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三)-政策&經濟III】歐盟政策干涉、會員費&脫歐收入傷害

更新於 2021/03/09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舊文-2016/6/20)
第三篇:政策干涉&經濟問題

【第三篇PART III】歐盟政策干涉、會員費&脫歐收入傷害

*政策干涉

既然在移民、難民面向的訴求,英國脫歐沒能有什麼斬獲,那歐盟政策干涉方面又如呢?歐盟對成員國的政策干涉,經過長久發展,簡單一句話來說,就是:「你他媽管太多了吧!」
根據「英國商業組織」(Business For Britain)調查,英國法律有 65% 來自歐盟法規 or 高度受其影響。(數據同樣看看即可,不知道它如何統計的,包括「受影響」的定義是什麼,也不知道有哪些「法律」納入計算。)
*「英國商業組織」(Business For Britain):
2013 年 4 月成立的疑歐派運動團體,全面支持贊成脫歐。
(這樣應該就不意外為何會做出高達 65% 的詭異比例了吧。)
舉個有趣的例子:「香蕉&小黃瓜的形狀」(羞)。
1994 年歐盟在法律中規定香蕉應免於「不正常的彎曲」(什麼意思啊!?️太色情了哈哈哈哈!),其他像小黃瓜之類的蔬菜形狀也必須要是直的。這些不合適的法律大多在 2008 年就廢止了,只剩下「香蕉條款」還留著。
(這規定對香蕉來說難道就沒有不適合嗎!?️)
不過,歐盟當然不是因為無聊才對香蕉做出規範辣,我想也不是因為歐洲人不喜歡不夠粗&不夠長的香蕉;歐盟具有全球最大的香蕉消費市場,設立標準有助於交易順利進行&區分商品等級,除了形狀、大小粗細、長短顏色之外(實在太逗了),歐盟對於進口到成員國香蕉的重量也有非常嚴格的規定,秤重還必須透過有被授權&沒有稅收問題紀錄的第三方完成;有報導指出義大利就曾因違反規定被罰款 674 萬歐元,所以這些條件可不是訂來搞笑的啊!
(噗!)(啊,抱歉抱歉還是笑出來了嗎?)

*會員費

脫歐派另一個主張認為:歐盟法規限制帶給英國企業龐大成本負擔。
2015 年「開放歐洲」(Open Europe)研究報告指出,前 100 條限制最嚴苛、造成負擔最沉重的法律規範,讓英國每年損失高達 333 億英鎊。(約新台幣 1.6 兆)
不過該智庫同時也指出,脫歐對於減輕負擔沒有幫助,就算離開歐盟成本也不會降低,因為只要英國企業還想繼續與歐盟貿易&在歐盟營運,還是必須遵循歐盟規範、接受法規限制。
*「開放歐洲」(Open Europe):
由商業人士成立的智庫單位,對於英國脫歐立場中立,主張「自由經濟」&倡導歐盟單一市場的「自由流動」支持採用「彈性」的模式來實現歐盟一體化,也就是應能允許歐盟成員國之間的整合程度不同、將部分權力退還給成員國,同時減少歐盟在各個領域對成員國的政策干涉。
另外,由於歐盟有「共同預算」,因此參加歐盟除了要受到很多共同法律的箝制外,還得繳納「會員費」,「英國下議院圖書館」(The House of Commons Library)2015年的數據顯示,依歐盟規定,英國原應支付 178 億英鎊的歐盟預算,不過事實上卻只上繳了 129 億英鎊,而那 49 億英鎊的退稅差額(=178億-129億),在交出之前便已扣除,並未向歐盟繳納;接著再減去歐盟透過補貼、津貼等方式返還英國的 44 億英鎊「稅費」部分,像是:
- 通過歐盟共同農業政策(CAP)向英國農民提供補貼、
- 歐盟對英國各種地區政策、經濟發展、科研項目的現金支援等;
因此,英國實際對歐盟的淨貢獻支出為 85 億英鎊。(=129億-44億)
儘管已從原先規定要付出的會員費中奪回一大半((179億-85億)/179億=52.5%),這項預算分配使英國對歐盟淨貢獻85億英鎊的事實,仍讓英國人覺得不滿,認為留在歐盟內不但要受到一堆規範綁手綁腳、還得被像佔便宜一般地繳交會員費,而從中得到的好處「看似」又沒那麼多。
雖然淨支出金額佔英國近 1.9 兆英鎊的 GDP 不到 0.5%,依收支比例看來並不算一筆大錢,不過多年來德、英、法仍是歐盟預算的 3 大淨援助國,因此英國作為主要淨貢獻者「賠錢」給歐盟的表象,便成為支持脫歐者藉以發揮&煽動情緒的有效施力點。同時也是政客有力的武器。
*補充:
英國實際上只需繳納 129 億英鎊的原因,是前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在 1984 年與歐洲交易的談判當中,成功為英國贏得「退稅保證」福利;爭取到福利的理由是,英國向歐盟預算貢獻巨額資金的同時,並未像其他國家一樣獲取來自歐盟的同等好處,像是:農業補貼 or 其他形式的補貼。
(事實上應該還是有啦,只是英國不滿意而已。)
*補充:
英國支付額度佔歐盟整體預算的比例約1/10~1/8,以人均支出金額來看僅排第 8 名,平均每人負擔金額最重的國家是荷蘭,每人承擔稅費約為英國人的 4 倍。
*「英國下議院圖書館」:(The House of Commons Library)
下議院的訊息資源&圖書館,針對熱門or立法中的議題發佈研究簡報,根據事實彙整出獨立的總結摘要,以提供議會成員公正的資訊&研究服務。
由此可知,脫歐訴求的其中一項主要目的就是「節省會員費」,不過就算退出歐盟,會員費減少幅度也不樂觀,脫歐後的英國或許不用直接分擔歐盟共同預算,但是對預算間接的貢獻仍然無可避免,像挪威、瑞士等非歐盟成員國為享受歐盟單一市場的好處,同樣得要支付代價,挪威每年也是繳納約 9 億歐元的費用,才能納入歐洲經濟區(EEA)&參與歐盟各種政策項目,而這項支出金額佔挪威近 3,500 億歐元 GDP 的 0.25%。
*「國內生產毛額」(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
國家在一段期間內所生產出全部「最終完成」商品&服務的市場價值;
「最終完成」表示仍在生產途中的原料、半成品不包含在內;
既然是「市場價值」代表它是一個「金額」,「GDP成長率」,也就是「經濟成長率」才用「百分比」(%)表示,只是成長率有時省略沒說,就看到像「台灣 GDP 0.7%」這樣。
根據「歐洲改革中心」(CER)2014 年的研究,英國&歐盟的關係:
- 若採「挪威模式」,英國淨支出僅能減少9%、
- 若採「瑞士模式」,英國淨支出能減少55%;
但收穫&代價是相對的,「瑞士模式」的貿易自由化程度將遠遠不及「挪威模式」,且就像前面提到,英國一旦脫歐還可能陷入既要交會員費又沒話語權的窘境。
此外,英國上繳歐盟的稅費中,有近 10 億英鎊是用於國際援助,這筆支出計入英國政府的對外援助項目,也就是說即便離開歐盟,只要英國政府仍致力於國外援助,這項費用就仍然會存在。
*「歐洲改革中心」(CER,Centre for European Reform):
1996 年成立的英國倫敦獨立智庫,研究歐盟的發展趨勢、關注歐洲&其他地區關係的發展。

*收入傷害

「英國工業聯合會」(CBI)警告,離開歐盟將對英國經濟成長、生活水準、就業情況皆帶來嚴重打擊,同時,英國在貿易&投資方面遭受到的龐大負面影響,將使脫歐所換來的其他效益顯得微不足道,不論是預算貢獻的支出節省、還是廢除法令使監管束縛放寬、都抵不過貿易障礙增加、勞動供給減少、投資不確定性提高的傷害。
「資誠管理顧問公司」(PwC)調查預估,英國 2016~2020年 GDP 平均年成長率:
- 繼續留歐:2.3%(2015 年為 2.24%)
- 脫歐後簽訂 FTA:1.5%
- 啥也不做僅為 WTO 會員:0.9%
依據 PwC 預測結果,CBI 提出量化「脫歐代價」的研究報告,指出到 2020 年:英國年度 GDP 將縮減5%,也就是造成 1,000 億英鎊的經濟產值損失,外國對英國投資(FDI)亦萎縮1/4;目前水準近 29,000 英鎊的平均家庭收入,將會減少 2,100~3,700 英鎊,約降薪 7~12%;流失 95 萬個就職機會,而在未脫歐情形下就業人數將達 3,220 萬的預期基礎上,表示失業率會比英國留在歐盟時高出 3%。(95萬/3,220萬)
*「外國直接投資」(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國外資金對本國企業、廠房設備、基礎建設等實體經濟進行的長期投資;並不是指流進股市、房市、匯市炒作的短線熱錢。
此外,英國未來 90% 出口至歐盟的商品將被課徵關稅,就算脫歐後「立刻」與歐盟簽訂FTA,2020 年英國的 GDP 仍會減損 3% 產值,相當於損失 600 億英鎊,直到 2030 年英國經濟才會出現微幅復甦跡象。
而前面的「立刻」是指能在「公投後 5 年內」重訂協議,報告預估,英國要到 2026 年才可能有機會與歐盟&其它各國完成 FTA 談判;「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亦表示:英國若在 2016 年 6 月決定脫歐,與歐盟進行的新貿易談判預期將歷時長達 9 年。
「經濟學人資訊社」(EIU)研究顯示,脫歐後,英國 2017 年的 GDP 預期成長率為 -1%,將是 2009 年渡過金融海嘯以來,英國首次出現經濟負成長,整體經濟動盪將一直持續到 2020 年,而 2020 年的英國經濟產值更將萎縮 6%,蒸發 1,060 億英鎊。
「開放歐洲」也指出相同結論,英國 2030 年 GDP 將因脫歐蒙受 2.2% 永久損失,即使與歐盟&先前的貿易夥伴重新敲定 FTA 也無法彌補;「德國貝塔斯曼基金會」(Bertelsmann Foundation)&「慕尼黑經濟研究機構」(Ifo Institute for Economic Research)研究亦顯示,脫歐後英國在 2030 年的 GDP 將較 2014 年大幅下滑 14%,受損金額達 2,540 億英鎊。
英國財政部在 2016 年 4 月出具的報告估計,脫歐在 15 年後對英國經濟規模造成的傷害程度,採挪威EEA模式的傷害最小,GDP 萎縮 3.8%;採 WTO 框架的無為模式傷害最大,GDP 萎縮 7.5%。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經濟政策中心則計算,即使貿易障礙沒有大幅增加,英國在脫歐後的人均收入仍會下跌 1.1%~3.1%。就算英國提高與其他國家的貿易量,也很難彌補對歐盟成員國貿易的損失。
這一大堆對未來做預估的研究數據全都參考就好,情況有可能隨時間改變,不過重要的是這些結論大方向皆顯示,英國脫歐不但導致民眾生計、經濟發展遭受重創,同時那些流失的工作機會也難以復甦,因為在經濟停滯&低成長的狀態下,創造新的工作需求勢必更加困難。
若真是如此便會形成惡性循環
英國脫歐→經濟衰退→工作減少、民眾沒錢→民眾不消費、企業不投資→經濟更衰退→工作更減少、民眾更沒錢→民眾更不消費、企業更不投資→⋯
*補充:
別看 GDP 損失個 3%、5% 好像沒什麼,借用 PwC 對 2020 年的預估來看看這些損失要花多久時間回復,可能比較容易有概念;
- 脫歐後有 FTA:GDP損失 3%、平均成長率 1.5%
→落後 3 年,2023 年經濟才能回到原本未脫歐時 2020 年的水準;
- 脫歐後無 FTA:GDP損失 5%、平均成長率 0.9%
→落後 6 年,2026 年經濟才能回到原本未脫歐時 2020 年的水準。
*「英國工業聯合會」(CBI,Confederation of British Industry):
1965 年由英國工業聯盟、英國主管聯盟、英國製造業全國協會,合併而成的非營利組織;任務為代表英國企業討論國際商業問題,並負責與英國政府、國際組織、各國政府進行溝通;成員囊括 25 萬家英國公司、涵蓋 700 萬名員工,不但象徵英國大型企業的意見,同時也擁有 19 萬間中小型企業會員。
*「資誠管理顧問公司」(PwC,PricewaterhouseCoopers):
全球 4 大專業諮詢機構&國際會計師事務所之一,與安侯建業(KPMG)、勤業眾信(Deloitte)、安永(Ernst & Young)並列。
*「德國貝塔斯曼基金會」(Bertelsmann Foundation):
成立於 1977 年,德國最大非營利基金會,著重政治、經濟、社會、教育、文化、健康公共議題領域,致力進行研究、出版、推廣;握有跨國媒體企業「貝塔斯曼」7 成以上股權。
*「慕尼黑經濟信息研究機構」(Ifo Institute for Economic Research):
德國最大經濟智庫之一,主要任務在分析經濟政策&每月發佈「德國 Ifo 商業景氣指數」(Ifo Business Climate Index)。
*「德國Ifo商業景氣指數」(Ifo Business Climate Index):
觀察德國經濟狀況的重要領先指標,每月調查&公佈 1 次,顯示德國企業對當前&未來6個月的德國商業狀況看法;由於德國為歐盟最大經濟體、GDP 佔歐元區近1/4,因此這項指標同時也影響歐元區經濟前景的信心。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被譽為「世界領先的社會科學教育&研究機構」,以社會科學為主的教學質素&研究成就在全球享負盛名;與「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倫敦帝國學院」、「倫敦大學學院」,並稱「G5 超級精英大學」(The G5 / The G5 Group / The G5 Super Elite),英國最頂尖的5所高等學校。
*「經濟學人集團」(The Economist Group):
英國的國際媒體集團,聚焦於為國際商業&全球時事提供獨立的經濟、政治分析。旗下包含主要 2 大品牌:「經濟學人」雜誌 &「經濟學人資訊社」智庫。
- 「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
1843 年於倫敦創刊,每週出版 1 期的國際新聞&商業刊物,主要針對全球時事、商業、政治、金融等領域,提出明確的報導、評論、分析,每期也有少部分篇幅關於科技、文化、社會、媒體、藝術範疇;品牌目標為「擊敗阻礙進步的無知」,目前發行量維持在每期 150 萬份。
- 「經濟學人資訊社」智庫(EIU,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提供國家、產業、管理等相關資訊的研究分析&諮詢。
因此,那些只憑感覺而輕易就被煽動的民眾,看到「對歐盟預算淨貢獻85億英鎊」這樣的數字,便會指著政府的鼻子嚷嚷說要脫歐;這種不經思考、光把淨收支數據拿來作為論證立足點,邏輯上卻站不住腳。
也許留歐讓英國每年在會員費上淨流失 85 億英鎊;但退歐伴隨而來的是經濟停滯、失業、以及超過1,000億英鎊的產值損失,選哪個?
單從會員費面向切入,也看不出英國留歐在貿易、投資、經濟、國際政治上獲取的優勢,另外,留在歐盟「避免的壞處」也應算在「受益的好處」之中。
#政策干涉 #會員費 #雙邊貿易協定 #瑞士 #歐洲經濟區 #EEA #挪威
#英國脫歐 #歐洲聯盟 #Brexit #英國 #歐盟 #脫歐 #退歐 #歐洲 #單一市場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英國脫歐系列文章,從移民問題、難民問題、政治干預&經濟問題,等各種角度和背景,理解英國人到底為什麼想要脫離歐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016 年 2 月,歐盟承諾英國,若公投結果英國繼續留歐,歐盟將給予「特殊地位」,公投後該協議將即刻生效,呼籲英國民眾選擇留歐。「特殊地位」核心是削減「歐盟移民」蔡英國的福利和權力,而具有歧視色彩的承諾有違歐盟理念,也視為歐盟為攏絡英國繼續留歐所做的重大讓步。
由於談論到英國脫歐的經濟議題,勢必就會提及除了「加入歐盟」之外,各種與歐盟互動的替代合作模式。而目前與歐盟市場合作的國際貿易模式,主要有 4 種:「自由貿易協定(FTA)模式」、「關稅同盟模式」(土耳其模式)、「雙邊貿易協定(BTA)模式」(瑞士模式)、「歐洲經濟區(EEA)模式」(挪威模式)。
2016 年 2 月,歐盟承諾英國,若公投結果英國繼續留歐,歐盟將給予「特殊地位」,公投後該協議將即刻生效,呼籲英國民眾選擇留歐。「特殊地位」核心是削減「歐盟移民」蔡英國的福利和權力,而具有歧視色彩的承諾有違歐盟理念,也視為歐盟為攏絡英國繼續留歐所做的重大讓步。
由於談論到英國脫歐的經濟議題,勢必就會提及除了「加入歐盟」之外,各種與歐盟互動的替代合作模式。而目前與歐盟市場合作的國際貿易模式,主要有 4 種:「自由貿易協定(FTA)模式」、「關稅同盟模式」(土耳其模式)、「雙邊貿易協定(BTA)模式」(瑞士模式)、「歐洲經濟區(EEA)模式」(挪威模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法國總統馬克宏宣布解散國民議會,選舉結果可能三黨不過半。歐洲金融圈擔心,極右派勢力若掌權,可能會引爆歐債危機! 韓國貿易協會一份報告顯示,去年韓國對中出口年減19.9%,創下近40年來之最! 謝金河:黃仁勳旋風,強化台灣AI核心地位,也把台灣地緣風險下降很多。這是台灣的空前機會,必須隔除中國供應鏈!
Thumbnail
如果我們回顧波蘭的歷史,我們能夠從中得到什麼樣的教訓呢?美國經濟學家曼瑟爾.奧爾森在其名著《集體行動的邏輯》裡曾指出一種特殊困境,即基於特權組成的尋租聯合體壟斷並操縱政治發展的問題。當這個尋租聯合體尾大不掉,寄生在國家之上,肆無忌憚的吸食著民脂民膏並阻止任何改革之時……
Thumbnail
歐盟國家是臺灣中小企業主要外銷地區,出口值達1,600億,光是僅出口歐盟就已達400億。歐盟啟動碳關稅機制對臺灣出口產品有什麼重大影響呢?何時開始準備才適合呢?有哪些機制與企業需要特別注意?請點擊觀看小精靈的文章,讓你每周增長一點永續知識~
Thumbnail
韓中自由貿易協定2015年生效後,因在半導體關鍵原物料方面高度依賴中國等因素,2022年起韓國對中貿易盈餘猛降,去年更出現175億美元貿易赤字,是1992年與中國建交以來首見,且這個趨勢恐將持續下去。 韓中簽署FTA,從糖衣變成毒藥。誠令人不勝唏噓!台灣簽署「貿易協議」前,一定要審慎評估、謹慎考量!
Thumbnail
(Please scroll down for English) 當我(蕃薯媽媽) 接近辭去上一份工作時,「全球稅收」問題是我的同事問我關於移民的第一個問題。由於我不看中文報紙,所以感到很困惑,就向爸爸詢問此事。好像現在大家都在說如果你持有UK/BNO護照,就需要繳全球稅。 這聽起來像是一堆誤解。
4月19日,数据显示,英国3月季调后零售销售环比持平,预期为增长0.30%;英国3月零售销售同比增加0.8%,预期为增加1.0%,数据双双不及预期。 本次英国零售销售数据不尽如人意,主要是由于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削减了食品和百货商店的消费。分析师称,本次数据更加印证了疫情后英国经济复苏乏力的观点。消费
Thumbnail
在巴塞隆納三個月生活結束後,我馬上飛回英國繼續打工賺取旅費。也許會有人好奇,為什麼我要這麼麻煩地穿梭於歐洲各國之間,並且出入境英國這麼多次?如果喜歡其他歐洲國家,為什麼不直接在當地工作就好?其實這是有原因的。依歐盟法規定,以免申根簽證方式赴歐洲36個國家,如果以停留日數合併計算的話...
削減外籍人士的稅收抵免 限制海外留學生的數量
Thumbnail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 初期納管的產業不多。 為何會引發眾多討論呢?
2017年,愛爾蘭的人均GDP已超過7萬美元,而同期英國的人均GDP尚不足4萬美元。那麼,這個曾經的“醜小鴨”,是如何變成“白天鵝”的呢? 2019年4月18日,是英國承認愛爾蘭獨立70週年。對於很多國內讀者來說,愛爾蘭可能依然是個較爲陌生的國度。除了《當你老了》的作者—詩人葉芝,以及令人熱血沸騰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法國總統馬克宏宣布解散國民議會,選舉結果可能三黨不過半。歐洲金融圈擔心,極右派勢力若掌權,可能會引爆歐債危機! 韓國貿易協會一份報告顯示,去年韓國對中出口年減19.9%,創下近40年來之最! 謝金河:黃仁勳旋風,強化台灣AI核心地位,也把台灣地緣風險下降很多。這是台灣的空前機會,必須隔除中國供應鏈!
Thumbnail
如果我們回顧波蘭的歷史,我們能夠從中得到什麼樣的教訓呢?美國經濟學家曼瑟爾.奧爾森在其名著《集體行動的邏輯》裡曾指出一種特殊困境,即基於特權組成的尋租聯合體壟斷並操縱政治發展的問題。當這個尋租聯合體尾大不掉,寄生在國家之上,肆無忌憚的吸食著民脂民膏並阻止任何改革之時……
Thumbnail
歐盟國家是臺灣中小企業主要外銷地區,出口值達1,600億,光是僅出口歐盟就已達400億。歐盟啟動碳關稅機制對臺灣出口產品有什麼重大影響呢?何時開始準備才適合呢?有哪些機制與企業需要特別注意?請點擊觀看小精靈的文章,讓你每周增長一點永續知識~
Thumbnail
韓中自由貿易協定2015年生效後,因在半導體關鍵原物料方面高度依賴中國等因素,2022年起韓國對中貿易盈餘猛降,去年更出現175億美元貿易赤字,是1992年與中國建交以來首見,且這個趨勢恐將持續下去。 韓中簽署FTA,從糖衣變成毒藥。誠令人不勝唏噓!台灣簽署「貿易協議」前,一定要審慎評估、謹慎考量!
Thumbnail
(Please scroll down for English) 當我(蕃薯媽媽) 接近辭去上一份工作時,「全球稅收」問題是我的同事問我關於移民的第一個問題。由於我不看中文報紙,所以感到很困惑,就向爸爸詢問此事。好像現在大家都在說如果你持有UK/BNO護照,就需要繳全球稅。 這聽起來像是一堆誤解。
4月19日,数据显示,英国3月季调后零售销售环比持平,预期为增长0.30%;英国3月零售销售同比增加0.8%,预期为增加1.0%,数据双双不及预期。 本次英国零售销售数据不尽如人意,主要是由于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削减了食品和百货商店的消费。分析师称,本次数据更加印证了疫情后英国经济复苏乏力的观点。消费
Thumbnail
在巴塞隆納三個月生活結束後,我馬上飛回英國繼續打工賺取旅費。也許會有人好奇,為什麼我要這麼麻煩地穿梭於歐洲各國之間,並且出入境英國這麼多次?如果喜歡其他歐洲國家,為什麼不直接在當地工作就好?其實這是有原因的。依歐盟法規定,以免申根簽證方式赴歐洲36個國家,如果以停留日數合併計算的話...
削減外籍人士的稅收抵免 限制海外留學生的數量
Thumbnail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 初期納管的產業不多。 為何會引發眾多討論呢?
2017年,愛爾蘭的人均GDP已超過7萬美元,而同期英國的人均GDP尚不足4萬美元。那麼,這個曾經的“醜小鴨”,是如何變成“白天鵝”的呢? 2019年4月18日,是英國承認愛爾蘭獨立70週年。對於很多國內讀者來說,愛爾蘭可能依然是個較爲陌生的國度。除了《當你老了》的作者—詩人葉芝,以及令人熱血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