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女生容易自律神經失調?有這回事嗎?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性染色體加上性荷爾蒙的作用,造成男性、女性在細微的地方,有許多想像不到的差異。有一個最明顯的跨種族跨地域、跨越階級、收入、遍佈各族群的性別差異,就是進入生育期之後,女性憂鬱症、焦慮症的發生率,遠遠高於男性。為什麼?人文學派的論述者,會認為這是因為女性比男性承擔多許多倍的社會壓力,包含隱性但帶有強制性的「女生必須像個女生」的壓力。不過,也有些研究者認為,從神經生理學來看,女性對「壓力」的反應,統計上顯著大於男性。這有可能造成女性在某些精神、神經、自體免疫疾病的盛行率大於男性。

raw-image

這些論述集中在「HPA 軸反應的性別差異」。H是下視丘(hypothalamus),P是腦下垂體(pituitary),A是腎上腺(adrenal)。當我們經歷真實的或感受到(perceived)的壓力,從下視丘的「室旁核」(PVN,paraventricular nucleus),就會啟動連鎖反應,結果之一是腦下垂體前葉分泌「促腎上腺皮質素」(ACTH),再讓腎上腺皮質分泌可體松(cortisol),最後產生一連串的「壓力反應」:如決定「戰或逃」,增加自律神經活性,釋放葡萄糖、促成葡萄糖生成作用、刺激心肺功能、讓心跳變快、血壓升高、呼吸急促。這時,與「死中求生」無關的「合成代謝作用」如免疫、繁殖、消化、生長,則會受到抑制。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684 字、2 則留言,僅發佈於陳豐偉編譯社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豐偉的沙龍
1.6K會員
591內容數
【陳豐偉編譯社】的內容會幫助你瞭解自己、瞭解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讓你更能分析為什麼某些人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無論是人際關係、職場用人或危機處理,以及給予你的親友好的建議,從這裡得到的知識,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陳豐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5
我們習慣在生病時服藥止痛、退燒、消炎,卻很少有人注意,這些日常藥物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我們的大腦功能。最近一項發表於《Brain and Behavior》的大型研究指出,某些廣泛使用的藥物,與大腦認知功能之間存在微妙的關聯。研究團隊提出「認知足跡」(cognitive footprint)這個全
Thumbnail
2025/04/25
我們習慣在生病時服藥止痛、退燒、消炎,卻很少有人注意,這些日常藥物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我們的大腦功能。最近一項發表於《Brain and Behavior》的大型研究指出,某些廣泛使用的藥物,與大腦認知功能之間存在微妙的關聯。研究團隊提出「認知足跡」(cognitive footprint)這個全
Thumbnail
2025/04/22
不吃藥來改善睡眠的方法,可以搜尋「睡眠衛生」,就可以找到許多方法來嘗試。 不過,有些方法是「知易行難」,大家都知道,但不見得做得到,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失眠的人。
Thumbnail
2025/04/22
不吃藥來改善睡眠的方法,可以搜尋「睡眠衛生」,就可以找到許多方法來嘗試。 不過,有些方法是「知易行難」,大家都知道,但不見得做得到,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失眠的人。
Thumbnail
2025/04/16
最近有個熱門的研究領域:人們是否有可能在不運動的情況下維持健康? 如果沒有很正式的運動習慣,如每星期都去健身房、或在戶外慢跑50分鐘,但又想稍稍「動一動」,改善未來身體健康、強化心血管功能......
Thumbnail
2025/04/16
最近有個熱門的研究領域:人們是否有可能在不運動的情況下維持健康? 如果沒有很正式的運動習慣,如每星期都去健身房、或在戶外慢跑50分鐘,但又想稍稍「動一動」,改善未來身體健康、強化心血管功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談到女性的壓力,這是一個無法忽視的話題。從小到大,女性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面臨著各種無形的壓力,這些壓力來自社會、家庭、職場,甚至是自我內心的掙扎。 小時候,女孩子似乎與男孩無異,無憂無慮地玩耍。但當青春期來臨,身體的變化讓我們開始感受到與男孩的不同。生理期的到來讓人措手不及,甚至有些恐慌,這是
Thumbnail
談到女性的壓力,這是一個無法忽視的話題。從小到大,女性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面臨著各種無形的壓力,這些壓力來自社會、家庭、職場,甚至是自我內心的掙扎。 小時候,女孩子似乎與男孩無異,無憂無慮地玩耍。但當青春期來臨,身體的變化讓我們開始感受到與男孩的不同。生理期的到來讓人措手不及,甚至有些恐慌,這是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不太好寫的題材,好像不太「政治正確」。為什麼要「檢討」女生之間的敵意跟競爭呢?難道男生之間沒有嗎?這是醜化女性嗎?這是強化刻板印象嗎? 但,確實存在的問題,不會因為我們不去觸碰,問題就自然消失。 在高中班上、在職場裡,受到其他女同學、女同事的暗地排擠、流傳是非、語帶挑釁,是許多人的生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不太好寫的題材,好像不太「政治正確」。為什麼要「檢討」女生之間的敵意跟競爭呢?難道男生之間沒有嗎?這是醜化女性嗎?這是強化刻板印象嗎? 但,確實存在的問題,不會因為我們不去觸碰,問題就自然消失。 在高中班上、在職場裡,受到其他女同學、女同事的暗地排擠、流傳是非、語帶挑釁,是許多人的生
Thumbnail
哥倫比雅大學 x 華頓商學院聯手,教你掌握合作與競爭之間的能力,當更好的盟友與更令人敬畏的對手。 心得之三的內容推薦給:有志難伸的女性 「如何克服性別造成的權利差異」?作者在"女性"的部分著墨較多,想當然爾……
Thumbnail
哥倫比雅大學 x 華頓商學院聯手,教你掌握合作與競爭之間的能力,當更好的盟友與更令人敬畏的對手。 心得之三的內容推薦給:有志難伸的女性 「如何克服性別造成的權利差異」?作者在"女性"的部分著墨較多,想當然爾……
Thumbnail
嗨各位,又是愉快的性別時間。 我不知道你是憤怒的女性主義者,還是看到標題就猛點頭的男性受害者,我能跟你保證,這篇文章與你想的不同。(是的,這是釣魚標題,我知道一堆人都只看標題不讀內文,歡迎你被騙進來)
Thumbnail
嗨各位,又是愉快的性別時間。 我不知道你是憤怒的女性主義者,還是看到標題就猛點頭的男性受害者,我能跟你保證,這篇文章與你想的不同。(是的,這是釣魚標題,我知道一堆人都只看標題不讀內文,歡迎你被騙進來)
Thumbnail
長久以來,「女性比男性情緒化」的想法根植人心,而且不只是一般人,連科學家進行學術研究時(尤其是與「情緒」相關的研究),也常排除女性受測者。主要原因就是認定「賀爾蒙變化」(生理週期)影響情緒很大,會造成研究干擾。 究竟這個看法正確性有多高?
Thumbnail
長久以來,「女性比男性情緒化」的想法根植人心,而且不只是一般人,連科學家進行學術研究時(尤其是與「情緒」相關的研究),也常排除女性受測者。主要原因就是認定「賀爾蒙變化」(生理週期)影響情緒很大,會造成研究干擾。 究竟這個看法正確性有多高?
Thumbnail
大家是否都有聽說過「適當的壓力使人成長」這句話?或許他們並不是錯的,當老鼠在成長期受壓力影響時,出現了與預期相反的狀況,這些老鼠們在長大之後,能夠夠好、更有效率的解決困難,那麼詳細狀況是如何呢?讓我們在內文中詳細介紹。
Thumbnail
大家是否都有聽說過「適當的壓力使人成長」這句話?或許他們並不是錯的,當老鼠在成長期受壓力影響時,出現了與預期相反的狀況,這些老鼠們在長大之後,能夠夠好、更有效率的解決困難,那麼詳細狀況是如何呢?讓我們在內文中詳細介紹。
Thumbnail
人類女性在面對人際壓力、尤其是「被拒絕」的壓力時,壓力反應會特別大。這或許反應在現代智人演化過程中,女性在族群內的社交與人際潤滑作用相當重要,包括集體撫育下一代,這牽涉到族群的興亡。或許這也可以說明,不擅社交、常被當做邊緣人的內向女性,得到憂鬱症、焦慮症的比例為什麼比較高。
Thumbnail
人類女性在面對人際壓力、尤其是「被拒絕」的壓力時,壓力反應會特別大。這或許反應在現代智人演化過程中,女性在族群內的社交與人際潤滑作用相當重要,包括集體撫育下一代,這牽涉到族群的興亡。或許這也可以說明,不擅社交、常被當做邊緣人的內向女性,得到憂鬱症、焦慮症的比例為什麼比較高。
Thumbnail
壓力的本質以及如何處理壓力是健康心理學(health psychology)範疇中最主要的研究主題。不論是小朋友或是成年人,每個人都會感到壓力。壓力源 (stressors)無處不在,大至天災與人禍、人生大事如升學、就業、失戀等,小至日常事務如手機壞了、用錢太多等,都是生命中的壓力源。
Thumbnail
壓力的本質以及如何處理壓力是健康心理學(health psychology)範疇中最主要的研究主題。不論是小朋友或是成年人,每個人都會感到壓力。壓力源 (stressors)無處不在,大至天災與人禍、人生大事如升學、就業、失戀等,小至日常事務如手機壞了、用錢太多等,都是生命中的壓力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