一場說走就走的踏青,還是要從對大自然的嚮往開始,山區景點活動不僅限於夏天才能消暑,冬天更是欣賞美景的絕好機會。
Thumbnail
沿著木階梯往上走,推開大門民宿報到處就在門口左手邊,老闆娘隨意臥在躺椅上,一種慵懶的氣氛讓人覺得入住時也能無拘無束,身處阿里山上,自由自在才是這裡的生活方式。 一場說走就走的踏青,還是要從對大自然的嚮往開始,山區景點活動不僅限於夏天才能消暑,冬天更是欣賞美景的絕好機會。
Thumbnail
位於阿里山的初日民宿,提供舒適而溫馨的住宿環境,適合喜愛日出與貓咪的旅客。從民宿出發步行3~5分鐘即可到達觀日平臺,並可在房間內欣賞到壯麗的雲海美景。民宿的環境乾淨簡單,並有合理的價格與美味的早餐,是理想的休憩選擇。無論是喜愛植物或貓咪的朋友,這裡都能讓你放鬆身心,享受獨特的住宿體驗。
Thumbnail
位於阿里山的初日民宿,提供舒適而溫馨的住宿環境,適合喜愛日出與貓咪的旅客。從民宿出發步行3~5分鐘即可到達觀日平臺,並可在房間內欣賞到壯麗的雲海美景。民宿的環境乾淨簡單,並有合理的價格與美味的早餐,是理想的休憩選擇。無論是喜愛植物或貓咪的朋友,這裡都能讓你放鬆身心,享受獨特的住宿體驗。
Thumbnail
有一年的農曆新年剛過不久, 我跟朋友約好趁著台灣的初春, 我們要去賞櫻花. 我們想著一天內來回, 因此選擇坐火車早去晚回住家隔壁縣市賞櫻花. 到了要出門去看櫻花的日子, 一早雖然天氣非常的寒冷, 但可以跟朋友聊天與出遊真的很開心. 賞櫻花後我們走到附近的廢棄火車站改變的博物館, 陳舊感透著詭異...
Thumbnail
有一年的農曆新年剛過不久, 我跟朋友約好趁著台灣的初春, 我們要去賞櫻花. 我們想著一天內來回, 因此選擇坐火車早去晚回住家隔壁縣市賞櫻花. 到了要出門去看櫻花的日子, 一早雖然天氣非常的寒冷, 但可以跟朋友聊天與出遊真的很開心. 賞櫻花後我們走到附近的廢棄火車站改變的博物館, 陳舊感透著詭異...
Thumbnail
四十多年前岳父朋友說「阿永--ah,你一定愛去坐阿里山ê火車」,這句話女老師不曉得幫老爸回憶了多少次,剛好阿里山林鐵暌違15年於七月全線通車,日前他終於說~想欲來去坐遐「火車碰壁」。 阿里山森林小火車堪稱台灣的動態國寶,源自1912年日治時期的伐木運輸、爬升超過兩千米高度歷經熱暖溫三種林相帶、克服
Thumbnail
四十多年前岳父朋友說「阿永--ah,你一定愛去坐阿里山ê火車」,這句話女老師不曉得幫老爸回憶了多少次,剛好阿里山林鐵暌違15年於七月全線通車,日前他終於說~想欲來去坐遐「火車碰壁」。 阿里山森林小火車堪稱台灣的動態國寶,源自1912年日治時期的伐木運輸、爬升超過兩千米高度歷經熱暖溫三種林相帶、克服
Thumbnail
好久沒出去玩了,過夜的這種😆,本來懶得去的...,但在L的邀約,最後還是決定去台南!
Thumbnail
好久沒出去玩了,過夜的這種😆,本來懶得去的...,但在L的邀約,最後還是決定去台南!
Thumbnail
這是第二次造訪外表破舊的枋山車站,距離前一次來已晃過五年時光,卻是在同樣的時間、光線。車站彷彿沉睡在歷史裡,無論何年何歲走進來都不曾改變輪廓,沒有任何聲響能驚動它,我們的到來亦是如此。 人間喧囂止在山腰,此地反成為綠意的樂園。它是個孤僻的老者,隱居在寂靜而荒蕪的幽徑深處,若非實際在此搭乘過列車,很
Thumbnail
這是第二次造訪外表破舊的枋山車站,距離前一次來已晃過五年時光,卻是在同樣的時間、光線。車站彷彿沉睡在歷史裡,無論何年何歲走進來都不曾改變輪廓,沒有任何聲響能驚動它,我們的到來亦是如此。 人間喧囂止在山腰,此地反成為綠意的樂園。它是個孤僻的老者,隱居在寂靜而荒蕪的幽徑深處,若非實際在此搭乘過列車,很
Thumbnail
跟隨直覺作畫,腦袋突然出現阿里山森林的畫面。就跟隨這個靈感,把神木呼喚出來~~
Thumbnail
跟隨直覺作畫,腦袋突然出現阿里山森林的畫面。就跟隨這個靈感,把神木呼喚出來~~
Thumbnail
阿里山,是許多觀光客指名必訪的旅遊勝地,尤其搭小火車上山更是個難得的體驗,但是,其實目前阿里山林業鐵路本線,因為部分路段還在修復的緣故,只能從嘉義火車站搭到十字路站,之後就得轉搭接駁車,也就是無法全線通車,甚至這個情況已經長達15年之久。
Thumbnail
阿里山,是許多觀光客指名必訪的旅遊勝地,尤其搭小火車上山更是個難得的體驗,但是,其實目前阿里山林業鐵路本線,因為部分路段還在修復的緣故,只能從嘉義火車站搭到十字路站,之後就得轉搭接駁車,也就是無法全線通車,甚至這個情況已經長達15年之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