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經典《孤雛淚》-我們身處最好且最壞的時代

更新於 2024/07/29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推薦指數:★★★★★

懷抱著窮苦,在最艱困的時代裡羨慕富裕;強忍著猜忌,在居心叵測的社會中渴求信任;壓抑住懦弱,在最多舛的命運中學會勇敢;隱身於黑暗,在最令人失望的世界裡哀求著光明與希望。
raw-image


        在《孤雛淚》一書中,狄更斯將工業革命時期的晦暗倫敦寫得淋漓盡致,揭開所有隱藏在城市角落的罪惡,藏在文明社會美好表象下的腐爛瘡疤完整坦露於字裡行間。光明與黑暗向來是一體兩面,而這樣的特質在十八、十九世紀工業革命的年代更是顯而易見。貧富落差使得社會擁有繁榮的表面假象,而最深的底層滿是罪惡之暗流不停湧動。許多生命在今生與來世之間搖搖晃晃著,人性也在善惡間擺盪不定。正因為世界面臨著巨大變革,身處於大世代下的小人物們,都各自擁有精采絕倫的人生故事,被寫進大大小小的書籍和文章中,等著後世的人們與他們並肩共存,同享這最好且最壞的時代。


        書封上一個衣衫襤褸的男孩,赤裸著骯髒的腳,倒臥在一戶人家門前的階梯上,面色蒼白如雪。這幅畫直截了當地展開《孤雛淚》後續動人心弦的悲傷故事,雖然捨不得看書中主人翁在社會底層所受的苦難,卻依然心懷希冀地翻開這本世界文學名著,期待著能在渾沌之中看見人性的光輝,同時也盼望著能藉由此書,更認識當代社會環境下人們努力生存的樣貌。


        奧利佛·崔斯特是本書主人翁,彷彿帶有命中注定的悲劇色彩。他誕生在濟貧院中,親生母親只看了他一眼,便再也敵不過死神的召喚而撒手人寰,留下奧利佛孤身苟活在這「充滿悲傷與麻煩的世界」。他在濟貧院中受盡折磨,輾轉又成了葬儀社的小學徒,卻仍擺脫不了遭受屈辱及暴力的慘烈命運。終於他真誠地面對自己的情緒,憤而對抗世界,帶著僅有的幾件衣物與朋友的祝福,徒步往倫敦謀求嶄新的人生。然而禍不單行,純真的奧利佛在不知情下結識了犯罪份子,在大都市的地下社會中身陷罪惡的泥沼。

        奧利佛的童年可說是幾乎沒有一線曙光。作者用盡倒反修辭,寫著教區執事的「優雅高尚」、濟貧院配給糧食的「營養豐盛」以及貧民的「健康快樂」。然而,事實上,濟貧院裡無論老小,各個都像奧利佛那樣骨瘦如柴,多要一點食物都會被視為人品低落、道德淪喪,再乖巧的孩子都會成為教區委員口中的死刑犯。然而,領著政府補助的教區職員各個身材豐腴、腦滿腸肥,不捨將錢花在貧民身上,以過度稀釋的薄粥餵養不得溫飽的濟貧院人民,拿他們的生老病死作為茶餘飯後的玩笑。狄更斯透 過濟貧院的日常,對當代社會道出最沉痛的控訴,同時也寫出利益當前,人性泯滅之社會亂象。閱讀至此,內心深處漾起陣陣波瀾,深切感受到身處社會底層的苦痛,彷彿正與奧利佛一起經歷著屢遭鄙視的磨難,一心為他祈願著命運能逢轉機,卻又無力幫助他迎向光明,只能揪著心繼續翻閱這本道盡社會黑暗面的控訴書。


        在本書中,總共敘述著四種不同階層的人們—貧民、教區職員、犯罪份子以及貴族。

        三餐不繼的貧民,畢生都在盼望著能跨越深不見底、遠不見對岸的鴻溝,也就是那與生俱來、難以改變的—階級地位。在那個年代,人非生而平等,女人注定要活在男人的陰影之下,而貧民只能眼紅心羨貴族世家的安好人生。死去的人得不到尊重,活著的人亦只能盡力捍衛屢遭踐踏的自尊。身世不明或社會階層低下的人,其人生方向無權自主,僅能交由不公的法律定奪,導致監獄裡多的是沒犯大罪的可憐人,他們往往只是為謀求溫飽而得罪上人,卻因此陷入彷如萬世不得重生的煉獄之中。

        而在本伯先生身上,正彰顯著教區職員裝模作樣的可憎面目。他們戴著事事為濟貧院老弱婦孺著想的假面具,對長官畢恭畢敬,一轉身卻無情地敞開野蠻獸性,毒打手無縛雞之力的貧童、咒罵行將就木的老人。他們時時刻刻都在算計著自己能獲取的利益,並盡可能避免任何損失。從送養奧利佛到迎娶濟貧院女舍監,都可以看到本伯先生彷彿一手拿著算盤、一手估量著錢的斤兩,費盡心思只為讓自己在不吃虧的前提下賺取最多利益。其中最令人髮指的,便是本伯先生與寡婦柯尼太太成親一事。原先兩人看似親暱,在柯尼太太的房裡打情罵俏,然而,就在柯尼太太出門之後,獨自留在房裡的本伯先生開始仔細觀察、盤點著她家中的所有家當。原先令人摸不著頭緒的行為,在幾個章節之後,用一種極其醜惡的方式水落石出。原來,本伯先生和柯尼太太—也就是濟貧院女舍監—結婚,是為了升職為濟貧院院長。當他轉讓教區執事的三角帽、鑲邊大衣與手杖給繼任者之後,他對自己的決定感到後悔,步入婚姻的兩人確實就像是踏進了愛情的墳墓。對充滿算計心的人來說,利益當前,再深切的濃情密意都終將化為烏有。人性在此,善的部分似乎全然泯滅,就連偉大的愛情都淪落到必須權衡利益得失的境地。而這個部分著實令我感到驚駭,也是印象相當深刻的一個段落。

       另外,在本書中佔有最多版面的一群人,就是以猶太老頭費金為首的犯罪分子,其中包括為數不少的青少年甚至兒童。毫無疑問地,罪惡的概念也是狄更斯希望讀者能從《孤雛淚》得到一些領悟的重要部分。奧利佛從濟貧院到了葬儀社,依然躲不過暴力與言語攻擊,甚至屢次被冠上根本不存在的罪名。在當時的社會之中,是非對錯似乎無關道德倫理,只有權勢能夠決定是否有罪。作奸犯科已成社會普遍景象,那些生活在犯罪溫床的人卻無力翻身。他們的人生只剩下汙穢、悲慘與落魄,最初善良的人,可能也敵不過生活的巨大壓力,逼不得已之下只能在邪惡的邊緣苟活。而純真的孩子委身於地下社會之中,也難逃罪惡的泥沼,最終墮落於絞刑架之下。以工業革命為背景的英國,有著隱匿在興盛工業社會底下的罪惡溫床,是當代社會的黑暗面。資本主義帶動了城市的繁榮,另一方面卻也造就了如駭浪般節節高升的貧富差距,身在社會底層的人民連基本的人權都無權享有,於是在這人心惶惶的年代,深藏於人們內心的險惡性情被激發出來,犯罪抑或死刑的魅力皆在此展現。

        若說犯罪分子是這世代的黑暗面,也是本書主角的悲劇,那貴族,即是奧利佛人生中的一線曙光,也是當代社會的光明面。奧利佛是擁有家世卻不幸淪落底層的孩子,儘管人生多舛,奧利佛卻仍抱持著希望,憑藉著堅毅的意志生存下去,也有幸在貴人的相助下擺脫罪名、洗刷冤屈,釐清自己的身世之後,回到親人的身邊,享有原應屬於他的幸福人生。


        富有與貧窮、懦弱與勇敢、不信任與友情、冷血與愛。光明與黑暗是共同存在的一體兩面、不可或缺。在經歷著改革的大時代下,更彰顯了這樣的對立面。一如《悲慘世界》、《雙城記》、《齒輪之心》、《偷書賊》等,《孤雛淚》亦描寫著大時代下的小人物故事。而這些看似不起眼、隱身在時代變遷底下的人民,卻是最能代表當代文化及生活環境的一群人。與正規歷史教育相較之下,他們的故事更能讓我們回到那個時代去感同身受。翻開這本書,就是希望能從故事中更進一步理解工業革命時期,人們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或許也能從中反思現代社會中,有哪些我們未曾觀察到的族群,也許正期盼著能得到關切。

raw-image


        本書雖然道盡當時英國社會最汙穢不堪的悲慘面貌,卻也實實在在地呈現了最真切的歷史。儘管這是一本虛構的小說,但某方面來講,更像是以文字書寫而成的紀錄片,用當時的文化背景,寫下當代的辛酸血淚。對於類似性質的書,比起批判殘酷的政治環境與敗壞的社會風氣,我認為更應該思考的是,為甚麼在改革的過程中,人民的生活會有如此巨大的差異?又該如何解決、改善弱勢族群的生活困境?

        另一方面,我們也能藉此反思我們身處的現代社會,有哪些族群正遭受迫害或是飽受命運摧殘,進一步地去為他們打造更美好的生活環境。舉例來說,科技日新月異、網路時代來臨,社群網路可說是成為了現代人的一種生存機制。人們藉由網路來溝通、分享近況、查詢資料,看似充滿便利性的網際網路,其實也有著數不清的弊端。最讓我感同身受的是,利用網路匿名發言的功能,人們似乎就仗著不會被發現的好處,在社群平台上口無遮攔,誹謗、污辱、霸凌等行為層出不窮,導致社會上已有許多人不敵強烈的言語抨擊,選擇輕生。這種種事件都說明了,網路的出現雖然如十九世紀工業革命般大幅改善人們的生活,卻也帶來了許多隱藏在光明面之下的悲劇。要如何抑止類似情況持續上演,便是現代人們的重要課題,而解決這些問題,即是一門跨領域學習的實際運用。


        讀完狄更斯的《孤雛淚》,不僅看到了那個時代裡的真實人生,也能從故事中更認識人性,汲取好的精神並且屏除壞的行徑。而最重要的即是從歷史借鏡,反思當今社會的相關議題。世界文學名著之所以佔有屹立不搖的經典地位,即是因為它具有跨時代的性質,能在所有的時空環境下成為人們思考的依據。縱使歷史的變遷往往擺脫不了殘酷的一面,卻更突顯晦暗時代中善良的光輝。也許面對困境,無論是2020年嚴重的疫情或是政治上的變革,最好的應對方式,便是像奧利佛那樣,永遠懷抱著光明與希望,拿出勇氣面對所有挑戰,以堅強如豔陽的意志化解人生的陰雨和烏雲,迎向嶄新的曙光,畫下一道美麗的彩虹,創造更美好的世代。


圖源:https://unsplash.com/

內容總結
孤雛淚
5
/5
avatar-img
47會員
46內容數
人生像檸檬一樣酸酸的,但我們也可以像富士山一樣高高的,時而蔚藍、靛青、雪白、煙灰,靜靜看這世界,然後創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三年來,個人有幸以第一時間書評、持續追蹤報導,傳遞此書的消息,並期待推波中文版之早日問世。 在此提供此書英文版的最新訊息,與英、美書評解讀,敬請指教,歡迎分享!
Thumbnail
這一學期語文課我們主要上的是「世界文學經典選讀」,在課堂上我們探討了許多文學作品,像是我們討論了中世紀文學、騎士文學、《神曲》、文藝復興文學和浪漫主義文學等,從中我認識到了不同時代的文學,這讓我發現文學的歷史其實跟藝術非常相似,藝術也會有中世紀、文藝復興和浪漫主義等等。 除了認識不同時代的文學之外
Thumbnail
從前說「北歐神話」來自「埃達」(edda),「維京傳奇」則來自「薩迦」(saga)。若說埃達是神話時代的故事,那麼薩迦就是英雄時代的故事了。迄今,薩迦文學仍影響著當代的小說、散文、影劇作品,既使內容真實性未明,維京文化學者仍需參考它。薩迦究竟是怎樣的創作?
在這裡安蓓老師想要介紹一部經典電影,這部電影在安蓓老師心中應該是永遠的第一名,到目前為止,沒有一部電影能出其左右,無論是演員角色詮釋、電影旁白、經典台詞、劇情張力,都值得大家一看再看,無論是大人或小孩,這部電影都值得一看。值得一提的是,因為是原文電影,所以在讓孩子看之前,大人可以先就故事大綱介紹給孩
「現在的小孩怎麼都不看世界文學名著呢?」是啊!這是安蓓老師聽到許多家長問我的問題。還記得我小學時,最喜歡的一本書叫「長腿叔叔」,當年的小五的我捧著那本書一看再看,直到封面都爛了還自己畫上封面自力救濟重新裝訂,怎樣都捨不得丟掉。當然我得承認那是個資源不充足的年代,每一本書都彌足珍貴(嗯……那個……一不
Thumbnail
這不是「懂不懂張愛玲」的問題,而是「懂不懂文學」的問題了……
Thumbnail
「聽風的歌」值得放入經典書單中,讓一代又一代的人用不同的觀點來反覆咀嚼嗎?值得,不過是為了別的理由。
Thumbnail
「生而為人,我只能往前,是無法重新來過了。但是,行到此時,我期待自己,以平靜的心迎接日常中不可避免的變化,對應它,容納它——或者,那是最適合的狀態也說不定。」——吳妮民 吳妮民以《小毛病》回歸她所廣為人知的醫事書寫,異於《私房藥》中初畢業於醫學院的青澀眼光,習醫、行醫、寫作十餘年的打磨,她探看診間的
Thumbnail
這或許與作者法蘭西絲·霍奇森·伯內特( Frances Eliza Hodgson Burnett )一貫的寫作風格有關。相比於挾持著生活的現實,文字的世界裡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掌控權,甚至就連角色本身亦然,也因此法蘭西斯總是擅長將世間的美好寄情於書中......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三年來,個人有幸以第一時間書評、持續追蹤報導,傳遞此書的消息,並期待推波中文版之早日問世。 在此提供此書英文版的最新訊息,與英、美書評解讀,敬請指教,歡迎分享!
Thumbnail
這一學期語文課我們主要上的是「世界文學經典選讀」,在課堂上我們探討了許多文學作品,像是我們討論了中世紀文學、騎士文學、《神曲》、文藝復興文學和浪漫主義文學等,從中我認識到了不同時代的文學,這讓我發現文學的歷史其實跟藝術非常相似,藝術也會有中世紀、文藝復興和浪漫主義等等。 除了認識不同時代的文學之外
Thumbnail
從前說「北歐神話」來自「埃達」(edda),「維京傳奇」則來自「薩迦」(saga)。若說埃達是神話時代的故事,那麼薩迦就是英雄時代的故事了。迄今,薩迦文學仍影響著當代的小說、散文、影劇作品,既使內容真實性未明,維京文化學者仍需參考它。薩迦究竟是怎樣的創作?
在這裡安蓓老師想要介紹一部經典電影,這部電影在安蓓老師心中應該是永遠的第一名,到目前為止,沒有一部電影能出其左右,無論是演員角色詮釋、電影旁白、經典台詞、劇情張力,都值得大家一看再看,無論是大人或小孩,這部電影都值得一看。值得一提的是,因為是原文電影,所以在讓孩子看之前,大人可以先就故事大綱介紹給孩
「現在的小孩怎麼都不看世界文學名著呢?」是啊!這是安蓓老師聽到許多家長問我的問題。還記得我小學時,最喜歡的一本書叫「長腿叔叔」,當年的小五的我捧著那本書一看再看,直到封面都爛了還自己畫上封面自力救濟重新裝訂,怎樣都捨不得丟掉。當然我得承認那是個資源不充足的年代,每一本書都彌足珍貴(嗯……那個……一不
Thumbnail
這不是「懂不懂張愛玲」的問題,而是「懂不懂文學」的問題了……
Thumbnail
「聽風的歌」值得放入經典書單中,讓一代又一代的人用不同的觀點來反覆咀嚼嗎?值得,不過是為了別的理由。
Thumbnail
「生而為人,我只能往前,是無法重新來過了。但是,行到此時,我期待自己,以平靜的心迎接日常中不可避免的變化,對應它,容納它——或者,那是最適合的狀態也說不定。」——吳妮民 吳妮民以《小毛病》回歸她所廣為人知的醫事書寫,異於《私房藥》中初畢業於醫學院的青澀眼光,習醫、行醫、寫作十餘年的打磨,她探看診間的
Thumbnail
這或許與作者法蘭西絲·霍奇森·伯內特( Frances Eliza Hodgson Burnett )一貫的寫作風格有關。相比於挾持著生活的現實,文字的世界裡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掌控權,甚至就連角色本身亦然,也因此法蘭西斯總是擅長將世間的美好寄情於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