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種與仇恨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全球化運輸系統的發達,以及各種目的的生物引進,難免就會有逃逸的或者被刻意棄養的個體到野外,形成外來種對當地生態的危機。近年來,環保觀念也已經非常普及,大眾普遍都對於外來種威脅原生生態有一定的認知,因此,協力清除外來種成為全民共識。然而,在這件事中,我看到了一些值得再反思的部分。
可以在新聞上或者網路上看到越來越多對於外來種「仇視」的心態、語言與行為。最著名的例子應該是把鞭炮塞在綠鬣蜥嘴裡引爆這個新聞,底下的留言雖有些人點出這樣做不妥,但是多數留言仍一面倒認為做得好。固然在生態的層次,移除外來種有其重要意義。然而,看到的反應,卻更像是借機發洩仇恨而非在乎生態平衡。
一旦被認定為是外來種,似乎它就不再是有血有肉的生命,而成為一個可以恣意發洩恨意的對象。
然而,這些動物又何辜呢?當初出於非自願地被運送到「外地」,本著求生的意志逃離牢籠,卻再度成為仇殺的對象。其實,追根究底,會有外來種的問題,難道不是人類一手造成的?我們又有何理由去仇恨這些外來動物,把一切的責任都怪到他們身上呢?
的確,在事實層面上,這些外來的逃逸生物會威脅當地原生生態,因此,必須被移除。然而,更合適的處理態度,應該是帶著一份人類的歉意吧?因為人類捅出來的婁子,需要牠們犧牲生命來收拾殘局。這或許才是更合適的態度吧,是不是呢?帶著這樣的心態,也就會以盡可能不殘酷的方式去移除這些外來物種。
或許,會有人覺得幹嘛這麼麻煩?移除就移除、殺就殺,結果都一樣,什麼態度重要嗎?是的,非常重要。單一結果只是心態的呈現,心態卻會一直推動出各種相似的結果。所以心態的內容其實是塑造世界的根源。
如果把時間和視野格局拉大,會發現一些驚人的相似。人們平常把動物當成貨物,塞進狹小的鐵籠、車廂、船艙中運輸,極盡可能地剝削,在人眼裡,看不見動物的受苦,只看見利益;魚蝦在粘板上痛苦地扭動,但是我們看不見這當中的痛苦,只看見美味。平常,我們以為這只限於動物的對待。但是一但我們有這樣的心態模式——當我們把對象看成什麼(食物、貨物、財產、仇恨對象等),就會自動看不見對方活生生、有血有肉的生命情形,那麼,我們又如何能保證,人不會成為這樣的對象呢?
於是,就可以看見殖民時代,非洲的人民被當成貨物運輸、買賣、剝削,其待遇談不上任何一點點的溫度。種族主義興起時,猶太人就被當成次等人、被大量屠殺。戰爭時,戰俘也變成貨物,一樣被塞進狹小的鐵籠、車廂、船艙中運輸,被極盡可能地勞力剝削。(相關紀錄可參考:Lester I. Tenney, My Hitch in Hell: The Bataan Death March / 中譯:《活著回家:巴丹死亡行軍親歷記》 )
是不是驚人地相似呢?背後都是同樣的心態模式——一旦被視為什麼,生命的需求就自動被看不見。如果這樣的心態模式持續滋長不被反思,那麼每個人也都有潛在的危機,可以被標示為是外來人、X族人、X種人、X國人....,然後人們就再也看不見你的痛苦掙扎,可以將你置之死地。
這樣的世界,會是一個安全、溫暖、值得活的世界嗎?是我們想要的世界嗎?貌似抽象的心態,其實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希望大家共同來創造一個更包容、更溫暖的世界。
    4會員
    1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書蠹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圖書封面 易讀程度:四顆星       這本書以流暢易讀的文筆書寫,讀起來不太費力,是會被我歸類于,容易引人入勝的一本書。本書的主題圍繞著堪稱21世紀最大的問題之一:普遍性、全球性的孤獨。由於該書作者本身的專業,書本不停留在單一面向探討孤獨,而能以許多不同面向穿插來探討這個本身就是多重立體結構
    過去,我看過不少關於童年受傷、情緒調整的書籍,雖然在書籍當中很多說法與分析都讓我覺得很有道理,獲益良多,但是總覺得這些很有道理的分析跟自身還有一段難以跨越的距離。直到有一天,我看到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思想是頭腦的語言而感受是身體的語言。」這些困窘才覺得看到了出路。原來,思想的運作和情感、情緒的運
           作為補充,我想說的是,我並不是認為只有靜心和釋放最厲害,而一味著歌頌靜心與釋放而貶抑閱讀或思維,這不是我的態度。其實我在這過程當中更深體會到的是,各方面互相合作的整全畫面。過去,我的工作領域讓我主要是在思維的層次運作,欠缺實修的機會,因此,學習到靜心與釋放的方式很好地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缺
    圖書封面 易讀程度:四顆星       這本書以流暢易讀的文筆書寫,讀起來不太費力,是會被我歸類于,容易引人入勝的一本書。本書的主題圍繞著堪稱21世紀最大的問題之一:普遍性、全球性的孤獨。由於該書作者本身的專業,書本不停留在單一面向探討孤獨,而能以許多不同面向穿插來探討這個本身就是多重立體結構
    過去,我看過不少關於童年受傷、情緒調整的書籍,雖然在書籍當中很多說法與分析都讓我覺得很有道理,獲益良多,但是總覺得這些很有道理的分析跟自身還有一段難以跨越的距離。直到有一天,我看到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思想是頭腦的語言而感受是身體的語言。」這些困窘才覺得看到了出路。原來,思想的運作和情感、情緒的運
           作為補充,我想說的是,我並不是認為只有靜心和釋放最厲害,而一味著歌頌靜心與釋放而貶抑閱讀或思維,這不是我的態度。其實我在這過程當中更深體會到的是,各方面互相合作的整全畫面。過去,我的工作領域讓我主要是在思維的層次運作,欠缺實修的機會,因此,學習到靜心與釋放的方式很好地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疫情當下,我們都減少了在餐廳內用外食的頻率,這一兩年新興的外送平台給我們更多方便及選擇空間,只要幾個按鍵就能在家享受頂級的五星級餐點,的確是一大福音。不過,外送固然方便,但若出現了送餐遲延等法律爭議,應如何解決呢? 本文將簡介外送相關法律關係。
    Thumbnail
    「無辜」的受害者顯示了社會整體的「仇女」氛圍並不只由男性來建構。一開始,女人們認為自己不是兇手所針對的「那種女性」,將女性這個群體分出了自身與它者,這與今日許多女性批評性侵受害者的穿著、舉止等作為異曲同工,貶抑其他女性,並加強自身的潔淨形象,卻只是淪為體制的腳踏墊而已。
    Thumbnail
    在晚間六點的時刻,王浩宇的罷免案以剛好跨越門檻的數字通過罷免,等到經過中選會最後的確認發布後,王浩宇也正式要褪下議員的職位,然而這一次的罷免案中卻有許多的細節值得大家關心。 一、罷免勢力的背後組成 二、桃園前哨戰打贏後士氣大振,後續帶來的影響 三、王浩宇的下一步規劃 首先,這次的罷免領銜的政黨以國民
    Thumbnail
    我們燃香祝禱,祈求風調雨順,闔家平安,放下香後卻開始對信仰另一種顏色的朋友大聲撻伐,說他們根本就是出賣了我們。 我們雙手互握,低頭禱告,請求天主憐憫,降福人世,雙手放開之後卻開始指責別人,說他們包藏禍心,只會算計,見不得別人好。
    為什麼基督徒所言所行和耶穌基督差這麼多?一個關鍵的盲點是,耶穌清楚明白自己的存在是為了死(為眾人而死)。但是基督徒群體的存在,卻自以為是要擴大且延續下去。 基督徒反同婚背後的恐慌和害怕,也是出於這種「拒絕死」的概念。基督徒群體保護自己,甚至以傷害別人來確保自己的權利益處。如此一來仇恨是
    Thumbnail
    <p>「『納粹』是當時做錯事的一群德國人,而之後所有的德國人都為此道歉,付出了代價。我們不恨德國人,也不需要原諒現在的德國人——業不是他們造的。他們承受著先人的惡,也面對、反省著先人的惡!」</p>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疫情當下,我們都減少了在餐廳內用外食的頻率,這一兩年新興的外送平台給我們更多方便及選擇空間,只要幾個按鍵就能在家享受頂級的五星級餐點,的確是一大福音。不過,外送固然方便,但若出現了送餐遲延等法律爭議,應如何解決呢? 本文將簡介外送相關法律關係。
    Thumbnail
    「無辜」的受害者顯示了社會整體的「仇女」氛圍並不只由男性來建構。一開始,女人們認為自己不是兇手所針對的「那種女性」,將女性這個群體分出了自身與它者,這與今日許多女性批評性侵受害者的穿著、舉止等作為異曲同工,貶抑其他女性,並加強自身的潔淨形象,卻只是淪為體制的腳踏墊而已。
    Thumbnail
    在晚間六點的時刻,王浩宇的罷免案以剛好跨越門檻的數字通過罷免,等到經過中選會最後的確認發布後,王浩宇也正式要褪下議員的職位,然而這一次的罷免案中卻有許多的細節值得大家關心。 一、罷免勢力的背後組成 二、桃園前哨戰打贏後士氣大振,後續帶來的影響 三、王浩宇的下一步規劃 首先,這次的罷免領銜的政黨以國民
    Thumbnail
    我們燃香祝禱,祈求風調雨順,闔家平安,放下香後卻開始對信仰另一種顏色的朋友大聲撻伐,說他們根本就是出賣了我們。 我們雙手互握,低頭禱告,請求天主憐憫,降福人世,雙手放開之後卻開始指責別人,說他們包藏禍心,只會算計,見不得別人好。
    為什麼基督徒所言所行和耶穌基督差這麼多?一個關鍵的盲點是,耶穌清楚明白自己的存在是為了死(為眾人而死)。但是基督徒群體的存在,卻自以為是要擴大且延續下去。 基督徒反同婚背後的恐慌和害怕,也是出於這種「拒絕死」的概念。基督徒群體保護自己,甚至以傷害別人來確保自己的權利益處。如此一來仇恨是
    Thumbnail
    <p>「『納粹』是當時做錯事的一群德國人,而之後所有的德國人都為此道歉,付出了代價。我們不恨德國人,也不需要原諒現在的德國人——業不是他們造的。他們承受著先人的惡,也面對、反省著先人的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