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越內向越成功》如何建立內向者的好人脈?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曾想過什麼是人脈​、人又為什麼需要人脈嗎?
在這問題之前可以先想想​,我們所謂「人生」的組合成分有什麼?​不外乎是「人」與「生活」​,這裡指的不僅僅關乎自己​,而是指所有與我們直接或間接接觸​,對我們曾產生或大或小影響的人​,這些人們與我們的交會形成了「生活」​,累積的生活歷史就成了「人生」​。
如果你沒有那些人的聯絡方式,那些人叫過客
如果你保留那些人的聯絡方式,那些人叫人脈​​
常常碰面聯絡、生活圈一掛的,叫強連結​
久久碰一次面、甚至沒什麼聯絡,只知道他是誰的,叫做弱連結
這些會變動嗎?​
會,過客也許無法變人脈​,但人脈往往一不小心就變成了過客​,我們思考人為何需要人脈時​,其實只要知道沒了這些人​,自己就會像是少了眼睛耳朵一樣​,無法好好存在於這個世界上。
怎麼說呢?​
我們祖先智人是個依靠資訊流通(講八卦)起家的種族​,藉由口耳相傳讓其他人知道,哪裡危險、安全有食物、誰可以信賴、誰成為累贅​、什麼方法可以讓捕獵更方便等等​,可以說祖先若沒有資訊流通的特性​,就沒有現在的我們​。
現代的我們資訊量更加龐大​,口耳相傳當然早已不夠​,因此會上網查找其他人們整理上傳的資料​,比如說我們為了生活找工作​,就會去查哪家公司比較好、哪個老闆出了名的壓榨​,什麼方式比較能進入心目中的夢幻公司等等​,如果沒有人們在網路上留的資料​,沒有人脈提供的訊息​,我們是不是只能像瞎子一樣去摸象呢?​
為了在世界上生存,我們需要資訊​,單純資訊可以在網路上找​,但資訊終究是虛擬、無法像真人一樣提供實質的協助​,比如:介紹工作、幫你說好話、幫忙搬家等等​。
這麼一想彷彿有點功利、或目的性​ 但我們必須先清楚一件事:
經營人脈其實就是互相幫助。
​ 畢竟單方面付出的關係是不可能長久的​ 基於互惠原理(參考自《影響力》)​ 我們對人好,別人才可能好回來​。
既然本著共好的心,又何來功利可言呢?​只要真實幫助到對方、沒有回馬槍​,初衷是否功利又真的重要嗎?​很多事都只是一念之間​。
建立人脈該怎麼做?
我們了解人生需要人脈​,但如果自己很內向又該如何是好呢?​這就是《越內向越成功》這本書派上用場的時候了​。作者凱倫.維克爾身為Google媒體關係總監、Twitter總編​,不僅自認為內向者,且認為內向者的三個特質更能好好發展人脈:​
  1. ​對人保持開放與好奇​
  2. 敏銳的觀察者​
  3. 擅長聆聽​
可是要怎麼和對方建立好關係呢?​書裡有提供一些方法,我擷取重點為三個​:
  • 找出共同點​
  • 保持鬆散的聯繫​
  • 說到要做到​
​人類具有排他性​,反過來說,對於和自己一樣的人​,我們自動會產生一種歸屬感​,便能自然發展出關係。​
而拜科技所賜​,我們可使用社群媒體不定時與人脈產生聯繫​,無須露臉或通話​,可以好好斟言酌字的打幾行字給對方​,即使篇幅不長​,對方也足以感受到我們把他放在心上​。
這麼說來,鬆散的聯繫好像容易成為弱連結​,似乎對自己沒什麼幫助,其實不然​,很多地方都有提到​,真正會有幫助的人脈往往來自於弱連結​,這本書也不例外​,主要是因為弱連結的人脈​往往來自於同溫層以外​,因此會擁有和我們不一樣的資源​。
弱連結的威力
其實看完這個章節​,讓我覺得有趣的是​,原來有這麼多的書都在分享「利他」的概念​,不知是呼應人類天性、還是認清現實​,抑或是兩者都有​,也讓我想到小時候學到的八個字​:「我為人人,人人為我」​,聽起來很打高空​,但不就是「人脈」的終極體現嗎?​
(圖畫到後來變成勸世文,這倒是始料未及的,哈哈)
書裡有說了很多有關內向者如何有效建立人脈的方法,非常適合內向者的朋友看看,貼上購書連結,也歡迎喜歡的朋友按愛心、分享出去哦!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45會員
57內容數
用手繪漫畫型態分享知識心得,每次只講一本書的其中一章節,挑起你對書籍的興趣,一三五更新,和我一起踏入書中世界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沛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流的人如何保持巔峰》由布萊德.史托伯格與史蒂夫.麥格尼斯共同著作​,如同諺語:「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一般​,他們認為:「壓力+休息=成長」​,並在書中提出各式案例與理論佐證​。 但原來如何發揮「超越自我極限」也有方法可循​,簡單來說,當人為了他人著想、而去做某件事時​,所發揮的能力是....
社會認同簡單的說​,就是因周遭的不確定而導致下意識仿效他人行為​ 也許有些人會說腦波弱的才會這樣​,但其實每個人都脫離不了這個行為模式​,那是人類內建在DNA裡的自動導航模式​,該如何避免,是我們的課題之一,所幸《影響力》一書幫我們破解各種手法...
這是一本希望在我出生以前,我爸就看過的一本書,原來一個人的心態​,會受到外界影響而大幅度改變​...
《一流的人如何保持巔峰》由布萊德.史托伯格與史蒂夫.麥格尼斯共同著作​,如同諺語:「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一般​,他們認為:「壓力+休息=成長」​,並在書中提出各式案例與理論佐證​。 但原來如何發揮「超越自我極限」也有方法可循​,簡單來說,當人為了他人著想、而去做某件事時​,所發揮的能力是....
社會認同簡單的說​,就是因周遭的不確定而導致下意識仿效他人行為​ 也許有些人會說腦波弱的才會這樣​,但其實每個人都脫離不了這個行為模式​,那是人類內建在DNA裡的自動導航模式​,該如何避免,是我們的課題之一,所幸《影響力》一書幫我們破解各種手法...
這是一本希望在我出生以前,我爸就看過的一本書,原來一個人的心態​,會受到外界影響而大幅度改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最糟糕的部分在於等待,當日子只用來吃飯,喝足夠的水以維持自己活著。維持,就這樣而已。 習慣性到週末去書店晃晃,某日遇見了《 如何不孤獨死去 》這本書名很特別的書,吸引了我的注意。如何才能不孤獨死去?該如何做到?我由衷好奇。
Thumbnail
【比爾·蓋茲人物介紹:小時候是標準內向者的他,如何成為眾所皆知的傳奇人物?】 小時候是標準內向者的他,喜歡獨立思考勝過與他人社交,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呢? 又是什麼樣的個性、特質,甚至是領導方式,讓他如今成為眾所皆知的傳奇人物? 下篇文章預告:將於12/09(三)早上7:30發佈
Thumbnail
【《安靜是種超能力》作者張瀞仁故事:我們只能照著社會期待走?看看超級內向者,如何接納自己,開啟人生新篇章?】 本文將從張瀞仁的人物介紹,再到故事闡述,最後則是三大暖心佳句推薦。 下篇文章預告:將於12/04(五)早上7:30發佈
Thumbnail
以筆者淺薄的眼光來看,這些歷程更似左右擺盪下追尋未來的一種過程,當極於向某一邊偏擺時,下一次迴盪的力道將更大,更具毀滅性,而經過一次、兩次的動盪傷害後,人們記取教訓隨之進化,將會用修正的方式,以偏擺較小的方式,來回修正,使社會漸漸達到一個平衡,也走出了屬於這個國家獨特的方向。
Thumbnail
《越內向、越成功》作者凱倫維克爾本身也是內向者,他的朋友們卻都覺得他非常的善於交際,交遊廣闊,好像與「內向者」的性格特質有些矛盾,在《越內向、越成功》中要告訴你,他是如何善用內向者的特質,以「無壓力社交法」經營出具有深度與廣度的人脈關係。本書內容不只適用內向者,外向者也可以參考這些好方法強化人際關係
Thumbnail
許多探討「領導力」的書嘗試歸納領導者的想法、特質、模式,提供給有志成為領導者的人依循參考,但這種「由內而外」的做法有兩個問題:1.光是仿效領導者的行為,不能掌握「領導者為何會這麼做」的思考脈絡 2. 藉由改變想法進而改變行為難度相當高。 《破框能力》則藉由三個步驟,引領讀者由外而內展開領導力的修煉
Thumbnail
一般而言,內向者給人的感覺是什麼?文靜、害羞、靦腆、沉默……等等,外向者給人的感覺則通常是活潑、開朗、樂觀、喜好社交……等等,其實,喜好社交、開朗樂觀的人,不見得一定是外向者,內向者也有這樣子的人……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最糟糕的部分在於等待,當日子只用來吃飯,喝足夠的水以維持自己活著。維持,就這樣而已。 習慣性到週末去書店晃晃,某日遇見了《 如何不孤獨死去 》這本書名很特別的書,吸引了我的注意。如何才能不孤獨死去?該如何做到?我由衷好奇。
Thumbnail
【比爾·蓋茲人物介紹:小時候是標準內向者的他,如何成為眾所皆知的傳奇人物?】 小時候是標準內向者的他,喜歡獨立思考勝過與他人社交,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呢? 又是什麼樣的個性、特質,甚至是領導方式,讓他如今成為眾所皆知的傳奇人物? 下篇文章預告:將於12/09(三)早上7:30發佈
Thumbnail
【《安靜是種超能力》作者張瀞仁故事:我們只能照著社會期待走?看看超級內向者,如何接納自己,開啟人生新篇章?】 本文將從張瀞仁的人物介紹,再到故事闡述,最後則是三大暖心佳句推薦。 下篇文章預告:將於12/04(五)早上7:30發佈
Thumbnail
以筆者淺薄的眼光來看,這些歷程更似左右擺盪下追尋未來的一種過程,當極於向某一邊偏擺時,下一次迴盪的力道將更大,更具毀滅性,而經過一次、兩次的動盪傷害後,人們記取教訓隨之進化,將會用修正的方式,以偏擺較小的方式,來回修正,使社會漸漸達到一個平衡,也走出了屬於這個國家獨特的方向。
Thumbnail
《越內向、越成功》作者凱倫維克爾本身也是內向者,他的朋友們卻都覺得他非常的善於交際,交遊廣闊,好像與「內向者」的性格特質有些矛盾,在《越內向、越成功》中要告訴你,他是如何善用內向者的特質,以「無壓力社交法」經營出具有深度與廣度的人脈關係。本書內容不只適用內向者,外向者也可以參考這些好方法強化人際關係
Thumbnail
許多探討「領導力」的書嘗試歸納領導者的想法、特質、模式,提供給有志成為領導者的人依循參考,但這種「由內而外」的做法有兩個問題:1.光是仿效領導者的行為,不能掌握「領導者為何會這麼做」的思考脈絡 2. 藉由改變想法進而改變行為難度相當高。 《破框能力》則藉由三個步驟,引領讀者由外而內展開領導力的修煉
Thumbnail
一般而言,內向者給人的感覺是什麼?文靜、害羞、靦腆、沉默……等等,外向者給人的感覺則通常是活潑、開朗、樂觀、喜好社交……等等,其實,喜好社交、開朗樂觀的人,不見得一定是外向者,內向者也有這樣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