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經營開發的業務來說,站在市場最前線,首要做的不是盲目地衝刺業績,而是先了解自己身處在什麼樣的市場,看懂市場,才能知道如何切入市場,通常會簡單地從幾個面向來定位市場:市場經濟發展狀況、競爭對手以及經常性下單客戶數量。
A帶著一臉疑惑問資深前輩B:「我發現我手上負責的區域,產品報價高於其他區域售價,為什麼公司這樣定價?公司不是有固定的牌價嗎?」B說:「你發現牌價有彈性的range嗎?」
A點點頭,B說:「因為每個區域的市場情況不同,客戶組成結構不同,競爭狀況不同,所以經營該區域的業務人員就必須針對市場狀況,適度調整價格。」A仍然一臉疑惑,B說:「我會從三個面向來定位市場。」A露出洗耳恭聽的神情,B說:「從經常性下單客戶數量、競爭對手、市場經濟發展狀況。」
B繼續說:「你看C負責的區域,那個市場是目前最成熟的,也就是說公司產品在該市場已經有既定的口碑與地位,經常性下單的客戶數量多,代表這個市場的基本盤營業額比其他區域來得高,但是這個市場規模大,不管是在地或非在地的競爭者數量也是最多,因此在這個市場中,某些標準品項的售價略高於競爭對手,我們強調品質較好較穩定,堅持不降價,如果要拉高單一商品單價,就只有客製品才可以,但在客製品競爭對手的品牌價值又高過於我們,所以這時候我們反而強調價格實惠,略低於競爭對手。而且這個市場的經常性下單客戶數量夠多,甚至會因為客戶本身營運狀況而改變主力下單客戶的排序,因此這個區域的業績目標就會被訂在高標。」
沒有完全一樣的市場,每個市場都應該被獨立看待,即使看起來很相似,但如果忽略每個市場的獨特性,很容易會掉進套用過往成功經驗的盲點中,而採用不恰當的策略。看懂棋局才能下棋,也才能找到生路。
A問:「可是E負責的區域和C很像啊,但目標業績有落差。」
B說:「E和C負責區域的共通點是市場規模夠大,但C市場的經濟發展比E市場來的好,所以E目前是要先提高在該市場的市佔率,才能進一步建立口碑,而這個市場目前的主要客戶群是傾向價格導向,所以你如果去看E的訂單,你會發現產品規格是比較陽春的,那是因為採用較低成本售價的價格,先搶進市場,再逐步推廣中價位的產品,目前已經有幾個客戶開始接受中價位的產品,因為先前累積的使用經驗好,所以願意花更多成本,在E市場的雖然有主力下單客戶,但數量不夠多,下單頻率落差太多,所以這不算個成熟的市場,是個推廣中的潛力市場。」
A問:「那...」沒等A說完,B接著說:「那你手上的市場,以經濟面來說,是最高水準也是最穩定的,也就是已開發國家,該區域的物價本身就高,採低價策略的競爭對手很難進入這個區域,因為品質低無法建立消費者信任度,所以這個市場的競爭對手價格本來就高,我們也得跟著市場行情走,此時我們的價格主打也是實惠,品牌價值雖然一樣不如競爭對手,但我們的品質水準足以取代競爭對手的某些品項,這對長期承受高物價想降低成本又要維持品質得客戶來說,我們就成為最佳選擇。但是目前這個市場中經常性下單客戶僅有三個,而且開發的時間比其他區域來的更久,因為這個市場有強烈排他性,所以你就是要想辦法鞏固既有客戶外,還得從先前交易過或是報價過的客戶中,把他們轉變成經常性下單客戶,等於是在打地基,創造業績基本盤。」
A聽完後恍然大悟,
B說:「你多加油吧!把地基蓋好,才有機會蓋大樓!」
每個市場都得要用不同的策略,沒有一個策略是可以通用在所有的市場,所以身為區域開發的業務,先了解自己面對的棋局,再來決定如何下這局棋,才能在混亂的棋局中,找到自己的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