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三)-政策&經濟IV】脫歐的貿易投資、金融經濟、國際地位傷害

2021/03/08閱讀時間約 19 分鐘
(舊文-2016/6/20)
第三篇:政策干涉&經濟問題

【第三篇PART IV】脫歐貿易、投資、金融業、經濟、國際地位傷害

*貿易傷害

貿易受損是脫歐最嚴重的傷害之一。歐盟是英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
  • 2014 年英、歐貿易總額逾 5,000 億英鎊,約佔英國進出口貿易總額 50%,
  • 英國至其他歐盟成員國的「出口」總額達 2,300 億英鎊,佔英國總出口額 45%;
    (美國、中國佔英國總出口額分別僅約 12%、5%)
  • 英國自其他歐盟成員國的「進口」總額達 2,890 億英鎊,佔英國總進口額 53%。
    (美國、中國佔英國總進口額分別僅約 8%、9%)
如此密切的貿易往來,創造許多相關工作機會,在英國仰賴「與歐盟進出口貿易」所形成的產業鏈,支撐起英國超過 340 萬個工作職位。
*補充:
英國&「歐盟」、「EEA」、「與歐盟簽訂 FTA 的 50 多個國家」之間,2014 年的貿易金額達 6,370 億英鎊,佔比約英國進出口總額 60%;這數字代表英國脫歐後會直接受影響的貿易規模。
由於歐盟區域內實行零關稅政策,各成員國之間貿易關係非常密切;根據「歐洲改革中心」(CER)2014 年的估算,英國的歐盟成員身份,將英國&其它成員國間的貿易提高了 55%。
其中,鋼鐵、原油、運輸工具等重工業產品約佔英國出口至歐盟總額的 7 成,這些大宗項目又特別仰賴英國身為歐盟成員的優勢,也同時是英格蘭、蘇格蘭的重要經濟命脈,切斷既有的緊密連結,退出歐盟這個擁有 5 億人口&免除關稅的巨大消費市場,最直接面臨的衝擊就是貿易壁壘會重新豎起,例如:
- 英國出口汽車到歐盟的關稅為15%、
- 英國從歐盟進口汽車的關稅為10%;
- 而光是汽車出口就佔英國總出口額的 9%~12%,同樣地,其中 50% 是出口到歐盟。
支持脫歐份子主張英國被歐洲拖累,甚至指稱歐洲需要英國、甚過英國需要歐洲,認為擺脫歐盟的「枷鎖」後,英國仍然能作為一個開放經濟體,繼續和歐洲&全世界貿易;不過,至少就貿易層面來看,這個說法並不合理。
首先,歐盟佔英國總出口額近一半,也就是幾乎半數外銷商品全都賣到歐盟,反之,英國卻佔不到歐盟總出口額的 10%;而英國對歐盟的貿易逆差,主要來自德國&西班牙,其它 25 個會員國並沒有在貿易上向英國討到什麼便宜;因此,到底是誰依賴誰更多呢?
*「貿易逆差」:
「出口 < 進口」的情形,也就是:出口-進口=負值;
以 2014 年英國對歐盟的貿易來看,貿易逆差=590億英鎊。
(= 出口2,300億英鎊 - 進口2,890億英鎊)
脫歐派認為,英國離開歐盟後,可以藉由與歐盟&其他國家達成新貿易協定,來收回「部分」損失(所以連脫歐人士都承認會有損失了),但實際上結果不但無法保證、也沒有這麼理想:
  1. 談判後能否達成協議是未知數、
  2. 商需要耗費很多年的時間、
  3. 除歐盟外,英國還需重簽50多個和歐盟之間FTA已生效的國家。
此外,歐盟已向挪威、瑞士等非成員國明確表示,要想進入歐盟單一市場,唯有接受大部分規則,包括人員自由流動&為歐盟預算出資。
因此,若不走 FTA 路線,轉採挪威 or 瑞士模式,在獲得歐盟點頭允許進入單一市場前,脫歐後的英國同樣會被要求開放自由流動、交納共同預算等條件。
英國脫歐當然也會對歐盟本身經濟、貿易造成損害,為盡可能避免傷害&分裂發生,歐盟才開出「特殊地位」盼英國留歐,不過這樣的讓步並非沒有底線,對歐盟來說,為挽留而容忍英國無理取鬧所產生的成本,當然不能超過放任英國脫歐所造成的破壞,否則沒有意義,還不如就隨它去吧,所以歐盟通過的「特殊地位」條件&卡麥隆原先的提案相比,事實上是打折後的版本。
再來,這些忍讓都是英國「脫歐之前」的事,一旦英國退出歐盟,情況就改變了;以市場規模來說,英國自然是遠遠不及歐盟單一市場;進出口佔比方面同樣顯示在出口上,英國比歐盟更加需要對方市場。
既然傷害勢必會產生,你英國也已經不是我歐盟的一份子,連討價還價的籌碼都不對稱,難道還期待歐盟會在談判桌上展現溫柔嗎?
相反地,可能更會提出十分苛刻的交換條件,讓脫歐後想重新參與單一市場的英國付出慘痛代價,好震懾其它考慮&嚷嚷要退出歐盟的國家。
(情侶分手前避免分開的讓步能允許、分手後怎麼不去死一死的概念。)
英國最後也許還是不得不全盤接受歐盟產品標準&監管,並且換來更差的地位&條件,別忘了英國至少原本不用納入申根區、不須使用歐元,退歐後想透過加入 EEA or 雙邊協定來享受單一市場,能否再保有這項堅持就很難說了。
(分手後看誰比較想念誰,就得配合對方更嚴苛復合條件的概念。)
除此之外,背後沒有歐盟這個強勁靠山撐腰,英國&其他非歐盟國家(中、美)談判時處境也會大大惡化,畢竟單 1 個國家& 28 國組成的聯盟比起來,說話的力道沒份量、又拿不出誘人的市場。
現在正是歐盟&美國美國進行 TTIP 協議的當下,失去在歐盟影響力的英國,將更加被美國冷落,現任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也表示:「在與美國進行貿易協議談判方面,英國將排在後面。」,再度凸顯英國達成新貿易協定的難度;
而前英國財政大臣—達林(Alistair Darling)更認為:「在歐盟之外,沒有任何貿易協議,能給予我們如同英國今日所享有&仰賴的自由貿易程度。」

*投資傷害

不僅貿易關係會惡化,脫歐在國內外投資方面對英國造成的傷害也不惶多讓。
歐盟是英國「外國直接投資」(FDI)最大來源,據英國議會資料顯示,2014 年歐盟國家投資英國金額為 4,960 億英鎊,幾乎佔英國 FDI 總額 50%;而脫歐將大幅降低英國在投資上的吸引力。
由於英國管制較少、資本市場發達,加上英、歐經濟貿易往來頻繁,英國 FDI 存量中來自歐盟的份額長期穩定在 40% 以上,這樣的數字表現出,對歐盟成員國而言是很樂意在英國進行投資的,而歐盟投資主要集中在:批發零售、採掘業、通信、金融、公用事業、制造業等方面。
由於非歐盟跨國公司若要在歐盟單一市場營運,必須在「歐盟境內」設立分公司總部;根據「HM Government」(2013)的研究,50% 非歐盟跨國公司的歐洲總部設置在英國;一旦脫離歐盟,英國便不再屬於歐盟的一份子,換句話說,跨國公司就算將總部設置在英國,也不算是在「歐盟境內」設立分公司,原本英國具有的歐盟成員身份優勢將消失,不論經濟、對歐盟的貿易上,勢必都會受到影響,這使得總部設在英國的歐盟、非歐盟跨國公司,若想要繼續在歐盟經營,可能需要重新獲取牌照 or 遷離英國,導致英國對於國際投資者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女王陛下政府」(Her Majesty's Government,HM Government):
指稱「英國政府」的正式用語。
脫歐後英國&歐盟能否達成促進貿易的協議都是未知數,歐盟若一旦採取報復性的懲罰手段,英國便有可能被邊緣化;脫歐帶來對經濟、政策前景的不確定性&恐慌,不但影響外國到英國投資的情緒&信心,也會減少英國國內企業的投資。
英國從 2013 年起 GDP 成長率皆能維持在 2% 以上,表示近幾年英國已逐漸從 2008 年金融海嘯中恢復,英國企業投資增速也逐漸有起色,不過,脫歐可能會使英國投資重陷低迷。
(2008 年前英國 GDP 約 2.5% 以上、2008 & 2009 年為負、2010 年後不超過 2%。)
在英國脫歐的公投時間公佈後,包括英國電信、瑪莎百貨、沃達豐在內的近 200 家大型企業,曾發表公開信呼籲英國留在歐盟,並表示脫離歐盟將影響就業、減少對英國的投資。
*「英國電信」(BT,British Telecom):
全英國最大電信設施硬體業者,就是英國的中華電信吧我想。
*「馬莎百貨」(Marks & Spencer):
總公司位於倫敦的英國零售商,以服裝&食品銷售為主,英國最大服裝零售商&最具代表性的連鎖商店之一。
*「沃達豐集團」(Vodafone Group):
總部位於倫敦的英國跨國電信公司,全球第2大行動通訊網絡公司。

*金融業傷害

英國目前身為歐盟成員所擁有的優勢,或許民眾皆習以為常了以致於根本沒有意識到。
「倫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目前是全球最大金融中心,不但商業、文化、社會、政治、經濟、教育發展水準高&穩定,加上慣用英鎊、歐元等具高度安全性的成熟市場貨幣,讓倫敦同時也具有資金避風港地位。
倫敦&紐約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只有些微差距,倫敦暫居第1,不過冠軍寶座的競爭激烈。
英國一旦退出歐盟,將削弱「倫敦金融城」作為歐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原本具有的政治、經濟穩定性會因脫歐大幅減弱,造成國際投資人對英鎊產生不信任而恐慌,拋售英鎊致使匯率狂貶。
更糟的情況是,由於沒人敢持有英鎊,進一步損及英鎊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角色;而英國脫歐同樣會衝擊歐盟經濟,因此還可能拖累歐元一併貶值,銀行業&其他金融服務業者自然也會因不確定性而深受其害,那麼,或許「倫敦金融城」會失去身為資金避風港的魅力&優勢,國際資金將不再青睞以倫敦做為歐洲金融中心。
(欸欸,都只是推論啊,可沒說一定會成真。)
*「國際儲備貨幣」(International Reserve Currency):
被多國政府大量持有,可讓政府直接用於國際支付 or 干預匯率的外國資產;通常指國際間大量通用的「貨幣」or「商品」,例如:美元、歐元、英鎊、日圓、黃金、石油。
倫敦金融城是嚴重依賴外來勞動力的行業典型,在銀行、金融、保險業,多達 15% 的員工出來自海外,英國脫歐後,要吸引&留住這些外國人才會變得更加困難。
原因除了倫敦金融業的前景將受到衝擊之外,由於已離開歐盟,英國不再需要遵守「對歐盟公民無歧視」的規定,也就是說,英國公民&歐盟公民的福利水準不須一致,因此,脫歐後英國原本對歐盟移民的福利,或許會削減成和非歐盟移民同樣的水準。(一樣是推論啊!)
此外,「歐元計價」的主要金融交易中心竟然位於「歐元區」之外,不論從直覺 or 邏輯上來說似乎都相當反常;但這同時也證明,歐盟「禁止單一市場內部歧視」的監管非常嚴格。
不過一旦英國退歐,在後面虎視眈眈的德國法蘭克福&法國巴黎,可等不及要取代英國倫敦金融城的地位,既然英國已不再是歐盟的一份子,被排除在單一市場之外,那麼也無法阻止德國、法國採取對倫敦不利,而有利於自己銀行&交易所的措施了。
*德國「法蘭克福」(Frankfurt):
歐洲央行&德國聯邦銀行皆坐落於此,為德國&歐盟的經濟、金融重鎮,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也是全球最大證交所之一。
*法國「巴黎」(Paris):
巴黎證券交易所同樣為全球最大證交所之一。
在倫敦進行的外匯交易金額佔全球40%以上,金融業 1 年產值佔英國 GDP 約 10%,金額高達 1,800 億英鎊(約新台幣8兆),是僅次於工業的英國第2大產業,也就是說金融業對英國來說十分重要;目前歐盟以外的大型金融業者,像是:
- J.P. Morgan(美國最大銀行之一)、
- 瑞士信貸(瑞士第二大銀行)、
- 野村證券(日本最大證券公司)等等,
都是透過在英國倫敦設分公司,藉由向英國當局申請「歐洲護照」(European Passport),進而享有歐盟單一市場的權利。
對很多非歐盟金融機構來說,除了倫敦為世界最大金融中心之外,「歐洲護照」也是其是否具有吸引力的重大關鍵,若英國失去提供該護照的資格,這些金融大佬很可能會撤離倫敦。
*「歐洲護照」(European Passport):
歐盟成員國可向非歐盟金融業者頒發此護照,金融機構只要於任一歐盟成員國設立&註冊登記並取得護照,無須預先批准便可以直接在歐盟其他成員國提供服務。
英國若退出歐盟,英國政府將不具備發放該護照的權力,這些銀行、金融機構將失去在歐洲經濟區(EEA)提供服務的「護照」,除非英國退出歐盟後加入 EEA,否則這些金融業想在歐洲提供跨國服務就會受到限制,不過加入 EEA 一樣要配合歐盟大部分條件,那退歐幹嘛?挪威、冰島為參加 EEA 而須被納入申根區,英國至少目前還在申根區外呢。
現在英國&歐盟達成協議,歐盟承諾英國若留歐,不用擔心英鎊因為是非歐元而受到歧視;倘若英國退出歐盟,不但金融地位下降,匯率&利率的問題還會再回過頭來,造成英國政府&企業的借貸成本增加。怎麼說?
若脫歐導致英鎊兌歐元 or 美元大幅走貶,那麼英國以歐元、美元計價發行的公債&公司債券,所須償還的等價英鎊便會增加,也就是說借錢的人必須用更多的英鎊來償還借來的歐元、美元負債,讓政府&企業負擔加重。
而以英鎊發行的債券,則因英鎊處於貶值趨勢當中,也許會不受投資人歡迎,假設預期英鎊會持續貶值,那麼買英鎊計價債券的外國投資人即會面臨匯兌損失,如果大家因擔心英鎊貶值而導致都沒有人願意買英鎊債券,那英鎊債券價格就會下跌,相對地,英鎊債的殖利率(即「借貸成本」)便會升高。
(殖利率解釋過就這邊先不詳細說明。)
以上是匯率的影響,那利率又如何呢?這或許直觀一點,銀行放款給企業總得要看公司的還款能力吧?除了公司財報、負債的佔比、現金流量等等,當然還要看一下營收&獲利能力吧?離開歐盟、對外貿易大幅受傷的英國企業,營收&獲利能力有可能會變好嗎?既然狀況變差,貸款利率自然就提高囉。

*經濟傷害

退出歐盟後的英國,不論貿易、投資、勞動力市場、金融&國際政治地位,幾乎找不到論點能支持「脫歐對英國經濟增長沒有長期威脅」。
英國在脫歐決定上能獲得勝利的,大概只有某些機會主義政客的政治立場&民眾情緒的滿足感,在經濟上卻是失敗的;不過就算對經濟再怎麼樣一面倒的不利,堅持脫歐主張最真實、最血淋淋的理由,似乎也沒那麼難以理解&推敲,由於機會主義政客的思維是:如果我無法在政壇佔有一席之地,那國家、經濟再強大干我屁事?
反過來說,只要我能稱霸全國(灌籃高手嗎?)當上島主,就算這個島嶼鎖國封閉、落後、窮困、民不聊生又如何?
也就是機會主義政客唯一在乎的,是「寧願當一個爛國帝王、也不要做一個強國小卒」,因此當然要盡可能透過應和&煽動民眾對歐盟不滿的情緒,藉此獲得政治利益&選票支持,經濟什麼的,管它去死。
*「機會主義」(Opportunism):
在訊息不對稱情形下,不完全如實揭露所有信息並藉此獲得個人特定利益,同時不顧所造成的任何其他損害&代價。
事實上,根據 2009 年生效的「里斯本條約」第50條規定:成員國可依據本國憲法自行提出決定退出歐盟的要求,「公告通知」後,與「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進行協商;而實際退出歐盟的情況有 2 種:
  1. 得到歐洲議會批准,達成退歐協議,自退歐協議生效日起,所有歐盟條約不再適用退歐當事國;
  2. 未得到歐洲議會批准,未能達成退歐協議,自「公告通知」2 年後,所有歐盟條約不再適用退歐當事國。
也就是說,若英國公投後決定脫歐,還「可能」有 2 年的緩衝期才會正式退出歐盟,脫歐派則主張,在此期間將啟動一系列磋商,討論退歐後續安排、重新界定未來英國&其它歐盟成員國之間的關係。
不過「路透社」的獨家消息報導指出:歐盟將無意利用「里斯本條約」中規定的2年脫歐協商期,同時沒有意願在英國脫歐的頭2年協商新條款,儘快分手才合乎歐盟利益。
*「路透社」(Reuters):
全球前 3 大多媒體新聞通訊社,提供各類新聞&金融數據。
雖然這很可能是歐盟的小伎倆啦,它當然不會在英國決定脫歐之前,大方表態說就算你英國退出,我歐盟還是會在2年內積極和你磋商新協定,這不是助長英國脫歐的氣勢嗎?等於告訴對方:「別怕,放心去吧!」
另一方面,完全赤裸的表示絕不會和英國妥協,又有很大機率會影響市場情緒&造成巨大波動,若未來面臨不得不進行協商的情況時,不但信譽、面子掛不住,還會在談判時將自己置於相當不利的形勢。
(類似:哎?之前不是很硬嗎?怎麼?老子重要到你不得不妥協了嗎?)
所以故意採用這種「消息走漏」的方式散佈消息,而且「不小心聽到的資訊」往往都會更容易被認為是最真實的,何況還是透過「路透社」流出。(推論啊!是推論!)
但就算歐盟願意和英國進行談判,前面也提到,新的貿易關係將需要更多時間(9年)才有機會達成協議,2 年時間從過往國際談判案例來看都是完全不夠的。
加上由於歐洲&英國間產業供應鍊的相互緊扣,脫歐對英國出口&外國直接投資(FDI)衝擊的影響會立刻浮現,並不會因為有2年緩衝期而得到紓解;理由是,儘管在脫歐定案後的2年內,英國真的有辦法能根據里斯本條約實現「與歐盟進行談判」,此段期間內,協商是否可以「完成」?同時還能有「好的結果」?
這樣巨大的不確定性難以消除,將會令投資者卻步,在英國設立總部的企業&廠商也不是傻子,或許不會乖乖等待2年後那不切實際的理想盼望,而是趁這2年空檔趕快撤離英國,遷移到其他歐盟成員國重設據點還更為實際,因此,英國的就業&消費都將同步受到拖累,可沒有喘息的空間呢。
*補充:
這個「里斯本條約」第50條,事實上還沒有國家使用過,若英國決定脫歐,將會是歷史上第 1 個引用這項條款退出歐盟的國家(罪人)。
(咦?我剛剛有任何偏頗的發言嗎?)
(…你整個脫歐系列都是超級偏頗留歐立場的發言好嗎!)
(啊…這樣啊…。)

國際地位傷害

當一個國家的經濟、貿易影響力降低,在國際政治上的權威勢必也會一併受損,就算武力軍備再強大都一樣,畢竟現在全球有核彈的不只你 1 個,而核武這種東西實際上大概也僅需要 1 發就夠了。
一路探討下來,離開歐盟的英國,等同遭受大範圍全體攻擊,經濟、貿易、民眾收入、國內外投資、國際地位、金融中心&資金避風港角色,全面損血;且不論之後是否重新加入單一市場,都將失去在歐盟的話語權,從原本「有權參與規則制定」的掌控者,退化成「無權參與規則制定」的接受者。
一旦喪失對歐盟決策的影響力,美、中、德、法、俄,這些列強還有什麼理由多瞧你英國一眼呢?不但財力&權勢下滑、比拳頭老子也不輸你,在環境、安全、貿易等眾多方面的跨國事務角力中,英國將面臨被國際社會邊緣化的重大危機,很可能淪落為一個孤立國家。
那麼把前面的內容整理一下,看看英國脫歐能換來啥好處?
  • 移民方面:
    - 移民控管hello→單一市場bye bye、經濟bye bye
    - 單一市場hello→移民控管bye bye
    - 英、歐FTA→移民控管hel...lo?not that sure、經濟bye
  • 會員費方面:
    - 會員費bye bye→單一市場bye bye、經濟bye bye
    - 單一市場hello→會員費hello
    - 英、歐FTA→會員費bye、經濟bye
  • 政策干涉方面:
    - 政策干涉bye bye→單一市場bye bye、經濟bye bye
    - 單一市場hello→政策干涉hello
    - 英、歐FTA→政策干涉bye、經濟bye
呃…所以脫歐後英國到底換到了什麼?
#自由貿易協定 #FTA
#雙邊貿易協定 #瑞士
#歐洲經濟區 #EEA #挪威
#歐洲護照
#英國脫歐 #歐洲聯盟 #Brexit #英國 #歐盟 #脫歐 #退歐 #歐洲 #單一市場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解鎖投資-產業金融筆記
解鎖投資-產業金融筆記
貓奴😻、紫控🔮、金屬樂迷🤘🏻、金融癡💰、證券分析師 CSIA👉🏻✨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