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室外的等候區,L正在跟技師A討論關於手上的案子。
L:「照你這樣說,這工程要花上不少人力和時間,那這報價可議空間根本不大啊!」
技師A:「你們怎麼報價的我不知道,但這工程很難搞啦!」於此同時,L終於撥通S的電話:「我問一下,那個報價單你當初是怎麼算的...」短暫通話結束,S就因為登機而無法繼續通話,L本想再跟技師A討論細節,這時候客戶身影就出現了,L和技師A連忙起身表達歡迎之意,帶著客戶進入會議室的是雙方的熟識的中間人M,技師A和L接著進入會議室,於此同時,老闆和技師B也走進會議室,霎那間雙方人馬都到齊了,一群人互相寒暄,老闆招呼著客戶入座,交代總機準備茶水等。
L深呼吸一口,今天的這場談判是臨危授命,本來是S經手處理的,因為客戶臨時更改行程,為了配合客戶,談判就提早了,而L是在談判開始前三個小時才收到老闆指派參與,三個小時不僅僅要了解來龍去脈,還要了解客戶背景,這真是硬著頭皮就得上戰場。

很快的,雙方入座,長桌背向門口的這側三個座位,坐著客戶方老闆、廠長以及技師,面向門口這側三個座位,則是坐著L、技師A和技師B,長桌的另外兩個面對面座位,主位坐的是老闆,代表主人家的位置,右手邊就是客戶坐位,老闆和客戶老闆剛好成九十度位置,而老闆對面就坐著中間人M,此刻總機端上咖啡,老闆示意L翻譯給客戶,這是客戶上回來時喜歡的咖啡,所以這次特別為客戶準備,客戶聽聞露出笑容,連忙端起咖啡心滿意足地聞香品嚐,這時客戶剛好接起一通電話,起身走到會議室外通話,見此空檔,L趕緊跟老闆快速的說明等等要談的報價中的幾個重點,同時也把標了重點的報價單,提供給客戶,畢竟等等談判過程中,老闆最終決策者,沒有足夠空檔和老闆討論對策,但光是老闆會指派L來支援,就知道老闆對L也是有足夠信任,憑藉著以往的配合默契,L知道這些重點提示,對老闆來說就已經足夠掌握等等要上演的談判大戲。

直球對決的出招,就得見招拆招,每個表情與肢體動作都透露訊息
客戶通完電話回到會議室中,再喝了一口咖啡後,L開口說:「再次歡迎你們來,所以我們可以開始了嗎?」客戶點點頭,直球開場說:「請給我最好的價格!」L心頭一驚,果然如預期的一開口就要喊價,L不疾不徐地說道這工程需要動員很多人力和時間,因為是中間人M的引薦,M是雙方都熟識的朋友,所以當初S報的價格其實很公道,已經是最好的價格了,客戶微笑著說:「第一,因為M的引薦,所以我優先找你們談,事實上我的另一個好朋友,他們也很願意幫我,只是因為他們公司距離工程地更遠,所以我才先找你談談,第二,我喜歡你們老闆,雖然我們才見面第二次,但我喜歡他的個性,他很懂技術,也很熱情,所以我想跟他合作一定很愉快!」L仔細聆聽而且點點頭,還沒全盤翻譯,光是客戶說話中比了老闆,老闆就意識到一些訊息,緊接在翻譯過後,老闆就笑著說:「對啦!我們是朋友,到門口的生意,當然不可能推出去啊!我們做啦,你問他價格要多少?」
L忍不住在心裏佩服客戶出的招數,果然很快就察覺老闆的個性,而且懂得用競爭對手來刺激老闆想要搶單的慾望,還懂得套用雙方關係來議價,真的是拳拳到肉的出招,L聽從老闆指示要客戶出價,雖然L並不希望是由對方定錨價格,但因為談判桌上,不是只有說出口的語言會散發出訊息,表情和動作都會顯示訊息,L看到客戶觀察老闆的表情和動作,幾乎就在L翻譯老闆指令同時,客戶就已經拿出筆在報價單上寫下目標價格,這個價格明顯和大家心中預期的價格差異很大,老闆眉宇間閃過一絲為難,請L跟客戶說明這個價格有為難之處,客戶馬上就提出一個解決方案,技師B馬上就說到,這個方法在施工現場因為某些因素,其實無法執行,勢必要用另一種比較高成本的方式來進行,技師B之所以有信心這麼說,就是因為技師B以前曾在同個施工現場,進行相同的工程,因此對於該現場的環境限制相當了解,所以這個價格是有困難的。

談判和球賽一樣,適時喊暫停,讓自己更有優勢
L看著客戶和身旁的廠長和技師討論,就算語言不懂,但L看得出來,他們還是希望用同樣的價格,頂多加一點價格來施工,於是L沒讓老闆馬上再喊價,先開口跟客戶說:「就像您說的,大家是來交朋友的,那是不是願意給朋友一些時間,讓老闆跟我們團隊技師在討論一下,看看是不是有機會調整?」客戶很大方的說:「好的!讓你們團隊討論一下!」
L爭取到時間,連忙跟老闆說:「我請客戶給我們一些討論時間,我們是不是討論接下來要怎麼出價,還有剛剛技師A說到哪些細節的成本其實要多加考慮的。」老闆點頭,和技師A以及B討論起一些細節來,於此同時也用眼神示意M,看是否能多少幫腔一下,M也算是生意場上經驗豐富的前輩,懂得兩面做人,於是和客戶說道:「這就是我推薦你要找他們的原因,因為我認識他們B技師就是在施工現場認識的,所以他最了解要怎麼做才能節省時間和人力,老闆我也認識很多年,向來都是對朋友情義相挺,我也很高興牽線促成你們這次的合作。」L聽完就順勢說:「是的!我們老闆也是和M合作好幾次,所以M介紹來的,我們都是給特別的價格,尤其是像您這樣懂技術的客戶,老闆更是覺得碰到知音,畢竟他也是技術背景出身的,所以這個工程真的要互相體諒幫忙啦!」

就在雙方互相交流看似無關緊要,卻有促進關係的對話中,L還不忘看老闆和技師討論的狀況,老闆示意大家回到談判桌上繼續,跟L示意可以再次展開對話,L說:「我們很謝謝你們一直幫我們找降低成本的辦法,但真的執行上有困難度,所以價格上可能有壓力。」沒等L說完,客戶又快速的在報價單上寫下第二個數字,這已經比第一次開價的數字提高了15%,等於L這方拿回15%,但距離L這邊的目標數字還有5%的差異,
此刻客戶就剛剛被技師B推翻的解決方案,再次提出其他的對策,客戶眼神先是看向老闆,然後看向技師B,顯然剛剛L和M的幾句交談中,客戶知道技師B是可以掌握相關工程執行的主要人物,經過幾番來往確認細節,技師B提出三個可能發生狀況,會導致成本增加,如此一來,即使客戶已經多加15%,還是無法完全執行,希望能提高到目標價。
老闆透露出一絲為難的表情,跟技師B說,是否有可能怎麼排除,L說你可以簡單畫一下現場的圖說明嗎?L的用意是讓不懂語言的客戶,也可以藉由圖去猜出他們討論的事項,一方面再次建立客戶對技師B身為最了解現場的關鍵角色信任,二方面也是讓客戶知道,從老闆到技師是很樂意也很盡力去想解決方案,價格不是隨口開的高價,果然光是用圖和重點的翻譯,客戶就全然了解技師B的考量,客戶方的廠長和技師也同步提出其他的作法,避免這些狀況發生,雙方說完彼此考量後,客戶方說:「這樣好了!我保證不會有這些意外狀況發生,所以這個價(比了第二次寫的價格)應該可以做吧!」

打鐵趁熱除了要有口頭承諾,還要白紙黑字保障
L 快速翻譯給老闆,並且提醒老闆說:「他說保證不會讓這些狀況發生!」老闆露出不可思議表情,L馬上跟客戶說:「我們感激你這麼為朋友著想,給這樣的擔保,但事情總是不如預期,我們只是擔心萬一還是發生,這些成本...」客戶沒等L說完就馬上說:「我保證不發生,如果真的發生,這些額外的成本我承擔。」L跟老闆說:「他真的保證,萬一發生這些狀況,多出來的成本他承擔,雖然這樣說,但這個價格我們還是很難做,所以要答應?還是....」老闆說:「他都保證了,那我就答應啊!」L說:「謝謝你的擔保,如果只是一般生意,通常雙方都只想到自身利益,但就像你說的,你當老闆是朋友,所以你一直幫著想解決方案,那老闆也絕對要支持朋友,這個價格不只是一場生意,而是基於珍貴的友誼基礎的互相承諾。」語畢,雙方都笑著握手,用好聽話來結束這場談判還是必要的。
所謂「打鐵趁熱」,L在雙方開心握手之後,趕緊在報價單上寫下最終議定價格,並且加上剛剛說的保證但書,請雙方都簽名,友誼的見證在雙方老闆中雖然只是口說的承諾,但對L來說,白紙黑字的簽字才是真實的承諾,畢竟生意場上的友誼還是有可能翻船的時刻啊!簽完字,L迎來中間人也是老前輩M的一個微笑肯定,M也不忘適度在客戶面前輕描淡寫為自己邀功:「你看,我就說你找他就可以解決問題了吧?」客戶點點頭笑得開懷,M回頭跟老闆說:「老闆教得好,我看L這幾年進步很多,你有眼光!這個客戶很有實力,這單做好,後面他們還有一個擴廠計畫.....」

中間人M的智慧,替自己保住了最大利益
L聽著M跟老闆說著未來遠景,深深佩服M這位老前輩,也才明白為什麼老闆要指派L來參與談判,本來其他人覺得M認識雙方,在負責本案的S沒能談判時,就讓M來談就好,但M身為中間人,兩方都熟識,M是兩邊都得罪不起,幫誰說話都不好拿捏分寸,何況要談的是特別敏感的價格,談成後,M當然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但在談的過程中,稍有不慎,M就成了最大的損失,不僅失去一單利潤,還可能得罪雙方,所以M才會委婉的說要找其他人來談,老闆也知道中間人為了自我利益,自然不可能全部站在哪一方立場,於是指派和案件無關但又有經驗的L來談,萬一有得罪客戶之處,M可以幫圓場,而本來負責客戶的S可以出面緩和,不至於失去客戶,怎麼想都是一個最好的佈局。
至於M最後跟老闆畫的未來願景,除了透露老闆自己這個中間人的實力之外,也是吹捧了老闆知人善用的能力,也幫L在老闆心中加分,L望著雙方愉快地步出會議室,想起剛剛的六十分鐘,真是猶如六十小時般的漫長,但至少完成了一次任務,多成長一次,也算是一種收穫吧!

即使事先準備好的談判,也不一定能夠達成目標,沒有劇本的談判,只要目標明確,一樣可以憑藉臨場反應與觀察對方透露的所有訊息,達到想要的目標。
#海邊小鎮的工作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