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子該注意的幾件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指指這裡指的房子是住人的,以下的訊息給預計要買人生第一間房的參考
 房子到底是必需品還是奢侈品?

房子到底是必需品還是奢侈品?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 台灣男女初婚年齡約 30 ~ 35 (平均數、中位數差異不大),而購買房子的主要年齡分布也是 30 ~ 40 左右,顯示結婚後會想要有個家是大多數人的想法。

撇除投資、繼承、借名登記...,如果你能在30多歲開始購買自己的房屋,你就已經是跑在前面,重點在於你的考量和需求,至少要看以下幾點:

  1. 家庭成員考量: 先確定有多少人+ 小動物入住,這會影響你之後的裝潢和一切規劃。有無小孩也會影響、有無長輩也會影響... ; 現在的小家庭,建議與長輩保持一碗粥的距離,15min 左右可以抵達,相互關心但又不過多摩擦,房間也可以不用那麼多,壓低價格。現在大多是小家庭購屋,以後脫手也比較輕鬆。
  2. 新屋 or 舊屋: 如果想要long stay,預算夠當然就買新的 ; 如果沒有打算久住,只是過客,也可以先用租的,不要衝動。 台灣不缺房子,缺的是新房子 ,價格相對高。舊屋空間比較實用,但屋齡大。要注意的是,通常沒有管理,甚至大門壞了、燈管壞了都沒人要換,惡鄰居也沒人處理(亂丟菸蒂、半夜大小聲、生活習慣差...等),平日要追垃圾車。
  3. 物業管理 & 公設:相對於舊屋可能遇到的問題,新屋有人幫你處理,包裹信件有人收,冷凍商品也不怕 ; 代價就是多付出管理費 ($3000上下較為常見),若想裝死會被管委會提告,訊息貼電梯,之後要賣屋也是要繳清。
  4. 公共交通 or 自駕: 要考量附近是否有交通工具,又或者因為平時通勤方便需要購買車位等。對於老社區來說,缺乏停車位應該是常態,甚至每兩個月就要去公有停車位排隊抽籤...等。若能有自己的車位除了保值也能省下租金,有開車的人建議選有車位的,省事省心很多。
  5. 室內面積 & 高度:室內面積建議10坪/人,這樣的面積效益高之外,要當作真正的家必須要讓自己舒服。 e.g. 2大一小,室內建議25~30坪左右會最為舒適。但其實除了面積以外,樓層本身的高度也會影響住起來的感覺(3米6 會較開闊)。 房子的格局盡量方正,狹長型或不規則形狀,有可能會浪費室內空間。
  6. 樓層選擇: 低樓層無可避免就是小動物會比較多,中高樓層蚊子真的少很多。若附近有高架橋,要聽看看開窗後的感覺,以及晚上實際的音量。若樓層真的很高,風切聲也是要注意。但基本上氣密窗 + 交換機 or 空調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高樓層可能會有噴水頭,要做天花板隱藏。
  7. 市區 or 郊區: 住市區的,要忍受附近營業噪音、車流量大、人來人往的問題,但相對來說就是方便; 住郊區就比較住商分離,花時間通勤&處理購物,時間換空間。
  8. 嫌惡設施 : 一般大眾認為的嫌惡設施,有以下常見的 : 宮廟、電塔、飛機路線、加油站、餐廳...。不外乎是造成噪音,被迫早起 ; 但若樓下是做吃的 (火鍋、燒烤、炸物...),你洗出來的衣服可能會有味道,小動物也會比較多。這些都是只要有管理好或保持距離就好,不可能附近什麼都沒有,只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或房屋面向,其實就OK了。
  9. 預算 & 房貸: 基本上現在都要自備 20~30%,貸款利率 1.X%,買之前還是要考量本身的經濟收入、未來成長、以及揹著個房貸的人數...,房貸不便宜,但若考慮薪水的增加、小家庭結婚後共同承擔,其實是相對輕鬆的。每月的房貸,要控制在 30% ~ 50%,真的不能再多,否則一有緊急狀況,現金流會不夠。房子不像是股票投資,沒辦法快速變現,賣兩三個月以上都算是正常。平常要儲備安全水位,建議有家庭開銷 * 6個月的現金。
  10. 建設公司&成本:建設公司這邊不詳細列出了,但我之前有一張表,算是用來自我提醒,慎選建設公司。其實不同的建設公司風格都不同,各有優缺(就像有人喜歡簡單吃、有人要豪華大餐,沒有對錯)。至於相關公司的評價,網路上都找的到 (蓋屋速成、漏水、空心磚、爐渣、白華、隔音差...) ,這些建案也因此比附近的案子會便宜個 10~20% ; 我不認為是欺騙消費者。有做功課的其實都應該知道,算是公開資訊,比較便宜自然就有些小毛病。
  11. 住戶組成: 一層樓的戶數,建議 4~6是最佳 ; 戶數太少公設費自然高(8000 up),戶數太多等電梯困難,人員進出複雜 ; 有看過一層 12戶,可能都是小套房型式,租給附近的工作者。買房子至少要看三次: 自己看、家人看、晚上看。信箱也要看,可以知道欠管理費的多不多,投資客多不多,社區的情況等...。警衛伯伯多打聽 !
  12. 產權不明: 除了投資之外,買法拍屋自助要很小心。即使是市場上的名人都曾經吃虧。遇到那種不點交的(祖產分割、房屋和土地擁有者多人...),基本上很難處理,你還要額外付出一筆錢請人搬家。即使打了官司贏了,要順利入住都沒那麼輕鬆,房子可能會被大整修 (電線剪斷、馬桶灌水泥、窗戶窗框敲爛、地板鑽洞、牆壁破壞...),比毛胚屋更難處理,花錢買罪受。
  13. 地上權: 這種房子雖然可以居住一段時間 (50~70年左右),但時間到了之後需要歸還 (殘餘價值由100%往下降至0%)。可簡單當成長期租屋來看待,也因此整體的價格比附近大概少了3~4成,建案很多,買的時候特別便宜要打聽清楚。 你買到的沒有土地,也沒有建物,就是合約。甚至之前爆發租金的問題,總之要多考慮清楚。
  14. 農舍: 有一陣子很熱門,後來似乎要有農民證等才能購買。總之買了也不太好脫手那種。畢竟一般的房子就不好賣了,更何況是農地興建。不要看農地便宜就買,說不定底下有埋廢棄物啥的...
大城市的通病都一樣

大城市的通病都一樣

不論你在哪,主要的工作一定是往主要城市集中,這點在全世界都是通用,所以形成了一些超大都市(紐約、東京、上海、... 千萬人等級)。也因為大家都往大城市打拼。多人想要住的地方,當然就貴,這是常理!

我之前也對於炒房的效應感到反感,前輩告訴我,不要有那種房子便宜賣我的心態,因為有便宜的房子你也買不到,甚至一輩子都無法有自己的房子。假設: 你1000萬買房子,之後漲價到1300萬,你願意用1100萬賣給下個屋主嗎? 因為他說你賺太多了,不要那麼貪心,你又會是什麼心情? 行情1300,意思是我隨便 1280放出去都可能被秒殺,我幹嘛不賣那些人,要賣1100給你呢?

另外,想看看現在500$能買什麼東西,吃些什麼? 相較於之前是否縮水很多了? 買屋不見得能賺錢 (很多稅金和交易費用),但是保值不成問題。

"也許房價腰斬就買得起了",但就算真的崩盤,你到時候也不敢買了 ; 會造成大跌價的環境因素也要考量進去,一定是有什麼事件造成大眾恐慌,那時候最重要的也許是想辦法活下去,而不是買房; 且炒房的機構會比你買得快,其實獲利的人不會是一般人。租屋你一樣能活、學生時期住宿舍、共生住宅、合宜住宅一樣能活...想看看房子的必要性

"房子是奢侈品,不是必需品”,平均30多歲才會買屋,且背負貸款幾十年,你不需要提前擔心,你必定會住到適合自己的地方。把房子想成你想為你的家庭,提供的一個舒適環境。考量本身收入,開源節流 (重點是開源),不為買而買 ; 不要把自己變成屋奴,縮衣節食餐餐泡麵、哪都不敢去、沒了夢想、不敢換工作,整天只剩下討論錢,這不是想要的結果。

PS. 之前遇到一對外國夫妻,他們不擁有房子,卻在全世界不少國家都待過,每個地方待1~2年後搬家。這樣的人生體驗,不比擁有房子差

PS. 現在少子化,多少人都不用買房子了。等著繼承或者都更,等分房子一堆。買新房的人會有,舊房子要小心之後的脫手。不要因為別人有房你就緊張,也不要因為自己沒有就擔心 ; 很多人買房子是全家的資源投入,非憑一己之力。甚至是祖先之前就置產在台北,都市計畫變更之後就有很多房子,這些都佔很大因素。高價的房子甚至淪為投資工具或者房屋之間的交易遊戲。

raw-image

希望這篇對你有幫助
歡迎留言討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保羅先生的沙龍
1會員
17內容數
保羅先生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2/12
後疫情時代 不論你的生活是否直接受到影響 或住在何處 都很難避免被間接波及 前陣子可能還在家唱著歌 煮個菜 遠端工作好不快樂 然後就被通知公司精簡 工作沒了 俄烏戰爭開打 -> 波及範圍擴大 -> 原物料上漲 -> 人民非必要需求降低 -> 投資人觀望 (保留銀彈才是王道)
2023/02/12
後疫情時代 不論你的生活是否直接受到影響 或住在何處 都很難避免被間接波及 前陣子可能還在家唱著歌 煮個菜 遠端工作好不快樂 然後就被通知公司精簡 工作沒了 俄烏戰爭開打 -> 波及範圍擴大 -> 原物料上漲 -> 人民非必要需求降低 -> 投資人觀望 (保留銀彈才是王道)
2021/12/26
自從疫情開始,過去一年有不少時間在家工作,以下是明顯可見的幾點現象: 結論: 我之後還是會在家工作,畢竟這是我目前的最佳選擇,也許哪天重回辦公室,體驗辦公室氣氛以及各種活動,但那些好像又不太適合我這個老人,哈哈哈。
Thumbnail
2021/12/26
自從疫情開始,過去一年有不少時間在家工作,以下是明顯可見的幾點現象: 結論: 我之後還是會在家工作,畢竟這是我目前的最佳選擇,也許哪天重回辦公室,體驗辦公室氣氛以及各種活動,但那些好像又不太適合我這個老人,哈哈哈。
Thumbnail
2021/05/17
雙方的溝通往往只有70%的效率    有效的溝通就像是在掏金 思考是一種藝術
Thumbnail
2021/05/17
雙方的溝通往往只有70%的效率    有效的溝通就像是在掏金 思考是一種藝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覓屋,蜜屋,祕密覓 貨比三家不吃虧,買屋別衝動消費,人選屋,屋也選人。
Thumbnail
覓屋,蜜屋,祕密覓 貨比三家不吃虧,買屋別衝動消費,人選屋,屋也選人。
Thumbnail
有一個自己的家,一直以來都是我的夢想,不管想怎麼佈(ㄌㄨㄢˋ)置(ㄈㄤˋ)都不會造成別人的困擾,最近滑手機很常看到老屋裝潢變新家的消息,但我絕對不會買老屋裝潢當作我的第一套房子
Thumbnail
有一個自己的家,一直以來都是我的夢想,不管想怎麼佈(ㄌㄨㄢˋ)置(ㄈㄤˋ)都不會造成別人的困擾,最近滑手機很常看到老屋裝潢變新家的消息,但我絕對不會買老屋裝潢當作我的第一套房子
Thumbnail
從買房菜雞到懂得篩選自己想要的房子 本篇文章要分享,我從看房菜雞到現在發現的各種買房因素 買房要考慮的點 以下的考量點並沒有做優先順序的排序,因為每一個人的需求不同,因此會有不同的優先順序,提供以下因素做為參考 1.價格 2.交通 3.生活機能 4.周邊環境 5.建商 6.格局 7.屋齡 8.周邊未
Thumbnail
從買房菜雞到懂得篩選自己想要的房子 本篇文章要分享,我從看房菜雞到現在發現的各種買房因素 買房要考慮的點 以下的考量點並沒有做優先順序的排序,因為每一個人的需求不同,因此會有不同的優先順序,提供以下因素做為參考 1.價格 2.交通 3.生活機能 4.周邊環境 5.建商 6.格局 7.屋齡 8.周邊未
Thumbnail
大綱: 1.什麼時候買?要買什麼房? 2.合理的房價?桃園的房價觀察 3.背房貸20~30年,生病怎麼辦? 語音網誌: https://sndn.link/willyfc5566/arJxk1 什麼時候買?要買什麼房? 有需要的就可以買房,當居住希望有的定所,不想頻繁的搬屋,希望有一個穩定的住處可以
Thumbnail
大綱: 1.什麼時候買?要買什麼房? 2.合理的房價?桃園的房價觀察 3.背房貸20~30年,生病怎麼辦? 語音網誌: https://sndn.link/willyfc5566/arJxk1 什麼時候買?要買什麼房? 有需要的就可以買房,當居住希望有的定所,不想頻繁的搬屋,希望有一個穩定的住處可以
Thumbnail
本系列最終下定的房子是北市3房2衛預售屋,在2020年6月購入,原本預計2021年11月完工交屋,但因為新冠肺炎導致全球原物料飆漲、缺工以及航運大亂,因此延後至2022的4月才交屋。這一系列的文章就是想記錄一下我們家從2018年決定買房,中間歷經2年看房、2020年中找到心目中理想的房子、談價格…
Thumbnail
本系列最終下定的房子是北市3房2衛預售屋,在2020年6月購入,原本預計2021年11月完工交屋,但因為新冠肺炎導致全球原物料飆漲、缺工以及航運大亂,因此延後至2022的4月才交屋。這一系列的文章就是想記錄一下我們家從2018年決定買房,中間歷經2年看房、2020年中找到心目中理想的房子、談價格…
Thumbnail
在2019年底,疫情正要爆發的同時,不靠家裡的資助,在先生27歲/太太24歲時,我們靠自己的能力買下人生第一間房。 儘管買的是小套房,但相信房子是資產(前提是要做足功課、買對不買貴),因此抱持著先求有再求好的想法,就這樣正式成為有殼蝸牛一族! 一、年輕人如何找房? 1. APP 2. 店頭 舉例:
Thumbnail
在2019年底,疫情正要爆發的同時,不靠家裡的資助,在先生27歲/太太24歲時,我們靠自己的能力買下人生第一間房。 儘管買的是小套房,但相信房子是資產(前提是要做足功課、買對不買貴),因此抱持著先求有再求好的想法,就這樣正式成為有殼蝸牛一族! 一、年輕人如何找房? 1. APP 2. 店頭 舉例:
Thumbnail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 台灣男女初婚年齡約 30 ~ 35 (平均數、中位數差異不大),而購買房子的主要年齡分布也是 30 ~ 40 左右,顯示結婚後會想要有個家是大多數人的想法。
Thumbnail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 台灣男女初婚年齡約 30 ~ 35 (平均數、中位數差異不大),而購買房子的主要年齡分布也是 30 ~ 40 左右,顯示結婚後會想要有個家是大多數人的想法。
Thumbnail
買房好?還是租房好?一直都是個大哉問。問三位房產大師可能會得到四種答案。既然這樣,何不只審視自己的需求?你準備要結婚了?需要一個穩定的住所?小孩學區問題?是否擁有存款可作為購屋自備款?先想好自己的答案,讓鬼宿帶你從 Money 的角度看購屋這件事。全球低利時代來臨,其實你可以買房;也應該買房。
Thumbnail
買房好?還是租房好?一直都是個大哉問。問三位房產大師可能會得到四種答案。既然這樣,何不只審視自己的需求?你準備要結婚了?需要一個穩定的住所?小孩學區問題?是否擁有存款可作為購屋自備款?先想好自己的答案,讓鬼宿帶你從 Money 的角度看購屋這件事。全球低利時代來臨,其實你可以買房;也應該買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