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筆耕者:在這裡,我們不評定等第,只求抒懷暢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寫作的時候,你會不會偶爾感到一絲為難?
  上一代的故事家、前一輩的朗誦者經歷了狂風狂浪的大時代,有戰地風雲、有漂泊情懷,有生死離別的牽掛和無力,有愛恨情仇的繾綣和揪心,直至今日,他們還有閱盡生命百態的淡然,還有恍入中年的驚呼和感慨。
  他們生來有好多故事等待述說,書書卷卷都寫著大時代的暴風狂雨,聽起來壯闊嘹亮。
  而今日,你會怎麼概括如今的時代?這一代的編纂者、這一輩的歌頌者啊,你們想要訴說一些什麼?
  我想說,沒有轟轟烈烈的大時代,我們可以過向陽而生的小日子。
  我們出生於春暖花開的新芽萌放之時,童年有如夏風一般清爽的小夥伴、青春像秋楓一般炙熱紅火、壯盛闊氣,而不可測知的未來也必然像冬梅般,在任何不可測知的強霜勁雪中越發挺拔堅韌。
  我想說,沒有轟轟烈烈的大時代,我們可以過多感浪漫的小日子。
  在早晨和黃昏搭校車時對焦到光影最美的一刻;在每天回家的那條路邊品嚐到最好吃的小餐館;在教室外的大樹上又驚又喜的發現鳥巢;在百科全書上和外掃區那棵會開花的樹巧遇;在國文課本上找到博君一笑的諧音梗,這是生活中的情趣,這是美啊。
  我們都常聽說,這一代的「競爭力」強,但是當你爭累了,別忘記,只有在文學這一片江湖,我們只管闖蕩,而不需競爭,沒有前代今世的好壞優劣之分,只有前浪推後浪的文學波濤,在這裡,我們不評定等第,只求抒懷暢言。
  沒有大時代的偉大舞台,我們過小日子,過好日子。
  致 筆耕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愛海。 你是否也喜歡靜靜和海對望,一直在看海,一直被海看。 告訴你為什麼,因為我們愛海。
我愛海。 你是否也喜歡靜靜和海對望,一直在看海,一直被海看。 告訴你為什麼,因為我們愛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小說作者面臨著娛樂市場的挑戰。讀者變得更喜愛快節奏的故事,而忽略了深刻的情感體驗。作為作者,堅持創作內涵豐富的作品,傳遞正確的價值觀,成為了重要的責任。本文探討了這種變化的背景及其對創作風格的影響。
Thumbnail
推薦指數:★★★★★ 懷抱著窮苦,在最艱困的時代裡羨慕富裕;強忍著猜忌,在居心叵測的社會中渴求信任;壓抑住懦弱,在最多舛的命運中學會勇敢;隱身於黑暗,在最令人失望的世界裡哀求著光明與希望。 19世紀的文學經典帶你進入工業革命,見證文明發展的光明與黑暗。反思現代社會,我們也身處最好且最壞的時代?
Thumbnail
我假想所謂的純文學信仰者與聽團仔們,可以在某種程度上達成一種共識,他們想守護的價值是不甘於「被定型(公式化)」,或者在2024年我們可以說被「市場/流量」所控制。這群人在各自的領域有追尋和執著,讓藝文界能持續推陳出新,像泉水般不斷湧現。
Thumbnail
嬰兒潮世代羨慕年輕世代擁有科技,資訊的快速帶來許多便利,短期內就接觸AI,更有能力學習操作科技工具輔助生活與工作。年輕世代羨慕嬰兒潮世代,工作機會多,大把大把鈔票變資產,有生兒育女的本錢。 但互相羨慕各自的時代,那不就都是美好時代嗎? 其實,不管你所處是哪個時代,你青壯年所經歷的即是最美好的世代。
Thumbnail
有一年大年初一,朋友們依慣例在我家聚會聊天,期間,有經營企業的朋友感慨現今像草莓般的年輕人,耐壓性太差,過於自我卻又沒有企圖心等等,在引起不少附和之餘,其實也有不同的反省之聲。 我們會不會得了便宜又賣乖?畢竟我們成長的年代與現今的年輕人面對的時代大不相同。
Thumbnail
我很喜歡寫作,尤其現代詩的創作,從年輕一直持續到中年四十時光,對我來講,創作現代詩,並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這部份的想法偏向創作理論的想法° 我是在新竹讀國中,接觸新竹青年月刊,裡面有不少詩作供人欣賞閱讀° 印象是一篇行道樹的詩作,題材來自張曉風的行道樹散文,這不算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人人都是作者,都可以自由對外發表意見。這使得很多人覺得:「寫作」並不困難啊,然而,在文字寫作方面「自覺有成就感」的人,畢竟不多。偶爾見到文友在各寫作平台牛刀小試,卻很快就消退熱情,為什麼不再堅持下去?這使我想到,寫作人其實具備的「精神特質」,可能與一般人所瞭解的並不相同。
很羨慕那些能很早就確立目標,定方向的人。而我的個性卻是逢山開路 遇水架橋。應該是那種很被動的生命方式。學生時的作文課,最怕自我發揮,教授如果給個題目,無論是抒情、時評、道德、科技、宗教、哲學,下筆就來,好壞不管。但是沒有題目?兩個小時過去了,我還在想要寫什麼? 行到水窮處,自有雲起時。看水看雲也是
Thumbnail
亂世是帶來機會的時代。很多過去我們習以為常的結構會因為時代流動而遭到摧毀、震撼;尤其長久以來受到風雨摧殘而腐蝕朽敗的固有之物,更是容易成為首批犧牲者。 然而,崩毀不代表就會成為廢墟、遺留過去;它反而會催生出更多機會,讓早已做好準備的人順勢而上。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小說作者面臨著娛樂市場的挑戰。讀者變得更喜愛快節奏的故事,而忽略了深刻的情感體驗。作為作者,堅持創作內涵豐富的作品,傳遞正確的價值觀,成為了重要的責任。本文探討了這種變化的背景及其對創作風格的影響。
Thumbnail
推薦指數:★★★★★ 懷抱著窮苦,在最艱困的時代裡羨慕富裕;強忍著猜忌,在居心叵測的社會中渴求信任;壓抑住懦弱,在最多舛的命運中學會勇敢;隱身於黑暗,在最令人失望的世界裡哀求著光明與希望。 19世紀的文學經典帶你進入工業革命,見證文明發展的光明與黑暗。反思現代社會,我們也身處最好且最壞的時代?
Thumbnail
我假想所謂的純文學信仰者與聽團仔們,可以在某種程度上達成一種共識,他們想守護的價值是不甘於「被定型(公式化)」,或者在2024年我們可以說被「市場/流量」所控制。這群人在各自的領域有追尋和執著,讓藝文界能持續推陳出新,像泉水般不斷湧現。
Thumbnail
嬰兒潮世代羨慕年輕世代擁有科技,資訊的快速帶來許多便利,短期內就接觸AI,更有能力學習操作科技工具輔助生活與工作。年輕世代羨慕嬰兒潮世代,工作機會多,大把大把鈔票變資產,有生兒育女的本錢。 但互相羨慕各自的時代,那不就都是美好時代嗎? 其實,不管你所處是哪個時代,你青壯年所經歷的即是最美好的世代。
Thumbnail
有一年大年初一,朋友們依慣例在我家聚會聊天,期間,有經營企業的朋友感慨現今像草莓般的年輕人,耐壓性太差,過於自我卻又沒有企圖心等等,在引起不少附和之餘,其實也有不同的反省之聲。 我們會不會得了便宜又賣乖?畢竟我們成長的年代與現今的年輕人面對的時代大不相同。
Thumbnail
我很喜歡寫作,尤其現代詩的創作,從年輕一直持續到中年四十時光,對我來講,創作現代詩,並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這部份的想法偏向創作理論的想法° 我是在新竹讀國中,接觸新竹青年月刊,裡面有不少詩作供人欣賞閱讀° 印象是一篇行道樹的詩作,題材來自張曉風的行道樹散文,這不算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人人都是作者,都可以自由對外發表意見。這使得很多人覺得:「寫作」並不困難啊,然而,在文字寫作方面「自覺有成就感」的人,畢竟不多。偶爾見到文友在各寫作平台牛刀小試,卻很快就消退熱情,為什麼不再堅持下去?這使我想到,寫作人其實具備的「精神特質」,可能與一般人所瞭解的並不相同。
很羨慕那些能很早就確立目標,定方向的人。而我的個性卻是逢山開路 遇水架橋。應該是那種很被動的生命方式。學生時的作文課,最怕自我發揮,教授如果給個題目,無論是抒情、時評、道德、科技、宗教、哲學,下筆就來,好壞不管。但是沒有題目?兩個小時過去了,我還在想要寫什麼? 行到水窮處,自有雲起時。看水看雲也是
Thumbnail
亂世是帶來機會的時代。很多過去我們習以為常的結構會因為時代流動而遭到摧毀、震撼;尤其長久以來受到風雨摧殘而腐蝕朽敗的固有之物,更是容易成為首批犧牲者。 然而,崩毀不代表就會成為廢墟、遺留過去;它反而會催生出更多機會,讓早已做好準備的人順勢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