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只做大眾導向的作品,那小眾的人們誰來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呢?」這是自動化高山症治療艙AMSC+設計師洪鈺婷和翁子涵的初衷,憑藉這項作品得到桃園設計獎產品與工業設計組金獎。接受採訪時,洪鈺婷娓娓道來這件作品的製作過程。
從新聞中聽見山裡的呼救聲
為什麼要做高山症的題目?洪鈺婷表示,當初持續從媒體關注許多主題,發現近年因開放山林政策,興起一股爬山風氣,沒做全準備而發生事故的比例與登山人口一起上升,多起山難更引發當事人負擔救難費用與否的議題。
「我們去查了資料後,結果發現因失足墜落而失血過多是山難死亡最主要的原因。」本來就喜歡戶外運動的鈺婷指出,起初想做及時止血的設計產品,結果發現已經有人做出相當完善的產品了,而且材質也無法於現階段取得,索性尋找能改善山難救助的其他方向。洪鈺婷與團隊向高山救難協會的理事長請教後,了解到最需要被改善的問題有兩個:一個是AED於山上使用需要電力的困難,另一個則是操作不便與不易取得的高山症治療艙。
自動化高山症治療艙:友善操作、方便攜帶的救命方舟
五個口訣,三個按鈕,不需繁複組裝,洪鈺婷與夥伴翁子涵打造出減少收納2/3體積及30%重量的新型治療艙,最直覺的使用方式讓上山救人少一份重擔。
為了深入了解問題,他們直接報名救難課程,實際體驗救難員操作流程。才發現高山症治療艙的操作相當複雜,容易錯過黃金救援時間。洪鈺婷說:「現有的治療艙需要保持力氣才能維持運作,除了要背15公斤上山以外,在2-4小時的治療過程中,平均每15秒就要用踩的方式做內部氣體循環,同時還要注意耳膜氣壓慢慢循環放氣。我們就覺得,『哇,連上過課的我們都不好使用了,更何況是臨時有難、心神慌亂的民眾?』」找到問題痛點後,便開始設計自動化高山症治療艙。
自動化高山症治療艙桃園設計獎產品與工業設計組金獎。
(photo by 洪鈺婷)
容易收納是產品設計的重點之一。
(photo by 洪鈺婷)
自動化高山症治療艙的製作過程。
(photo by 洪鈺婷)
我們好奇,作品得到了獎項肯定及好評,為何沒有往量產發展呢?洪鈺婷靦腆地笑說,「得獎當然非常開心,其實我們不知道在桃園設計展會有這麼多人喜歡。不過還是有現實層面的考量,要走到量產階段需要更多研發、實驗,沒有資金實在很難繼續下去。」然而,原本無意投入量產,卻在聽到許多人對這項設計的期待後,開始思考接下來的發展空間,包括創投和政府補助案,也許都是可行之道。
為小眾服務,為大眾開一條上山的路
洪鈺婷表示,「我們選擇題目的時候,也有考慮過做更平易近人的產品的。她進一步解釋,大眾的產品行銷曝光更容易達到效果,「但是,如果只做大眾的東西,那誰去服務和幫助小眾呢?能幫助到登山者,我們也做得很開心!」
走過了這趟畢業製作的高山低谷,談到救助成本爭議。究竟每一場山難是否都要由全民負擔支出呢?洪鈺婷認為,冒險精神的背後其實最需要的是教育來做基礎,才能根本解決問題。她分析道,爬山的民眾通常都喜歡冒險、追求超越自我,往往只著眼於登山成就,卻沒認真做過功課,而且通常不清楚人力成本與風險,只抱著僥倖的想法:「如果我出事會有人來救我。」
她說,曾經有團體提出若當事人刻意不準備就貿然登山,出事就得自己付費,「可是,你怎麼訂出明確的界定標準呢?況且,假設今天是使用者全額付費,那如果真的有人出事了,他會不會因為擔憂賠償金額反而不敢求助了?重點是要從根本去改善、培育戶外活動的知識。」以現階段而言,能為高山症救助者多闢一條節省力氣、方便操作的路,是洪鈺婷認為畢業製作最值得的事。
在工程與美感找到自己的路
現在的洪鈺婷,進入了科技產業,擔任包裝設計工程師。一般人對包裝設計或許馬上聯想到的是精緻細膩的食品禮盒等吸睛導向的設計。事實上,科技電子產品的包裝溝通對象包括客戶、印刷廠和機構工程師等,「我現在負責設計做智慧型裝置的產品包裝,需要結合材料與結構的知識,為了考量倉儲、濕氣、物流防撞等等,每個產品、零件都需要專屬的獨特包裝,不能用公版。」
舉例來說,標示貼紙所貼的位置、材質和厚度都需要跟機械部門溝通是否會影響機台操作。聽起來正經八百,是不是跟大學念的相差許多呢?洪鈺婷說:「我是喜歡工程的人,雖然也喜歡設計,但我知道自己不適合創作。如果結合工程、機械等這類需要縝密邏輯的領域,就相對得心應手。」她並表示,大學前雖然也注意產品的外型與結構細節,但如果沒有念工業設計,可能不會特別用美感和創意的視角來檢視產品。現在的工作需要這種敏銳度,如此才能兼顧美感與安全包裝。同樣的道理也用在成本考量,若紙張多一個摺線,就是另一個價錢,因此設計要盡量簡潔。
被問到如果回到學生時期,最想學會的技能是什麼?她大笑回應:「應該是更流暢的英文對談吧!因為在工作上,要用英文說服國外客戶為什麼有時他們提的作法是不可以的!」
花時間深入研究並期待驚喜的出現
洪鈺婷表示,畢業製作時一直被教授問要不要改題目,自己也曾經猶豫過。後來上完救難課程、訪問救難協會並深入了解問題後,便脫離在表層問題打轉的窘境,才說服了教授跟自己迷茫的內心。
對想參賽或是正在與畢業製作搏鬥的學生,她說:「如果有人覺得你的設計沒有突出表現,不要管其他人的眼光,自己做自己想要的,用決心跟毅力去完成它,最後都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驚喜出現。」
SyndAvant 凝聚願意將創意與專長應用於改造社會、推進社會進步之創意人,我們稱之為 Avantist 。這一系列專訪,將帶各位認識這些 Avantist 如何經營自己的專業,運用自身才華與影響力,進而形成對社會的正面影響力。
編輯:郭坷
攝影: vvaynelinn
核稿:V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