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變了,該如何期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跟朋友聊到世界變了,大家都有同感。正面改變有,但負面也不少。身處洪流中,只能調適。
先講媒體,以前媒體數量少、廣告進帳多;現在則是數量氾濫、經濟不景氣導致整體廣告預算大減,部份媒體連餅屑兒都分不到了。廣告收入大減,有媒體直接旁門左道找錢,結果荒謬透頂。鄉土劇裡,置入萊豬政策不說,連風馬牛不相干的跑步機都可直接劇本內進廣告。所以,經濟影響了媒體的健康發展。再者,媒體本身也開始變化。美國華納兄弟宣布, 2021 年 HBO 全部的電影將於 HBO Max 串流平台同步播出,這與過去授權電影院先上映三個月的傳統相當不同。除了想衝高訂閱率,今年電影業受創太深也是原因。這個決定,可能連帶造成影視產業的變化。例如,過去大明星的行情,有些是賭名氣、先衝高票房再拆帳。現在直接先拿片酬,增加了製作成本。當然,媒體的分合利弊,還有待時間驗證。
去年臺灣 NCC 的爭議中,我想不分顏色、標準一致是最重要的。一堆播放千年老片的電影台、品質讓觀眾唾棄的新聞台, NCC 不如趁著「魄力」旺盛之際,一視同仁斷然處理吧!很多頻道首播與新播節目時數,顯然不符法規。既然世界變化中,如果政府想要更大的權力、且認為有法可管,以同一標準檢驗每個頻道的申請,才算是真正為民眾維護收視權益。
變化中,我還是認為疫苗問題很嚴重。美、加、英國己經開始施打,富國紛紛大買、甚至超買疫苗。但有些國家全民施打、有的國家只能先部分施打,這對全球性防疫絕非好事。在臺灣,政府是否該讓全民知道疫苗政策如何規劃執行?目前,有些國家的邏輯是,優先接種名單中,高風險群第一—例如安養院的老人和醫護;其次,是 80 歲以上長者與醫護。全球首位接種疫苗的,就是一位 94 歲的英國老太太。 2021 年,當更多疫苗問世後, 50 歲以上、或有基礎疾病的年輕人、有意願的民眾就可列入大規模接種的範圍。
所以,當國際社會疫苗施打到一定比例,臺灣就得面對新問題了。假設兩劑打完後的外國人要求來臺經商、探親、旅遊、就學,該同意嗎?還是要等本國民眾都打了疫苗才開放?問題是,臺灣的疫苗在哪裡?由 WHO 、全球疫苗免疫聯盟 (GAVI) ,以及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 (CEPI) 所主導的全球新冠疫苗計劃 COVAX 已有 180 個國家參加,預計明年底前才會供應簽約國 20 億劑疫苗。今年九月底,政府表示已與 COVAX 簽約並掌握來源,但事涉保密協定無法公開。只是,在 COVAX 公開的國家名單中,似乎沒有臺灣啊。當歐美國家開始取得疫苗與施打,這說法就很難讓人信服了。以臺灣政治口水亂噴的慣性看來,争議不斷更是必然。
防疫做得好,不代表有時間等疫苗。作為深度依賴貿易的國際社會成員,疫情穩定後如何與全球接軌,有很多環節必須超前思考。除了維持國內疫情與社會穩定,也得衡量經濟發展、民眾生活需求,以及後疫苗新時代如何適應。因此,疫苗施打順序、如何因應國外施打進度等問題,應該盡早公開透明、進行朝野各界協商。屆時,若方法見樹不見林、只關心國內疫情,那不僅無法超前部署,也將深陷紛擾泥淖。若是,必然嚴重影響臺灣的國際競爭力。
為了降低疫情擴散,各國都祭出行動管制與社交距離的規定。除了職場工作者得適應,產業鏈也必須重新佈局與投資。這些,都是以「年」計算的周期。至於恢復人類的自由移動,關鍵不在疫情何時結束,而是新的生活模式出現後,該如何與之共處。
雖然最近看不到什麼好事,但不表示世界不會變好。只是,國與國之間長期的紛擾互鬥,該有更好的溝通方式處理。期待世界變好,就該有所妥協。說來,這世界太強調個人色彩,協調力變弱了。再繼續下去,就算預言爆發戰爭,也不是危言聳聽。
國家地理頻道有一集節目,探討美國人的恐慌。製作團隊訪問了賓州、蒙大拿等地居民。許多人認為川普沒有挑動情緒,因為社會現況本就如此。川普所言移民搶走工作、失業率增加都是對的。這些心聲說明了政客不須刻意挑動對立,只要無限放大社會矛盾,政爭的子彈就夠了。臺灣也是如此。社會矛盾只要被放大,對立必然升溫、人心必然浮躁。不管誰執政,政治都需要中道。少了制衡、整碗端走是最危險的事。
政府所為與民眾生計相關,應該公開談、也應該有所妥協。假設臺灣只剩四流角色搞政黨、三流人物當公務員,還有希望嗎?有無嚴以待人、寬以律己?有無雙標、偽公義?以上,都是不分藍綠白黃黑、所有政治人物都必須摸著良心回答的提問。
avatar-img
0會員
1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狼王張平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20 一整年,國際上好新聞不多。從英國脫歐、新冠疫情爆發、西方防疫失控。在這個全球局勢中,臺灣確實表現得像是個平行世界。不過,政治沒有絕對,某種妥協其實是必要的。以美國防疫戰略與政府運作為例。從疫情爆發之後,川普幾乎毫不妥協。他不但輕視聯邦政府、甚至把政治權力當武器..
常常,當我把老頭、老太婆這種話說出口時,總有人睜大眼睛看著我,好像沒說熟齡、高齡、長者就是不對的。不過,我還是喜歡說自己是老頭呀。有人說,希望可以保持活力,到老都不變。可是務實想想,這真的很難嘛。從生理到心理,該變的就會變。我五、六十歲的時候,打起羽球還算身手矯健,但現在時常腰酸背痛。每個星期,
2020 年的疫情真的打壞許多事,也毀了不少家庭。狼王對過年,有著古典的敬意。有幸者如你我,不管什麼年,都要好好過。​ 農業社會,春節前後真的閒散。不像現在,往往得拚到工作最後一天才匆匆返鄉。拜年、走親戚那套,工業社會可能比較少見了。所以,可以讓自己清心點、沈澱沈澱,也不失為一種過年模式。
每個人的聰明才智,有些天生而來、有些後天培養。而後天,主要靠的就是教育和生命體悟。教育機會不可能公平,臺灣有的偏鄉連小學都沒有,上一趟學很不容易。都會區教育資源當然最多,臺大就是個例子。為什麼臺大有超過 80% 的學生來自六都?為何中產階級以下的家庭學生比例就少?答案是很清楚的。​
職場上,當老鳥遇上被吹捧的年輕人,有時頓覺不如歸去。被比來比去的時候,該如何定義自己呢?領導過兩家電視台的退休主管狼王張平這麼說..
3C 與 AI 時代,大腦到底還有沒有用?智慧未必能從科技裡面培養出來,只有多學習、多思考,才能活化大腦,累積成智慧。領導過兩家電視台的退休主管這麼說..
2020 一整年,國際上好新聞不多。從英國脫歐、新冠疫情爆發、西方防疫失控。在這個全球局勢中,臺灣確實表現得像是個平行世界。不過,政治沒有絕對,某種妥協其實是必要的。以美國防疫戰略與政府運作為例。從疫情爆發之後,川普幾乎毫不妥協。他不但輕視聯邦政府、甚至把政治權力當武器..
常常,當我把老頭、老太婆這種話說出口時,總有人睜大眼睛看著我,好像沒說熟齡、高齡、長者就是不對的。不過,我還是喜歡說自己是老頭呀。有人說,希望可以保持活力,到老都不變。可是務實想想,這真的很難嘛。從生理到心理,該變的就會變。我五、六十歲的時候,打起羽球還算身手矯健,但現在時常腰酸背痛。每個星期,
2020 年的疫情真的打壞許多事,也毀了不少家庭。狼王對過年,有著古典的敬意。有幸者如你我,不管什麼年,都要好好過。​ 農業社會,春節前後真的閒散。不像現在,往往得拚到工作最後一天才匆匆返鄉。拜年、走親戚那套,工業社會可能比較少見了。所以,可以讓自己清心點、沈澱沈澱,也不失為一種過年模式。
每個人的聰明才智,有些天生而來、有些後天培養。而後天,主要靠的就是教育和生命體悟。教育機會不可能公平,臺灣有的偏鄉連小學都沒有,上一趟學很不容易。都會區教育資源當然最多,臺大就是個例子。為什麼臺大有超過 80% 的學生來自六都?為何中產階級以下的家庭學生比例就少?答案是很清楚的。​
職場上,當老鳥遇上被吹捧的年輕人,有時頓覺不如歸去。被比來比去的時候,該如何定義自己呢?領導過兩家電視台的退休主管狼王張平這麼說..
3C 與 AI 時代,大腦到底還有沒有用?智慧未必能從科技裡面培養出來,只有多學習、多思考,才能活化大腦,累積成智慧。領導過兩家電視台的退休主管這麼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正面對著偉大的接管-全球治理/新世界秩序「大重置」 【第 1 階段】 △ 模擬威脅、製造恐懼 (2019年12月-2020年3月) > 在中國爆發疫情> 增加病例和死亡人數 > 從一開始就把「疫苗接種」作為唯一的解決方案。 > 將所有注意力集中在 Covid-19
Thumbnail
( 已刊載於 2024-04-21 01:16 聯合報/民意論壇) 中國崛起,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美國爭雄,是本世紀全球最重大的事件;準總統賴清德宣誓上任後要做的「國家重建、社會改造、洗滌每一個人的人心」,則是近日台灣重大事件。從對立事件發生機率的起伏消長,或可一窺未來歷史發展的可能方向。
Thumbnail
今天關注到產業鍊的一則小小新聞,我發現台積電又做出正確的決定!即將辦理法說會的時刻。隱密人士已經在佈局。難怪近年來中國經濟大衰退是因為2019年的武漢肺炎,這個稱為當代黑死病的災難降臨到美國身上,因此美國180度大轉彎要對中共復仇。看到黃金的價格暴漲,這個公認全球最避險的商品已經反應一切。未來做表態
全球: 1. 自然災害及生態棲地劣化 2.美中冷戰 美國: 1. 政府債務與金融危機 中國經濟危機: 1. 市場機制被專權政府嚴重干擾 2.房地產泡沫 3.新冠疫情
Thumbnail
2021/2/23 疫情使美中在川普任期末段加速惡化,使雙方的敵意延伸到全政府、全社會乃至啟動了科技、教育、金融態等全領域的對抗,使原本環繞崛起中國週邊所有的地緣政治熱點都更加緊張。西方內部抗疫合作的混亂與對中俄的抵制,證明「本國優先」與「生物權力」(bio-power)在地緣政治對抗上的作用。
Thumbnail
《貓追耗子,笨豬追貓》Delta,Alpha,Omicron,B.1.617.2(印度變種病毒株),B.1.1.7(英國變種病毒株),B.1.1.529,BA.2.75,BQ.1,BA5,X.BB,…..病毒在前面不斷變種,藥廠在後面追,研製新疫苗,(約需半年)。病人又在後面,接受新疫苗施打(需3個
Thumbnail
本文將深入分析媒體如何引領社會進步,以及《臺灣國際報》如何推動臺灣與世界接軌的使命。深入報導、國際新聞和多元媒體環境對於改變未來的重要性。
Thumbnail
臺灣媒體機構正積極致力於報導國際社會議題、進行深入調查報導,同時推動臺灣與國際接軌,致力於創造一個多元進步的媒體環境。其中,全球氣候變遷和全球健康危機成為重要報導焦點,並呼籲臺灣媒體應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Thumbnail
2024美國總統大選對全球產業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對臺灣的晶片產業帶來了巨大的變數。臺灣政府在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揭曉後迅速調整經濟發展策略,加大投資新興科技領域等產業,降低了對於單一產業的過度依賴。在全球化的時代,分散風險、不將所有希望寄託在同一個產業上,是確保經濟穩健發展的關鍵。
Thumbnail
#國防升級 這八年來與美國的關係穩定發展,除了戰略地位的重要性、中美勢力的搏奕,另外還有 #蕭美琴 擔任外交人員的居中協調,台灣買到了許多以前買不到的武器、疫情嚴重的時候也能優先獲得疫苗的援助。另外就是2023年的9月台灣有自己製造的潛艦 #海鯤艦。跟自行研發的疫苗一樣,都是重要的國防力量,能夠避免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正面對著偉大的接管-全球治理/新世界秩序「大重置」 【第 1 階段】 △ 模擬威脅、製造恐懼 (2019年12月-2020年3月) > 在中國爆發疫情> 增加病例和死亡人數 > 從一開始就把「疫苗接種」作為唯一的解決方案。 > 將所有注意力集中在 Covid-19
Thumbnail
( 已刊載於 2024-04-21 01:16 聯合報/民意論壇) 中國崛起,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美國爭雄,是本世紀全球最重大的事件;準總統賴清德宣誓上任後要做的「國家重建、社會改造、洗滌每一個人的人心」,則是近日台灣重大事件。從對立事件發生機率的起伏消長,或可一窺未來歷史發展的可能方向。
Thumbnail
今天關注到產業鍊的一則小小新聞,我發現台積電又做出正確的決定!即將辦理法說會的時刻。隱密人士已經在佈局。難怪近年來中國經濟大衰退是因為2019年的武漢肺炎,這個稱為當代黑死病的災難降臨到美國身上,因此美國180度大轉彎要對中共復仇。看到黃金的價格暴漲,這個公認全球最避險的商品已經反應一切。未來做表態
全球: 1. 自然災害及生態棲地劣化 2.美中冷戰 美國: 1. 政府債務與金融危機 中國經濟危機: 1. 市場機制被專權政府嚴重干擾 2.房地產泡沫 3.新冠疫情
Thumbnail
2021/2/23 疫情使美中在川普任期末段加速惡化,使雙方的敵意延伸到全政府、全社會乃至啟動了科技、教育、金融態等全領域的對抗,使原本環繞崛起中國週邊所有的地緣政治熱點都更加緊張。西方內部抗疫合作的混亂與對中俄的抵制,證明「本國優先」與「生物權力」(bio-power)在地緣政治對抗上的作用。
Thumbnail
《貓追耗子,笨豬追貓》Delta,Alpha,Omicron,B.1.617.2(印度變種病毒株),B.1.1.7(英國變種病毒株),B.1.1.529,BA.2.75,BQ.1,BA5,X.BB,…..病毒在前面不斷變種,藥廠在後面追,研製新疫苗,(約需半年)。病人又在後面,接受新疫苗施打(需3個
Thumbnail
本文將深入分析媒體如何引領社會進步,以及《臺灣國際報》如何推動臺灣與世界接軌的使命。深入報導、國際新聞和多元媒體環境對於改變未來的重要性。
Thumbnail
臺灣媒體機構正積極致力於報導國際社會議題、進行深入調查報導,同時推動臺灣與國際接軌,致力於創造一個多元進步的媒體環境。其中,全球氣候變遷和全球健康危機成為重要報導焦點,並呼籲臺灣媒體應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Thumbnail
2024美國總統大選對全球產業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對臺灣的晶片產業帶來了巨大的變數。臺灣政府在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揭曉後迅速調整經濟發展策略,加大投資新興科技領域等產業,降低了對於單一產業的過度依賴。在全球化的時代,分散風險、不將所有希望寄託在同一個產業上,是確保經濟穩健發展的關鍵。
Thumbnail
#國防升級 這八年來與美國的關係穩定發展,除了戰略地位的重要性、中美勢力的搏奕,另外還有 #蕭美琴 擔任外交人員的居中協調,台灣買到了許多以前買不到的武器、疫情嚴重的時候也能優先獲得疫苗的援助。另外就是2023年的9月台灣有自己製造的潛艦 #海鯤艦。跟自行研發的疫苗一樣,都是重要的國防力量,能夠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