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大腦有六道金鑰就能開鎖,但我們卻因為五個原因而停下腳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 「你不行啦,我還不懂你嗎?」
  • 「嗯...你的天份不夠,建議發展別的技能。」
  • 「女生就別來唸什麼理組啦,沒你想像這麼簡單啦~~」

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多少都會聽到這樣的言論,因為人們都這麼說,我們開始相信人像物品一樣,只有固定功能、使用在特定領域,然而真是這樣嗎?

raw-image


剛開始說書的時候我講了《心態致勝》,它以心理學角度切入,提到人分為定型心態、與成長心態,不同心態導致不同的人生結果,是本很值得一讀的書。

這次收到天下文化寄來的《大腦解鎖》卻更加精采,它以腦神經科學出發,觀察大腦活耀區塊、用眼見為憑的方式得出近代最重要的發現:「大腦是可以持續成長改變的。」搭配上成長心態,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拋開天賦論,努力爭取自己想做的事。

聽起來很像雞湯文常講的事,但雞湯文源於正向思考與勉勵,但現在則是經由尖端科學所證實:「我們的大腦潛力不限領域。」舉凡音樂、數理、藝術這種以為需要天賦的技能,都可以經由「刻意練習」而練成,可以幻想一下,若世界上所有人都能接納這個發現,並以此融入教育之中,人類未來絕對是神速發展。

若你在想:「哪有這麼誇張。」那我真心推薦你看過這本書再說。

《大腦解鎖》由史丹佛大學教授裘.波勒撰寫,與腦科學家密切合作將神經知識融合教育當中,並將這些年的研究結果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呈現書中,歸納出六把可以將大腦解鎖的金鑰,這次我抽取其中一道分享給大家,那就是:


在學習過程中,大腦的神經路徑就會成形、強化或連結。

在學習過程中,大腦的神經路徑就會成形、強化或連結。

raw-image

意思是說,當人們學習時,大腦神經會像祖先墾荒一樣,即便眼前沒有路、也會用走的走出新路,走越多次、這條路越清晰,而當我們透過不同方式學習時,就像大腦裡不同區塊同時在墾荒,第一條路出現、第二條路出現、慢慢走出越來越多路,最終彼此相連形成一塊網絡,大腦因此升級。

不過這過程並不舒服,學習一段時間並提升難度後,我們勢必會感到挫折,懷疑自己是不是沒天份,落入定型思維,但有趣的是,依據腦神經觀察結果,人在學習受挫時大腦活躍程度卻最高!而當人們嘗試用各種方式解決難題後,都能展現出驚人成果。


raw-image


這就好像我們玩電動需要打怪才能升級一樣,大腦也是需要打怪升級,定型的人打不過怪物就會放棄,但成長型的人則會變換各種方式打怪,打過了、大腦也就升級了。


raw-image

這樣的發現已有20年,為何現在大家普遍還是保有定型心態?書中沒有刻意提及,不過我認為有五個原因:


一、既得利益者的拒信

我們可以思考一下,世界上存有多少已知的偏見來自於定型心態?

  • 性別歧視-女生就是對數理不行、空間邏輯概念不行
  • 種族歧視-膚色黑的沒有膚色白的聰明
  • 職業歧視-家庭主婦什麼都不懂
  • 學業歧視-放牛班的就是腦袋不好
  • 財富歧視-有錢人家都是優質基因

寫這段自己看了都有點火,但社會上充滿著:「我認定你就是這樣、無法更改」的想法,這是歧視、刻板印象,也是所謂的「定型心態」,假設這些心態有刻意操控的可能,會是由誰散佈出來的呢?

我想會是希望讓自己「比其他人有優勢」的人、種族、階級,才能大範圍地將非我族類的威脅降至最低,並在社會高階層占據一方,但大腦成長的思維若推翻了定型思維,那既得利益者的地位將會受到威脅,要推當然就會相對困難。

快速摘要書中案例佐證:「數學菁英主義者喜歡用這樣的論調打擊學生,意味著他們教的東西真的很難。」


二、不想跨出舒適圈

因為人具有「趨吉避凶」的天性,遇到困難下意識會希望停止以保護自己,如同前面說的,大腦也因此無法升級,此時看到別人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為了不要面對自己逃跑的窘境,我們選擇相信既得利益者的話,安慰自己就是沒天分,不如尋找比較好上手的事物,我們將那稱之為「天賦」。

不只是對自己,我們對下一代也是一樣,將孩子送進學校,讓他們用排名廝殺,曾經美其名的能力分班,實際上是定型心態的催化劑,這麼做有個好處:我們不需費心引導各種不同的孩子

這和職業無關,老師、父母都難免如此,而是和人性有關,面對工作、生活與孩子,大人們的時間被沖的分散,習慣優先處理緊急可見的事物、並建立SOP讓生活不要這麼累,但孩子發展的長期觀察卻不見得這麼上心,我們可以捫心自問,除了希望孩子健康長大之外,是否也希望孩子不要讓你費心呢?

但成長型思維會讓老師家長們赫然發現:「啊,原來孩子發展和我引導能力有關。」等於必須間接審視自己,這太難受了,不如相信定型心態比較輕鬆一點。


三、資訊落差

目前這一代的父母是吸收「定型思維」資訊長大(包含我),我們很少質疑甚至早早接受這樣的觀念,既然不覺得思維有什麼錯誤,當然也不會去刻意搜尋相關的知識,加上身處資訊爆炸的時代,注意力被嚴重稀釋,資訊普及需要相當一段時間,因此造成了資訊上的落差。


四、社會認同原理發威

社會認同原理是不確定性所引發的模仿行為,也就是說,當「大腦可成長」資訊並不普及時,人們對大腦發展並不瞭解(不確定),於是下意識模仿其他有堅定表現的人,心想:「定型心態都這麼久了一定有道理,還是不要自己亂出糗比較好。」

對原理有興趣的可以看我之前寫的這篇:


然而人多、時間久的不一定就是對的,就連我現在寫的這些也不一定是對的,只是分享一個想法,還是盡可能蒐集資訊、自己獨立判斷較好。


五、笨重的時代巨獸

定型思維就像是把人當作產品一樣,出廠後就不會改變規格,而學校制度本就源於工業時代培育工人的背景,也就是需要統一規格、如同「產品」的工人,這是一整個時代孕育出的產物,但對於已發現大腦可塑性的資訊時代來說,已成為不符合需求的笨重巨獸了。

我們需要改變,然而等到跨過前述難題讓所有人認同「大腦可成長」思維,取得社會共識修改教育政策、培育足夠人才落實扎根,沒有數十年真的很困難,過程中的青黃不接更會讓所有人懷疑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也許擁抱舊方法的聲浪就會出現。(記得前陣子有人提出回到聯考制,但這邊沒有要討論這件事,只是舉例。)



僅僅一個章節,就讓我產生出這麼多想法,其他五把金鑰就更不用說了,這是第一本我幾乎每頁都摺頁、每行都畫線的書,我很希望跟大家繼續分享後續的內容,但過一手的分享總不如第一手能碰觸的深度,經由這本書可以知道,我們正處在新時代開展的一頁,定型思維的黑暗時代已過去,一起迎向讓未來擁有無限可能的大腦成長思維吧!

大推!人生必買的一本書:

完整漫畫放在我的臉書,有興趣可以連過去看看,如果喜歡我的分享,歡迎按個愛心讓我知道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沛孺的沙龍
145會員
57內容數
用手繪漫畫型態分享知識心得,每次只講一本書的其中一章節,挑起你對書籍的興趣,一三五更新,和我一起踏入書中世界吧!
陳沛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2/09
自從FB更名為Meta之後,越來越多人認識元宇宙,進而認識區塊鏈、比特幣、NFT等,但願意深入研究的人們相比之下仍是少數,多的是因為看到好多人因虛擬貨幣翻身致富,於是好奇想透過買幣、炒作、玩遊戲來賺錢的投機者,只是在不清楚市場與背後機制就貿然闖入,自然可能會被當成「韭菜」來收割,或是遇上詐騙
Thumbnail
2021/12/09
自從FB更名為Meta之後,越來越多人認識元宇宙,進而認識區塊鏈、比特幣、NFT等,但願意深入研究的人們相比之下仍是少數,多的是因為看到好多人因虛擬貨幣翻身致富,於是好奇想透過買幣、炒作、玩遊戲來賺錢的投機者,只是在不清楚市場與背後機制就貿然闖入,自然可能會被當成「韭菜」來收割,或是遇上詐騙
Thumbnail
2021/12/09
創作者經濟、斜槓等概念興起,越來越多人希望能用興趣來變現過喜歡的生活,因此大家希望在社群媒體上創造聲量,才能吸引人流、進而獲取金流,但目前平台上吸睛的話題早已被講爛、晚期進入者也難以超越前人聲量,加上抄襲、社群媒體演算法影響能見度、創作被抽成種種已是目前常態,感覺變現之路越來越窄,而此時出現了NFT
Thumbnail
2021/12/09
創作者經濟、斜槓等概念興起,越來越多人希望能用興趣來變現過喜歡的生活,因此大家希望在社群媒體上創造聲量,才能吸引人流、進而獲取金流,但目前平台上吸睛的話題早已被講爛、晚期進入者也難以超越前人聲量,加上抄襲、社群媒體演算法影響能見度、創作被抽成種種已是目前常態,感覺變現之路越來越窄,而此時出現了NFT
Thumbnail
2021/11/04
在商業世界中,這是一本人人都需要試著理解的書,怎麼說呢?​ 商業世界是以物易物、以技能換金錢、以oo換xx,總之就是有給有得、交換才能過活的概念,但世界很複雜,並不是給多少就獲得多少,可能給了100只獲得50、20、甚至是負的都有可能... 遊戲規則是什麼呢?我們每個人生活中有許多目標,每個目
Thumbnail
2021/11/04
在商業世界中,這是一本人人都需要試著理解的書,怎麼說呢?​ 商業世界是以物易物、以技能換金錢、以oo換xx,總之就是有給有得、交換才能過活的概念,但世界很複雜,並不是給多少就獲得多少,可能給了100只獲得50、20、甚至是負的都有可能... 遊戲規則是什麼呢?我們每個人生活中有許多目標,每個目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你知道嗎?每當你學習一個新的知識或技能,你的大腦就會發生改變。這種改變稱為神經可塑性,是大腦適應環境和行為的能力。神經可塑性不僅發生在兒童或青少年的大腦,而且持續到成年甚至老年,不受年齡或狀況的限制。那麼,大腦是如何改變的呢?根據一位腦科學家的研究,大腦可以通過三種方式來支持學習
Thumbnail
你知道嗎?每當你學習一個新的知識或技能,你的大腦就會發生改變。這種改變稱為神經可塑性,是大腦適應環境和行為的能力。神經可塑性不僅發生在兒童或青少年的大腦,而且持續到成年甚至老年,不受年齡或狀況的限制。那麼,大腦是如何改變的呢?根據一位腦科學家的研究,大腦可以通過三種方式來支持學習
Thumbnail
外在的知覺很多時候,是很不可靠的,理性思考就是為了避免感官知覺造成的謬誤,前提是,必須先察覺謬誤 內容簡單好懂,前半段偏心理學入門,講我們的認知如何形成,以及大腦會自動解讀的一些認知謬誤。 後半段則是, 藉由對大腦更多的了解,研發出更多的新科技,以及說明大腦的可塑性。 前半段因為之前學過心理
Thumbnail
外在的知覺很多時候,是很不可靠的,理性思考就是為了避免感官知覺造成的謬誤,前提是,必須先察覺謬誤 內容簡單好懂,前半段偏心理學入門,講我們的認知如何形成,以及大腦會自動解讀的一些認知謬誤。 後半段則是, 藉由對大腦更多的了解,研發出更多的新科技,以及說明大腦的可塑性。 前半段因為之前學過心理
Thumbnail
所謂的能力,指的就是不違背物理法則的情況下達成某種目標。我們通常會根據不同領域將能力分類。然而實際上──有沒有一種可能性呢?而這種可能性則是關於只要能掌握一種本質──就能成為全能。 【大腦】我們都知道思考是透過腦袋來進行的,對身體下達指令來行動也是。那麼理解這個器官並為你所用就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各位
Thumbnail
所謂的能力,指的就是不違背物理法則的情況下達成某種目標。我們通常會根據不同領域將能力分類。然而實際上──有沒有一種可能性呢?而這種可能性則是關於只要能掌握一種本質──就能成為全能。 【大腦】我們都知道思考是透過腦袋來進行的,對身體下達指令來行動也是。那麼理解這個器官並為你所用就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各位
Thumbnail
這周要來討論 人類是如何學習的。 或著說,定義學習。 (其實定義學習是我本來想用的篇名, 但我覺得疊字更棒:D宜家家具新店店) 藉由理解學習的底層邏輯,或許可以對於 該如何學習 有新一份認識。 但至少,對於學習造成的行為改變,可以有新的見解。
Thumbnail
這周要來討論 人類是如何學習的。 或著說,定義學習。 (其實定義學習是我本來想用的篇名, 但我覺得疊字更棒:D宜家家具新店店) 藉由理解學習的底層邏輯,或許可以對於 該如何學習 有新一份認識。 但至少,對於學習造成的行為改變,可以有新的見解。
Thumbnail
帶你進入大腦的世界,更瞭解自己也更瞭解人類的行為。在疫情期間的苦悶下,來點知識和能量的補給吧!
Thumbnail
帶你進入大腦的世界,更瞭解自己也更瞭解人類的行為。在疫情期間的苦悶下,來點知識和能量的補給吧!
Thumbnail
「你不行啦,我還不懂你嗎?」、「嗯...你的天份不夠,建議發展別的技能。」、「女生就別來唸什麼理組啦,沒你想像這麼簡單啦~~」 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多少都會聽到這樣的言論,因為人們都這麼說,我們開始相信人像物品一樣,只有固定功能、使用在特定領域,然而最新的腦神經科學顯示,我們以前都弄錯了...
Thumbnail
「你不行啦,我還不懂你嗎?」、「嗯...你的天份不夠,建議發展別的技能。」、「女生就別來唸什麼理組啦,沒你想像這麼簡單啦~~」 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多少都會聽到這樣的言論,因為人們都這麼說,我們開始相信人像物品一樣,只有固定功能、使用在特定領域,然而最新的腦神經科學顯示,我們以前都弄錯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