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日本 Yahoo 母公司 ZHD 併購 Line 是好事嗎?

2021/03/15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筆者投資經驗極少,文章不能代表任何投資建議,隨意跟進很可能會一起當韭菜。
今年三月初 Yahoo 日本母公司 Z Holdings 跟 Line 終於完成合併,的確是一個話題,這在規模上的確是超級大,客觀來說已經是日本最大的 IT 企業,另外光是支付事業 PayPay + Line Pay 也很可能主導市場,更不要說總共破億使用者的龐大生態,聽起來就是大到可以有很多想像空間。
合併後股價沒有太大反應,持續緩慢下跌,猜想是消息從 2019 就在喊,該反應的也反應完了,不過這個「大」企業也帶給我很多不同的想法。
這篇文章不看技術面,也不分析 ZHD 的基本營收與利潤等基本面指標,單純分析這間公司的未來走向(跟股價未必有關係),以及解釋為什麼我暫時不會買進。

合併考量

先來看為什麼當初雙方會想要合併:
Yahoo 方面,它目前仍然是日本流量最大的入口網站/App,但年齡層偏高,ZHD 上面的爸爸也就是軟銀,猜想孫正義也想要吸引年輕人族群,所以可能是把 Line 當做一個轉型的方向,買下 Line 就是希望可以替他們帶來更多可能性。
Naver 方面,Line 一直是赤字的狀態,為了財務因素選擇靠向更大的組織,有更多錢就可以做更多事情。如果自己爽賺又能持續主導市場就不會同意併購了,所以這應該不難理解。

潛力

  • Line 擁有 8000 萬用戶、Yahoo 則是 5000 萬用戶,合併後實質上成為日本擁有最多資料的大企業,Line 投資 AI 已經一陣子了,但財務上持續赤字,亟需軟銀爸爸的錢,反過來 ZHD 的野心也是向 GAFA 看齊,做跟他們一樣的事情
  • 媒體、廣告搜尋、EC、金流,幾乎什麼都有了,可以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併購之後可望有相乘效果。
  • 買下 Line Pay 之後,PayPay 競爭對手少一個、ZHD成為日本最大支付龍頭,或許更重要的反而是行銷支出(虧損)有望減少。之前 PayPay 的確花了很多錢在打行銷補貼戰,但是否真的花了太多行銷預算,可能還是要以財報數字為主。

風險

  • 不管是整合資料與 AI、還是相乘效果,都需要投入大量研發,就算策略正確也需要多年轉型。這對於非技術起家、也缺乏技術導向的日本大手企業來說是極大的挑戰,也是技術上最大的未知數。
  • 扼殺創意跟效率的風險:承上,既然 Line Pay 沒有起色、Line 也不賺錢;那對於 ZHD 來說,Line 的最大利益就是用戶數量、以及能否把 Line 2800人投資的 AI 技術順利導入到 7000 人的大企業,又兼顧獲利、創意與效率。這些都極度考驗管理階層的能力。
  • 股價基本面較難評估:ZHD 有將近一百個子公司,股價就不單純是併購 Line 可以影響的,對散戶來說會比較難從單一品牌跟基本面去估值。譬如你看好 Line 的合併,但卻被其他子公司(ZOZO、一休)或其他業務(EC、媒體)拖累,或是反過來,都是有可能的。

個人看法

整體來說,ZHD 的後續發展個人還蠻有興趣的,作為一個工程師,只要是跟科技有關的企業發展一定都想隔山觀火、當做茶餘飯後話題。
但就股價來說個人持非常保守的態度,一是看不到短期營收與新聞題材、甚至話題性、本夢比的可能。
二是我不敢買不了解的產品,光是要我分析三五間公司的產品業務就很困難了,而 ZHD 大集團的性質讓我難以評估旗下的子公司基本面。即使我去看了財報、抓出最大營收的幾個子公司來分析,就算看出些什麼東西,我也很難抓到日本機構、散戶對這些子公司的看法與定價,以致於我對價格的評估風險就會比較大。
因為我看不懂技術面,也沒時間研究線圖、炒短線,要買進一檔股票,如果不是基本面強、那就只能是信仰。所以能否理解這間公司的產品與未來,會是我的第一考量。
換句話說,我不買 ZHD 並非是我認為 ZHD 不會漲,而是我看不懂。我也相信在投資界中,承認自己看不懂避而遠之,比起盲目追高殺低,會是更穩妥的選擇。
不曉得你對這間公司的看法是什麼,或是有沒有心中更想知道的日本投資標的,歡迎留言讓我知道。因為我不想再開群組了,有興趣也可以到股癌的日股群組一起泡茶討論。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leafwind
leafwind
在日軟體工程師|廣告→媒體業|資料科學與工程 熱衷於數據解讀與分析|用哲學觀察科技與社會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