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在剛剛落幕的93屆奧斯卡金像獎榮獲了「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男主角」兩項大獎的肯定。以傑出的劇本,出色的敘事視角,將一位患有失智症的老父親安東尼,因為病症所產生的幻覺、記憶混亂和逐漸潰堤的心理狀態,表現地淋漓盡致。尤其是飾演老父親的安東尼・霍普金斯,其細膩精湛的表演,更是完美地詮釋了角色的窘困與無助。

電影裡,安東尼日復一日在睡醒之後,過著記憶混淆和幻覺頻仍的生活。他記不清女兒Anne(奧莉薇雅・柯爾曼 飾)究竟有沒有要搬去巴黎;忘了女兒是否已經離婚;忘了自己的小女兒Lucy(伊莫珍・蓋伊・波茨 飾)已然逝去;忘了到底住在自己還是女兒的公寓;甚至忘記自己早已住進安養院。而電影透過交錯敘述的影像剪輯,從安東尼的第一人稱視角,帶領我們親自感受到失智症老者所看見的世界、日常的生活,以及其每況愈下的精神狀況。加之,霍普金斯將幽默、猜疑、憤怒、狂躁及沮喪、悲痛等各種錯雜幽微的內在情緒,演繹地極其到位,更是這部電影最令人感到震撼和驚艷的所在。


而關於「老」,作家王盛弘曾經說過:「青春在當代是個絕對值;而老,這個社會並沒有教導我們怎麼面對老。」年輕的時候,人們總是可以無所畏懼的面對無法預期的每一天。臨到老了,卻害怕時間走得太快,快到無法牢記重要的人和珍貴的事物。就像安東尼一樣,永遠都在找手錶,對時間是如此地斤斤計較。可是終有一天,我們都會老。老到想不起很多事情,老到病痛纏身,老到讓子女至親感到為難,甚至老到忘了自己是誰。對我來說,「老」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像安東尼一樣,因為生病而忘記了不想忘記的一切。然而我們唯一能作的,或許就是在忘記之前,用力地記下生命中所有寶貴的瞬間了。即使我們終究會老,終將遺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