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學生物的,也是生物老師,我熱愛大自然,尤其是高山。
我常看見朋友分享到武嶺合歡山出遊的照片。看著裡面的美景,想像著自己如果站在山頂上會有什麼感覺?於是在四年前的夏天,和太太一同計劃到合歡山,在松雪樓睡一晚後,隔天一早再去爬山。
一早,我們從台北自行開車到南投,再走山路上到武嶺。因為第一次到武嶺,又幸運搶到松雪樓的住宿機會,所以前一天興奮到沒什麼睡。
到武嶺時已經下午1點,吃完泡麵填飽肚子後,和太太簡單到附近走走拍照,為明天要走的行程做準備,看著她期待的樣子,我當下覺得這趟武嶺行來得非常值得。
當時只覺得高山的空氣讓我有點喘,沒想到接下來發生的事竟然會讓我如此痛苦。
我的高山症發作了。起先是覺得呼吸感到急促,每一次呼吸都變成深呼吸,必須大力的吸,接著是頭開始昏,有暈眩站不穩的感覺。我以為休息一下就好了,但在床上翻來覆去卻找不到一個可以舒服的姿勢,眼睛閉了一段時間,但也不知道有沒有睡著。
我從床上醒來,不,應該是痛醒的。我衝去廁所嘔吐,把吃的東西全部吐了出來,依然想吐,所以持續抱著馬桶乾嘔著。就這樣睡睡醒醒,身體仍然不見好轉。
這樣的狀態把太太嚇到了,她也很焦急不知該怎麼辦,山上沒有醫生,手邊也沒有藥,於是我們起身下樓向櫃台人員求救。他們建議我使用松雪樓提供的氧氣機,我吸著氧氣,頭還是很痛,頭痛的程度大概從100分降至90分,裡面好像有一顆炸彈要爆了一樣。
我再次問櫃台怎麼辦,他們只簡單回答我兩個字:「下山」 我看了手錶,當下顯示的時間是深夜十一點半。我只能撐著或下山,為顧及開車安全,我選擇撐下去。
在太太徹夜未眠的陪伴下,我們好不容易撐到天亮,收捨完行李後就匆忙的下山了。下山到清境農場的高度後,身體竟然好了,頭不痛,呼吸也不會喘。
可是原定計畫都被打亂了,我們完全沒有體驗到高山的美景,反而是被高山症折磨著,看著太太沮喪的樣子,我心有不甘。
今年夏天因為疫情的關係無法出國,上山走走成為首選,朋友們又開始分享自己和合歡山的合照,當初那種爬山的衝動又湧上心頭。
但是高山症的陰影讓我怯步,不想又再一次的敗興而歸,所以一直在猶豫。
細心的太太看出我的擔心和顧慮。她問我:「上次和合歡山擦身而過,難道你不覺得可惜嗎? 」
「可惜,當然可惜。」太太的這個問題增強了我的出發動機,
接著她說:「高山症又不是絕症,只要做好準備就好了,不是嗎?」
對呀,高山症是可以預防的,我在害怕什麼呢?
所以我們決定再度上山,而且這次是和全家人一起上山。出發前,為了不要重蹈覆徹,我針對上次的失敗做了以下準備:
備妥高山症的藥
上次的高山症來得又快又急,雖然這次有先練過體力和充足的睡眠,但仍然不敢輕忽,最後聽從有在爬高山朋友的建議,使用藥物來預防高山症。
在醫生的指示下,我使用名叫丹木斯 (Diamox, Acetazolamide)的藥,在出發前一天服用,之後每隔十二小時一次,每次半顆,而它的副作用是手腳會有麻麻的感覺。
對我而言,麻麻的感覺比頭痛嘔吐來得好,我已把醫生的囑咐記牢,按時服用。
避免只有一個人開車
這次出遊有兩位司機輪流開車。從台北出發到武嶺,不再像上次只有我一人從頭開到底,而是分工合作,有人開國道,有人開山路。
這樣可以讓另一人適度休息,緩解身體上集中精神的疲勞,以及抒解心理上顧及安全的壓力。
先在清境住一晚
上武嶺前,建議讓身體適應高山的環境。武嶺亭的標高是3275公尺,人在那裡吸到的氧氣濃度相對於平地低很多,一時適應不良很容易就產生高山症。
在武嶺下方的清境農場,是一個上武嶺前讓身體適應高山的好地方。清境農場的海拔只有2050,和武嶺差了1200公尺,壓力和氧氣濃度都不同。
這次的旅途,我們不急著直衝武嶺,而是在清境的民宿休息一晚,讓身體適應之後,隔天一早再出發。
透過太太的鼓勵和上述的準備,這一次我成功擊敗了高山症。
我沒有要炸裂的頭,也沒有抱著馬桶吐。按照著原定計畫,一步一腳印地爬完了合歡山的主峰,雖然難度不高,但它是我人生的第一座百岳。
我站在合歡主峰3417公尺的標示牌前,吹著高山的微風,享受克服一切困難完成目標的感覺,和朋友分享了一張我與合歡山的照片,標題就叫做:
「今年夏天,我登上了合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