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跑跑跑,跑死那些羚羊,跑出全家溫飽的人類祖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這也是篇舊稿,因為近日要發佈的文章會引用這篇文章,所以搬來「方格子」)人類學家現在傾向:長途奔跑的能力,是人類獨有、且是人類演化的重要關鍵。那為什麼很多都市人練練長跑不久就運動傷害?因為,長時間待在室內的人,已經忘記怎麼跑步。有一定厚度的鞋子讓我們感覺舒適與安全,但人的本能還是需要「觸感」才知道怎麼跑。要有多大力道才能隔著橡膠傳來觸感?最後造成許多基礎不夠的跑者膝蓋損毀、肌肉拉傷。

raw-image

瞭解「人之所以為人」的道理,可以從人類的演化著手。人類在非洲大草原演化出在大熱天快走一大段路的能力,如果有水源、有陰涼處,人類可以連續快跑兩、三倍馬拉松距離。這叫「耐力跑」(endurance running),在國外有許多這類比賽。有意思的是,當距離拉長到一百公里,女生跟男生一樣有競爭力,四、五十歲的中年人有可能奪冠軍,六十歲的老人還可以跑完全程。

大約十年前,人類學家尋找到少數殘存、不向現代生活屈膝的荒野獵人族群,大發誠心地向他們學習,確認人類不需要新石器時代的打磨技術,只需要演化出耐熱與長跑能力,以及最重要的「追蹤」技巧,就可以逼死一隻羚羊。重點是你要能確認是那一隻,就算牠混入其他羚羊族群,還是可以正確辨認,不斷將牠趕出陰影、遠離水源,到最後,這隻倒楣鬼將會脫水、中暑、不支倒地,其他羚羊也救不了牠。

有人類學者計算,用「耐力狩獵」(endurance hunting、persistence hunting),人類可以取得數十倍的能量轉換,足以供應整個族群茁壯,滋養高耗能的大腦。這就是為什麼跑不快、跳不高、力氣微小的人類,可以在非洲大草原存活下來、散播到亞洲大陸的關鍵。這能力一直沒有離開人類,比如說在杜聰明先生的傳記,我們可以看到一百年前的台北城知識份子,在沒有大眾運輸系統的時代,還常常大白天走一兩小時,從市中心走到士林之類。最有名的壯舉,是杜聰明跟賴和曾經用八天時間,從彰化走到台北。有學者推測,人類不再靠雙腳長途步行,也是體重增加、三高疾病盛行的原因之一。

問題來了,十年前人類學家觀察到的布須曼人(Bushman),是配備現代大腦、語言能力與族群意識的演化勝利者。四百萬年前剛跟人猿分家不久,搖搖晃晃離開森林的原始人類,他們兩百多公克的大腦沒有現代人的追蹤能力,那要如何透過天擇,演化出一百多萬年前準備走向天際的直立人?

古人類學家給我們的假說是很殘酷的:透過非常嚴苛的生存競爭。不聰明,就得死。

最先從猿類分家的兩足猿人,能活下來的關鍵可能是散熱能力。現在人類有高密度且排汗能力超強的汗腺,有散熱能力很好的鼻腔,有日曬面積狹小的直立體型,還有邊跑步邊呼吸的優越能力。讓兩足猿人走向草原的關鍵,很可能是有些猿人可以趁中午日頭大時,深入沒有樹蔭的草原撿屍體。這時其他猛獸懶洋洋地睡午覺,不想冒中暑危險來狩獵這些有點高度的靈長類。

學者推測,大草原邊緣殘酷的生存競爭,讓人類大腦以飛快的速度膨脹。古代猿人冒險深入草原找食物,必須拿捏「折返點」(point of no return)。過了折返點還不往回走,就會渴死在草原裡。設定的折返點不夠大,找到食物的成功率就會降低。冒險會死,偷懶也是死,稍微計算錯誤,爸爸就回不來了。

找到食物,成功回家,充足的熱量就能滋養一群人的大腦。缺乏資訊處理能力的大腦,就會倒在草原上,成為其他動物的熱能。人類快速演化,因為纖弱,因為死亡時時降臨。殘酷的天擇,讓適應能力不夠的族群整群滅亡,只有越來越聰明、越來越瘦長、散熱能力越來越好、跑步速度越來越快的人類,才能把DNA流傳下去。

另一個有待驗證的假說是,當原始人類有能力追逐草原動物時,就會常需要在大白天長距離跑步。有時快到手了,不追可惜,但逐漸升高的體溫,會隨機性地燒壞一些大腦神經元。這時,擁有較多神經元,以及神經元連結較緊密的人,就算燒壞一小部分大腦,剩下的腦細胞還是可以運作。這讓古人類大腦持續演化,讓消耗能量的超級大腦有存在價值。

為什麼人類演化出「耐力跑」能力,羚羊卻沒有?我想這是因為,人類一直面臨殘酷的生存壓力,羚羊沒有。一個人類小隊花兩三天時間捕獲一隻因為跑得慢或生病而被盯上的羚羊,羚羊族群沒有什麼損失,跑得快跳得高的優勢基因還是繼續傳承。人類不演化出「耐力跑」的能力,最後可能就會消失在非洲大陸。現代人的祖先曾因為嚴酷的氣候與地理環境,死傷殆盡到剩下一千人,我們都是這一千人的後裔,而這樣瀕臨滅種的壓力,在古人類演化史上很可能常常出現,最後才淘選出「直立人」的優勢族群。

在「小孩天命就是做家事?人類童年的演化意義」這篇文章裡,我寫到「直立人」演化出其他哺乳類沒有的「童年」階段,讓人類媽媽可以在小小孩協助下多生小孩。直立人出現,是人類演化的里程碑,但距離安居樂業還很遠。人類在「耐力狩獵」時需要溝通能力,複雜的「追蹤」技巧需要學習、傳承,會說話的大腦可能因此演化出來。當人類演化到一定程度,狩獵小隊的帶頭者,要指揮眾人執行狩獵計畫,如何接二連三把一群動物或一隻大象逼到絕境,「說故事的能力」因此出現,距離最後會想像、會說謊、會自我感覺良好的現代大腦只差一步。這時,早先為了避免燒壞而膨脹的大腦、那些增生的神經元與神經連結派上用場。有一天,我們終於演化出會在石窟牆上畫猛瑪象的現代人。

追尋古人類的演化史,對化解現代人遭遇的問題多少會有幫助。現代人壓抑小孩的潛能,造成許多青少年問題。我們放棄長程跑步的能力,帶來晚年疾病纏身。無論何時,「為什麼人類會演化出這種能力」都是個有趣的問題。人類從不完美,一切都是為了讓自己和後代活下去,如此而已。

(本文靈感來自「生天就會跑」這本書,依此查詢這兩三年一些相關研究論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豐偉的沙龍
1.6K會員
568內容數
【陳豐偉編譯社】的內容會幫助你瞭解自己、瞭解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讓你更能分析為什麼某些人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無論是人際關係、職場用人或危機處理,以及給予你的親友好的建議,從這裡得到的知識,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陳豐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5
我們習慣在生病時服藥止痛、退燒、消炎,卻很少有人注意,這些日常藥物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我們的大腦功能。最近一項發表於《Brain and Behavior》的大型研究指出,某些廣泛使用的藥物,與大腦認知功能之間存在微妙的關聯。研究團隊提出「認知足跡」(cognitive footprint)這個全
Thumbnail
2025/04/25
我們習慣在生病時服藥止痛、退燒、消炎,卻很少有人注意,這些日常藥物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我們的大腦功能。最近一項發表於《Brain and Behavior》的大型研究指出,某些廣泛使用的藥物,與大腦認知功能之間存在微妙的關聯。研究團隊提出「認知足跡」(cognitive footprint)這個全
Thumbnail
2025/04/22
不吃藥來改善睡眠的方法,可以搜尋「睡眠衛生」,就可以找到許多方法來嘗試。 不過,有些方法是「知易行難」,大家都知道,但不見得做得到,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失眠的人。
Thumbnail
2025/04/22
不吃藥來改善睡眠的方法,可以搜尋「睡眠衛生」,就可以找到許多方法來嘗試。 不過,有些方法是「知易行難」,大家都知道,但不見得做得到,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失眠的人。
Thumbnail
2025/04/16
最近有個熱門的研究領域:人們是否有可能在不運動的情況下維持健康? 如果沒有很正式的運動習慣,如每星期都去健身房、或在戶外慢跑50分鐘,但又想稍稍「動一動」,改善未來身體健康、強化心血管功能......
Thumbnail
2025/04/16
最近有個熱門的研究領域:人們是否有可能在不運動的情況下維持健康? 如果沒有很正式的運動習慣,如每星期都去健身房、或在戶外慢跑50分鐘,但又想稍稍「動一動」,改善未來身體健康、強化心血管功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距今大約5~10萬年前智人遷移出非洲,而後續展開了一段旅程。 人類:一種也沒什麼特別的動物 站著思考的代價 人類因為站起來思考而偉大,但我們為了能夠直立行走並思考,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首先,我們的大腦在這個過程中消耗了高達整體能量的25%,從而凸顯了思考是非常高耗能的。此外,我們採
Thumbnail
距今大約5~10萬年前智人遷移出非洲,而後續展開了一段旅程。 人類:一種也沒什麼特別的動物 站著思考的代價 人類因為站起來思考而偉大,但我們為了能夠直立行走並思考,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首先,我們的大腦在這個過程中消耗了高達整體能量的25%,從而凸顯了思考是非常高耗能的。此外,我們採
Thumbnail
— 昨天看到老高的新影片,講的是「馴化」,我覺得非常有趣,想和大家分享,以後這裡的文章可能就會慢慢加入一些我的所見所聞,可能又會流失一些追蹤數,不過我也比較希望能說自己想說的話啦! 自古以來,人類就試著要馴化野生動物,來為自己所用(幫忙獵捕之類),但是成功馴化的大型哺乳動物其實只有幾種而已,也就是豬
Thumbnail
— 昨天看到老高的新影片,講的是「馴化」,我覺得非常有趣,想和大家分享,以後這裡的文章可能就會慢慢加入一些我的所見所聞,可能又會流失一些追蹤數,不過我也比較希望能說自己想說的話啦! 自古以來,人類就試著要馴化野生動物,來為自己所用(幫忙獵捕之類),但是成功馴化的大型哺乳動物其實只有幾種而已,也就是豬
Thumbnail
我們的節目已經來到尾聲,今天讓我們回到故事的最源頭,我們的祖先生活的時代,一起想像人類是如何開始這一切神奇的故事的。 先讓我們把時間往回調,調到很久很久以前,大概是我們的祖先在非洲草原開始使用兩隻腳走路的年代,時間距離現在大概一兩百萬年前。 人類不是夜行性動物,優秀的彩色視覺證實了這一點,實際上,人
Thumbnail
我們的節目已經來到尾聲,今天讓我們回到故事的最源頭,我們的祖先生活的時代,一起想像人類是如何開始這一切神奇的故事的。 先讓我們把時間往回調,調到很久很久以前,大概是我們的祖先在非洲草原開始使用兩隻腳走路的年代,時間距離現在大概一兩百萬年前。 人類不是夜行性動物,優秀的彩色視覺證實了這一點,實際上,人
Thumbnail
有人說,雞只是蛋為了產生下一顆蛋的過程。 套用到人類來說就是,你只是你的基因為了產生下一代基因的工具而已。 演化的主體從來都不是生物本身,而是基因。 人類作為用特殊的方式特殊的動物,能逃離自私的基因嗎?
Thumbnail
有人說,雞只是蛋為了產生下一顆蛋的過程。 套用到人類來說就是,你只是你的基因為了產生下一代基因的工具而已。 演化的主體從來都不是生物本身,而是基因。 人類作為用特殊的方式特殊的動物,能逃離自私的基因嗎?
Thumbnail
無論是黑猩猩或遠古人類,一對一武力單挑都不是主流,比較常見的是以五倍的人數優勢進行「膽小鬼獵殺」,讓被圍堵的人幾乎沒有逃脫機會。「夜襲」也是個安全方法,能殺一個是一個,多殺幾個也好,匆匆來匆匆離開,最好就是讓對方死得不明不白。這時,組織小部隊的社交能就很重要了。
Thumbnail
無論是黑猩猩或遠古人類,一對一武力單挑都不是主流,比較常見的是以五倍的人數優勢進行「膽小鬼獵殺」,讓被圍堵的人幾乎沒有逃脫機會。「夜襲」也是個安全方法,能殺一個是一個,多殺幾個也好,匆匆來匆匆離開,最好就是讓對方死得不明不白。這時,組織小部隊的社交能就很重要了。
Thumbnail
從原初時代到新時代的世界 原初時代時人類與動物是相同的,在進入舊時代前,人是動物,動物是動物,可以通婚偶爾獵殺彼此成為食物,對這遙遠的過去想像時,每個閃過的畫面中都有需要費力攀爬的樹木,樹幹上依附著其他不同的蕨類、藤蔓或紛飛黃蜂,冒著雀斑色的雪白蕈菇擁擠爭長著。
Thumbnail
從原初時代到新時代的世界 原初時代時人類與動物是相同的,在進入舊時代前,人是動物,動物是動物,可以通婚偶爾獵殺彼此成為食物,對這遙遠的過去想像時,每個閃過的畫面中都有需要費力攀爬的樹木,樹幹上依附著其他不同的蕨類、藤蔓或紛飛黃蜂,冒著雀斑色的雪白蕈菇擁擠爭長著。
Thumbnail
人類在非洲大草原演化出在大熱天快走一大段路的能力,如果有水源、有陰涼處,人類可以連續快跑兩、三倍馬拉松距離。這叫「耐力跑」(endurance running),在國外有許多這類比賽。有意思的是,當距離拉長到一百公里,女生跟男生一樣有競爭力,四、五十歲的中年人有可能奪冠軍,六十歲的老人還可以跑完全程
Thumbnail
人類在非洲大草原演化出在大熱天快走一大段路的能力,如果有水源、有陰涼處,人類可以連續快跑兩、三倍馬拉松距離。這叫「耐力跑」(endurance running),在國外有許多這類比賽。有意思的是,當距離拉長到一百公里,女生跟男生一樣有競爭力,四、五十歲的中年人有可能奪冠軍,六十歲的老人還可以跑完全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