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天橋上的魔術師》觀後感_契機

2021/03/2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寫作是在現實日常人生裡建構屬於自己的宇宙,就像薩拉馬戈說的,蓋一座龐貝城,再把它埋起來,讓讀者自己去挖掘。」
契機始於在光華商場新大樓聊到中華商場,開始看文本後便不斷地挖掘。
閱讀小說,不斷在故事角落拾獲,其他篇出現的人物情節,或者明益老師其他書本中的故事相片,閱讀當下的理解與情緒是在的,但讀完後就不在了,忘記細節,只留下如毛玻璃透出浴室水蒸氣那樣的模糊光暈包覆。
閱讀史料,在腦袋裡重建商場的歷史印記,從老台北城、工商轉型社會到那個生猛喧囂的80年代,簡易模板建築的中華商場(甚至沒有排水系統),容納了那群臺北新移民,構築其安身立命的家屋。光那個複雜多元具代表性的空間,在錯動歷史下顯現眾生相的地方感都讓我跟著熱血沸騰地期待著影集上映。
上映前其實有點擔心自己的過度期待,文學改編的難度,使得即使場景復刻再還原、劇組團隊再專業,還是可能產生出另一把待搓磨的鑰匙,打不開觀眾的心房。
結果擔心是多餘的,很感謝有這麼一群各方位都認真對待的劇組,超越改編一向困難失敗的窘境,處理多個障礙後給出了一部如此優質的閱讀心得,創造影視界新高度,帶著觀眾走進再現的中華商場與《天橋上的魔術師》遇見。
可參:一把不明的鑰匙——當我進入《天橋上的魔術師》作者:吳明益 /okapi.books.com.tw/article/14323

(...全文鎖...)
我也開始自覺該面對自己觀察到的真實,不一定要說破,也不一定不說,總之我該消失了,就這樣不回頭地繼續走自己的路吧,導演說消失是真正的存在,看起來很假掰的一句話,卻能反過來撫慰消失的定義,沒頭沒尾的開始、無以名狀的回憶、突如其來的消失,那會是我存在的模樣,再見、謝謝你存在我僅有一次的青春。我要離開九十九樓了。
2021.2

後記:
二三月間我任由自己完全投入研究,時代背景、文本比較、電影手法、記憶與逝去。
影集與小說、漫畫,大不同的是成年人的悲哀,揭開來傷痕累累、無奈卻帶有懷念的曾經;小時侯的模糊,成年後的了然於心,九十九樓與一樓其實沒什麼兩樣,世界是如此的悲傷也美麗。
可開的話題
1「忠於原著的形式與精神,什麼叫做改編?」
2「什麼是九十九樓?我的第三地」
3「生意囝仔的唬爛,塑造文字魔術師」
4 「電影人的浪漫,致敬戀戀風塵」
5 「那些細微如羽絮飄飛的思緒」
但這次實在引出太多好影評,自己的文字功力尚未成熟,姑且在這一方天地論吾想論便可。

黑色尾卷
黑色尾卷
我的正職是流浪教師 : ) 在資訊爆炸、思緒零碎化的時代,保持寫作習慣是不受限時空的連貫與持續書寫自我的管道;因為練習寫作,所以我在。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