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當你的才華配不上你的野心時(上)—論貪婪與恐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raw-image
當你的才華配不上你的野心時,你會怎麼做?

在這個資訊爆炸、焦慮的時代,許多人都有改變自己生活的野心,而在現代生活,最低成本的方式就是學習理財投資了。

在許多個人財務管理的書籍。內容第一章都不斷指向「心態」才是最重要的,但強調的內容卻大異其趣,對追求財富目標的「保守」與「激進」的態度上更是大相逕庭。

譬如在《富爸爸窮爸爸》這本許多人的第一本理財啟蒙書裡頭,提到要培養自己的財務心態,必須要更「貪心」更「Mind Own Business」才可以致富。然而其他講投資心態的書,譬如《致富心態》、,卻是強調「滿足感」(Enough)的重要,不要貪得無厭、以免走上歧途。

你搞得我好亂啊!我到底該讓自己更「貪婪」、還是容易「知足」?

同樣都是投資理財,人們究竟應該保持著什麼樣的心態呢?

作為回答,這篇文章想說的是:

貪婪是人類追求美好生活的必須,而恐懼則是避免傷害的自然反應。 
在這兩者之中如何找到自己的甜蜜點?唯有認清自己的才華與能力,並設定努力可及的目標才行


為什麼這麼說?且讓我們一個一個來談:


貪婪

貪婪與追求美好人生只有一線之隔                        
                ——美國詩人瑪雅·安傑盧

我們從小接受溫良恭儉讓的教育,告訴我們「貪婪」是罪大惡極的。人生在世必須要恪守本分,不應該貪求這些不屬於我們的東西。

長大後我才發現不對勁,許多無欲無求的人,終其一生默默無聞。而每個在領域有所建樹的人,反而對於目標都有異常的執念。

所謂貪婪,也就是「想要更多」的心態 ,真的是萬惡淵藪嗎?

而世上哪個成就非凡的人,不是對於自己設定目標有著永無止境的「貪婪」?所有政治家、革命家不都為了更好的願景而終其一生努力;比爾蓋茲想解決世界衛生問題、馬斯克想征服火星、賈伯斯說永遠要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曾經的自由世界領袖更是「永不滿足」;他們每個人都貪心得要命!

上次「想要更多永不滿足」的人還做了美國總統呢!

上次「想要更多永不滿足」的人還做了美國總統呢!

總歸到底,其實世上人類所有活動,幾乎都以「想要更多」為宗旨而驅動。

畢竟,如果不對此生「渴求更多」,我們活在世界上有什麼意義呢?

貪婪不只為錢財,也可能為名聲。貪婪也不一定傷天害理,也可能為了 “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或者可以稱它為「使命」。但無論是為財還是為名,為人還是為己,貪婪的本質,其實就等同於對幸福的渴求。

「貪婪」還有個別名叫「野心」。或者講更好聽點,可以稱之為進取心、企圖心。別以為換個名字就幫貪婪洗白了,其實他們本質都是「追求欲望」,都是一樣的東西。

有人會說:

這不一樣啊!
上進是「挑戰自己」,而貪婪是「追求原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怎麼會一樣呢?

這說法邏輯上更是大有問題。是誰定義什麼是屬於「自己」的呢?追求之前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追求到了不就是自己的了嗎?火星是屬於地球的嗎?人類一再登陸火星探索時、大家都興奮得要命,怎麼沒人說 NASA 、貝佐斯、跟馬斯克貪得無厭、不懂知足呢?

其實後見之明就是:成功了就是積極上進、失敗了就是貪心不足而已。

同理,在投資上「切忌貪婪」是至理名言。然而我們一旦把錢投放到市場上,不就是為了追求獲利嗎?憑什麼說買投機飆股、借錢槓桿開到爆就是「貪婪」;而放定存、放指數基金就是「穩健」呢?難道追求高報酬就比較齷齪嗎?別傻了,報酬率能賺 50% 誰要賺 5%?在投資市場上,人人都是貪婪的。

所以不用道德清高,污名化貪婪,因為我們都「想要更多」。唯一把我們拉回現實的,並不是什麼清高的道德標準,而是與貪婪掣肘的東西。

那正是接下來我們要談的:恐懼


恐懼

若問貪婪的相反是什麼,很多人可能會回答「節儉」、或是「謙讓」。其實不然,在投資領域,大家公認的貪婪的相反是「恐懼」:害怕這種「渴求更多」的心態會反過來傷害自己。

投資之外亦是同樣道理。節儉或謙讓,追根究底是反人性的。之所以是美德,是理性告訴我們藉由禮讓來「延遲享樂」、「延遲收益」,可以訓練自律或贏得名聲,因此長久可以帶來更多回報。

對於貪婪和恐懼,CNN 甚至有一個量表 Greed and Fear Index 來判斷市場情緒

對於貪婪和恐懼,CNN 甚至有一個量表 Greed and Fear Index 來判斷市場情緒

為什麼我們不敢放手去「貪婪」地追求所愛呢?因為我們無法預估傷害的不確定性。要求加薪失敗,連老闆面前的形象都不保了;投資失敗的話,連退休老本都沒有了,告白失敗;連朋友都做不成了。「恐懼」是讓我們裹足不前的最大原因。

我們無欲無求?不,我們只是俗辣不敢

對於行動後果的恐懼是千真萬確的,然而因害怕而不採取行動,卻往往套著一個「謙虛、穩健」的糖衣,讓我們在浸浴其中自爽,而不知機會成本的失去。

比如在國際的職場上,華人尤其台灣人常常卡在基層,無法順利升遷到中高主管的職位;而譬如白人和印度人,總是平步青雲節節高升,統計上更是如此。造成這麼大的差異,我們檢討原因為何,除了語言能力外,往往會說是:

台灣人才都很厲害,只是太謙虛了,做到 90 分只敢講 60 分。
哪像其他人都講到 120 分。

言下之意是:

我們是很能幹的,只要願意多表現一點,我們很快也能升遷;
其他人則是畫大餅、搶功勞、撒謊不打草稿,簡直恬不知恥。
謙虛雖然得不到更多,但畢竟還是美德,我們應該自豪。
而沒有底限的膨風則非常可恥,不屑與這種人為伍。

我們都接受了這種說法,覺得自己是個善良的好人,只是不懂得「包裝自己」來欺瞞世人,只要想辦法讓自己被看見就行了。

這種說法,終究只是自欺欺人。

因為追根究底,我們為何不敢說成 90 分,只是因為「恐懼」而風險趨避而已。

只願意承擔 60 分風險的人

在我們只願意說成 60 分時,是因為我們知道:90 分也許不夠客觀。如果從不同的角度看這件事情,會有人覺得根本達不到 90。而這 30 分的差異,要是被發現了,我們不就丟人現眼了嗎?這時候跳出來辯護自己不是來不及了嗎?

也就是說:正是因為我們害怕做得不夠好,被發現德不配位了、打腫臉充胖子了。因此只好保守一點想:從最客觀角度這事至少有 60 分完成,那我就講 60 分好了。

說到底,其實是害怕被揭穿、瞻前顧後的「恐懼」:自己沒有衡量事情的自信 、沒有承擔出包的 Guts ,才讓我們「只敢」說到 60 分,並默默等待老闆發現自己這塊璞玉,贏得 90 分的功勞。跟謙虛的美德一丁點關係都沒有,只是幫我們「怕被罵」的心態找個藉口而已。

然而世界上的事情,豈有客觀的道理?就算不想升官漲薪,誰不「貪婪」地希望自己的工作成果被認同?不願意說到 90 分來爭取認同,終究是「恐懼」的體現。

有趣的是,不願意表現自己,顯露自己功勞的人,往往對事情最沒有責任感。那些願意說到 90 分的人,就願意承擔 90 分的事情。當出了 80 分的跡象,他會誓死捍衛自己的名譽,因而不斷擴大自己的守備範圍和影響力。

反而那些認為話不要說得太滿,以免無法收尾,所以往往把事情說成 60 分的人,當事情變得差強人意 70 分時,仍然事不關己,反而在一旁暗自竊喜自己一開始留有餘地。這些人把自己的「面子」,看得比事情的成敗更為重要。

長久下來,做事態度和職場表現的差異,立馬拉開了距離。


「貪婪」與「恐懼」的對峙

如同保守和進取一樣,貪婪和恐懼就像光譜的兩端,無論是投資還是人生抉擇,人都是在其中之間擺盪,試圖找到一個屬於自己平衡點。攻守各有優點,永遠沒有正確答案。然而一個成功,卻需要我們正確的衡量自己的決定。

正如同在《致富心態》裡頭的第五章〈致富與守財〉中提到:

致富和守財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技能:

想要致富就得冒險,還得保持樂觀,勇於踏出舒適圈。

而守財需要與冒險相反的技能,得保持謙卑,
還要擔憂很快會逝去你所獲得的一切。

致富對應與「貪婪」,而守財對應保守「恐懼」。人生哪個時間點應該進取或保守,設定的基準都來自於:認清現實,也就是對自己能力與才華的精準判定。

精準判斷以投資為例,許多投資人高估自己,明明只是半調子地投資股票,但投機的才能總是跟不上自己賺錢的野心:不做功課、聽信明牌,隨著市場情緒起舞,終究只能當韭菜慘賠出場。

相反的,若是貪心不足恐懼有餘,即使懂得各種財務避險工具,只因為賠錢的「恐懼」,不願接受自己資金的價值。而只敢把現金放在銀行戶頭,收益 0.x% 照樣放到底,錯過了景氣復甦的大多頭,讓自己的資產被 QE 通膨吞噬。

尋找自己風險與恐懼的甜蜜點

我們都需要在貪婪與恐懼的光譜上找到平衡。而如果去問櫃檯理財顧問,他會跟你說:端看自己的「風險耐受」程度。(然後我們這裏有一款理財商品剛好適合你)

問題是,難道富貴必須得要險中求嗎?為什麼有人就是可以有著大顆的心臟,可以沿著風險的「效率前沿」(Efficient Frontier)一路往上走,賺別人賺不到的錢,做出別人所不能及的事情?保守穩健的我、就只能一輩子安貧樂道嗎?

所謂的「風險耐受」程度,隨著知識與與經驗,其實是可以訓練的。
正如同《富爸爸窮爸爸》所說:

如果知道你自己在做什麼,那就不算冒險。




道理我懂了,我怎麼知道自己在天秤的那一邊?這件甜蜜點,是不可能 100% 準確。我們在每一次的人生抉擇裡,就像 Goldilocks 故事裡誤闖叢林的金髮女孩 ,尋尋覓覓想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碗熱粥、那雙碗筷。

雖然,沒有人能告訴你人生該怎麼做,但倒是有前人的智慧,提醒我們一些指導原則。下一篇,我們就來聊聊 The Rule of Thumb ,利用前輩分享與我自己的經驗,來總結究竟如何設定自己的「風險耐受」,與如何做出冒險或是保險的抉擇,以及如何利用「反脆弱性」來訓練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訂閱我的方格子或是 FB Fanpage,一同在貪婪與恐懼的鋼索中勇敢前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Joanne Lee-avatar-img
2021/04/23
敲碗求大神開房間聊職場攻心術
MBA 的在美學習筆記-avatar-img
發文者
2021/04/23
謝謝回覆~ 在職場上大家都不容易,我努力透過寫作知無不言!
華人常常卡在基層不可能只有單一因素,語言能力是其一,華人向來不像印度人般團結其二,還有,社交方式不一樣,亦即,比較難打入白人或說國際圈子, cultural barrier. 貪婪 是greed 和 野心 ambition 不同吧。 如果您已位居高層,請分享您的實戰錄。
MBA 的在美學習筆記-avatar-img
發文者
2021/04/23
謝謝你的分享!討論 bamboo ceiling 其實聊不完的,你說的也很有道理,只是用來引出這一個說法。貪婪和野心,字典定義上最大不同就是野心是desire,貪婪是「過多」的 desire ,但其實就很難說這樣算過多了。 我沒有位居高層,不過倒是有看到許多活生生的例子,讓我整理一下,請期待下一篇囉!
avatar-img
MBA 的在美學習筆記的沙龍
539會員
26內容數
2022/01/06
2021 年疫情全年在家工作,許多朋友都和我提及生產力下滑,我自己卻進度停滯,因而深有同感。總結原因,是在做需要專注任務的時候,容易注意力分散。尋尋覓覓,終於讓我找到救命良方:多巴胺戒斷 Dopamine Detox 科學家告訴我們,要提升專注力,你可連沒事刷一下,看一眼手機都不行!
Thumbnail
2022/01/06
2021 年疫情全年在家工作,許多朋友都和我提及生產力下滑,我自己卻進度停滯,因而深有同感。總結原因,是在做需要專注任務的時候,容易注意力分散。尋尋覓覓,終於讓我找到救命良方:多巴胺戒斷 Dopamine Detox 科學家告訴我們,要提升專注力,你可連沒事刷一下,看一眼手機都不行!
Thumbnail
2021/12/03
Twitter 聯合創始人 Jack Dorsey 是矽谷商業神童裡面,相當傳奇的一個。Jack Dorsey 的股權帶給他的財富,使他身價達到 $11B —是台灣首富郭台銘的 1.5 倍,是張忠謀的四倍。這篇來聊聊這個厲害的 Jack 以及他辭去 CEO 後 Twitter 的前世今生與何去何從!
Thumbnail
2021/12/03
Twitter 聯合創始人 Jack Dorsey 是矽谷商業神童裡面,相當傳奇的一個。Jack Dorsey 的股權帶給他的財富,使他身價達到 $11B —是台灣首富郭台銘的 1.5 倍,是張忠謀的四倍。這篇來聊聊這個厲害的 Jack 以及他辭去 CEO 後 Twitter 的前世今生與何去何從!
Thumbnail
2021/12/02
2021 年的最大目標達成:為這個世界帶來一個新生命! 「學習」是我寫作的一大目的,也因此將發表帳號取名為「在美學習筆記」,生小孩卻造就另一段全新學習旅程的開始,可以說是比 MBA 更大的 On-the-job training !這篇文章是紀錄照顧寶寶幾個月以來,體會生了才知道的五件事情。
Thumbnail
2021/12/02
2021 年的最大目標達成:為這個世界帶來一個新生命! 「學習」是我寫作的一大目的,也因此將發表帳號取名為「在美學習筆記」,生小孩卻造就另一段全新學習旅程的開始,可以說是比 MBA 更大的 On-the-job training !這篇文章是紀錄照顧寶寶幾個月以來,體會生了才知道的五件事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書名:《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 作者:哈福·艾克 出版:大塊文化 - 你有想過為什麼無法變成有錢人嗎? 1.打造你的金錢藍圖 金錢藍圖是指你對金錢所擬定的計畫或是所採取的態度,而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金錢藍圖。 好的金錢藍圖能讓人變有錢;反之則讓人窮困潦倒。
Thumbnail
書名:《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 作者:哈福·艾克 出版:大塊文化 - 你有想過為什麼無法變成有錢人嗎? 1.打造你的金錢藍圖 金錢藍圖是指你對金錢所擬定的計畫或是所採取的態度,而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金錢藍圖。 好的金錢藍圖能讓人變有錢;反之則讓人窮困潦倒。
Thumbnail
★我們的目標不是要擊敗市場,證明我們自己有多聰明, 或者是成為社區中最富有的家庭。 我們的目標是要有足夠的能力來過我們想要過的生活。
Thumbnail
★我們的目標不是要擊敗市場,證明我們自己有多聰明, 或者是成為社區中最富有的家庭。 我們的目標是要有足夠的能力來過我們想要過的生活。
Thumbnail
在這個世界上,「問句」相對於「答案」來的更開闊且能讓人反思。 偏偏東方的教育、職場、家庭,充滿了填鴨式、焦慮式、扁平式的快速公式,我們很少機會給自己與孩子去往內尋找重要的價值與事物,
Thumbnail
在這個世界上,「問句」相對於「答案」來的更開闊且能讓人反思。 偏偏東方的教育、職場、家庭,充滿了填鴨式、焦慮式、扁平式的快速公式,我們很少機會給自己與孩子去往內尋找重要的價值與事物,
Thumbnail
「財富」沒有上限,永遠不會有人嫌太多。 正也因為如此,我認為學習投資理財過程中,常常思考自己想要擁有什麼樣的生活、達成什麼目標是很重要的。 學習投資理財,是為了學會掌控金錢,還是被金錢掌控? 我自己學習投資理財的初期,曾經因為沒有訂下自己的目標,而經歷了一段內在不穩定的時期。
Thumbnail
「財富」沒有上限,永遠不會有人嫌太多。 正也因為如此,我認為學習投資理財過程中,常常思考自己想要擁有什麼樣的生活、達成什麼目標是很重要的。 學習投資理財,是為了學會掌控金錢,還是被金錢掌控? 我自己學習投資理財的初期,曾經因為沒有訂下自己的目標,而經歷了一段內在不穩定的時期。
Thumbnail
        在萬物齊漲,薪資不漲的時代,每個人都想方設法增加收入。可是有些人即使收入增加了,還是變成月光族,甚至是負債。這是因為他們不懂的儲蓄,也就是如何控制收支,不讓支出超過收入,道理聽起來很簡單。           慾望,是人心中的貪念,就是一個無底洞,想要擁有這個,也想要那個,永無止盡
Thumbnail
        在萬物齊漲,薪資不漲的時代,每個人都想方設法增加收入。可是有些人即使收入增加了,還是變成月光族,甚至是負債。這是因為他們不懂的儲蓄,也就是如何控制收支,不讓支出超過收入,道理聽起來很簡單。           慾望,是人心中的貪念,就是一個無底洞,想要擁有這個,也想要那個,永無止盡
Thumbnail
#嗑書系列5:《 致富心態 》 #嗑書系列5:《 致富心態 》   這本《 致富心態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還沒看之前,可能覺得應該是教導如何投資的書籍,其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但實際閱讀過後,我發現書中更多講述的是,你應該如何有一個正確的「心態 」,有許多的盲點值得學習。    
Thumbnail
#嗑書系列5:《 致富心態 》 #嗑書系列5:《 致富心態 》   這本《 致富心態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還沒看之前,可能覺得應該是教導如何投資的書籍,其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但實際閱讀過後,我發現書中更多講述的是,你應該如何有一個正確的「心態 」,有許多的盲點值得學習。    
Thumbnail
我認為這本《財富大思考》是每個台灣人都應該要上的一門「財富課」!好一陣子,我在書店裡很喜歡翻閱管理學、經濟學類別的書籍,而我發現幾乎絕大多數都是來自歐洲、美國或日本的翻譯著作,彷彿人類進步的標竿就是先進國家的文化,鮮少有台灣在地的、深根的論述當作價值觀突破的起點,或者經濟成長的出發點。
Thumbnail
我認為這本《財富大思考》是每個台灣人都應該要上的一門「財富課」!好一陣子,我在書店裡很喜歡翻閱管理學、經濟學類別的書籍,而我發現幾乎絕大多數都是來自歐洲、美國或日本的翻譯著作,彷彿人類進步的標竿就是先進國家的文化,鮮少有台灣在地的、深根的論述當作價值觀突破的起點,或者經濟成長的出發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