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藝術如何華麗轉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現代生活裡人人身上都有安裝(plug-in mobile device)行動裝置的時代,文化要繼續保持矜持當個貴婦嗎?從早期的電話、電視、電腦,到現在萬物聯網的時代來臨之後的智慧手機、EarPods、Google Glass,MR, VR, AR讓我們離駭客任務Neo上線的狀態也不遠了,未來無線連網裝置與資訊交互傳輸在5G技術的帶動下會越來越快速,其中AI人工智慧技術成為關鍵,成為資訊裝置的靈魂,也是未來硬體與數據都開始有智慧,不難想像未來非線性的成長就是取代人類的創造性。

人工智慧創作音樂、繪畫、詩,虛擬偶像等顯性程式語言創造物看似有逐漸取代神性與人性的可能,但是真正取代詩性與靈性的是商轉後的人工智慧。什麼是商轉營運的人工智慧,舉凡使用人工智慧的搜尋引擎、網路廣告推薦、數位內容推薦、遊戲、社群軟體、數據分析、監控大數據等團團圍繞著生活日常,何況透過數位資料搜集與人工智慧分析就可以勾稽出個人、群體、族群的消費習慣、生活慣性、性格、生活軌跡,人類的過去傳統認知系統與教育系統都被強勢取代或壓制,規格化與標準化已經被隱性的演算法掌控,這種環景監獄的箝制讓新一代失去靈光的詩性與獨立思考的能力,過去傳統認知的文化體系也逐漸被遺忘、失去對群眾的吸引力。

「生命回尋找自己的出路」這句話理想地寄望生命自尋突破,在團團重圍中突圍而萌發;事實上端看新冠肺炎不斷地變種突變就可以看到人類在這種情勢底下的可能性。實體空間租稅上漲,實體經濟也因而潰縮,因為數位媒體廣告的侵蝕,傳統印刷出版也在凋零,整體而言人類實體文化與生活型態正面臨空前的壓縮,逼迫實體生態逐步轉向數位領域。在人類的生活日常逐項數位化與數位轉型,各種產業面臨數位資訊時代的適應問題,文化藝術也可能藉由NTF加密藝術得到生命傳承嗎?依據人類生活形態的轉變,數位L型化的狀態是非常明顯的,文化藝術會注入數位活水快速發展,光譜另一端實體文化藝術體驗會維持小眾,時尚設計會利用文化藝術的異質性投入結盟。在數位時代實體文化藝術將是會是屬於小眾化、異質性、高TA、高社群化,其中可以靈活線上線下(ATL+BTL)混合運作的文化生命體將得到最大關注。其中文化藝術數位原生種會從數位環境席捲實體空間與經濟,擠壓過去傳統文化藝術的空間。傳統文化式微乃是大勢所趨,除非執政者意識到文化教育是國防與防疫的關鍵之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由於疫情時代來臨,許多人事物開始浮動錯位,我們需要觀測現代進行式的虛擬病毒感染,藉此鎖定虛擬感染源與找出虛擬藥方,更可以藉著人文藝術、正確的價值觀、正確傳統、宗教信仰、理性分析、心理治療、文化精神分析等角度來探尋解套方法。希望拋磚引玉,改善生活,耕耘心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究竟失去了文化生活會有什麼變化?這是沒有人在煩惱的事情,往往僅有少部分教育者、藝術家、哲學家、政治家會思考的事情。一般來說大部分人都無法察覺真實的文化是嗎?是的,這既是溫水煮青蛙的概念,通常在經過幾年文化路徑發展很多年,軌道漸行漸遠才會有人察覺,實際上更多人是選擇無感。原因是大部分人都認為文化
因為華人社會主流結構充滿著「情大過與理法」缺乏創造性的傳統,充斥著家庭恩情主義的結構來構築華人社會的倫理結構 ;事實上,以家族綑綁或情緒勒索來適應社會變遷的模式,缺乏調適新社會變化的彈性,往往為了生存選擇容易拋棄歷史傳統文化藝術等非物資文化與文化資產。
教育國家定位/教育數位之必要性/數位輔助性教學/數位入侵教育 教育科目與制度是否需要從教育部解放出來?是否需要教育部?解放應試教育培育青少年興趣?教育部究竟是何種機構?台灣的歷史背景如何形塑台灣教育?為何不因應世界局勢去改變台灣教育制度與模式?我們心中對教育有著千萬的為什麼,或許可以透過以下
  2020年是台灣教育單位最為難的一年,不僅台灣境內內憂外患,還有新冠疫情肆虐。一場疫情蔓延全球,相對全球其他疫情慘烈狀態,台灣得益於防疫經驗、全民防疫配合、政府防疫措施,讓台灣有如平行世界。雖然在台灣疫情不嚴重,過去一年台灣因防疫有成而被世界各國所關注,台灣防疫措施與防疫物資也為其他疫情嚴重的
究竟失去了文化生活會有什麼變化?這是沒有人在煩惱的事情,往往僅有少部分教育者、藝術家、哲學家、政治家會思考的事情。一般來說大部分人都無法察覺真實的文化是嗎?是的,這既是溫水煮青蛙的概念,通常在經過幾年文化路徑發展很多年,軌道漸行漸遠才會有人察覺,實際上更多人是選擇無感。原因是大部分人都認為文化
因為華人社會主流結構充滿著「情大過與理法」缺乏創造性的傳統,充斥著家庭恩情主義的結構來構築華人社會的倫理結構 ;事實上,以家族綑綁或情緒勒索來適應社會變遷的模式,缺乏調適新社會變化的彈性,往往為了生存選擇容易拋棄歷史傳統文化藝術等非物資文化與文化資產。
教育國家定位/教育數位之必要性/數位輔助性教學/數位入侵教育 教育科目與制度是否需要從教育部解放出來?是否需要教育部?解放應試教育培育青少年興趣?教育部究竟是何種機構?台灣的歷史背景如何形塑台灣教育?為何不因應世界局勢去改變台灣教育制度與模式?我們心中對教育有著千萬的為什麼,或許可以透過以下
  2020年是台灣教育單位最為難的一年,不僅台灣境內內憂外患,還有新冠疫情肆虐。一場疫情蔓延全球,相對全球其他疫情慘烈狀態,台灣得益於防疫經驗、全民防疫配合、政府防疫措施,讓台灣有如平行世界。雖然在台灣疫情不嚴重,過去一年台灣因防疫有成而被世界各國所關注,台灣防疫措施與防疫物資也為其他疫情嚴重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當今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人工智慧、量子運算、再生能源及生物技術等創新驅動著社會和經濟的進步。這篇文章探討了這些領域的最新發展及其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強調數位轉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這些技術提升競爭力。科技與創新的應用不僅能解決全球性挑戰,更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科技革新的餘波 公元2137年,人類的生活早已與科技無縫接軌,機器成為人類生活的延伸,從智能家居到仿生義肢,科技無處不在。然而,即便在這樣的未來社會,時尚依舊是每個人自我表達的重要方式。不同的是,時尚本身也變得高度數字化、智能化。這個時代的衣服不再只是布料,它們是智能材料與先進技術的結晶,能夠感應
Thumbnail
AI 真正可怕的地方,是它一腳踩進創作的神聖領域,挑戰了人類的存在價值。 人類畏懼 AI 是理所當然的。想像力、創造力,過去都被視為人類的專屬能力。把思想、情感與觀點,透過文字、音樂、繪畫、舞蹈等媒介傳達,讓大眾也能深刻感受,就是創作者的價值所在。留下的成果則被稱為藝術,成為在世界上曾經存在的印記
Thumbnail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未來的世界將會有很多新玩意兒。你想像過自己駕駛無人汽車嗎?或是用手機就能治癒疾病?這些可能性都不是夢想,而是我們未來生活的一部分。
在當今這個數字化時代,人工智慧的發展日新月異,AI聊天機器人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隨著AI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不禁開始思考一個問題:真人會被AI取代嗎?這個問題引發了人們對於人工智慧與人類之間的比較和交互作用的深入探討。
人們總是期盼科技帶來的創新,說到底是人在心理上對於現行做法想要改變,或是挑戰既有威權的心理投射。 千萬別忘了,在ChatGPT與AI的年代,人要能不被取代,創造資料庫中找尋不到觀點以及同理心,凌駕AI產生新價值。
Thumbnail
從去年開始,AI 成為了顯學,無論是投資市場、工作習慣、生活環境,強 AI 已然成為無法分割的一環,我們不難預見,這樣的存在必然會如智慧型手機那般,普及全球,甚至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新的一年到來,世界漸漸的平和下來,科技的發展也在重新調整方向。希望未來邁向如同文藝復興時代一樣,聚焦於全人的觀點與人性的價值,讓藝術家、音樂家、文學家、運動家等,都能在科技的幫助之下,持續創作與競爭,創造美好的作品。希望未來科技去成就的是全人的美麗和豐富,以及獨一無二的不可取代。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當今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人工智慧、量子運算、再生能源及生物技術等創新驅動著社會和經濟的進步。這篇文章探討了這些領域的最新發展及其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強調數位轉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這些技術提升競爭力。科技與創新的應用不僅能解決全球性挑戰,更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科技革新的餘波 公元2137年,人類的生活早已與科技無縫接軌,機器成為人類生活的延伸,從智能家居到仿生義肢,科技無處不在。然而,即便在這樣的未來社會,時尚依舊是每個人自我表達的重要方式。不同的是,時尚本身也變得高度數字化、智能化。這個時代的衣服不再只是布料,它們是智能材料與先進技術的結晶,能夠感應
Thumbnail
AI 真正可怕的地方,是它一腳踩進創作的神聖領域,挑戰了人類的存在價值。 人類畏懼 AI 是理所當然的。想像力、創造力,過去都被視為人類的專屬能力。把思想、情感與觀點,透過文字、音樂、繪畫、舞蹈等媒介傳達,讓大眾也能深刻感受,就是創作者的價值所在。留下的成果則被稱為藝術,成為在世界上曾經存在的印記
Thumbnail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未來的世界將會有很多新玩意兒。你想像過自己駕駛無人汽車嗎?或是用手機就能治癒疾病?這些可能性都不是夢想,而是我們未來生活的一部分。
在當今這個數字化時代,人工智慧的發展日新月異,AI聊天機器人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隨著AI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不禁開始思考一個問題:真人會被AI取代嗎?這個問題引發了人們對於人工智慧與人類之間的比較和交互作用的深入探討。
人們總是期盼科技帶來的創新,說到底是人在心理上對於現行做法想要改變,或是挑戰既有威權的心理投射。 千萬別忘了,在ChatGPT與AI的年代,人要能不被取代,創造資料庫中找尋不到觀點以及同理心,凌駕AI產生新價值。
Thumbnail
從去年開始,AI 成為了顯學,無論是投資市場、工作習慣、生活環境,強 AI 已然成為無法分割的一環,我們不難預見,這樣的存在必然會如智慧型手機那般,普及全球,甚至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新的一年到來,世界漸漸的平和下來,科技的發展也在重新調整方向。希望未來邁向如同文藝復興時代一樣,聚焦於全人的觀點與人性的價值,讓藝術家、音樂家、文學家、運動家等,都能在科技的幫助之下,持續創作與競爭,創造美好的作品。希望未來科技去成就的是全人的美麗和豐富,以及獨一無二的不可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