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救傷與自然倫理的兩難

近年來,包括對寵物的關心越發上升、路殺事件頻繁出現在媒體,大家對動物權的意識也跟著上漲。如今,不少人們雖然沒有加入動物救傷或相關機關的能力,但也會積極通報動物需要協助的訊息給相關單位,請求專業人士做後續的接手工作。然而在上完這堂課後,我不禁感受到救傷與自然倫理間難以取捨的困境。

救活了卻回不去?動物園的救傷與管理

在經歷幾個令人滿腔熱血的成功案例後,這則故事卻讓心像割裂一般痛苦。

民眾撿到並交給動物園的,是一隻還沒斷奶、應該掛在媽媽身上的獼猴寶寶(這天我才知道,獼猴寶寶在一歲前媽媽是不會讓他落地的),而當時他因為絕食的關係變得相當虛弱,園方認為他幾乎是無法救活的。然而,在講師的悉心照顧下,不能說是奇蹟,而是透過講師的用心和真誠,讓小獼猴打開了心房,也讓他一天天健康長大。

講師說,因為自己沒有孩子,所以小獼猴就像她的親生孩子一樣。

在小獼猴已經八個月,活蹦亂跳的時候,講師嘗試和動物園提及是否應該讓他回歸族群。在野外族群中,如果小猴子的母親不幸罹難,小猴子將由族群中的其他母猴接手照顧,因此小猴子會免於受到其他雄猴的欺凌,也可以在長大後順利融入屬於他們的社群中。然而,園方拒絕了,擔心小猴子進到族群中會受到傷害。於是回歸族群的事不了了之,即使講師帶著小獼猴走到動物園給獼猴族群看,而那些母猴氣得直跳腳。

回到動物園麾下的小獼猴只能待在單獨房裡,過著遠離族群,也沒有親近的人陪伴的生活。那該是多麼撕心裂肺的處境?誰能想像一個人類孩子,在一隻手可以數出來的年紀中,被迫與母親拆散兩次呢?如果這聽來是一件如此殘忍的事,那麼作為台灣島上唯二的原生靈長類,我們又怎麼能容許這件事發生呢?

等下一次回歸機會,已經是小猴子兩歲多,屏科大的教授來做「靈長類併群」演講的時候了。當時作為志工的講師跟教授談一談,決定雖然晚了,但仍建議園方再試一試。但是,小猴子被拒絕了。已經鄰近三歲的他,不再是母猴眼中需要保護捍衛的對象。如今,小猴子永遠失去了回歸族群的機會,終其一生只能待在單獨籠中,並服用著抗憂鬱類的藥物。

我後來不再去看他了。
因為比起關注他過得好不好,我更擔心他想起我,想起他曾經的記憶。

動物需要的是活著或尊嚴:救傷與安樂死的抉擇

在羽化中折損翅膀的蝴蝶,不厭其煩的爬上高處,試著飛翔,而後墜落。這是一個優美抑或殘酷的畫面呢?是該被稱作不忍或是抗戰的象徵呢?在孵化後落巢的鳥兒摔斷了腿,無倫如何努力都不可能再次站起來,此時應該就活牠,或者讓他尊嚴的離去呢?

一樣的情境,兩位講師帶出截然不同的觀點。有人在這之中看見生命頑強生存的一面,也有人看到這之中殘酷冷漠的真實。當一隻蝴蝶再也無法翱翔空中,究竟是給牠一個痛快的死亡比較美,或是讓他苟延殘喘直到看盡生命所有可能呢?所謂好生之德,讓生物們在所有生死邊緣緊抓著生命,在這之中,擁有無上科技的人類才有考量尊嚴的餘地。即便是得以自己做出抉擇的人類安樂死,也仍然有非常大的爭議在坊間,為什麼各個動物的安樂死,可以由拾取到該動物的人替他做決定呢?

我們選擇營救,是因為自己的惻隱之心,然而透過我們的良知,真的就能替對方做出最好的決定嗎?在人類的社會中,多的是美好的一廂情願,也多的是白色謊言。透過自身影射到動物身上的期望,或許不是對牠而言最好的決定,而是做為人類的自己認為好的抉擇。

或許這確實只是假議題。我們永遠無法得知動物想選擇生或死。然而,在他們生存的自然中,從未有這樣的抉擇存在,他們只能依仗本能,拚了命的向生而生。

需要救援或尊重自然循環

延續上面的議題,另外需要重新思考的,還有自然究竟需要多少人類的介入。因為人類的建設與文明發展,許多動物面臨路傷或受到獵捕器具的傷害,因此,我認為從這些情境底下就住這些生物勢在必行。然而,諸如落巢或其他自然發生的捕獵關係,是否在人類干預的範圍內呢?

講師曾說過,她親眼看著自己救起的小松鼠爬到樹上,將綠繡眼的雛鳥一隻隻吞下肚。那是任誰看見了都會驚呼的殘忍畫面。

我應該阻止牠嗎?
不,那就是牠的天性,那就是自然。

那麼,一窩因為強風而吹落的鳥兒,是否也應該受到大自然的洗刷,作為自然演化的一部分為人們所接受呢?無論是侵占他們的地盤,或是救助那些不該存活下來的生命,都是一種人類干預自然的表現。雖然一個出自掠奪,一個出自悲憫。

「所以我決定,如果牠們被我遇到了,那我就會選擇救牠們。因為我遇到牠了。」

講師最後用這樣的話說明她的理念。我想,人確實無法做到如此鐵面無私,無法棄眼前的生命於不顧,卻也不能放棄既有的生活。無論是人和人之間、人和自然之間,講求的都是一種關係,一種維繫或緣分,在時候到時,謹記堅定自己的信念。

附言

失去了當今的地球生態圈,人類無處可去。失去了生態的多樣性,世界必然會顛覆。然而我認為人在不過分追求擴張與發展的同時,也不必把所有生物的生死套上人類的濾鏡。人和所有生物一樣,終將生死,只是人類有更好的福利政策,讓更加對樣化的個體都可以存活。然而在大自然中的牠們,除了人類的帶來的考驗,同樣受到自然的天擇所篩選。許多該被淘汰的個體應該以別的姿態回歸自然,不一定是以完好、存活的模樣才能做為自然的一份子。

紀錄一些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雜思和手記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宜蘭】生生園The Wild//開箱北歐森林系包棟民宿!今晚就和獅子、斑馬、長頸鹿一起住在森林裡吧!(親子&寵物友善)坐落宜蘭壯圍的生生園以叢林中的獅子、老虎、斑馬、長頸鹿、大象等動物為主軸穿梭在各個空間,備有戶外推桿場、戶外戲水池、室內兒童遊戲區、頂樓觀星台、電動麻將桌、桌遊、零食吧、KTV,非常適合親子及大群朋友們包棟同樂。親子備品有施巴寶貝沐浴品、消毒鍋、兒童椅、澡盆等。提供港式九宮格早餐,好看又好吃!
Thumbnail
avatar
• Ruby 's blog • 洋菜耍廢生活記錄員
2023-10-12
連接人們。連接區域。連接活動。連接服務。然後就可以連接未來~地方創生小型基地日本的地方創生即使在人口減少和老齡化非常嚴重的地區,當地居民也會為地區的未來製定積極的計劃、解決地區問題,維持和保障當地必要的生活服務功能,以確保地區的就業和收入。 什麼是“小基地”? 就是運用小學學區等多個村莊聚集的基礎生活圈,通過“連接技術”將分散的各種生活服務和社區活動場所連接起來,促進人
Thumbnail
avatar
喬以思
2023-08-30
不當公務員就只剩不務正業的斜槓仔?身為森林系邊緣人,走到哪依舊只是個邊緣人,儘管在年初離職的時候,我還不曾想過我會走到這裡......。 我非常喜歡森林系為我帶來的這一切,腦海中也曾畫過許多張未來森林的藍圖。 因為我認為,除了公務員以外,森林應該擁有無限種可能!
Thumbnail
avatar
森林邊緣 | 雨愔
2023-07-12
騎車或行走時遭遇動物攻擊受傷之救濟探討假設:某一條街於同一天發生行人(或騎士)遭到動物追趕咬傷事件,該找誰求償呢? 首先,我們應該先釐清的是,「動物」是有主或是無主,因此,可分別從以下分析:
avatar
公職隨手筆記
2023-06-25
只要發生過心房顫動,中風風險就大幅上升,藥物治療勿中斷,心臟專科醫師圖文解析「醫師,我的手錶有偵測到心房顫動耶!請問這是代表什麼意思呢?」王伯伯掏出手機打開心電圖紀錄。 「你有感到不舒服嗎?」醫師問。 「有時候會覺得心悸,有點頭暈。」王伯伯想了想,憂心地問,「聽說心房顫動會中風,接下來該怎麼辦?」
Thumbnail
avatar
照護線上
2023-06-12
🍀【臼井聖火靈氣學員的上課心得-45】聖愛海洋~在瞬間體悟到自己的真實本質和內在力量的經驗。獲得了一種重生的感動和力量🧑‍🎓🧑‍🎓🧑‍🎓跟著老師的指引,我看見我站在山壁上,眼前是一大片海洋,下一秒畫面中的我沒有一絲猶豫的就往海裡跳,雖然一切發生的很突然,但我可以感覺畫面中的我是迫不及待的想投入海裡,好像期待著什麼會發生的感覺。 🌊🌊🌊在海裡的感覺很寧靜,我試著將身體的每個部位都放鬆,讓自己慢慢地往
Thumbnail
avatar
富美子國際靈氣學院
2023-06-08
沒談成合作就沒價值?適當扮演顧問角色並給予對方有價值的資訊來獲得商業合作機會:awoo 阿物科技 BD 副總 Crane台灣知名 Martech 公司 awoo 阿物科技 BD 副總 Crane 接受專訪時表示,對外在談合作時他有個「必備的起手式」,除了降低給人的目的性外,對內也會跟團隊夥伴確定每個人的「三個重要性任務」,藉此整合公司資源帶領大家做出有效的決策,更進一步帶大家找到其他合作機會。
Thumbnail
avatar
孫敬Archer Sun
2022-09-28
為何廠商誤刪檔案事件層出不窮? 真正的備份不是有做就好,要做到「手滑」也不怕上周公視新聞片庫傳出資料遭外包廠商誤刪事件,一時成為熱門話題,其實類似觀念之前已討論過(作為工程師你有「手滑」釀禍過嗎? 在工作上降低出錯率比追求好技術更為重要),很多人一直咎責為何廠商會誤刪(難道又手滑?)還有異地備援問題,甚至疑惑這類誤刪事件怎麼層出不窮,難道沒辦法遏止嗎? -
Thumbnail
avatar
RUBY 大叔
2022-03-24
《第十三則大哉問 野生動物救傷,我該插手多少?》最近自保社推動清大校內的野生動物救傷,曾經接獲通報紅嘴黑鵯、黑冠麻鷺、赤腹松鼠、燕子、麻雀,有些由我們接手送往獸醫院後照顧,有些指點發現者自己送去獸醫院或交由志工,有些在獸醫院安樂死,隨著不斷提供協助,私訊粉專求助的人越來越多,但我心裡總有一個疑慮,就是我到底該不該插手?
Thumbnail
avatar
陳政佑
2020-07-04
三十分鐘內就懂的系列—經驗與理論(實務上的比喻)這篇要來談一下理論與經驗在台灣一般社會上的狀況,筆者嘗試用比較白話文的方式來解釋有關方法論的東西。 也就是要說明,台灣人一般來說,究竟是經驗取向還是理論取向?會談這問題,主要是因為最近有一些包括法律上的連署問題、社會上的政治批判等等。
Thumbnail
avatar
王立第二戰研所
2007-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