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出現多個家庭傳播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臺灣華航機師,同住在一起的家人之中,已經有多位遭到感染,這樣感染率高嗎?有沒有醫療証實呢?

有!真的有!

而且在今年1月份,我已經一直提醒「哪些家人容易傳播病毒🦠」,

今天再次整理提醒大家:

1.三大冠狀病毒🦠,哪種易引起家庭傳播?

2.誰是家庭傳播的高危險族群?

3.如何避免家庭傳播?

先説說,三大冠狀病毒🦠,引起的家庭傳播

我們人類近年,被三大冠狀病毒🦠攻擊,SARS病毒🦠、MERS病毒🦠、和 COVID19 病毒🦠

三者之間,在家庭的傳播率不同:

SARS病毒🦠:傳播率 7.5% (風險範圍:4.8%-10.6%)

MERS 病毒🦠:傳播率4.7 % (風險範圍:0.9%-10.7%)

COVID19 病毒🦠:傳播率 16.6% (風險範圍:14%-19.3%)

這樣大家看出來了,COVID19 病毒🦠(16.6%),是三大冠狀病毒🦠中最容易造成家庭傳播的。

raw-image


當一個家庭中有一位未確診病例,在“他二天未發病之前,他在家中,至少有5次的接觸史了”。

2020年11月,JAMA國際期刊,曾經對77758位病患,登上54篇所有國際期刊發表,做了整合研究,想找出,誰會是家庭傳播者的高危險族群:

誰是家庭傳播的高危險族群?

raw-image

1.有症狀者

如果病例在家有症狀(18%),其引起家庭傳播,比那些無症狀感染者(0.7%)更高的。

2.成年者 vs 未成年

成年者(>18歲),其(28.3%)引起家庭傳播,比那些未成年(16.8%)更高。但南韓🇰🇷研究了10592病例,發現10-19歳的病人,會是家庭傳播主要高危險者,可能是他們大部分都是無症狀感染者為主,大家都不會提防這些年級的家庭成員吧!

3.伴侶

男女之間/夫妻之間(37.8%),如果和其他家庭成員(17.8%)比較,肯定是家庭中,容易互相傳播的主要對象。

raw-image

4.一個家庭成員 vs 家庭多成員

家庭如果只有一個家庭成員(41.5%),比有三個家庭成員(22.8%)會更高。

作者解釋,這就是為何伴侶之間的家庭傳播最高,因為睡在一起,親密接觸,同一個房間,長時間接觸...


臺灣華航機師,同住在一起的家人之中,遭到感染,這樣感染率高嗎?

ANS : 家庭內的成員愈多,家庭傳播愈高。這就看各機師家庭內的成員有多少了?

美國🇺🇸自己的另一個研究,郤指出,家庭內的成員愈多,家庭傳播愈高。

只要「 >3個家庭成員以上,其家庭傳播馬上會超過50%

2個家庭成員,造成家庭傳播機會是 20%

3個家庭成員,造成家庭傳播機會是 47%

4個家庭成員,造成家庭傳播機會是 53%

5個家庭成員,造成家庭傳播機會是 70%

6個家庭成員,造成家庭傳播機會是 67%

raw-image

5.慢性疾病患者

家庭成員如果有免疫功能低下(15.9倍風險)的慢性疾病像是糖尿病(7.1倍風險)患者,他們都是容易受到家庭傳播的對象。

家庭傳播和社區傳播關係

專家認為:即使在社區傳播很低,家庭傳播,仍然是會非常流行的,而且也會進一步發展更大的社區傳播。

在模擬的研究中發現,家庭傳播其實是,影響R0值下降的主要原因:

只要在家庭中,保持安全距離,R0值可影響30%-55% 、如果沒有保持安全距離,R0值只被影響5%-35%而已。

如何避免家庭傳播?

避免家庭傳播,不外乎也是,除了剛說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可降低R0值,還有囗罩,勤洗手。

1.戴口罩,勤洗手

在家庭中疑有高傳播者,可以戴上口罩,因為有79%效果,可以降低家庭傳播風險。但病例如果發病後,才來戴口罩,是沒有明顯的保護作用。

衛生人員介入,可以使戴口罩增加 57 % 、勤洗手43 %。

raw-image

2.家庭的消毒

在家使用消毒水,消毒家中環境,有77%效果,可以降低家庭傳播風險。


3.空氣流通

3.1打開窗戶

最簡單的,最大的效益,就是打開你家的窗戶,使家庭空氣流通。美國🇺🇸CDC也建議如此,可以降低病毒🦠飛沫濃縮聚集在房間內。

raw-image

如果你家有窗,但不能打開,可以用空調。

3.2空調設定

🈲️用內循環的設定,這樣,你只有一直吸入房間內的病毒🦠而已,請設定,外循環,就是讓外面空氣,入你的房間,你房間內髒空氣排出。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建議,每60分鐘要完全更換12次空氣。

3.3使用風扇

風扇,幾乎人人家裡都有。但禁止使用風扇,對著你直接吹(只有增加風險)。

在你打開的大門或窗戶邊,打開風扇,促進氣流往外抽送,才是正確使用方法。

raw-image

可見得家庭傳播,是要非常認真要去介入,才能有辦法減少到變成社區傳播的爆發。


來源:

https://idoctor.timelog.to/a230790252

https://gh.bmj.com/content/5/5/e002794.long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283139/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3315116/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3185244/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軒醫師的沙龍
891會員
513內容數
醫學博士 微創內視鏡重症醫師/專欄作家/古文愛好者/2023年全球傑出僑生2019年中華十大傑出校友2015年僑大60週年𠎀出僑生校友2012年師大𠎀出校友2023年中科大𠎀出校友👨🏻‍🎓。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可以用科學來提醒大家... 「用生命看健康❤️,用生活過健康❤️」
黃軒醫師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1/08
《航班95.7%廢水,有新冠病毒痕跡》 抽查癈水,看看有沒有病原體,以便知道研究的社區,研究的群體中,有沒有會發生什麼樣的流行疾病趨勢,這個對公共衛生事件應變,是非常重要的檢驗方式! 一樣的,在pandemic 下,我們去檢驗航班的廢水中的covid 病毒濃度量,就是要看看有沒有病原體帶入境來。這樣
Thumbnail
2023/01/08
《航班95.7%廢水,有新冠病毒痕跡》 抽查癈水,看看有沒有病原體,以便知道研究的社區,研究的群體中,有沒有會發生什麼樣的流行疾病趨勢,這個對公共衛生事件應變,是非常重要的檢驗方式! 一樣的,在pandemic 下,我們去檢驗航班的廢水中的covid 病毒濃度量,就是要看看有沒有病原體帶入境來。這樣
Thumbnail
2023/01/07
媒體詢問:為何「驟然解封」,會導致疫情擴散失控?A. 英國🇬🇧研究這個關於如何,解封才是最佳的模式,早在2020年10月,英國🇬🇧的Oxford大學研究團隊,就已經做了探討:" 什麼才是最佳解封降階方式? "他們提出兩種解封降階的方式比較 :1.馬上開關的策略(On and Off Stra
Thumbnail
2023/01/07
媒體詢問:為何「驟然解封」,會導致疫情擴散失控?A. 英國🇬🇧研究這個關於如何,解封才是最佳的模式,早在2020年10月,英國🇬🇧的Oxford大學研究團隊,就已經做了探討:" 什麼才是最佳解封降階方式? "他們提出兩種解封降階的方式比較 :1.馬上開關的策略(On and Off Stra
Thumbnail
2022/02/20
記者問:KTV 唱歌📷,容易染疫嗎?」 這答案:當然是的! A. 我常常提醒 在pandemic 下,唱歌📷,都要戴口罩📷才安全 尤其是一群朋友,你認識也好,不認識也好, 只要一起唱歌跳舞,更需要戴口罩📷! 因為現在的病毒📷,已經大都會以無症狀、或輕微症狀呈現 在大家一起歡唱時
Thumbnail
2022/02/20
記者問:KTV 唱歌📷,容易染疫嗎?」 這答案:當然是的! A. 我常常提醒 在pandemic 下,唱歌📷,都要戴口罩📷才安全 尤其是一群朋友,你認識也好,不認識也好, 只要一起唱歌跳舞,更需要戴口罩📷! 因為現在的病毒📷,已經大都會以無症狀、或輕微症狀呈現 在大家一起歡唱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一旦家裡出現確診者之後,同住的家人在照顧確診者之餘,如何未確診家人不被傳染,是首要的考量。 我的好朋友的案例則是確診者和非確診者,分開住在同一棟樓的不同樓層,但不知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最後也都全部確診,畢竟生活有密切接觸的一家人,忽然要完全區隔開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Thumbnail
一旦家裡出現確診者之後,同住的家人在照顧確診者之餘,如何未確診家人不被傳染,是首要的考量。 我的好朋友的案例則是確診者和非確診者,分開住在同一棟樓的不同樓層,但不知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最後也都全部確診,畢竟生活有密切接觸的一家人,忽然要完全區隔開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Thumbnail
病毒是真實的存在任何一個角落中,一個不經意的碰觸都可能讓自己有意無意間被感染。除了生理上要面對的衝擊外,心理的調適以及如何帶給身邊確診者支持,都同樣是這個時刻更需要被發揮的精神。
Thumbnail
病毒是真實的存在任何一個角落中,一個不經意的碰觸都可能讓自己有意無意間被感染。除了生理上要面對的衝擊外,心理的調適以及如何帶給身邊確診者支持,都同樣是這個時刻更需要被發揮的精神。
Thumbnail
A. 當一個家庭中有一位未確診病例, 其實在“他2-3天未發病之前,他在家中,至少有5次的家庭成員接觸史了”。 美國📷的一個研究,指出,家庭內的成員愈多,家庭傳播愈高。 只要「 >3個家庭成員以上,其家庭傳播馬上會超過50%」 2個家庭成員,造成家庭傳播機會是 20% 1.戴口罩,勤洗手
Thumbnail
A. 當一個家庭中有一位未確診病例, 其實在“他2-3天未發病之前,他在家中,至少有5次的家庭成員接觸史了”。 美國📷的一個研究,指出,家庭內的成員愈多,家庭傳播愈高。 只要「 >3個家庭成員以上,其家庭傳播馬上會超過50%」 2個家庭成員,造成家庭傳播機會是 20% 1.戴口罩,勤洗手
Thumbnail
在一般大眾的眼中,新冠病毒的問題或許比較偏向個人衛生或客觀醫學議題;但隨著這幾天在萬華,疫情持續發燒,「民間社團幹部」、「阿公店員工」和「航空公司員工」三大類社會身分的社會性格、鄰里關係與休閒活動的差異性,頓時成為瞭解新冠病毒「為何在此」及「如何傳布」的重要社會成因和路徑解釋。
Thumbnail
在一般大眾的眼中,新冠病毒的問題或許比較偏向個人衛生或客觀醫學議題;但隨著這幾天在萬華,疫情持續發燒,「民間社團幹部」、「阿公店員工」和「航空公司員工」三大類社會身分的社會性格、鄰里關係與休閒活動的差異性,頓時成為瞭解新冠病毒「為何在此」及「如何傳布」的重要社會成因和路徑解釋。
Thumbnail
從雙北升為三級警戒,全台開始停課不停學,身為媽媽的我,也近乎崩潰狀態。 這週,教育部繼續宣布停課至六月十四日,全台的父母又是一陣哀號。但想到前線的長官與醫護人員們,又默默把自己小小的崩潰收起來。
Thumbnail
從雙北升為三級警戒,全台開始停課不停學,身為媽媽的我,也近乎崩潰狀態。 這週,教育部繼續宣布停課至六月十四日,全台的父母又是一陣哀號。但想到前線的長官與醫護人員們,又默默把自己小小的崩潰收起來。
Thumbnail
臺灣華航機師,同住在一起的家人之中,已經有多位遭到感染,這樣感染率高嗎?有沒有醫療証實呢? 有!真的有! 而且在今年1月份,我已經一直提醒「哪些家人容易傳播病毒🦠」, 今天再次整理提醒大家: 1.三大冠狀病毒🦠,哪種易引起家庭傳播? 2.誰是家庭傳播的高危險族群? 3.如何避免家庭傳播? 先説
Thumbnail
臺灣華航機師,同住在一起的家人之中,已經有多位遭到感染,這樣感染率高嗎?有沒有醫療証實呢? 有!真的有! 而且在今年1月份,我已經一直提醒「哪些家人容易傳播病毒🦠」, 今天再次整理提醒大家: 1.三大冠狀病毒🦠,哪種易引起家庭傳播? 2.誰是家庭傳播的高危險族群? 3.如何避免家庭傳播? 先説
Thumbnail
COVID19 和其他病菌的共同感染(Co infection) 別以為,COVID19 只會併發流感病毒而已 那些伴隨著COVID19 而來的是一大堆的病菌趁機而入,這些東西才要命。而不是只有流感病毒🦠而已。 很多流感病毒🦠或新冠病毒🦠感染引發了重症狀態,最後通常死於 :  1.發炎風暴
Thumbnail
COVID19 和其他病菌的共同感染(Co infection) 別以為,COVID19 只會併發流感病毒而已 那些伴隨著COVID19 而來的是一大堆的病菌趁機而入,這些東西才要命。而不是只有流感病毒🦠而已。 很多流感病毒🦠或新冠病毒🦠感染引發了重症狀態,最後通常死於 :  1.發炎風暴
Thumbnail
不知不覺,人類和COVID19 交往半年了。記得剛開始,歐美媒體以為香港🇭🇰和臺灣,會是全球最嚴重的 慢慢的韓國,日本🇯🇵大爆發⋯⋯歐美國家似乎仍然在隔岸觀火,到了意大利🇮🇹、整個歐洲國家,已經摳成病毒🦠之家,美國🇺🇸仍然只是輕呼籲大家加油吧! 美國🇺🇸,又成功追上成功病毒�
Thumbnail
不知不覺,人類和COVID19 交往半年了。記得剛開始,歐美媒體以為香港🇭🇰和臺灣,會是全球最嚴重的 慢慢的韓國,日本🇯🇵大爆發⋯⋯歐美國家似乎仍然在隔岸觀火,到了意大利🇮🇹、整個歐洲國家,已經摳成病毒🦠之家,美國🇺🇸仍然只是輕呼籲大家加油吧! 美國🇺🇸,又成功追上成功病毒�
Thumbnail
昨天大家都報導:韓國疫情才剛控制住,又爆發群聚感染!一名年輕「毒王」夜遊5夜店,已有15人確診。 群聚感染事件,一直是covid19 的炸彈 有時候只是零星炸開,有時候卻是大爆炸,這會令人防不勝防。 今天就寫記者常常問我: 哪些地方,最容易發生群聚感染? 曾研究人員發現在318個不同群聚感染事件,
Thumbnail
昨天大家都報導:韓國疫情才剛控制住,又爆發群聚感染!一名年輕「毒王」夜遊5夜店,已有15人確診。 群聚感染事件,一直是covid19 的炸彈 有時候只是零星炸開,有時候卻是大爆炸,這會令人防不勝防。 今天就寫記者常常問我: 哪些地方,最容易發生群聚感染? 曾研究人員發現在318個不同群聚感染事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