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YouTube、Patreon與Medium。最近,推特與臉書陸續宣布,計畫讓用戶開放訂閱功能,利用內容與社群營利。若加上中文世界的「方格子」與「Matters」,我們正目睹一個「創造者經濟」崛起的時代。
以往「大大無私分享」的網路創作文化,如今跨入另一個紀元,無論定位為「知識網紅」或「個人媒體」,我們將看到越來越多內容精準、受眾明確的微型媒體,藉由社群黏合粉絲,打造個人品牌,創造穩定營收。
「內容有價」,是我選擇方格子的一個理由。初見這四個字,深深有股激昂的力量打進內心深處。
這幾十年來,自己都會寫一些文章,細數生活那些感觸,抒發個人觀點與淺見,也海量的閱讀各方面的書籍,站在讀者的角度欣賞著每位作者撰寫文章的脈絡,從整個排版、文章架構、照片呈現等,皆有許多要留意的地方,並不是簡單單單,就能夠寫的好,需要花費大量的心力與時間。
我會以著我身為讀者的身份,以及我後來成為創作者的身份,談談我的一些想法。
回到前面所提,一篇內容好與不好的定義,讀者的主觀認定仍佔了很大的因素,當然寫作要考量很多,版面、圖文結合、流暢度、所用單字是否精準、是否能激起好奇心持續閱讀、論點是否明確,是否具有能思考或想像的空間?
但今天就算文筆很好,然而光是因為寫作風格的不同這一點,就可能會同時出現喜歡以及反對你的讀者,因為一個內容真的無法滿足所有人的期待。
這邊以DISC舉例,比如說你是穩健型的人,那要怎麼寫出支配型的風格,這是很難做到的事情,你的寫作風格就是代表著你,而這點仍很重要,我們要知道自己無法滿足所有人,但自我寫作風格仍關係著自己的個人品牌。也就是說你的作品會因為跟一些讀者有共通的共通點,而引起對方的共鳴。
- 不知道為何而寫,不妨想著自己能為有共通點的讀者發聲,更甚是引發共鳴
與讀者的共通點有很多可能性,例如:同樣喜歡影評、喜歡刺激冒險、喜歡散文小說、喜歡相同的區塊鏈,更甚是能吸引到相似的同溫層。個人的創作是具有獨特性與重要性,所以不管你是想為誰而寫,什麼目的而寫都沒關係,即使過程中曾經被部分讀者否定或不被看見,但那呈現的都是最真實完整的面貌。
我開始懂得感謝產出文章的人,也開始懂得為什麼要談論「內容有價」,然而這一切都發生在,我成為創作者之後。
創作者的產出與相關的互動,會產生各式各樣的共通點,也會拼湊出一個個人品牌形象,而這點若打入讀者的心,就可以使對方成為鐵粉,然而如果彼此期待不匹配,則可能會被反對。
我相信在成為創作者之後的我,比起讀者時期,更是努力的去尊重多元的創作,並理解彼此的差異,也為了能創造出更多與讀者的共通點,而努力的思考和經歷。不論什麼創作,創作本身就是一件有價值的事情,每個創作都不一樣。
你的名字,就是你最好的品牌。如何經營這塊招牌,端看你如何一次又一次的通篇寫下獨特的觀點讓人吸睛,令人感到耳目一新。對創作者來說,一篇嘔心瀝血的內容都是無價的心血結晶,花費的是時間、心力甚至金錢,但是對一般讀者而言,也許是花數十幾分鐘閱讀,那麼這十幾分鐘的時間,是否真的能讓讀者願意付出金錢來主動支持,這可能要取決於,讀者有多麼期待這位創作者能產出更多吸引他的作品了。
要吸引讀者注意,一個吸睛的標題較容易引起讀者的點閱率,成為一位創作者,同時也應該是一位永久型勤勉的讀者,保持不間斷的吸取新知,相信網路書局博客來上的任一本書籍都可以是很好的典範,認真研究每一位作者所下的標題,試想如果是自己,第一眼對哪些標題的敘述會特別有興趣先行翻閱呢?
- 築起作品的風格與魅力,建立品牌影響力,讓內容發光發亮
在華逵文教透過方格子與自己接觸之後,透露其合作的編者們有意願想於書中使用自己的文章作為升大學之國文科考題出題使用,並進一步擬好授權合約書與之接洽,過程中的每一道程序都讓原創作者覺得備受尊重,嚴謹的從合約書中,更能得知業界有多重視「著作權」。關於授權,對方從詢問到定案,充滿積極性,亦留下日後有機會可以再合作的意願。
「您的文章真的很好,好有靈魂深度和溫度,她很喜歡。」
相信每一個契機都得來不易,很珍惜每一次能被看見的機會。謝謝這位能透過我的文字看進靈魂深處的人,比起授權,我最開心的是藉由這樣的方式,找到讓心靈流放的管道,有一點溫暖、充斥著踏實,一種難以言喻的感動。
我很喜歡方格子平臺敘述的理念,「透過贊助及訂閱制讓創作者及讀者共生出一個魚幫水水幫魚的正向型態。靠興趣賺錢是理想,理想是豐滿,現實很骨感。」
在這提倡斜槓生活的年代,我們擁有的能力不止一種,更多的是沈得住氣,好好練功。
寫著寫著忽然覺得,努力讓自己擁有更多方方面面的能力,大概是因為希望自己能一直擁有慷慨和溫柔的餘裕,有時候不只是為了善待別人,也是善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