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養狗的人家,每天必做的功課之一就是帶狗散步。為何會需要帶狗狗散步呢?通常都不是因為爸媽想要運動、或是想跟狗寶們到處探險,而是為了要解決他們的生理需求:上廁所。這項基本到不行的生理需求,在現代人高壓、工時長的生活結構中,卻成了難以滿足的困擾。
有許多人在養狗時,非常先入為主地沿用了過往的觀念。好比,認為狗狗一天一餐已經很足夠了、一天兩次尿尿已經很足夠了;同時認為狗狗就是要聽人話、要乖、要能夠接受人類的控制。但仔細想想,在面對其他物種(好比:貓咪、鳥)的時候,人好像就會非常自然地認為:他們又不需要聽話,或者,他們本來就不會聽話。對嗎?
我聰明,聽話懂事。但尿尿這件事,我是真的有話要說!
也許是這樣先入為主的觀念,讓人認為狗狗就是該聽從人的想法,控制如廁的時間、地點、以及次數。但說實話,連人都難以精確地按時上廁所;內急的時候,更難以忍受那種焦躁的感覺,對吧?
有一派家長很希望他們的狗寶們可以在戶外上廁所。在戶外上廁所的好處當然是氣味會留在屋外,也省去清潔的麻煩。非小型犬狗狗,便溺份量通常都不會太小,加上尿液中的費洛蒙等,氣味大部分會讓人無法忍受。一天好幾次的排泄量,的確會讓家長感覺頭痛,因此會希望狗狗可以外出如廁。當然也有可能是狗寶們自發性地將便尿留在戶外,畢竟尿液中的氣味可是非常好的社交訊息,也是迫使爸媽帶他們出去溜搭的一種方式。
習慣在戶外上廁所的家庭,很容易遇上兩個問題:第一,下雨天。很多家長喜歡尋求溝通師的協助,說,雨天的時候狗狗需要上廁所又不喜歡碰水,會很焦慮地在門口踱步;不只狗急,人也看得很焦躁。希望透過溝通,請狗狗在雨天的時候在家裡上廁所。
有時候溝通就能協商成功。好比先前Sonja溝通過一位狗狗,說他真的很喜歡也很需要腳踩在草地上的柔軟感才能放心上廁所。那種感覺,大概就像人類的認馬桶吧!很有創意的是,後來那個家庭的人類就採買了狗狗尿尿專用的假草皮,狗狗也願意配合,於是巧妙解決雨天無法出門尿尿的問題!
另一個狀況,則是走很久狗狗都不尿尿。來溝通的時候人也很焦慮,說,狗狗就是不想尿,但一回家就尿一大灘,真的很讓人厭煩!可是通常一溝通,就會發現「狗狗一尿完就宣告散步時間結束直接回家」這樣的散步模式。難得有出門放風的機會,狗狗當然選擇憋尿憋長一點囉~
但其實,動物溝通也是有極限的。許多根深蒂固的行為模式以及情感模式,是非常需要人陪著狗狗一起改變的。好比勸人戒菸,總不是說個一次兩次就能戒掉的,對吧?中間勢必會有一些來回擺盪的過程,也需要旁人的鼓勵、提醒與陪伴,最終才能改掉這個習慣。動物溝通也是相同的。通過溝通,我們能知道狗狗堅持必須要在外上廁所的原因。可能是上一個家庭的嚴格訓練所致、可能是單純想出去留味道、可能是認廁所、可能人忽然改了想法但狗狗還不理解...等等。家長們多半希望通過溝通以後狗狗能自行理解並自行解決問題,但事實是,有許多問題都是前人遺留下來、或者是當下的家庭成員之間相互矛盾所產生的。面對這樣的問題,溝通便相較不容易解決,會需要人類願意一起配合,搭配行為訓練(比方:減敏),才會有比較好的效果。
另一派家長則是希望狗寶們可以在室內上廁所。室內如廁的好處是,萬一遇到颳颱風下大雨的日子,就可以輕鬆躲在家裡,不用刻意出門;也不用擔心上班時間太長,造成狗寶們憋尿,導致健康出問題。只是溝通的時候,就比較容易得到狗狗「我都沒機會出門玩」這樣的哀怨。
狗狗通常一天需要上幾次廁所呢?要依照狗狗的年紀、飲水量、身體健康狀況來看,一天出門至少三~四次或以上會比較理想。試算一下,如果一天只有三次尿尿的機會,代表狗狗平均需要憋尿大約八小時。以人來說,在喝足一天所需水量的前提下,根本不可能憋尿這麼久。所以如果因為工作忙碌無法有足夠的時間帶狗狗外出如廁,也許請個到府保母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狗狗也有各自偏好的上廁所的地點哦。戶外的選擇性比較多,有草地、石子地、水泥地、電燈桿、水溝、電箱...等;室內的選擇性相較侷限,大約只能選擇廁所、磁磚地、狗尿盤、尿布墊。這些選擇的多樣性,也會影響到狗兒上廁所的意願。對習慣踩在草地上尿尿的狗狗來說,磁磚的冰冷腳感很可能會讓狗狗尿不出來;但是對習慣使用人類廁所的狗狗來說,有其他狗狗衝來衝去的環境可能因為太過開放,導致狗狗無法放鬆便溺。比起硬要狗狗配合自己的想法在什麼時間點什麼地點上廁所,當我們願意優先了解狗狗們的如廁偏好,對於要重新訓練狗兒在家如廁的成功機率就會高一點。
面對這種最基礎的、本能性的需求,動物溝通確實是能夠了解狗兒的如廁偏好的好方法,卻不一定能百分百改變狗兒的習慣。畢竟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生活習慣,每位狗狗也都有過往的歷史與學習經驗、以及自身的習慣偏好。這些都是經年累月的累積,並不容易單靠嘴巴說說耳朵聽聽就有所改變。但只要我們願意改變並理解狗狗的感受,自然能提供合適的生活安排,讓戶外尿尿、室內臭臭再也不是麻煩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