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

含有「英國脫歐」共 3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基本面分析往往被視為洪水猛獸,因為想要分析準確就必須具備較高的文化素質,全面關心和了解政治經濟形勢,並掌握相當的理論基礎知識和社會經驗。 技術分析就簡單的多,只要搞懂幾個技術指標,搭建自己的系統,然後嚴格執行就可以。其實,基本面分析遠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困難,只要找到了敲門,其樂趣遠大於利用一套系
英國脫歐後,其碳排放交易體系與歐盟ETS脫鉤,導致英國碳價偏低,影響減碳成效和收入。本文探討英國與歐盟ETS重新連結的可行性,分析其優缺點及挑戰,包括碳價差異、國家主權顧慮、CBAM機制等。專家認為,儘早整合ETS能提升市場穩定性,促進減碳和再生能源投資,但仍需克服碳價協調和政治因素等障礙。
Thumbnail
謝謝您的分享❤️
德國將於2025年1月提早舉行聯邦眾議院大選,各政黨紛紛提出選舉宣言草案。其中,極右翼的德意志另類選擇黨(AfD)已明確表示一旦掌權,將讓德國退出歐盟(Dexit)和歐元區。德國脫歐短期內應仍難以達成,但烏俄戰爭、全球通膨等陰影造成德國右翼勢力捲土重來,已是不容小覷的事實,敲響全球民主倒退的警鐘。
Thumbnail
現在歐洲不少國家都又往右翼走,很擔心
因為脫歐立場評價兩極的前英國獨立黨黨魁Nigel Farage,六月底時在推特上說,一家與他往來數十年的「尊貴的」金融機構將要與他斷絕關係,卻沒有提供任何理由,他宣稱「這是來自非常高層的嚴重政治迫害」,但是對銀行來說,關戶向來都是個複雜的問題。
Thumbnail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經典名著《紅樓夢》的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時所看見的對聯。 意思是把假的當作真的,真的就變成了假的;把不存在的當成存在的,存在的也成為不存在了。 「不可能違約啦!這都只是演戲,兩黨交換利益沒談妥所以不願讓步,可是因為沒人想當罪人,最後鐵定、肯定、一定會達成共識!」 很
Thumbnail
英國時間2022年9月8日,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Elizabeth II,又譯作伊莉莎白二世)逝世,享年96歲,其子查理斯則於同日登基為英王,是為「查理斯三世」(Charles III)。
Thumbnail
你或許會認為,人會始終追隨利益,不論是自己或他人的,經濟學家亞當斯密也宣稱,「人的理性會勝過一切」,然而,你卻能很輕易想起自己其實也做過某些惡意行為。但如果既損人又不利己,為什麼我們還是會去做?行為的動機是什麼?目的為何? 文 / 賽門・麥卡錫-瓊斯(臨床心理及精神醫學副教授) * *
Thumbnail
2020年1月31日,英國正式脱離歐盟,由此開啟11個月的過渡期,卻隨即遇上疫情,談判自要讓位防疫。如今12月31日過渡大限將臨,雙方依舊存在重大分歧,「無協議」之說再度甚囂塵上。
Thumbnail
從2008年的美國總統選戰獲勝的歐巴馬,正是網路選戰模式從傳統走向科技的開始,同時也是透過網路收集大眾資料的開始。從此之後,最了解你的人再也不是身邊的家人、朋友,而是網路背後那隻看不見的手……
Thumbnail
公投是將複雜問題,簡單問。從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事件,揭開領導團隊如何利用數據,操縱公投結果,如何利用一兩句標語,激起情感共鳴,決定國家方向。在一個公投選擇,使國家一分裂為二。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