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 的共同感染(Co infection)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COVID19 和其他病菌的共同感染(Co infection)

別以為,COVID19 只會併發流感病毒而已

那些伴隨著COVID19 而來的是一大堆的病菌趁機而入,這些東西才要命。而不是只有流感病毒🦠而已。

很多流感病毒🦠或新冠病毒🦠感染引發了重症狀態,最後通常死於 :

1.發炎風暴

2.繼發性的抗藥性細菌感染或霉菌感染

而其實,重症患者,已經不是死於COVID19 病毒本身的感染了。

共同感染的病菌,不會只有其他的流感病毒而已,其他不是流感的病毒🦠,細菌/霉菌都會伴隨COVID19 一起感染身體。

為什麼我們在乎COVID19 的共同感染 ( Co infection ) ?

答案:重病,死亡率

Coinfection 是使病人住院天數延長,需要更多醫療耗能,什至併發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中國研究

這些併發細茵/霉菌感染的人,有《70.6%》需要在加護病房接受治療。

巴西研究

巴西自己研究發現,那些有共同感染 ( Co infection )的COVID19 病人,其死亡率是2.5倍 ( 和那些沒有共同感染比較 )


哪些人比較容易有Co infection ?

1.COVID19 重病患者

輕症的COVID19併Co infection的機率只有細菌感染(7.7%)、霉菌感染(3.2%)。一但進入COVID19 重症,其併Co infection的機率,馬上劇增。只有細菌感染(25.5%)、霉菌感染(10.9%)。

2.中生代的人

我們知道COVID19 很容易感染年輕到老人患者。一項研究發現,在 COVID19 感染者的年齡中位數是 - 47 歲。而併有共同感染個案們,年齡中位數是 - 【51 歲】。

為什麼COVID19 重症易造成Coinfection?

答案就是:發炎、破壞,下降和協同

1.發炎連鎖反應

高度快速製造很多地方發炎,引起了人體的免疫系統打擊,COVID19 有效的促進發炎細胞釋放大量的激素像IL-6 和 MCP -1 這些化學物質,參與大暴動的感染

2.肺泡大量破壞

由於COVID19主要攻擊呼吸道,導致大量的肺泡損壊、引發更多的ACE2的出現,更是使更多的COVID19 感染,易造成嚴重災情。

黏膜組織纖毛運動受損,使得病人痰或發炎反應留下的碎片、分泌物,不容易清除咳出、這些戰爭中的產品同時也含有大量的其他病菌,容易繼發次波,更嚴重感染。

3.腸道免疫下降

COVID19 大量殺死身體內的淋巴細胞,什至殺手細胞。腸道免疫系統無法維持完整的防守,原本好的細菌很快被消滅,取而代之的是具有毒性的細菌,伺機而動,只要有適當的破囗,將滲入血液,到全身形成了,敗血性休克的下場。

4.協同作用

冠狀病毒🦠,是容易和其他病毒引起協同作戰的。白話文就是叫其他病毒🦠,一起攻擊人體免疫系統。

2008年已經發現SARS病毒🦠(也是冠狀病毒🦠的一種),如果併有百日咳病菌,肺部都比沒有感染到百日咳病菌破壞比較嚴重。研究人員認為,是百日咳的引入,使得原本的發炎反應更激烈,促細胞發炎因子大爆炸,使得接下來的激素風暴影響了身體狀況。

哪些病菌容易和COVID 19 造成Coinfection?

1.呼吸病毒

一般人病毒感染,併發其他呼吸病毒的機率可是10-68%

中國研究:

COVID19 患者合併呼吸系統病毒感染機率是《3.2%》 ; 有《2.2%》可以併發其他呼吸道的兩種病毒。

美國🇺🇸研究

COVID19 患者合併呼吸系統病毒感染機率是 《20.7%》。其中其他家族的冠狀病毒🦠(非COVID19 ,非SARS 、非MERS)感染是主要的病毒🦠感染。


2.細茵和霉菌

一般人的病毒🦠感染,會有《11-35%》機率,併發細茵/霉菌感染的。

中國研究

中國大陸研究COVID19 的病人,有《20%》,會并併發細茵/霉菌感染的。

瑞典研究

瑞典學者和西班牙的研究,對已經死亡的16654 COVID19 病例培養發現有《11%》的Coinfection

raw-image

病毒🦠

中國研究

呼吸道融合病毒,冠狀病毒🦠HKU 1 、副流感病毒、A型流感,霉漿菌.常常在COVID19 的病人共同感染身上發現。

美國研究

呼吸道融合病毒,鼻病毒、非COVID19 病毒,是最常見的共同感染的病毒。

細菌和霉菌

國外研究,那些在住院少於5天的COVID19 患者,很少見到細菌和霉菌共同感染。

細菌

鮑氏不動桿菌克雷伯氏肺炎菌肺炎鏈球菌,是最容易發生危險。

研究人員認為是重病患者【長住醫院】(超過5天),又要插入很多【導管治療】,增加了這些抗藥性細菌感染,才會有「鮑氏不動桿菌」感染是最常見的細菌。

霉菌

伊朗在COVID19 病人,嘴巴👄併有囗腔霉菌感染內,發現「白色念珠菌」和「麴菌」,是常合併共同的感染。

感染引發死亡,可能不會是病毒

病毒🦠感染引發死亡,可能不會是病毒,而是引發的【免疫大爆炸】,和【繼發其他】病菌感染,這兩者才是共同感染的致命傷,不要以為只有流感病毒🦠會如此而已,百種的病毒,細菌和霉菌,這些小東西,都會伺機犯案,引發毀滅性的大災難呢!

如果你已經看到最後 : 【免費支持我】

幫我按下方的【 拍手五下】,我有機會獲得內容創作的酬勞喔~

創作不易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軒醫師的沙龍
891會員
470內容數
醫學博士 微創內視鏡重症醫師/專欄作家/古文愛好者/2023年全球傑出僑生2019年中華十大傑出校友2015年僑大60週年𠎀出僑生校友2012年師大𠎀出校友2023年中科大𠎀出校友👨🏻‍🎓。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可以用科學來提醒大家... 「用生命看健康❤️,用生活過健康❤️」
黃軒醫師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1/08
《航班95.7%廢水,有新冠病毒痕跡》 抽查癈水,看看有沒有病原體,以便知道研究的社區,研究的群體中,有沒有會發生什麼樣的流行疾病趨勢,這個對公共衛生事件應變,是非常重要的檢驗方式! 一樣的,在pandemic 下,我們去檢驗航班的廢水中的covid 病毒濃度量,就是要看看有沒有病原體帶入境來。這樣
Thumbnail
2023/01/08
《航班95.7%廢水,有新冠病毒痕跡》 抽查癈水,看看有沒有病原體,以便知道研究的社區,研究的群體中,有沒有會發生什麼樣的流行疾病趨勢,這個對公共衛生事件應變,是非常重要的檢驗方式! 一樣的,在pandemic 下,我們去檢驗航班的廢水中的covid 病毒濃度量,就是要看看有沒有病原體帶入境來。這樣
Thumbnail
2023/01/07
媒體詢問:為何「驟然解封」,會導致疫情擴散失控?A. 英國🇬🇧研究這個關於如何,解封才是最佳的模式,早在2020年10月,英國🇬🇧的Oxford大學研究團隊,就已經做了探討:" 什麼才是最佳解封降階方式? "他們提出兩種解封降階的方式比較 :1.馬上開關的策略(On and Off Stra
Thumbnail
2023/01/07
媒體詢問:為何「驟然解封」,會導致疫情擴散失控?A. 英國🇬🇧研究這個關於如何,解封才是最佳的模式,早在2020年10月,英國🇬🇧的Oxford大學研究團隊,就已經做了探討:" 什麼才是最佳解封降階方式? "他們提出兩種解封降階的方式比較 :1.馬上開關的策略(On and Off Stra
Thumbnail
2022/02/20
記者問:KTV 唱歌📷,容易染疫嗎?」 這答案:當然是的! A. 我常常提醒 在pandemic 下,唱歌📷,都要戴口罩📷才安全 尤其是一群朋友,你認識也好,不認識也好, 只要一起唱歌跳舞,更需要戴口罩📷! 因為現在的病毒📷,已經大都會以無症狀、或輕微症狀呈現 在大家一起歡唱時
Thumbnail
2022/02/20
記者問:KTV 唱歌📷,容易染疫嗎?」 這答案:當然是的! A. 我常常提醒 在pandemic 下,唱歌📷,都要戴口罩📷才安全 尤其是一群朋友,你認識也好,不認識也好, 只要一起唱歌跳舞,更需要戴口罩📷! 因為現在的病毒📷,已經大都會以無症狀、或輕微症狀呈現 在大家一起歡唱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最近這十年來,對於人類來說,「冠狀病毒」可以說是在傳染病學上寫下了一頁又一頁的可貴記錄。 《冠狀病毒的發現》 冠狀病毒早在1920年代就被發現,當時是在被傳染急性支氣管炎的雞隻中發現的,當時被感染的小雞約有40-90%的高死亡率,也就是民間常說的雞瘟之一。1940年代晚期,發現在老鼠身上發現也有一
Thumbnail
最近這十年來,對於人類來說,「冠狀病毒」可以說是在傳染病學上寫下了一頁又一頁的可貴記錄。 《冠狀病毒的發現》 冠狀病毒早在1920年代就被發現,當時是在被傳染急性支氣管炎的雞隻中發現的,當時被感染的小雞約有40-90%的高死亡率,也就是民間常說的雞瘟之一。1940年代晚期,發現在老鼠身上發現也有一
Thumbnail
上星期,閱讀《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 其姊妹刊物《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期刊薈萃 ,NEJM Journal Watch 》,發現 :  全球在疫苗接種開始大量接種,新的疫情減緩了,但科學家同時也發現 有打疫苗,疫情在下降 沒打
Thumbnail
上星期,閱讀《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 其姊妹刊物《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期刊薈萃 ,NEJM Journal Watch 》,發現 :  全球在疫苗接種開始大量接種,新的疫情減緩了,但科學家同時也發現 有打疫苗,疫情在下降 沒打
Thumbnail
先說 : COVID- 19 可能會變成地方性流行病 ( Endemic Disease ) ?  白話文:COVID 19 可能會變成流感化嗎 ?  早上閱讀2篇文章,整理一下,嚐試回答上述2大問題 反覆感染 ( Reinfection )  反覆感染是許多呼吸道病毒的一個顯著特徵,我們一生
Thumbnail
先說 : COVID- 19 可能會變成地方性流行病 ( Endemic Disease ) ?  白話文:COVID 19 可能會變成流感化嗎 ?  早上閱讀2篇文章,整理一下,嚐試回答上述2大問題 反覆感染 ( Reinfection )  反覆感染是許多呼吸道病毒的一個顯著特徵,我們一生
Thumbnail
COVID 19 病毒疫情的最終結果: 是人類和病毒共同的進化、也是病毒變種的新生。 這代價就是:人類要死很多 、達成群體免疫,然後病毒還依然在。 剛閱讀了病毒的大疫情歷史,整理一下: 歷史上能和現在的COVID 19 全球疫情,最相似的就是西班牙大流感病毒。 西班牙大流行病毒 ( H1N1) 
Thumbnail
COVID 19 病毒疫情的最終結果: 是人類和病毒共同的進化、也是病毒變種的新生。 這代價就是:人類要死很多 、達成群體免疫,然後病毒還依然在。 剛閱讀了病毒的大疫情歷史,整理一下: 歷史上能和現在的COVID 19 全球疫情,最相似的就是西班牙大流感病毒。 西班牙大流行病毒 ( H1N1) 
Thumbnail
有些疫苗可以提供數十年的保護,例如麻疹或脊髓灰質炎的疫苗,而有些疫苗也會隨著時間快速流逝,例如百日咳或流感。 疫情就會消失嗎? 大流行( Pandemic ) 的變化、疫情會不消失,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疫苗的到來,以及在接種疫苗後,抗體可以持續多久的時間。 哈佛大學的流行病學家,馬克·利普西奇 (
Thumbnail
有些疫苗可以提供數十年的保護,例如麻疹或脊髓灰質炎的疫苗,而有些疫苗也會隨著時間快速流逝,例如百日咳或流感。 疫情就會消失嗎? 大流行( Pandemic ) 的變化、疫情會不消失,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疫苗的到來,以及在接種疫苗後,抗體可以持續多久的時間。 哈佛大學的流行病學家,馬克·利普西奇 (
Thumbnail
你知道,「大流感」不會是最後一次瘟疫,你希望下次瘟疫來時,人類最好謙卑一點,防護的措施多做一點,政府應該積極防疫,不要因為「面子」而不對群眾誠實,否則到了「大流行」之時,需要做的搶救工作將難以估量。不過你心想:「人是會重複犯錯的動物,由古至今,皆是如此。」
Thumbnail
你知道,「大流感」不會是最後一次瘟疫,你希望下次瘟疫來時,人類最好謙卑一點,防護的措施多做一點,政府應該積極防疫,不要因為「面子」而不對群眾誠實,否則到了「大流行」之時,需要做的搶救工作將難以估量。不過你心想:「人是會重複犯錯的動物,由古至今,皆是如此。」
Thumbnail
COVID19 和其他病菌的共同感染(Co infection) 別以為,COVID19 只會併發流感病毒而已 那些伴隨著COVID19 而來的是一大堆的病菌趁機而入,這些東西才要命。而不是只有流感病毒🦠而已。 很多流感病毒🦠或新冠病毒🦠感染引發了重症狀態,最後通常死於 :  1.發炎風暴
Thumbnail
COVID19 和其他病菌的共同感染(Co infection) 別以為,COVID19 只會併發流感病毒而已 那些伴隨著COVID19 而來的是一大堆的病菌趁機而入,這些東西才要命。而不是只有流感病毒🦠而已。 很多流感病毒🦠或新冠病毒🦠感染引發了重症狀態,最後通常死於 :  1.發炎風暴
Thumbnail
從流行病學的角度來看,病毒一代比一代弱才是成功的演化,若是強到把每個感染者都殺死,那它也就沒有辦法存在,就像伊波拉病毒一樣,致死率百分之九十以上,所以當它從叢林某個動物逸出感染了人類,當染上的人都死掉了,它也就在人類社會中不見了,直到下一次又有人到叢林裡被感染。  「為什麼有些專家推測武漢肺炎會流感
Thumbnail
從流行病學的角度來看,病毒一代比一代弱才是成功的演化,若是強到把每個感染者都殺死,那它也就沒有辦法存在,就像伊波拉病毒一樣,致死率百分之九十以上,所以當它從叢林某個動物逸出感染了人類,當染上的人都死掉了,它也就在人類社會中不見了,直到下一次又有人到叢林裡被感染。  「為什麼有些專家推測武漢肺炎會流感
Thumbnail
真的是所有的、所有的人都辛苦了。把防洪拿來比喻,就是為了避免潰堤(感染者數量大爆衝,醫護人員累死),我們和病毒傳染的洪流搶時間,大家一起努力讓水減緩速度進來,不要這麼快進入社區,『預防勝於治療』──防疫人員努力篩檢,公民配合篩檢與隔離等政策,學習並貫徹公衛知識,爭取更多時間讓疫苗和藥物治療的研發⋯⋯
Thumbnail
真的是所有的、所有的人都辛苦了。把防洪拿來比喻,就是為了避免潰堤(感染者數量大爆衝,醫護人員累死),我們和病毒傳染的洪流搶時間,大家一起努力讓水減緩速度進來,不要這麼快進入社區,『預防勝於治療』──防疫人員努力篩檢,公民配合篩檢與隔離等政策,學習並貫徹公衛知識,爭取更多時間讓疫苗和藥物治療的研發⋯⋯
Thumbnail
有學者認為,人類永遠無法根絕不斷突變的病毒,因為人口愈來愈多,為了開發更多土地,人與自然爭地,入侵許多野生動物的棲息地,讓許多原本在野生動物身上的病毒跳到人類身上,當然,也可能有人喜歡吃野味,捕捉野生動物販售與宰殺烹調過程中,從動物身上得到。    假如我們無法根絕病毒,那只能學習與它們共處,或許
Thumbnail
有學者認為,人類永遠無法根絕不斷突變的病毒,因為人口愈來愈多,為了開發更多土地,人與自然爭地,入侵許多野生動物的棲息地,讓許多原本在野生動物身上的病毒跳到人類身上,當然,也可能有人喜歡吃野味,捕捉野生動物販售與宰殺烹調過程中,從動物身上得到。    假如我們無法根絕病毒,那只能學習與它們共處,或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