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德國時經營一家給獨自旅遊的女人們住宿幾晚的堅強淑女客棧,客棧地點不定,我住哪,客棧就在哪,早期在佛萊堡、多數時間座落於柏林(換過幾個地址)、暫回台灣時,客棧就現身於台北。
客棧一晚18歐元,一晚一人,客源來自廣大的華語世界,從台灣、香港、馬來西亞到中國、泰國、印度都有,或來自於背包客棧上的小廣告,也可能是google柏林旅遊資訊時,找到我的部落格、進而發現竟有此一客棧,很偶爾也有是從Couchsurfing來的(就不收費了)。客棧佛係經營,沒有淡旺季之別,生意處在夠我付房租又不至於生厭的剛剛好狀態,如果遇老闆娘自個兒要去旅行,客棧就任性歇業。
有些客人後來成了現實生活中的好姊妹,多數隔日就相忘於江湖,共同點是來之前她們都讀過我的幾篇文章、住宿時她們也交換了自己的故事。
經營堅強淑女客棧之於我,是一場關乎「人與人的相遇」的冒險之旅,也是一個驗正「持續地網路書寫是有意義」說法為真的社會實驗:曾有過一個簡短的對話:「讀了一篇妳的文章覺得很受用,趁這次來歐洲旅行,就想見上一面。」「介紹柏林的街車小旅行嗎?」「不是,M離開妳之後,妳說就算踩著碎玻璃也要咬牙踏過去那篇。」那篇遠在去德國讀書、客棧開幕前、某次痛徹心扉的短暫戀情之後,死去活來寫下的日記,甚至是所有在我關乎情殤的文字裡,最不成章的文字,它療癒了一個女孩,並千里迢迢把她帶到我家來。
偶然在看到一個留言,大意是說在部落格還是個人自架網站的內容會因社交功能減弱(相較於臉書粉絲頁、方格子、Medium、或Matters來說)而成為一座孤島,然堅強淑女客棧存在過的事實證明了:即使所有不帶社交性質的網路書寫只能是座孤島,有朝一日還有漂流的魯賓遜上岸。
「不過,你不覺得從舊時代部落格進化到Medium這類更多人能夠並且更容易靠寫作獲取收入的型態和從民宿或Couchsurfing進化到Airbnb的共享經濟是差不多的概念嗎?」
前幾天和老公討論到Airbnb就是一門生意,取決於性價比,旅人/主人之間可能產生的火花已熄滅,當然不是說接待主人不應該收費,堅強淑女客棧始終有收費,自己在中國或是東南歐鄉間旅行時且走且住的農家樂也都有收費,然牽涉到付費之後的星星評比,旅人一路走來的經歷和在地生活的悲歡喜樂,多說一句都顯得矯情,儘管交換鑰匙時噓寒問暖、歸還鑰匙後,各自在社交媒體上打卡還是必要。
在新的時代裡,堅強淑女客棧不合時宜的永遠歇業了。
而我在想,儘管沒有多少人願意承認,然各種寫作平台標榜「創作有價」之於作者和讀者,最後和Airbnb曾經對房東和旅客的美好承諾,終會殊途同歸。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懇請在自介下方的綠色圈圈拍手5次↓↓,助我得到實質的回饋,謝謝!關於堅強淑女客棧的由來,如果有人有興趣知道,我會補充在留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