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豪醫師透過故事讓我看見身為登山家在醫療界冒險、開創的精神
先前聽
米德人物誌時已知曉,當初王醫師自費自己跑山頭做著研究的驚人之舉。對於爬山很多的傳聞和疑問,都成了做王醫師研究的題材。舉如:量血氧是否預測高山症?台灣本土年齡層高山症機率?甚至從8千米攀登的登山家推測出低血氧可能未知壓抑的生理機轉,指出若未來發現機轉,或許未來能用在急重症的展望。在在可以感受到老師眼神充滿著熱情也看得很高、很遠。讓這些研究結果能扎扎實實帶來一些觀念上的改變以及現狀的突破。舉如:爲避免山搜人員反被救的高山症風險,促成每幾個月上山一次的高海拔訓練和適應。
如同爬山,目光不只是山頭,而是讓團隊甚至是台灣的愛山人能夠平安上山、平安下山。
加壓艙計畫
演講中也播放
高海拔加壓艙企劃完成的紀錄片。回想自己登山的旅程,也曾在南湖山屋親身見證了加壓艙的使用,若要從鬼門關前獲救真的還是得靠現場人員(阿鴻哥協作)的正確判斷和操作加壓艙。因當時天候不佳,該名山友困在南湖山屋兩天,我想若非加壓艙企劃,山友命運會大有不同。漸漸地望著加壓艙企劃完備的影片,回溯自己每每進山屋能看見的角落加壓艙,內心不禁,起了雞皮疙瘩也起了尊敬之意。
圓夢
備妥藥物,規劃形成,甚至連放棄同意書也帶在身旁,王醫師陪伴同行圓夢。經轉述,該位男子在順利攀登完最後生面的的兩三年,每一天都活著很開心,因為他拿著照片到處和朋友炫耀XD
我想若醫療只focus在疾病,有時治癒、有時減緩,但若能以面對人的角度,或許也能在一定程度下以醫療助人圓夢。望著王醫師和該位患者的合照,或許我也會感到心滿意足吧。
感謝王醫師及其團隊為台灣山域所做的努力!!!
也感謝長庚山社邀請優質講師,為此已著手邀約規劃PAC課程,希望能成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