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學——《天橋上的魔術師》中的「消失」和「回憶」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作家介紹:吳明益(1971年-)

-->家中亦是在中華商場經營鞋店當時正值商場最繁榮的年代

-->大學就讀於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廣告組

-->其後受到劉克襄的影響,轉向文學界發展

著作:

《本日公休》1997 年、 《複眼人》2011年、《天橋上的魔術師》2016年等等

如陳芳明所言:「新世代作家耽溺於抽象想像與虛擬實境時,吳明益追求的是文字的行動與實踐」


《天橋上的魔術師》 —— 共有十篇短篇:

〈天橋上的魔術師〉、〈九十九樓〉、〈石獅子會記得哪些事〉、

〈一頭大象在日光朦朧的街道〉、〈強尼.河流們〉、

〈金魚〉、〈鳥〉、〈唐先生的西裝店〉、〈流光似水〉、〈雨豆樹下的魔術師〉

十篇短文看似獨立但事實上是息息相關,講述九個孩子的故事(而都和「天橋上的魔術師」有關)


胡長松:〈本土新世代作家專訪--訪吳明益〉:

「那是一個我寫一輩子, 它都還在我的記憶裡不斷成長的地方。那些人物的喜怒哀樂,我以為可以從中找 到整個台北市在都市化、菁英化過程中得到和失去的某些元素」

《天橋上的魔術師》推薦序:

「吳明益筆下這些淒清、神秘又溫暖的台北故事,帶讀者回到那個同舟風雨的年代……中華商場宛如台北城的縮影,是的,都城的人也一樣過小日子。這些角色在最熱鬧的場所過市井生活,他們幾乎參與了每一個路人的記憶,緊密貼合,你幾乎還聽見那孩子的跑步聲和咳嗽,聞見鞋店皮革的氣息和點心世界的麵香」柯裕棻

吳明益就像「天橋上的魔術師」,讓讀者再次走入中華商場的街景,使記憶的碎片重新拼湊完整。


「消失」和「希望」:

〈天橋上的魔術師〉一篇是對魔術師有最多描寫的篇章

作者使用倒敘的方式回到主角十歲以前,第一人稱和回憶的角度,描述主角和魔術師之間的互動以及對話開始推動劇情的發展,以「天真的小孩子」和「騙局」(魔術師)作為二元對比。

「小孩子天真的臉本身就是人生為了要讓我們勇於活下去所設下的騙局。」頁.15

同時作者更加選取了他本人成長的地方「中華商場」作為故事的背景,而「中華商場」作為70-80年代最重要的地標和商場居住地,可惜在1992年10月下旬已經拆除,因此作者以魔幻現實的手法營造一個「虛構」出來的商場空間,如「文學藝術」的定義:藝術是現實的模仿,用不同手法去描繪一個「虛構」的中華商場,從而突破原本的局限性,讓讀者有更多面的角度去體現這個中華商場、理解其的本質,最終使「消失」的建築或城市空間有「新的生命力」。

而故事的魔術師,其實和普通人一樣「平凡」,最印象深刻的「不凡」只有看向兩個方向的眼睛

「魔術師兩個眼睛看著不同方向,說:「我也不知道。小不點,你要知道,世界上有些事情,永遠都不會有人知道。人的眼睛所看到的事情,不是唯一的。」頁.27

那麼兩個方向的眼睛,便是代表著「用不同的角度去看這個世界」一種(非單一性的觀看模式),因為人往往會因為一些「區分」和「固定的眼光」,因此看不見完整的世界。而如魔術師的道具小黑人更是說明出這一點:人往往在「事實」的層面上過分執著,著重的不應是那種雞毛蒜皮的事,而是需要沉淪在魔術當中。

「因為我把我腦中想像的,變成你們看到的東西。我只是影響了你們看到的世界,就像拍電影的人一樣。」頁.31

即使其他人都不相信,但主角始終認為小黑人是存在的,亦都會為小黑人落淚。只要始終相信,那麼(小黑人,石獅子,斑馬)便會存在。事實上「小黑人」代表著中華商場,「小黑人」的死亡便代表著「中華商場」的死亡,作者吳明益便是讓小黑人死而復生的「魔術師」,藉由文字讓商場重生,把商場人和事的「回憶」拼湊。


「回憶」和「重建」

故事的時間線是由現在(長大後的主角)開始閃回的方式進入「回憶」,但同一時間使用比較模糊的字眼如「十歲以前」頁.15、「有一次」頁.19、「有一回」頁.25 、「有一天」頁.29等等。因此時間線是破碎的,就如時間模糊了記憶,現在和過去的時間線相互交錯和補充,使記憶站在一個不明確的時間點,交錯真實與虛構。如人的記憶一樣,導致到故事感覺斷斷續續,一些過程像消失了一般,讓人難以捉摸到底主角和魔術師相處了多久,甚至乎魔術師是否真的存在。而回憶的本質猶如魔術一般隱約以及模糊不清。

童年是處於記憶剛發生,到我們「操作」記憶能力成熟之間的潮間帶。它的見證者通常有限,因此有機會成為我們一生中最具虛構性格的時光。兩塊錢時光暫停機──吳明益談《天橋上的魔術師圖像版》

有些東西存在的時候我們會習以為常,「消失」了才會學懂珍惜。因此,故事以「我」作為出發點的第一人稱敘事向「你」講述故事,隨著時間的逝去,人們回想舊時只能依靠繆繆可數的記憶,因此只能透過一些人和事物,讓回憶慢慢浮現。

「因為有時候你一輩子記住的事,不是眼睛看到的事。」頁.27

單以眼睛去看很快就會忘記所看見的事物如「小黑人」和魔術一樣,因此回憶/記憶才是真正記得一輩子,如〈雨豆樹下的魔術師〉:第一篇主角成為作家訪問其他朋友拼湊、重寫「回憶」,那麼吳明益便是用「書寫」來重建讀者的「回憶」和抵禦「消失」

「那魔術師的存在,對我而言就像是某種意識上的天橋的存在。沒有魔術師就沒有天橋,沒有天橋,商場就斷了,就不成商場了」〈雨豆樹下的魔術師〉

「魔術師」、「天橋」、「中華商場」便是息息相關,如一方面存在就代表其他都存在。一切的意象亦都是對於過去的追憶「魔術師」便是「回憶」的引,因此故事一直希望證實「魔術師的存在」,只有「魔術師」、「中華商場」、「天橋」互相補充才成為完整的回憶。

「故事並不全然是記憶,記憶比較像是易碎品或某種該被依戀的東西,但故事不是。故事是黏土, 是從記憶不在的地方長出來的,故事聽完一個就該換下一個,而且故事會決定說故事的人該怎麼說它們。記憶只要注意貯存的形式就行了,它們不需要被說出來。 只有記憶聯合了失憶的部分,變身為故事才值得一說」〈雨豆樹下的魔術師〉

《天橋上的魔術師》不但描述「中華商場」這一空間,更是聚焦於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以「回憶」編織成故事,吳明益以「故事」、「文字」重新詮釋這段記憶,使不同的讀者有不同的「詮釋」空間,把自身的經驗和自身成長的孕育地融合在文中,將「個體」回憶轉變為「共同」回憶,依靠書寫對「生命」的反思以及重建讀者的「回憶」和抵禦「消失」。

內容總結
天橋上的魔術師
5
/5
3會員
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明月月 的其他內容
故事對往日的回想和對「彼處」的期盼,不僅是對過去的追憶,更是對未來可能的展望和探索。在路的盡頭,周未難對「此處」、「那處」與「彼處」的反思和體悟,成為了他尋找自我、理解生命意義的關鍵。
5/5烈佬傳
以《白日焰火》作為主要文本,以「悲劇美學」作為論證手法和方法論,並希望透過分析《白日焰火》的敘事手法,探討電影和角色塑造中所呈現的「悲劇」和「無力感」的書寫,引論出《白日焰火》對體現「人」與「社會」的重要性
電影《追擊黑水真相》針對真實事件進行改編,劇情深入探討主角所面臨的法律挑戰和對抗財團的鬥爭,凸顯了個人追求正義所需面臨的困難。本文還分析了PFAS成為慢暴力的案例,以及應對人類活動引發的慢暴力的手段,如承認、記錄、理解和抵制。觀眾將對這部電影中的深刻主題和現實議題感到震撼。
5/5黑水
故事對往日的回想和對「彼處」的期盼,不僅是對過去的追憶,更是對未來可能的展望和探索。在路的盡頭,周未難對「此處」、「那處」與「彼處」的反思和體悟,成為了他尋找自我、理解生命意義的關鍵。
5/5烈佬傳
以《白日焰火》作為主要文本,以「悲劇美學」作為論證手法和方法論,並希望透過分析《白日焰火》的敘事手法,探討電影和角色塑造中所呈現的「悲劇」和「無力感」的書寫,引論出《白日焰火》對體現「人」與「社會」的重要性
電影《追擊黑水真相》針對真實事件進行改編,劇情深入探討主角所面臨的法律挑戰和對抗財團的鬥爭,凸顯了個人追求正義所需面臨的困難。本文還分析了PFAS成為慢暴力的案例,以及應對人類活動引發的慢暴力的手段,如承認、記錄、理解和抵制。觀眾將對這部電影中的深刻主題和現實議題感到震撼。
5/5黑水
本篇參與的主題策展
某個夜晚我們獲得緊急命令,全體戰鬥營分成若干小隊,去金門海岸各哨崗偕同戰士守夜。興奮無比,我被分配到海邊的一個小戰壕裡,當然還有一位正規士官陪同。 我們輪流守望,注意眼前的海面,不能走神,看到有不尋常的動靜,馬上搖電話告知總部。什麼是不尋常的動靜?老士官解釋了許多,我還是看不出個所以然來。
第一次聽到「想要擁有一個幸福的童年,永遠不會太晚。」覺得有點扯淡,但後來慢慢理解其中的深意:童年經驗多如牛毛,你可以挑選不同的回憶,改變對它們的看法,重新理解與塑造你的童年,那你就可以即時擁有「一個幸福的童年」。當然,如果你想要擁有一個不幸的童年,那也永遠不會嫌太遲,只要依同樣的方法炮製即可。
當今的四年級生,小時候真的沒甚麼好玩的。大女生跳橡皮筋玩沙包,大男生玩彈珠尪仔標,小一點的小孩兒就跳房子玩一二三木頭人或老鷹抓小雞。
有人說回憶是初老的症狀,大家是否也有同樣的感覺,似乎年紀越大越喜歡回憶過往,不過這似乎真的就是人生的一個部份。 在父親過世後,二哥將老舊的平房整個打掉,父親的離開就是因為有天半夜起床要去上廁所,但老舊平房屋頂的屋瓦早已有了無數個大大小小的洞,父親因為連日下雨漏水造成家裡地面濕滑而意外跌倒
想起沈復的〈兒時記趣〉,在記憶裡搜索了以後,決定也來寫自己的兒時記趣,一共六則小故事。
語文教育的前輩們成立國語日報董事會,台大校長傅斯年兼任董事長,董事們全不領報酬,有人捐出自己的版稅給報社;他們多年作出無私的奉獻,終於穩住了局面,七十多年來未曾間斷的日日出報,蓬勃發展到今天。
某個夜晚我們獲得緊急命令,全體戰鬥營分成若干小隊,去金門海岸各哨崗偕同戰士守夜。興奮無比,我被分配到海邊的一個小戰壕裡,當然還有一位正規士官陪同。 我們輪流守望,注意眼前的海面,不能走神,看到有不尋常的動靜,馬上搖電話告知總部。什麼是不尋常的動靜?老士官解釋了許多,我還是看不出個所以然來。
第一次聽到「想要擁有一個幸福的童年,永遠不會太晚。」覺得有點扯淡,但後來慢慢理解其中的深意:童年經驗多如牛毛,你可以挑選不同的回憶,改變對它們的看法,重新理解與塑造你的童年,那你就可以即時擁有「一個幸福的童年」。當然,如果你想要擁有一個不幸的童年,那也永遠不會嫌太遲,只要依同樣的方法炮製即可。
當今的四年級生,小時候真的沒甚麼好玩的。大女生跳橡皮筋玩沙包,大男生玩彈珠尪仔標,小一點的小孩兒就跳房子玩一二三木頭人或老鷹抓小雞。
有人說回憶是初老的症狀,大家是否也有同樣的感覺,似乎年紀越大越喜歡回憶過往,不過這似乎真的就是人生的一個部份。 在父親過世後,二哥將老舊的平房整個打掉,父親的離開就是因為有天半夜起床要去上廁所,但老舊平房屋頂的屋瓦早已有了無數個大大小小的洞,父親因為連日下雨漏水造成家裡地面濕滑而意外跌倒
想起沈復的〈兒時記趣〉,在記憶裡搜索了以後,決定也來寫自己的兒時記趣,一共六則小故事。
語文教育的前輩們成立國語日報董事會,台大校長傅斯年兼任董事長,董事們全不領報酬,有人捐出自己的版稅給報社;他們多年作出無私的奉獻,終於穩住了局面,七十多年來未曾間斷的日日出報,蓬勃發展到今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一)文學人的歷史見證 齊邦媛(1924-2024)親筆自傳《巨流河》(台北:天下文化,2009年7月第一版),六百餘頁,近三十萬字,自家世、幼年、求學一直到教學、研究、行政……,娓娓道來,在一則則精采故事中,見證了一個大時代中傳奇女子的遭遇,內容豐贍,字斟句酌,值得讀者從不同角度一讀再讀。 齊
Thumbnail
  好的電影,在看完後會讓人有股衝動想寫些東西。因為好電影觸發了我們的某種情感或某種不知道的東西,而唯有透過書寫,才能夠釐清不知道。同樣的,今天是第2次聽吳明益老師的演講,同樣讓人有股衝動想寫下來。   記得第1次聽是去年7/15,在還沒搬到南崁兒童藝術村的南崁小書(詳下方連結〈屁股對
Thumbnail
(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台北 12 日電)布拉格國際書展暨文學節 11 日登場,作家劉克襄、伊格言親赴布拉格分享創作經驗,讓捷克民眾對台灣當代文學有更多認識,推展台灣軟實力。 根據文化部發布新聞稿,布拉格國際書展暨文學節於 5 月 11 日至 14 日登場,駐捷克代表處文化組與捷
Thumbnail
身為台灣人,慚愧的是台灣文學恐怕接觸的遠不及對好萊塢電影的認識來得多。我第一次偶遇了陳千武先生於1970年所做的新詩,他以蚊子來比喻外來當權者,懷抱一種「過境」的過客和利己的心態,對於這塊土地上的人民缺乏憐憫與關懷,有的只是無情的利益上的掠奪,猶如拼命吸吮人手背鮮血的蚊子。
Thumbnail
入場時影廳裡四個步閥襤褸的老人家,互相攙扶走入片場,大概在繁華嘈雜西門的電影院實為少見。 是否電影裡的葉石濤與那群老人家是否是同時代的呢? 是否當年曾深受葉石濤為台灣文學的付出,而深受鼓勵創作文學呢?
Thumbnail
作者:王禹雯、顏詩庭 一、前言 二、台灣新電影與文學作品改編 總結來說,在八零年代文化生產者兼具作家、影人、評論者的多重身分況普遍,並且文化圈內流通互動頻繁的獨特情境下,產生了上述的文學改編盛況,而這在進入2000年代後歷經全球化市場經濟、網路科技發展等等劇烈變遷下已不復見,詳細討論請見下節。
Thumbnail
關於標題〈可讀‧性〉,用字與模糊化的呈現方式,將在過去那些保守傳統的時代中,性與女性、同性等不可明言、不可言說、不被看見的狀態呈現出來了,那時候她/他們只能在渺茫曖昧的黑霧中摸索猜測,並且在逐漸明朗的現在讓文字清晰化,那些被汙名的過去,終於准許被寫出來,終於可讀(allow to read)。
Thumbnail
既然《天橋上的魔術師》已站上頂峰為我們指出一條未來的道路,那麼六年級作家還有哪些是兼具人文關懷底蘊,又能創造視覺底蘊,擾動共同記憶的好作品,值得下一波的台灣文學改編青睞的呢?本文以吳明益為界,且拋出1970-1979年世代作家的文學作品,並附上每本書籍的改編理由,希望能拋磚引玉,讓這些實際寫出台
Thumbnail
​ 走一趟天鵝洞;彷彿進入台灣文學史的隧道中。猶如是台灣的蘭亭集序的詩人聚集最美的詩詞美感的地方。小編身為基隆人這次就要來介紹日治時期台灣第一個文學步道園區天鵝洞。 中正公園天鵝洞相關資訊:: ​ 基隆市信義區壽山路中正公園內 ​ 24小時開放(無時間限制) ​ 文學步道園區.綠地 「台灣第一文學步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一)文學人的歷史見證 齊邦媛(1924-2024)親筆自傳《巨流河》(台北:天下文化,2009年7月第一版),六百餘頁,近三十萬字,自家世、幼年、求學一直到教學、研究、行政……,娓娓道來,在一則則精采故事中,見證了一個大時代中傳奇女子的遭遇,內容豐贍,字斟句酌,值得讀者從不同角度一讀再讀。 齊
Thumbnail
  好的電影,在看完後會讓人有股衝動想寫些東西。因為好電影觸發了我們的某種情感或某種不知道的東西,而唯有透過書寫,才能夠釐清不知道。同樣的,今天是第2次聽吳明益老師的演講,同樣讓人有股衝動想寫下來。   記得第1次聽是去年7/15,在還沒搬到南崁兒童藝術村的南崁小書(詳下方連結〈屁股對
Thumbnail
(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台北 12 日電)布拉格國際書展暨文學節 11 日登場,作家劉克襄、伊格言親赴布拉格分享創作經驗,讓捷克民眾對台灣當代文學有更多認識,推展台灣軟實力。 根據文化部發布新聞稿,布拉格國際書展暨文學節於 5 月 11 日至 14 日登場,駐捷克代表處文化組與捷
Thumbnail
身為台灣人,慚愧的是台灣文學恐怕接觸的遠不及對好萊塢電影的認識來得多。我第一次偶遇了陳千武先生於1970年所做的新詩,他以蚊子來比喻外來當權者,懷抱一種「過境」的過客和利己的心態,對於這塊土地上的人民缺乏憐憫與關懷,有的只是無情的利益上的掠奪,猶如拼命吸吮人手背鮮血的蚊子。
Thumbnail
入場時影廳裡四個步閥襤褸的老人家,互相攙扶走入片場,大概在繁華嘈雜西門的電影院實為少見。 是否電影裡的葉石濤與那群老人家是否是同時代的呢? 是否當年曾深受葉石濤為台灣文學的付出,而深受鼓勵創作文學呢?
Thumbnail
作者:王禹雯、顏詩庭 一、前言 二、台灣新電影與文學作品改編 總結來說,在八零年代文化生產者兼具作家、影人、評論者的多重身分況普遍,並且文化圈內流通互動頻繁的獨特情境下,產生了上述的文學改編盛況,而這在進入2000年代後歷經全球化市場經濟、網路科技發展等等劇烈變遷下已不復見,詳細討論請見下節。
Thumbnail
關於標題〈可讀‧性〉,用字與模糊化的呈現方式,將在過去那些保守傳統的時代中,性與女性、同性等不可明言、不可言說、不被看見的狀態呈現出來了,那時候她/他們只能在渺茫曖昧的黑霧中摸索猜測,並且在逐漸明朗的現在讓文字清晰化,那些被汙名的過去,終於准許被寫出來,終於可讀(allow to read)。
Thumbnail
既然《天橋上的魔術師》已站上頂峰為我們指出一條未來的道路,那麼六年級作家還有哪些是兼具人文關懷底蘊,又能創造視覺底蘊,擾動共同記憶的好作品,值得下一波的台灣文學改編青睞的呢?本文以吳明益為界,且拋出1970-1979年世代作家的文學作品,並附上每本書籍的改編理由,希望能拋磚引玉,讓這些實際寫出台
Thumbnail
​ 走一趟天鵝洞;彷彿進入台灣文學史的隧道中。猶如是台灣的蘭亭集序的詩人聚集最美的詩詞美感的地方。小編身為基隆人這次就要來介紹日治時期台灣第一個文學步道園區天鵝洞。 中正公園天鵝洞相關資訊:: ​ 基隆市信義區壽山路中正公園內 ​ 24小時開放(無時間限制) ​ 文學步道園區.綠地 「台灣第一文學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