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環境布置-實踐後的心得分享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自從萊恩小的時候,到蒙特梭利教室體驗過課程後,就很推崇蒙特梭利教室為小孩布置的環境。
依照小孩的身高,以及發展階段的特性,規劃許多能讓小孩可以自理、自行取用的矮櫃,裡面放著許多可讓他們自行決定的使用的物品。
例如可以自己拿杯子倒水、要吃東西時可以自己取用碗盤,可以自己開水洗手、洗水果、澆花或打掃。環境布置的宗旨就是讓他們能力所及的範圍都可以親自力行。
所以從三歲起,家裡的布置也朝向這部分努力,在萊恩的視線水平左右,放置有自己可以倒水的按壓式水瓶、符合手掌大小的玻璃水杯、餐具,可自己取放圖書、玩具的櫃子、一雙小手可以掌握的抹布和小掃把與畚箕,可調整高度的離乳桌、自己拿衣服的衣櫥和吊衣架,以及能自行上下與大人一起用餐的餐桌椅。
萊恩在這環境下,的確能做的事情很多,在我的想法裡這也是讓他覺得被一視同仁、自己可以按照意願決定做想做的事,滿足「我做得到」的一種成就感。
在一次幼兒園座談會中,與老師的對談過程才發現,依照萊恩為中心的居家環境設計,也許產生了一些缺點。處處為小孩著想、事先規劃好的動線與高度,反而減少了小孩自己思考、應變的能力。當離開了我事前安排好的場所,就不知道如何處理與對應。例如:在學校東西放太高的時候,可能就不曉得該拿椅子墊高來拿。
心理層面的發展也是,在媽媽規範的範圍中,可以按照自我意識「為所欲為」,但之外的事件都會需要「看大人臉色」,即使簡單可以做到的動作,也會需要小心翼翼得到大人的同意或認同。
當然這一切與個性特質有關,也不否認蒙特梭利環境帶來的幫助,回想起來應該是這些環境布置,沒有隨著萊恩年紀長大而跟著改變,沒有跟著成長的環境安排,將萊恩的能力限制在三歲,而媽媽自己的小心翼翼,也限制了他心理上的可決定範圍。
如果有人正想為小小孩打造能自理的蒙特梭利環境,我認為這仍是必要且有幫助的,但要注意跟著小孩成長變化環境,才能避免我們遇到的問題。
9會員
22內容數
在這裏,將紀錄感受到的事、不想忘記的事、分享過往的經驗和心得。 不定期發佈、字數不限,主題不拘,為自己而寫,目標是持續不間斷的寫,慢慢生活、慢慢書寫。 透過紀錄下來的文字,認識我所感受到的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