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 的共同感染(Co infection)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COVID19 和其他病菌的共同感染(Co infection)
別以為,COVID19 只會併發流感病毒而已
那些伴隨著COVID19 而來的是一大堆的病菌趁機而入,這些東西才要命。而不是只有流感病毒🦠而已。
很多流感病毒🦠或新冠病毒🦠感染引發了重症狀態,最後通常死於 :
1.發炎風暴
2.繼發性的抗藥性細菌感染或霉菌感染
而其實,重症患者,已經不是死於COVID19 病毒本身的感染了。
共同感染的病菌,不會只有其他的流感病毒而已,其他不是流感的病毒🦠,細菌/霉菌都會伴隨COVID19 一起感染身體。

為什麼我們在乎COVID19 的共同感染 ( Co infection ) ?

答案:重病,死亡率
Coinfection 是使病人住院天數延長,需要更多醫療耗能,什至併發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中國研究
這些併發細茵/霉菌感染的人,有《70.6%》需要在加護病房接受治療。
巴西研究
巴西自己研究發現,那些有共同感染 ( Co infection )的COVID19 病人,其死亡率是2.5倍 ( 和那些沒有共同感染比較 )


哪些人比較容易有Co infection ?

1.COVID19 重病患者
輕症的COVID19併Co infection的機率只有細菌感染(7.7%)、霉菌感染(3.2%)。一但進入COVID19 重症,其併Co infection的機率,馬上劇增。只有細菌感染(25.5%)、霉菌感染(10.9%)。
2.中生代的人
我們知道COVID19 很容易感染年輕到老人患者。一項研究發現,在 COVID19 感染者的年齡中位數是 - 47 歲。而併有共同感染個案們,年齡中位數是 - 【51 歲】。
為什麼COVID19 重症易造成Coinfection?
答案就是:發炎、破壞,下降和協同
1.發炎連鎖反應
高度快速製造很多地方發炎,引起了人體的免疫系統打擊,COVID19 有效的促進發炎細胞釋放大量的激素像IL-6 和 MCP -1 這些化學物質,參與大暴動的感染
2.肺泡大量破壞
由於COVID19主要攻擊呼吸道,導致大量的肺泡損壊、引發更多的ACE2的出現,更是使更多的COVID19 感染,易造成嚴重災情。
黏膜組織纖毛運動受損,使得病人痰或發炎反應留下的碎片、分泌物,不容易清除咳出、這些戰爭中的產品同時也含有大量的其他病菌,容易繼發次波,更嚴重感染。
3.腸道免疫下降
COVID19 大量殺死身體內的淋巴細胞,什至殺手細胞。腸道免疫系統無法維持完整的防守,原本好的細菌很快被消滅,取而代之的是具有毒性的細菌,伺機而動,只要有適當的破囗,將滲入血液,到全身形成了,敗血性休克的下場。
4.協同作用
冠狀病毒🦠,是容易和其他病毒引起協同作戰的。白話文就是叫其他病毒🦠,一起攻擊人體免疫系統。
2008年已經發現SARS病毒🦠(也是冠狀病毒🦠的一種),如果併有百日咳病菌,肺部都比沒有感染到百日咳病菌破壞比較嚴重。研究人員認為,是百日咳的引入,使得原本的發炎反應更激烈,促細胞發炎因子大爆炸,使得接下來的激素風暴影響了身體狀況。

哪些病菌容易和COVID 19 造成Coinfection?

1.呼吸病毒

一般人病毒感染,併發其他呼吸病毒的機率可是10-68%
中國研究:
COVID19 患者合併呼吸系統病毒感染機率是《3.2%》 ; 有《2.2%》可以併發其他呼吸道的兩種病毒。
美國🇺🇸研究
COVID19 患者合併呼吸系統病毒感染機率是 《20.7%》。其中其他家族的冠狀病毒🦠(非COVID19 ,非SARS 、非MERS)感染是主要的病毒🦠感染。


2.細茵和霉菌

一般人的病毒🦠感染,會有《11-35%》機率,併發細茵/霉菌感染的。
中國研究
中國大陸研究COVID19 的病人,有《20%》,會并併發細茵/霉菌感染的。
瑞典研究
瑞典學者和西班牙的研究,對已經死亡的16654 COVID19 病例培養發現有《11%》的Coinfection

病毒🦠

中國研究
呼吸道融合病毒,冠狀病毒🦠HKU 1 、副流感病毒、A型流感,霉漿菌.常常在COVID19 的病人共同感染身上發現。
美國研究
呼吸道融合病毒,鼻病毒、非COVID19 病毒,是最常見的共同感染的病毒。

細菌和霉菌

國外研究,那些在住院少於5天的COVID19 患者,很少見到細菌和霉菌共同感染。

細菌

鮑氏不動桿菌克雷伯氏肺炎菌肺炎鏈球菌,是最容易發生危險。
研究人員認為是重病患者【長住醫院】(超過5天),又要插入很多【導管治療】,增加了這些抗藥性細菌感染,才會有「鮑氏不動桿菌」感染是最常見的細菌。

霉菌

伊朗在COVID19 病人,嘴巴👄併有囗腔霉菌感染內,發現「白色念珠菌」和「麴菌」,是常合併共同的感染。

感染引發死亡,可能不會是病毒

病毒🦠感染引發死亡,可能不會是病毒,而是引發的【免疫大爆炸】,和【繼發其他】病菌感染,這兩者才是共同感染的致命傷,不要以為只有流感病毒🦠會如此而已,百種的病毒,細菌和霉菌,這些小東西,都會伺機犯案,引發毀滅性的大災難呢!
如果你已經看到最後 : 【免費支持我】
幫我按下方的【 拍手五下】,我有機會獲得內容創作的酬勞喔~
創作不易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85會員
    452內容數
    醫學博士 微創內視鏡重症醫師/專欄作家/古文愛好者/2023年全球傑出僑生2019年中華十大傑出校友2015年僑大60週年𠎀出僑生校友2012年師大𠎀出校友2023年中科大𠎀出校友👨🏻‍🎓。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可以用科學來提醒大家... 「用生命看健康❤️,用生活過健康❤️」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軒醫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大家都陸續報導,很多外勞都想偷渡到臺灣、什至全球各地,在疫情大流行下,全球各地政府忙於處理COVID19 防疫工作,對於「邊界」防範措施很嚴苛,但是寬闊的邊界線,根本就是防不勝防。 E 邊界全方位防堵 在節目中,多次提醒,我們的疫情能不能成功,就是看【邊界防堵牆】,高不高、厚不厚,缺口大不大。
    9月8日,國際期刊新英格欄 ( NEJM ) 發表一篇COVID19 疫苗的文章,其開宗名義的第一段寫著:“When Will We Have a Vaccine?” — Understanding Questions and Answers about Covid-19 Vaccination
    一般疫苗或藥物的研發 在通常情況下,如果想完成新藥前期開發,往往需要花費 【1~10 年】。這期間,研究人員不僅要尋找各種有療效的化合物,還要逐一確認試劑和反應序列。 但完成研究開發還不夠,之後新藥還需要進行臨床試驗和上市審批,又會耗費數年。總體來看,每個新藥從開始研發到最終上架,基本耗時都在
    我們都已經知道,慢性疾病是嚴重COVID19 的助燃器,也是COVID19 死亡推助器。 得COVID19 後“易重症”的潛在疾病: 1.高血壓(20%) 2.糖尿病(10%) 3.心臟病(8%) 4.慢性肺病(3%) 如果和完全沒有潛在疾病患者比較,最容易發生重病的排名是: 1.心臟病,【4.1
    大家擔心,二度染新冠會不會更加嚴重?如果有的話,專家憂心可能會是【ADE效應】讓二度感染死更快 ! 而COVID19 再次感染,一定會引發ADE效應嗎? 《先說答案:目前是否定的》 7月在自然 ( Nature ) 國際期刊,針對這個ADE效應,已經有說明: 首先,什麼叫ADE效應? ADE是
    最近從香港🇭🇰報導再次感染COVID19 ,荷蘭🇳🇱,比利時🇧🇪,也陸續出現「再次被感染」者的出現!記者詢問為什麼呢? 我前天剛好唸到一篇哈弗大學發表在「細胞」國際期刊論文 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在COVID19 大流行下,有些患者會有易再次感染的風險呢? 其實早在SARS、MERS,這
    最近大家都陸續報導,很多外勞都想偷渡到臺灣、什至全球各地,在疫情大流行下,全球各地政府忙於處理COVID19 防疫工作,對於「邊界」防範措施很嚴苛,但是寬闊的邊界線,根本就是防不勝防。 E 邊界全方位防堵 在節目中,多次提醒,我們的疫情能不能成功,就是看【邊界防堵牆】,高不高、厚不厚,缺口大不大。
    9月8日,國際期刊新英格欄 ( NEJM ) 發表一篇COVID19 疫苗的文章,其開宗名義的第一段寫著:“When Will We Have a Vaccine?” — Understanding Questions and Answers about Covid-19 Vaccination
    一般疫苗或藥物的研發 在通常情況下,如果想完成新藥前期開發,往往需要花費 【1~10 年】。這期間,研究人員不僅要尋找各種有療效的化合物,還要逐一確認試劑和反應序列。 但完成研究開發還不夠,之後新藥還需要進行臨床試驗和上市審批,又會耗費數年。總體來看,每個新藥從開始研發到最終上架,基本耗時都在
    我們都已經知道,慢性疾病是嚴重COVID19 的助燃器,也是COVID19 死亡推助器。 得COVID19 後“易重症”的潛在疾病: 1.高血壓(20%) 2.糖尿病(10%) 3.心臟病(8%) 4.慢性肺病(3%) 如果和完全沒有潛在疾病患者比較,最容易發生重病的排名是: 1.心臟病,【4.1
    大家擔心,二度染新冠會不會更加嚴重?如果有的話,專家憂心可能會是【ADE效應】讓二度感染死更快 ! 而COVID19 再次感染,一定會引發ADE效應嗎? 《先說答案:目前是否定的》 7月在自然 ( Nature ) 國際期刊,針對這個ADE效應,已經有說明: 首先,什麼叫ADE效應? ADE是
    最近從香港🇭🇰報導再次感染COVID19 ,荷蘭🇳🇱,比利時🇧🇪,也陸續出現「再次被感染」者的出現!記者詢問為什麼呢? 我前天剛好唸到一篇哈弗大學發表在「細胞」國際期刊論文 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在COVID19 大流行下,有些患者會有易再次感染的風險呢? 其實早在SARS、MERS,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本文涵蓋討論疫情的假象與真相 "疫苗"成分的傷害、政治的腐敗、資本的陰謀,在幕後玩轉世界的少數人與非人類造就的種種,揭開謊言與被忽視已久的真相與社會現象,人類你準備好了?
    Thumbnail
    你還記得嗎? 還有多少人記得武漢肺炎COVID-19封控幾年下來的悲慘日子?這個問題不禁讓人陷入沉思。這些大大小小的酒精消毒家中擺著,依然偶爾用一下。自從2019年底武漢首次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全球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困境。隨著疫情的擴散,各國相繼採取了封城、社交距離等嚴格的防控措施,這段時期充
    2023年4月10日為了兩個月後的西班牙自由行,獨自到外交部換發護照,這是我當天馬上寫下的日記。 等待叫號的時間很漫長,剛找到位子坐下來是3003號,我是4071號,現在打到這已經3189號了。 找位子的時候我就看到這位阿姨在讀書,剛好他旁邊的位子是最靠邊的,也剛好我喜歡待在角落,所以我
    Thumbnail
    先前就有聽說「免疫債」這個名詞,在強勢防疫下病毒不容易被傳染,但同時人類的群體免疫力會變低,反而更容易感染病毒,所以在解封之後生病的小孩暴增,不僅是新冠病毒,還加上流感病毒和腺病毒都一起大流行,但不僅是小孩,成人也有類似的情形,因此千萬不要輕忽新一波的疫情。
    Thumbnail
    隨著COVID-19疫情的持續,自我健康管理變得至關重要,尤其是對於老年人和兒童。以下是一些建議,有助於保護這兩個特別容易受到傳染病影響的年齡組。
    Thumbnail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感染冠狀病毒後,出現糖尿病、疲勞或血栓等健康問題的風險可能會持續至少兩年。
    作者:sweet 該用歡迎光臨還是歡迎滾蛋給有朋自遠方來的異軍突起的外來病毒covid-19入侵地球呢?COVID -19魅力無法擋,橫掃全球,帶走上千萬條生命,留下歷史的傷痕!! 讓我來為COVID -19取個雅名吧!順變為covid-19做首毒你的詩詞吧!! 咖啡難停covid-19小姐,COV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本文涵蓋討論疫情的假象與真相 "疫苗"成分的傷害、政治的腐敗、資本的陰謀,在幕後玩轉世界的少數人與非人類造就的種種,揭開謊言與被忽視已久的真相與社會現象,人類你準備好了?
    Thumbnail
    你還記得嗎? 還有多少人記得武漢肺炎COVID-19封控幾年下來的悲慘日子?這個問題不禁讓人陷入沉思。這些大大小小的酒精消毒家中擺著,依然偶爾用一下。自從2019年底武漢首次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全球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困境。隨著疫情的擴散,各國相繼採取了封城、社交距離等嚴格的防控措施,這段時期充
    2023年4月10日為了兩個月後的西班牙自由行,獨自到外交部換發護照,這是我當天馬上寫下的日記。 等待叫號的時間很漫長,剛找到位子坐下來是3003號,我是4071號,現在打到這已經3189號了。 找位子的時候我就看到這位阿姨在讀書,剛好他旁邊的位子是最靠邊的,也剛好我喜歡待在角落,所以我
    Thumbnail
    先前就有聽說「免疫債」這個名詞,在強勢防疫下病毒不容易被傳染,但同時人類的群體免疫力會變低,反而更容易感染病毒,所以在解封之後生病的小孩暴增,不僅是新冠病毒,還加上流感病毒和腺病毒都一起大流行,但不僅是小孩,成人也有類似的情形,因此千萬不要輕忽新一波的疫情。
    Thumbnail
    隨著COVID-19疫情的持續,自我健康管理變得至關重要,尤其是對於老年人和兒童。以下是一些建議,有助於保護這兩個特別容易受到傳染病影響的年齡組。
    Thumbnail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感染冠狀病毒後,出現糖尿病、疲勞或血栓等健康問題的風險可能會持續至少兩年。
    作者:sweet 該用歡迎光臨還是歡迎滾蛋給有朋自遠方來的異軍突起的外來病毒covid-19入侵地球呢?COVID -19魅力無法擋,橫掃全球,帶走上千萬條生命,留下歷史的傷痕!! 讓我來為COVID -19取個雅名吧!順變為covid-19做首毒你的詩詞吧!! 咖啡難停covid-19小姐,C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