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馬斯洛需求》系列(九):在愛中開始也在愛中結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延續上一集的話題,在毛寶貝和我們之間,總會產生依附關係行為調整療癒師Lisa說,依附關係的意思是在兩個或多個以上的個體之間,有情感的交流、產生情感紐帶。這不單是心理學上的名詞,也是動物行為學上經常看見的現象。單一對象通常會與主要照護者(至少一位)發展出情感關係。常見的依附關係主要分作四種:安全型依附焦慮矛盾型依附迴避型依附混亂型依附。
安全型依附:當家長離開家時,小孩不會感到焦慮不安,也不會哭鬧。在狗狗來說就是可以平靜的看著爸媽去外出。不會產生焦慮的吠叫行為、拆家,或是舔毛、抓門等行為。而當家長回來之後,會表現出很開心見到家長,會去歡迎他們,打招呼、撒嬌行為表現等。
焦慮矛盾型依附:當家長離開家時,小孩容易變得焦躁不安,可能會大哭。但是等家長回來之後,又可能會有點彆扭,不見得願意接受家長的親近。在毛小孩身上也會有類似的表現,以狗狗來說,當家長出門後,就可能就出現吠叫行為、拆家,或是過度舔毛、抓門等焦慮的行為;而當家長想要親親抱抱摸摸時,也可能會出現躲避或抗拒的表現。
迴避型依附:小孩主動迴避跟家長的互動,希望不要有太多的相處。所以對於家長離開,孩子的表現可能淡淡的沒有太多情緒;當家長回家後,可能也是不會迎接、打招呼。毛小孩的表現可能會一直不跟家人互動,當家人叫名字時,也可能不予理會,或是很慢才有反應,會是許多家長眼中「不長耳朵」型的孩子。恐懼型的毛孩,經常會躲在床底下、桌子下等地方。
混亂型依附:沒有固定的表現,也無法預期什麼狀況下會出現什麼樣的反應。以毛孩來說,爸媽可能會形容,我摸著摸著他就突然咬我,或是之前我做XX事情都沒反應,但今天我做相同事情他就兇我等。通常這就可能是混亂型的依附關係。
每一次相處都是經營關係的最好時刻
雖然我們是這樣分成四種大類型,但實際上,長年研究人類溝通的陳蘋認為,其實沒有任何一個人、或者毛寶貝,是百分之百的某一種。我們都是依著環境的改變而有不同表現。比方說,在熟悉的環境裡,可能會有80%的安全依附表現;但在陌生的環境裡,焦慮型或是迴避型的依附表現佔比就會提高。這四種依附關係是建立在人類的反應上,基於動物的反應不見得如同人類的猜想一般,陳蘋表示,動物有時候可能會超出這四種範疇。但至少這四種依附關係能夠提供大家對於人類、毛寶的行為表現有個參考方向。
Lisa也同意,在動物行為的實務上,動物們確實會因為環境的改變而展現不同的行為模式。好比今天主人出國而讓寵物借住在寵物旅館中,那麼原本乖巧的狗狗就可能展現出平常不容易見到的害怕、焦慮、緊張等等行為。

讓關係保鮮的秘訣

依附關係能怎麼幫助我們增進與毛寶貝之間的關係呢?動物溝通師Sonja提醒我們樣本數的重要性。很多家長們身邊養貓養狗的朋友不多、可提供參照的樣本數不同,所以在毛寶貝展現出讓自己不解的行為、或者展現不同的依附關係時,很容易會過度誇大嚴重性。許多家長溝通時表示,新舊成員不和,會相互哈氣、吠叫、打架,不解為什麼新舊成員無法當好朋友。但近一步詢問,卻發現新舊成員才相處兩週時間而已。事實上,新舊成員之間相互熟悉、融入彼此生活的速度,大約是平均3-6個月左右;而情感關係、依附關係的養成,也確實無法在兩週內就建立穩固。如果能先了解依附關係的不同型態及養成的過程,就能提早為彼此建立安全型的依附關係,自然避免許多潛在的問題。也能在毛寶貝展現不同的依附關係時,及早提供必要的支持與包容。
Lisa補充,在尋求解決方案時,我們會上網尋求相似經驗。但,說真的,誰會把自家毛寶吵架、打架、搞破壞的詳細流程鉅細靡遺地寫在網路上分享給大家呢?畢竟在人類的角度來說,這叫做家醜,當然不好意思外揚。而那些擁有天使毛寶的家庭,通常會願意分享自家天使寶貝的生活點滴。因此,許多人會覺得有問題行為的動物佔少數。不過假如大家有機會跟我們這些經常跟毛寶們一起工作的人聊天,你就會發現,我們所遇到的「怪胎寶寶」的機會超級多(笑)。因此在這樣的狀況中,尋找第三方專家協助會有相當的幫助。畢竟不論是溝通、行為調整、心理師的輔導,都能協助我們更了解盲點,好比在同一個家中是否存在不同的教養方式、有哪邊需要調整、動物們怎麼看待彼此的角色、家中成員間是否有潛在的敵意...等等。若能及早發現事端,就有機會及早解決問題。當然,第三方的協助,也可能舒緩人們的情緒。尋求持續進修的老師們協助也是很重要的一個選項。

和毛寶同步

馬斯洛曾說過:假如你的解決方案只有錘子,那麼就會視所有問題為釘子。
時代在進步,當然我們的做法也都要跟著與時俱進,在跟毛寶的相處上也要隨著他們的年齡做調整(可以複習我們上一集的內容)。要經常更新毛寶們的最新狀況,不論是身體健康程度,還是心智成熟度。Sonja就曾經有過一場溝通經驗,顯示人們未能與毛寶貝的改變保持同步的影響。有一對情侶帶著共同扶養的寵物來進行溝通,但不管毛寶貝說了什麼行為特徵、喜好,家人A總是皺著眉頭不發一語,家人B則是頻頻點頭。溝通進行了好一段時間以後,家人A提出質疑,說:「Sonja你真的在跟我家的孩子說話嗎?」在這尷尬的提問後,家人B默默小小聲地說了一句:「你不在家的時候,孩子就真的像Sonja說的那樣啊...」。後來家人A就忍不住發難了:「但是四年前溝通的時候孩子不是這樣說的!」。但其實,毛寶貝也是活生生的生命,隨著每一天都會有不同生命經驗,會有自己的感受與變化。適時更新我們對他們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
你跟上我的腳步了嗎?
不僅我們要跟上他們的成長,也要確保他們本身的成長是身心一致的,不然很可能會養出一個傻大個,身體成長了,但心智沒跟上;有高齡的身體,卻常常做出幼犬貓的行為,例如跳上跳下,過度激動等狀況。這樣身心不一致的狀況,也會造成我們照護上的困擾或對動物認知的不同而產生很多的誤會與不確定。
人們習慣將上一代的生命經驗直接複製並套用在自己身上。但如同陳蘋的建議,我們其實可以經常反思:過往的經驗仍然適用現在嗎?無論是人類溝通、動物溝通、或者行為調整,人們永遠都找最快的捷徑A。但事實上,我們該做的,是意識到還有B到Z的其他選項。畢竟每個個體、家庭都是獨一無二,沒有所謂一體適用的唯一解法。

哀傷也需要update

各種依附關係帶來的最直接的影響之一,就是毛寶貝離世以後,人們的哀傷程度。越強烈的依附關係,往往帶來越濃烈的哀傷。
陳蘋建議,其實哀傷也是需要更新的。人們之所以哀傷是因為現實與期待不相符:人期待寵物還在身邊,但事實是寵物已經不在了。 她建議可以將哀傷視作寶寶。人們容易誤會哀傷是一直一直存在、24小時不間斷的;但其實當我們持續悲傷久了,一直抱著哀傷寶寶時,我們也是會手痠、會疲乏的。因此我們在哀傷、哭泣的過程中,偶爾轉向去別的地方感受快樂,其實是非常自然的過程。只是當人開始享受時快樂時,我們會習慣地去鞭打自己,不允許自己擁有快樂。這樣的鞭打,反而容易讓人持續沈浸在悲傷的情緒中。
人類有靈堂,我們一樣可以為寵物設置特別的地方,擺上寵物的照片或生活用品,認真的去感受這份哀傷並與之道別,其餘其他時間就好好進行日常生活。隨著每天有意識地update這份轉變,哀傷就能慢慢消解。但若是人持續鞭打自己快樂的可能,那麼這份哀傷,就會無法消散。 另外,隨著生活圈越豐富,哀傷的過程就會比較容易轉移、與過渡;但在相較簡單、單調的生活圈中,哀傷就容易久久不散。
說好了!你陪我、我陪你!
如果哭不停,有關係嗎?其實,哀傷可以不用結束,因為未結束的哀傷是依附關係的延續。不過,『持續性地自我批判』會反噬當事人,就可以不用繼續了。 也許十年之後,某天再次提起這份關係時,我們依舊會難過、甚至是大哭,這都顯示當時我們的關係是非常深刻的生命歷程。
在毛寶貝離開以後,有些人選擇通過新增家庭成員來延續原有的依附關係,有些人決定從此不再養寵物了。但不論是何種選擇,動物家人通常都會支持我們的決定,甚至鼓勵人展開新生活。Sonja曾經溝通過一個讓她很難忘的案例。在一場即將來到的告別中,人表示,她一想到寵物的生命即將來到尾聲,就會哭到無法停止。但貓咪卻說:「你想哭就哭,我還在。哭完就來抱抱我,這樣我也會有價值感。」甚至,貓咪還進一步鼓勵人投入新生活:「你照顧我那麼久都沒時間出門旅行,我離開以後你就可以去下午茶啦,多好!

面對未來的離別,該怎麼做比較好?

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協助人比較好地面對未來的分離呢?
在Sonja的溝通經驗中,毛寶貝們通常都會希望在離開之前與家人有一些高品質的獨處時間。毛寶們傾向認為,「希望你未來想起我的時候會是快樂的,而不是想起很多眼淚。如果你願意陪我一起回想在你們身邊的日子,你就會了解我們一起有過多少成長,這讓我覺得這輩子過得太滿足」。那樣的離別,總會來到笑中帶淚的圓滿。
有意識地回顧,除了能幫助我們回憶起美好與快樂的時光,平衡分離當下的憂傷以外,也讓人明白毛寶們與我們的相處經歷是充滿價值的生命旅程。毛寶們就是來教我們愛、與經驗生命的歷程。帶著美好的想法與回憶就能讓最後不管是臨終前、還是分別後的日子依舊充滿溫馨與笑中帶淚的甜美記憶。
陳蘋介紹: 現為歇角文化工作室負責人。2007年於美國北科羅拉多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ern Colorado)取得溝通研究碩士學位,主攻人際溝通心理學(Intrapersonal &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及公眾演說語意學(Rhetoric)。2016年取得美國Within My Reach® 關係溝通認證合格講師資格。在成為美國NGH認證合格催眠治療師及國際NLP協會認證高階執行師之後,生命繼續將我帶往臨床心理的領域,深入鑽研精神醫學知識。曾任科羅拉多州Front Range Community College兼任公眾演說及人際溝通講師,主要教導大一大二學生,並曾指導TedTalk Tokyo講者。目前是二個孩子的母親及專業講師。專長內在隱喻、衝突溝通、問題解決及情緒支持。擁有十餘年的學習、教學與國際研討會發表經驗。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會員
54內容數
T Touch及寵物溝通,兩者都是人與動物之間最輕巧的碰觸。T Touch是無須言語的身體對話,溝通是超越言語的心靈對話。這兩種輕巧都在協助人與毛寶靜下來,用心交流,回到身心最舒適平衡的狀態。在這個專題裡,我們會針對單一情境同時提供不同視角的經驗與知識分享,協助您療癒與毛寶的關係,支持彼此共同成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樂陪LovePets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對很多人來說,當動物家人進到我們的家庭中時,便會自然將自己套入「媽媽」這個角色,將毛寶貝稱作「孩子」。溝通的時候,總喜歡問毛寶:你知道我是媽媽嗎?但動物們可不見得這麼想。Sonja說,曾經有貓媽媽提出質疑:「你們人類為什麼那麼喜歡當媽媽?孩子長大、會自己吃飯以後就是獨立的個體,為什麼要一直當個媽?」
面對「結紮」這個不可逆的行動,我們可以怎麼樣與毛寶貝一同調整,讓彼此都能好過點呢?其實,若人也願意理解毛寶貝的立場與心情,並且帶著尊重的心意,全程參與、全程陪伴,那麼我想,即便是結紮這樣讓人左右為難的事,都能變成我們和毛寶貝之間的情感催化劑。
很多人認為結紮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各種問題。綜觀而言,結紮似乎能帶來各種誘人的好處。但在決定幫寵物結紮之前,要考量的面相其實很多。不只是吸引人的正面觀點,連潛在的副作用都需要納入考量。我們能夠很有很意識地進行這件事。在各方面都盡可能去做到我們能力所及的最好,這才會是比較合適的態度與處理方式。
在自然的生命歷程中,生小孩肯定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動物們活著,就是為了要將自身的基因傳遞下去,因此發情、交配、生寶寶在自然界中都是重要且在有生之年都會遇到的。但這邊要跟大家說明的是,跨騎不一定是性行為表現!跨騎不一定是性行為表現!貓發情也不一定會亂尿!很重要,所以要說三次。
說到狗狗貓貓的日常生活,大家應該很容易就聯想到:「吃飽睡、睡飽吃」。沒錯!吃和睡,就是生物界最最基本的需求,也是最最容易達到滿足感的需求!相信嗎?光是吃飽睡好,就能夠減少一大半潛在的行為問題~
許多養狗的人家,每天必做的功課就是帶狗散步,解決他們的生理需求之一,也就是尿尿便便的問題。有許多人在養狗時,非常先入為主地沿用了過往的觀念。好比,認為狗狗一天一餐已經很足夠了、一天兩次尿尿已經很足夠了。也許是這樣先入為主的觀念,讓人認為狗狗就是該聽從人的想法,控制如廁的時間、地點、以及次數...
對很多人來說,當動物家人進到我們的家庭中時,便會自然將自己套入「媽媽」這個角色,將毛寶貝稱作「孩子」。溝通的時候,總喜歡問毛寶:你知道我是媽媽嗎?但動物們可不見得這麼想。Sonja說,曾經有貓媽媽提出質疑:「你們人類為什麼那麼喜歡當媽媽?孩子長大、會自己吃飯以後就是獨立的個體,為什麼要一直當個媽?」
面對「結紮」這個不可逆的行動,我們可以怎麼樣與毛寶貝一同調整,讓彼此都能好過點呢?其實,若人也願意理解毛寶貝的立場與心情,並且帶著尊重的心意,全程參與、全程陪伴,那麼我想,即便是結紮這樣讓人左右為難的事,都能變成我們和毛寶貝之間的情感催化劑。
很多人認為結紮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各種問題。綜觀而言,結紮似乎能帶來各種誘人的好處。但在決定幫寵物結紮之前,要考量的面相其實很多。不只是吸引人的正面觀點,連潛在的副作用都需要納入考量。我們能夠很有很意識地進行這件事。在各方面都盡可能去做到我們能力所及的最好,這才會是比較合適的態度與處理方式。
在自然的生命歷程中,生小孩肯定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動物們活著,就是為了要將自身的基因傳遞下去,因此發情、交配、生寶寶在自然界中都是重要且在有生之年都會遇到的。但這邊要跟大家說明的是,跨騎不一定是性行為表現!跨騎不一定是性行為表現!貓發情也不一定會亂尿!很重要,所以要說三次。
說到狗狗貓貓的日常生活,大家應該很容易就聯想到:「吃飽睡、睡飽吃」。沒錯!吃和睡,就是生物界最最基本的需求,也是最最容易達到滿足感的需求!相信嗎?光是吃飽睡好,就能夠減少一大半潛在的行為問題~
許多養狗的人家,每天必做的功課就是帶狗散步,解決他們的生理需求之一,也就是尿尿便便的問題。有許多人在養狗時,非常先入為主地沿用了過往的觀念。好比,認為狗狗一天一餐已經很足夠了、一天兩次尿尿已經很足夠了。也許是這樣先入為主的觀念,讓人認為狗狗就是該聽從人的想法,控制如廁的時間、地點、以及次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毛小孩露伊與媽媽之間的深厚情感,透過動物溝通揭露了牠內心的不安與需求。由於媽媽工作忙碌,露伊感到缺乏陪伴,對媽媽的新男友也產生了不安全感。故事溫馨感人,探討了寵物與人類之間的情感連結,以及如何理解寵物的情緒。
Thumbnail
鄰居家的狗狗、病患帶來的貓咪、狗友托養的毛孩,當然還有我家的黑嚕~每一隻都很有戲!不只很有個性,還要學會跟牠鬥智! 有一次,患者家的貓在他出門前吐了,他很擔心,先帶來門診問我。 我摸了摸他,跟主人說:牠是不是很在意家中小主人不理牠啊? 主人說:對啊!小主人三天不在家,一回家後就忙自己的事,完全
Thumbnail
狗狗是我們忠實的伴侶,但有時候狗狗也會感到焦慮和不安。 狗狗焦慮症的症狀包括但不限於分離焦慮、恐懼症、社交焦慮、過度活躍等。 分離焦慮是最常見的,當主人離開時狗狗表現出不安、哀嚎或破壞物品的行為。 恐懼症則是對特定聲音、物品或場景表現出過度的恐懼反應。 社交焦慮則是在與其他狗狗或人類互動時感到
Thumbnail
寵物通常會陪伴家人,減輕他們的孤獨感,並在他們情緒低落或壓力大時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因此設計一個寵物共居宅的空間需要考慮到寵物的需求和舒適度,同時也要兼顧到家人居住者的生活品質。
Thumbnail
今天來了一個熱心的小夥伴,想跟家裡貓咪做溝通。 貓咪1號是一隻比較怕生的貓咪,小夥伴從外面收編了四個月,始終無法跟貓咪更親近。 我們溝通完,發現牠警戒心很高,比較想擁有自己獨立小房間。 小夥伴說有點難度,於是我們就提供他另外一個方法,請他把有自己味道的衣服放在籠子裡,讓貓咪習慣味道。 再
Thumbnail
即使是最愛的寵物,也應該為他們建立規則。我們不會因為毛小孩的叫聲就隨時滿足他們的要求,而是要讓他們學會適應規則和等待,這樣他們才不會變成過分任性的主子。
Thumbnail
當貓咪感到『安全感』時,他們就會對餵食的人或所處的區域產生感情,並全身放鬆。家裡的貓主子主要會有四種情緒模式,包括幼貓情緒、親貓情緒、野貓情緒和寵物貓情緒。雖然看起來好像真的有些善變,但是反而是貓咪可愛迷人之處。這篇文章會傳達貓咪不是複雜無情的動物,並探究貓主子的基本情緒。
Thumbnail
永遠不要害怕與別人建立關係,被拒絕真的沒有什麼大不了。和貓建立關係的相似之處,在於無論是與貓或是人,在「現在」被拒絕並不意味著下次還會被拒絕。這種開放的心態也適用於與人建立關係,當我們害怕被拒絕時,反而限制了自己可能獲得的機會。
Thumbnail
你的狗狗是不是總是跟在你身後,無論你去哪裡,牠都不離不棄?你有沒有想過,牠為什麼要這麼做?你的狗狗是不是有什麼心理問題,或者是對你有什麼不可告人的企圖?其實,你的狗狗跟隨你的行為,有很多可能的原因,而且大多數都是正面的。在這個影片中,我們將為你揭開你的狗狗跟隨你的真正原因,讓你更了解你的毛小孩的心理
Thumbnail
引言:親密無間的與貓咪相處 在繁忙的現代生活中,貓咪成為了我們最忠誠的伴侶之一。如何讓與你同住的貓咪更親人,成為了每位貓奴關心的課題。整理了一份「貓咪親人的10種方法」,助你與毛孩建立更加深厚的感情。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毛小孩露伊與媽媽之間的深厚情感,透過動物溝通揭露了牠內心的不安與需求。由於媽媽工作忙碌,露伊感到缺乏陪伴,對媽媽的新男友也產生了不安全感。故事溫馨感人,探討了寵物與人類之間的情感連結,以及如何理解寵物的情緒。
Thumbnail
鄰居家的狗狗、病患帶來的貓咪、狗友托養的毛孩,當然還有我家的黑嚕~每一隻都很有戲!不只很有個性,還要學會跟牠鬥智! 有一次,患者家的貓在他出門前吐了,他很擔心,先帶來門診問我。 我摸了摸他,跟主人說:牠是不是很在意家中小主人不理牠啊? 主人說:對啊!小主人三天不在家,一回家後就忙自己的事,完全
Thumbnail
狗狗是我們忠實的伴侶,但有時候狗狗也會感到焦慮和不安。 狗狗焦慮症的症狀包括但不限於分離焦慮、恐懼症、社交焦慮、過度活躍等。 分離焦慮是最常見的,當主人離開時狗狗表現出不安、哀嚎或破壞物品的行為。 恐懼症則是對特定聲音、物品或場景表現出過度的恐懼反應。 社交焦慮則是在與其他狗狗或人類互動時感到
Thumbnail
寵物通常會陪伴家人,減輕他們的孤獨感,並在他們情緒低落或壓力大時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因此設計一個寵物共居宅的空間需要考慮到寵物的需求和舒適度,同時也要兼顧到家人居住者的生活品質。
Thumbnail
今天來了一個熱心的小夥伴,想跟家裡貓咪做溝通。 貓咪1號是一隻比較怕生的貓咪,小夥伴從外面收編了四個月,始終無法跟貓咪更親近。 我們溝通完,發現牠警戒心很高,比較想擁有自己獨立小房間。 小夥伴說有點難度,於是我們就提供他另外一個方法,請他把有自己味道的衣服放在籠子裡,讓貓咪習慣味道。 再
Thumbnail
即使是最愛的寵物,也應該為他們建立規則。我們不會因為毛小孩的叫聲就隨時滿足他們的要求,而是要讓他們學會適應規則和等待,這樣他們才不會變成過分任性的主子。
Thumbnail
當貓咪感到『安全感』時,他們就會對餵食的人或所處的區域產生感情,並全身放鬆。家裡的貓主子主要會有四種情緒模式,包括幼貓情緒、親貓情緒、野貓情緒和寵物貓情緒。雖然看起來好像真的有些善變,但是反而是貓咪可愛迷人之處。這篇文章會傳達貓咪不是複雜無情的動物,並探究貓主子的基本情緒。
Thumbnail
永遠不要害怕與別人建立關係,被拒絕真的沒有什麼大不了。和貓建立關係的相似之處,在於無論是與貓或是人,在「現在」被拒絕並不意味著下次還會被拒絕。這種開放的心態也適用於與人建立關係,當我們害怕被拒絕時,反而限制了自己可能獲得的機會。
Thumbnail
你的狗狗是不是總是跟在你身後,無論你去哪裡,牠都不離不棄?你有沒有想過,牠為什麼要這麼做?你的狗狗是不是有什麼心理問題,或者是對你有什麼不可告人的企圖?其實,你的狗狗跟隨你的行為,有很多可能的原因,而且大多數都是正面的。在這個影片中,我們將為你揭開你的狗狗跟隨你的真正原因,讓你更了解你的毛小孩的心理
Thumbnail
引言:親密無間的與貓咪相處 在繁忙的現代生活中,貓咪成為了我們最忠誠的伴侶之一。如何讓與你同住的貓咪更親人,成為了每位貓奴關心的課題。整理了一份「貓咪親人的10種方法」,助你與毛孩建立更加深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