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數位原生代VS數位移民世代的教育衝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教育國家定位/教育數位之必要性/數位輔助性教學/數位病毒入侵教育

教育科目與制度是否需要從教育部解放出來?是否需要教育部?解放應試教育培育青少年興趣?教育部究竟是何種機構?台灣的歷史背景如何形塑台灣教育?為何不因應世界局勢去改變台灣教育制度與模式?我們心中對教育有著千萬的為什麼,或許可以透過以下文字梳理其中脈絡。

教育是有極大的政治功能,不僅是因為教育與政治都是社會制度之一,二者關係密切彼此相互影響。不同的政治制度與意識型態,即產生不同類型的教育政策,在社會經濟型態與政治目標變化下,也會對國家教育產生變革影響[1]。若是在極權體制底下,教育乃是鞏固政權的工具與培育政治接班人的目的;在民主體制的教育目標則是增進社會平權、自由民主,培育國家優秀人才,促進國家建設、經濟文化的繁榮與社會安定。往往教育政策是各方政治結構妥協後的結果,也是政治制度與社會人民的契約,無法孰對孰錯簡約判定;在民主化政體的教育基本原則,不僅有平等、參與、自主、寬容等原則[2],但在現實中施行民主化教育會發現民主政治妥協主義、缺乏效率、過度尊重多元、意見無法統合等問題,也是現行台灣社會與教育政策的困境。在民主教育寬容原則是基尊重民主社會多樣性,這也是民主社會與專制社會一個非常大的不同點:前者是一個多元社會,後者是一言堂社會。在民主社會中,不認為多樣性視為威脅,而視為思想與活力的源泉;反之,專制社會中將多樣性視為唯一真理、政治正確與行為模式的挑戰,是不穩定的根源,或異端、異議份子[3]。雖然民主的教育不完善,但相對於專制的教育就應該是具有寬容的認知。其課題與專制社會、極權政體不一樣,若是過度尊重多元與弱勢,就有可能面臨過度碎片化、混亂的可能性。不過在台灣教育制度訂製問題有兩面性矛盾,既有過度地中理科輕文科嚴重問題,也有過度使用補助弱勢政策來因應實施多元化理念,缺乏實證將人才培育問題整體化通盤思考的政策,教育政策是屬於矛盾歸國菁英的修正主義,這樣的教育政策會創造出強勢的理商科的人才,卻無法運用社會文化藝術人才的力量,因為政策偏見會製造的社會結構弱勢產業。以目前台灣核心發展目標,應該統合文理科,落實博雅教育,與時並進在十二年國教中提升職能教育、程式語言、人文藝術教育等科目的重要性,將職人與職業教師匹配雙師並置,教師職務流動化、教育設施活化再利用、學校產權自主化、校舍開放民眾營運等。整體虛擬化原有的教育資源,真正落實民主主義教育運動與民主化教育政策的彈性制定[4],而非現在教育部資源官僚化,僅有制定十二年國教的表象,卻無視國家整體教育發展計畫為全民而設的人權價值。

台灣教育至始至終都沒有全面落實博雅教育,更不用說理科與文科平權處置,甚至在社會上長期污名化文科,忽視文科教育的重要性,以至於在國家發展政策上認為不需要用心培植文化藝術,編列預算時更是忽視教育政策的,導致台灣書念得好的人不是選醫學就是理工,填鴨升學主義至上。在苦讀的日字,後面伴隨著焦頭爛額的工作,這些人永遠埋首在同溫層領域,無暇關注其他人事物[5]。在這種單向度觀念宰制的台灣,制定國家政策菁英與理科知識份子,自我感覺良好又傲慢,政策制定與主導都永遠偏袒理工科;在國際間商業貿易與科技領頭主宰技術升級的趨勢盛行,這些理科知識份子就自認為全世界都是理工商業,也因為從小缺乏人文素養與社會關懷,對自由民主人權等概念缺乏基本常識,自然而然會出現忽視人性的政策與言論,台灣的政治人物即便是兌現選舉文化教育政策,都會把文化教育預算放在硬體上,或是速食快速可以SOP化的專案,衍生出全台各地蚊子館與缺發永續經營的項目等,這些問題長年像是病毒一樣惡性循環著台灣的政治人物與政策,直到台灣土地被嚴重破壞。殊不知全世界大部分政治領袖絕多數都是人文出身,這種人文素養的力量就是制止政權被極權主義侵噬,最好的證據就是觀察政策人物在接受訪問之回應,過去接受什麼樣的薰陶底蘊,在鏡頭前表露無遺。在現代資訊科技革命之際,全新與虛擬的人工智慧正在打破科際間的界限,科系之間的偏見遲早會被淘汰,新的理科正在革舊科學的命,事實上在現代教育裡,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需要平權處置,應該落實國高中跨科際融合學科教育。

時勢所需,整體社會產業已經巨大的變化,社會網路資訊化日益深化,已經不在是過去台灣非民選政體社會結構,產業結構也存在人才供需不平衡的狀態。青少年已經產生質變,人口少子化家庭結構與社會認知改變,但是教育制度的沒有面向時勢而改變,整測教育政策因對現實面之影響極度緩慢。這種現象會造成教育部權力過大,少數菁英無視現實面掌控整體政策,無視第一線教育現場,僅靠評鑑、官令制約與資源分配,是無法對台灣教育有實質的發展,犧牲的是台灣下一代的教育人權。教育部用以上方法論,只會是把學校窒息,導致校中師生疲於奔命;事實上,教育現場就是老師普遍抱怨學生上課睡覺、無秩序[6],學生對學校教育與課程無感,而且這種現象有嚴重年齡向下普及的趨勢。因為1980年代誕生的孩子都是數位原生代(Digital Natives),而1950~1980年出生的老師們是數位移民世代(Digital Immigrants)在他們達到21歲時,平均至少已使用過1萬小時以上的手機,玩過1萬小時以上的電玩遊戲,看過2萬小時以上的電視,從來不知道什麼是黑白電視,這一代在21歲以前收發電子郵件的件數高達25萬次以上[7]。然而制定政策的教育部菁英與教師們都是數位移民世代的觀感體驗有決定性的差異,更何況現在數位媒體與數位實體現象已經像是病毒全面滲透人類生活每個角落,數位原生代孩子的環境就是打怪互動的自然生態。因為時代產生的變化不僅出現在我們的時代,人類自古以來都會有世代交替現象,未來若是數位技術氾濫或人類僅能利用數位工具謀生,自然生活稀有性發展成為動物園與文化博物館那麼稀有性,未來出現數位脫逃世代(Digital Fugitive)企圖逃離數位影響力都是可能的。

在數位逃離世代還未出現之前,教育政策與教育現場就不得不面對這個現實面,以數位移民世代的角度來看充滿著過往的鄉愁,數位原生代就像是失了魂無法招喚回來的孩子,現在迫切之際是弄清楚重要的教育目的初衷是為了學生主動學習,才能全面盤點教育資源與教育人才,重組教育現場、設備、課綱、教室、政策、教師訓練、行政體系等,必要的時候教育部需要打掉重練來適應時代的變遷,而不是由上而下歸咎於教育機構、學校、教師、學生。台灣政治與社會在處理教育與文化領域有著非常嚴重的矛盾點,若要落實真正的民主化教育與文化政策,就應該腳踏實地的落實教育現場與教育政策時代適應性,全面將教育部官僚機構重組為企業營運組織,捨棄秀才考選晉用制度,實地派員駐守各縣市教育現場,蹲點考察現實面,滾動式檢討與自主研發教育制度,讓全國教育人員活性流動職務,開放中小學學制與型態,入學制度以學科社會學習術科等綜合甄試,全面打造數位輔助教學現場。因為可預見的未來社會對職業需求以跨領域、跨界、創業、創新為主,考試定終身的鑑定制度早已經無法適應時代,落實真正的終身教育與博雅教育。在少子化的前提下中學學制未來可以捨棄班級制度,以平日教育累積點數來獲得文憑(diploma),集合足夠的科系文憑得以換得中學學位(degree),這種學位積分制度就可以讓每個學生自主選擇自身的未來,這樣就是地方分權制度與民主教育化的實務面,不再有大考中心來制定所謂的公平考選制。這些數位組織化調整絕對不是單獨教育部內部可以制定的,需要由其他部會共同來承擔與分享資源,調整資源也關係著許多層面複雜的問題。其中受到最大的威脅就是舊有制度受惠的官僚與既得利益者,以及需要花費數年進行重大教育制度改變,宣導廣大社會與家長的適應問題。

數位虛擬化教學無論是發展為全數位教學、數位輔助性教學(混合教學)、數位轉譯教學(舊內容數位化)都牽涉到教育制度、教室、教育課綱、教育設備、教師等重新塑造,因為需要重塑一個動態教學與團隊教學的環境,才能提升新世代的學習成效[8]。這些改變對舊有體制是非常不容易的,就有如虛擬病毒入侵現實社會生活後,人們急需要數位機制的新抗體、新制度來適應新時代與數位原生代。以期擔心未來數位濫觴的狀態,數位虛擬實境可能會變成教學唯一的數位環境[9],不如由教育機構與教育現場成員攜手打造新的教學環境才是適應的手段,達到符合時代的數位教學環境,著手親至改造成適合數位移民世代與數位原生代的共榮共生環境,否則數位環境掀起虛擬千層浪、無所不在,屆時就失去了塑造教育環境的主動性[10]。最重要的是教育機構需要進行組織重組、改造,教職員與學者需要再訓練與職務調整,開放資源給業界專業人士提供最新產業技術與資源。即便是台灣沒有受到疫情巨大的影響,台灣教育界在後疫情還有另一個危機,其他受疫情嚴重影響的國家都大量改變產業與教育型態,大量使用數位裝置來進行貿易、教育、會議等重要溝通;其中數位內容教學使用遠距會議系統來連結師生,衍生出教師需要轉變型態,學生需要有數位通訊設備等問題。雖然數位教學不是教學最好的形式,但此一情勢會加大台灣教育環境與世界其他國家的數位落差。若透過數位輔助教學落實,不僅可以解決部分數位世代落差,教育制度與學制也可能鬆綁轉型。



[1] <教育的政治功能>,譚光鼎/教育部教育大百科,2000/12,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教育的政治功能。
[2] <教育民主化>,MBA智庫百科,林巧玲/方小莉/寒曦/刘维燎, https:// wiki.mbalib.com/zh-tw/教育民主化。
[3] 同上。
[4] <民主主義教育運動>,教育大辭典,王連生,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4094/?index=6。
[5] <要唸理工科系還是人文?台灣的單一價值就是:只要是第一志願,永遠都是社會菁英/隱性反骨>,李忠憲-先覺出版/遠見雜誌,2020/01/22,https://www.msn.com/zh-tw/lifestyle/other/要唸理工科系還是人文-台灣的單一價值就是-只要是第一志願-永遠都是社會菁英/ar-BB1cYD2M?ocid=msedgntp。
[6] <為什麼大學生上課愛睡覺>,遠流雜誌,中央大學講座教授兼副校長李誠,2011/01/01,www.gvm.com.tw/article/14672
[7] 同上。
[8] 同上。
[9] <新世代教育到來!HTC VIVE FOCUS即將擁有K12特製教育內容!>,HTC Vive Team 2019/1/15,blog.vive.com/tw/2019/01/15/vive-focus-k12-education/。
[10] 依目前中小學環境就有整體數位環境如地下根包圍著教育中心,無論是手機、電玩、電腦、電視、網路等內容都超越教育制度所提供的內容,生活環境也充滿著數位裝置與虛擬要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虛擬浪潮的觀察的沙龍
6會員
45內容數
由於疫情時代來臨,許多人事物開始浮動錯位,我們需要觀測現代進行式的虛擬病毒感染,藉此鎖定虛擬感染源與找出虛擬藥方,更可以藉著人文藝術、正確的價值觀、正確傳統、宗教信仰、理性分析、心理治療、文化精神分析等角度來探尋解套方法。希望拋磚引玉,改善生活,耕耘心田。
2024/11/15
在此探討人工智慧(AI)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台灣應如何重新評估其在科技和人文藝術領域的投資重點,分析了台灣在硬體(如晶片製造)上的優勢,以及在軟體和AI應用開發上的劣勢,並強調投資人文藝術的重要性,以避免人類思維扁平化、失去創造力及多樣性。以下是一些核心觀點與論述:  1. 科技與硬體優勢的
Thumbnail
2024/11/15
在此探討人工智慧(AI)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台灣應如何重新評估其在科技和人文藝術領域的投資重點,分析了台灣在硬體(如晶片製造)上的優勢,以及在軟體和AI應用開發上的劣勢,並強調投資人文藝術的重要性,以避免人類思維扁平化、失去創造力及多樣性。以下是一些核心觀點與論述:  1. 科技與硬體優勢的
Thumbnail
2023/06/15
Mindscape : 102+120 GPS Fractal Turbulences 心象: 102+120 GPS 碎形亂流 我们是數位世界殘留的碎片, 數位碎形成為了我們的本質。 We are fragments left behind in the digital world, or t
Thumbnail
2023/06/15
Mindscape : 102+120 GPS Fractal Turbulences 心象: 102+120 GPS 碎形亂流 我们是數位世界殘留的碎片, 數位碎形成為了我們的本質。 We are fragments left behind in the digital world, or t
Thumbnail
2022/03/03
新冠病毒持續肆孽讓全球各地陷入更大層面的斷鏈,無論是航運供應鏈,商品銷售與產業都面臨極大威脅,旅遊住宿與相關娛樂產業經過兩年的壓抑也奄奄一息,依附相關產業而生的下游產業更是生死存亡,甚是直接淘汰GG了。這種演進讓人類社會益發依賴科技產業來進行交流溝通,因此科技更獲得顛覆性的改革與成長,以一年半載式快
Thumbnail
2022/03/03
新冠病毒持續肆孽讓全球各地陷入更大層面的斷鏈,無論是航運供應鏈,商品銷售與產業都面臨極大威脅,旅遊住宿與相關娛樂產業經過兩年的壓抑也奄奄一息,依附相關產業而生的下游產業更是生死存亡,甚是直接淘汰GG了。這種演進讓人類社會益發依賴科技產業來進行交流溝通,因此科技更獲得顛覆性的改革與成長,以一年半載式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講解如何用一些常見的新式教育模式改變現在台灣的教育體系
Thumbnail
講解如何用一些常見的新式教育模式改變現在台灣的教育體系
Thumbnail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教育很重要,教育很重要,教育比社會事更重要。 在前一篇文章裡提到:「教育理念違背人性,終究毀在人性!」現在繼續來談談教育怎麼毀在人性!
Thumbnail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教育很重要,教育很重要,教育比社會事更重要。 在前一篇文章裡提到:「教育理念違背人性,終究毀在人性!」現在繼續來談談教育怎麼毀在人性!
Thumbnail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教育很重要,教育很重要,教育比社會事更重要。 在前一篇文章裡提到:「教育理念違背人性,終究毀在人性!」現在繼續來談談教育怎麼毀在人性!
Thumbnail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教育很重要,教育很重要,教育比社會事更重要。 在前一篇文章裡提到:「教育理念違背人性,終究毀在人性!」現在繼續來談談教育怎麼毀在人性!
Thumbnail
要改變,筆者的想法是,教育體制要做點修正了。產業界如果對人才的渴求真的如此迫切,那麼自己出點錢是有必要的。現在我們往往都聽那些頂大生講話,但這些人其實最不需要參考,他們放著不管,都會是各領域的翹楚,為他們量身打造的結果,就是階級更加固化。
Thumbnail
要改變,筆者的想法是,教育體制要做點修正了。產業界如果對人才的渴求真的如此迫切,那麼自己出點錢是有必要的。現在我們往往都聽那些頂大生講話,但這些人其實最不需要參考,他們放著不管,都會是各領域的翹楚,為他們量身打造的結果,就是階級更加固化。
Thumbnail
資本主義下的產物 — 分工填充教育 過去大家對台灣教育的批判不外乎是填鴨式教育限制了孩子在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上的發展。但是限制和約束一定是壞事嗎?「填鴨式教育」的出現,一定解決了當時社會的需要,也一定有他的優點。如果一昧的覺得台灣教育就是要打掉重來,這種全有全無的想法其實非常危險,也是一件非常浪費
Thumbnail
資本主義下的產物 — 分工填充教育 過去大家對台灣教育的批判不外乎是填鴨式教育限制了孩子在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上的發展。但是限制和約束一定是壞事嗎?「填鴨式教育」的出現,一定解決了當時社會的需要,也一定有他的優點。如果一昧的覺得台灣教育就是要打掉重來,這種全有全無的想法其實非常危險,也是一件非常浪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