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去了一個布農族的森林基地,引導員教我們族人們唱歌的方法。
「齁、齁、嘿------」
「這個尾音呢,大家可以隨自己的心情來決定要上揚還是下沉。不論怎麼唱都可以,我們布農唱歌大家都唱得不一樣,但是,合起來就是很好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齊柏林導演《看見台灣》最後一幕在玉山頂上唱歌的孩子們感動了許多人,他們是信義鄉久美部落馬彼得校長創建的「原聲童聲合唱團」。由合唱團真實故事改編的《聽見歌 再唱》,講述布農部落的小學即將被廢校,學校中的體育老師方雅各 (馬志翔 飾)以及來代課的音樂老師黃韻芬 (Ella陳家樺 飾)臨時將學校孩子組隊,在短短三個月內參加歌唱比賽的經過。
重複他人的練習就不是創新,沒有文化底蘊的表演就容易流於形式。山上的孩子到了平地,聽到自己的聲音跟其他合唱團不一樣,他們懼怕的說:「他們是對的,我們的唱法是錯的。」儘管再努力想要貼近平地的合唱團評審標準,還是走錯路,迷了途。
我想這部片的精彩就從迷途後開了頭:方雅各與黃老師回到家鄉跟耆老請教布農唱歌的方法。其實我們雖然跟大家不一樣,但不一樣並不一定就是不好。而且提到合唱,世界上又有幾個合唱團能夠贏過申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布農族pasibutbut (祈禱小米豐收歌)的八部合音呢 ?只是我們還不知道自己有多能唱而已。
這類故事的走向很容易淪為俗套或濫情,但《聽見歌 再唱》並沒有。每個角色的表演都恰到好處,連最熱血的方雅各老師都不會讓人感覺他過於空泛無趣,Ella飾演的平地代課老師也是稱職的綠葉。跟幾部題材涉及原住民部落的電影如《太陽的孩子》或《只有大海知道》相比,《聽見歌 再唱》比較不那麼聚焦在原民議題上,而也更適應大眾的口味。但導演並沒有粉飾太平,片中的支線徐詣凡與撒基努飾演的父親們,恰如其分地點出山上孩子們面臨的家庭與經濟困難,而從一開始的反對最後轉變到支持,也代表連部落的大人們都因為孩子的合唱團而重新獲得了信心與希望;在沒有人給予過掌聲的地方,終於有一天被點燃擦亮了。
這是一部映照內心的電影,方雅各、黃老師還有山上的孩子們都在某些時刻失去信心,但在不放棄練唱比賽的過程中又因彼此支持而重新獲得了力量。這個力量連結著布農吟唱的文化,藉由一個偏鄉國小笑中帶淚的奮鬥紀錄帶出千年長存在台灣島嶼上的古老詩篇。《聽見歌 再唱》這個標題的意思即是布農合唱的精髓:「唱歌之前先聽別人在唱什麼,聽清楚了才一起唱,後面加進來的聲音,要讓前面的聲音更好聽,合起來就是剛剛好的好聽。」
每個人唱的都不一樣,但合起來就是這麼好聽,也是這個族群融合的島嶼真正需要努力的方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