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的過程,就是價值

2021/04/0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今天在寫作上卡住,而且又是那個我早就想解決的老問題:我究竟應該寫技術類文章,還是觀念類文章呢?技術類文章感覺比較有料,能獲得馬上派得上用場的知識,但觀念類文章感覺比較重要,能讓讀者獲得啟發,影響比較深遠。
兩種都能寫的,兩種都想寫的下場,通常就是「兩種都沒寫」。
因為最後就因為評估不出來哪個比較有價值,把自己寫作的心情都搞垮了。😂
帶著罪惡感,且有些生氣的情緒,我決定今天好好跟自己深談一番。
寫技術類的文章,你自己記錄備忘,在幾個月或幾年後的某一天,你真的拿起來查一下當時是怎麼解決的,那很有價值。某個正苦於不知怎麼解決問題的工程師,因為搜尋到你寫的東西,解決了他的問題,那個moment很有價值。在學習技術的過程,一步一腳印的把觀念或解法都記錄下來,成為別人學習這門技術的教程,當然對許多人會產生不小的價值。
寫觀念類的文章,是你消化反芻,甚至還有經過實務驗證的結論,這對你而言,當然是得來不易的價值。別人透過你的文章也深入思考,可能還跟你有些討論,觀念越辨越明,對雙方都有莫大的幫助,是很豐碩的價值。不論這些文章是你看了書,將其摘要寫出來的,還是你看了別人的文章,以自己的口吻講出來的,這都讓你能在之後的文章,或甚至成為演說的講稿,更是產生了複利效應的價值。
不論是獲得Facebook的「讚」,Medium的「拍手」,方格子的「喜歡」,還是真的可以換錢的「LikeCoin」,它們都是把讀者沒說出口的感謝(不論是受到幫助還是有所啟發),具像化為你能理解的價值。而且,它們都不是零和遊戲下的籌碼,不是讀者給了你一個「讚」,他就會少一塊肉(付費的LikeCoin例外)或是什麼權利。就像光合作用一樣,你寫了東西出來,對你自己,對你不認識的讀者,somehow就是會產生你意想不到的價值。也許是2個月後的某一天,可能是突發事件下的救命鑰匙,或是黃金組合出來的創業題目。
寫(講)到這裡,我想對自己說的是:就寫吧,什麼都寫吧。
每天都會有東西可以寫,而且什麼東西都會有它的價值。
給自己設定角色,限制主題,瞄準TA什麼的,只是把自己從「創作者」變成「工作者」。追求”績效”的結果,就是在失去意義的同時,也失去了更多的「價值」。
因為,在「消化→輸出」的過程,自己就是收獲最多「價值」的人。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Google實驗室Area120釋出了一個「製作遊戲」的遊戲叫「Game Builder」。 主要的用戶是遊戲編導,方便他們以拖拉卡片的型式來驗證遊戲性好不好。 因此這個專題就是「Game Builder」的"真心話(好用難用都會說)"和"大冒險(真的來挑戰看看能做什麼遊戲)"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