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攝影的領域,瀧本幹也的作品始終帶有一種詩意的抽離感,他的影像不僅承載故事,還為角色與觀眾之間築起一道無聲卻強烈的情感橋樑。在是枝裕和執導的《宛若阿修羅》中,他再次展現了這種特質,透過極具象徵性的場景調度與光影運用,使這部家庭倫理劇,進入更具隱喻層次的視覺語境。
《宛若阿修羅》圍繞著竹澤家四姊妹與父母因外遇而激起的矛盾與羈絆,由於故事發生在1970年左右;瀧本幹也捨棄銳利的數位攝影改用底片拍攝,希望底片的顆粒和空氣感能夠重現昭和時期的懷舊氛圍,他的畫面帶著某種壓抑的靜謐感,彷彿每一幀都浸潤在角色無法說清的情緒之中。而在這部作品中,瀧本並不依賴誇張的構圖或運鏡,而選擇以「間接物」來傳達人物的心理狀態:
在第一集中,母親在父親衣服裡發現小汽車(外遇證據),一怒之下奮力向前投擲,小汽車卡在紙門上——這個簡單的畫面讓觀眾從中而知母親壓抑卻燃燒的怒火。第三集中,二姐在洗碗、洗衣,坐在餐桌削蘋果的畫面,鏡頭停留在緩緩被削落的果皮上。這不僅是一場日常場景,而也像極了緩步被消耗的女人歲月,在家庭中漸漸掉落、乾燥,並逐漸在日常中活成了真空。第五集中,瀧子與勝又透過玻璃隱蔽自身的情感——他利用了間接的手法,營造出近在咫尺卻無法觸及的情感張力,使角色之間的關係更為微妙。另一幕飾演大姐的宮澤理惠獨自在空屋內輾轉反側思念的畫面,只有宮澤理惠一人、沒有任何對白的狀況下,瀧本使用空拍視角讓角色只用身體語言說話:緊貼曲線的細緻和服、纏繞不清的腰帶與衣袖,都帶給觀眾無盡遐想。

瀧本幹也對光線的敏感度,也讓本片在視覺層面更具層次。他大量使用自然光,即便是在竹澤家遭受祝融之災後,女兒們一齊復原家中物事的鏡頭,也選擇以燭光與戶外微光來構築氛圍,讓影像始終維持一種溫柔而內斂的質感,並一鏡到底完成魔法般的拍攝。
作為導演眼睛的延伸
瀧本幹也與導演是枝裕和的合作可謂當代日本電影的一次重要交匯。是枝曾形容瀧本為「我眼睛的延伸」,這不僅是一種讚譽,更顯示兩人在影像敘事上的深度共鳴。從《我的意外爸爸》開始,兩人逐步磨合,最終在《宛若阿修羅》中達到高度的默契。
值得一提的是,瀧本幹也不僅負責電影攝影,他還親自拍攝了本片的劇照,他延續了電影的視覺隱喻:四位女優同時在畫面中,利用高速快門配合旋轉,最終呈現出宛如千隻手的魔幻影像,暗喻了四人的無法分割卻又充滿差異的張力,意象深邃,過目難忘,也讓整部作品的視覺呈現更為完整。
與許多電影攝影師不同,瀧本幹也的生涯並未從電影出發,而是先在平面攝影與廣告攝影領域建立了獨樹一幟的風格。他的作品既具有商業攝影的精緻,同時又帶有強烈的個人美學。例如在工作室設立初期為Mr. Children設計的視覺廣告,透過簡單的報紙與水滴,將廣告語言傳遞出去。在合作夥伴森本女士出版的「想法誕生前最重要的事」一書中,提到他們在討論「水滴暈染」該如何在報紙呈現時,認真的兩人甚至還將針筒帶進居酒屋,邊討論邊實際滴水在報紙上,觀察文字實際暈開的模樣。
更為人所知的寶礦力水得廣告,瀧本幹也則說:「說服廣告主的方法,就是先拍了再說」代表了他一切直接用影像說話的堅持,在這出名的廣告中,他將清澈的藍與陽光的反射融合,創造出屬於青春的影像詩篇。

然而,瀧本幹也的創作野心並不僅止於廣告與電影,他始終保有對宇宙與時間的深刻興趣,這也影響了他的攝影作品。其實讓瀧本幹也踏入攝影之路的起點,是對宇宙的好奇。
他曾在訪談中提到自己小學時就喜歡拿起望遠鏡觀察月球的隕石坑與土星的光環,而太空梭則是他從小到大的憧憬。宇宙少年的瀧本長大後,獲得了美國太空總署的許可,前往一般人無法進入的天空梭基地,進入甘迺迪太空中心拍攝太空梭。他覺得完成夢想的道具,必須是童年時期的底片,所以帶了8x10大畫幅相機去拍攝太空梭發射的場景,甚至還手作聲音偵測器去啟動快門,去解決太空梭周圍五公里內必須淨空的規定。

太空梭的一切是純然的結構與形式美,在煙霧與晴空之下仿若神蹟下凡。這種超越人類視角的嘗試,正是瀧本作品的一大特徵。此外,瀧本也喜愛長時間仔細地觀察地貌與海水的波紋:他曾在夏威夷等待每日僅有半小時的正確光線映照出的海面,捕捉時與空交會的海上波光。
「我多半是以天空的視角,而不是人的視角拍攝,將地球視為一個行星。例如想像從宇宙俯瞰地球會是什麼景象,或是光從太陽表面到達地面的8分20秒,將快門打開,捕捉海洋的動態,讓宇宙的時間曝光在底片上」
他甚至將富士山腳下的乙女礦山挖掘出的水晶打磨,製作出獨一無二的鏡片,來拍攝成像不完美的富士山,只因為他認為:「影像應該捕捉時間流動,而非靜態的美。」這些都反映出瀧本獨特的創作觀。

影像的詩意與遙望
瀧本幹也的影像敘事不只是技術性的展現,而是一種對世界的觀察方式。他擅長透過物件與光影,營造多層次的意境,讓影像成為情感的容器。在《宛若阿修羅》中,他的攝影不僅服務於劇情,更賦予畫面一種抒情,使其超越了故事層面,成為關於家庭、時間與人的視覺詩篇。
從廣告到電影,再到藝術攝影,瀧本幹也始終保持著對影像本質的思考。他的作品不追求炫技,而是透過影像凝視時間和宇宙,情感與物的連結。這種風格,不僅讓他的作品在商業與藝術之間取得完美平衡,也使他成為當代日本攝影界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