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老屋顏與鐵窗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作者:老屋顏(辛永勝、楊朝景)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2020-09-30
ISBN/ISSN:9789865509446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56頁
商品尺寸:長:170mm \ 寬:230mm
類別:中文書>歷史地理>台灣研究
  過去我覺得鐵窗花是一種遠看很不起眼的東西,因為太過融入於日常生活,所以很容易被遺忘與細細品味,再加上經常疏於保養,造成生鏽、油漆斑駁,漸漸地一度成為台灣老舊建築當中的醜態。台灣好險有老屋顏、有像他們這樣的人,欣賞別人未能欣賞之美、並且推廣出去;說是團隊,透過這本書我才知道原來他們只有兩個人——不禁更感佩服了。
  書籍的內容簡略提及了鐵窗花的歷史、製作與保養方式,並對幾種常見的鐵窗花形式加以介紹。在老屋顏對台灣建築的熱愛之下,他們的鏡頭總是能夠捕捉出鐵窗花最美麗的一面;正面取景應該是最能夠展現鐵窗花之美的角度——經過這樣的重新審視與主題化,從前我以為像是牢籠的那些形象,突然竟都變成一格一格寫意的畫作。
  如他們所說,鐵窗花是一種常民美學,反映了屋主的喜好、地理風景、與時代潮流。在幾種常見的形式裡,我最喜歡的是山以及幾何圖形,前者用特定的幾種線條勾勒出簡單而令人充滿想像的氛圍,且隨著師傅的手藝會有各種不同的構圖,而後者則是百看不膩,某些常見的圖案甚至也可說已經是一種台灣特色了。
  除了視覺上的美感,背後也經常饒富意義,例如「平安」、「壽比南山」等等的象徵。我很喜歡老屋顏說鐵窗花是「鐵工師傅對屋主一家人的祝福」的這種說法,彷彿冰冷的鐵件都開始有了溫度,讓整個屋子都升溫起來。是說說來愚蠢,雖然仔細想想就知道了,但是我以前從來沒有意識過鐵窗花是由師傅們手工凹折與焊接、透過高人力成本所打造出來的;也就是我們所擁有的這些風景,都是由前人一點一滴積攥下來的東西——光是如此便別具意義。
  整本書裡面,我最喜歡的鐵窗花是最後一章「印象最深的鐵窗花」,內容介紹鹿港黃爺爺家的三幅作品——屋主將自己的畫作親手改造成鐵窗花,題材包含鹿港當地知名建築古蹟、以及屋主到法國旅遊時很喜歡的凱旋門,結合了屋主的回憶、珍視的故鄉、與對家人的關懷等等情感。作品難得在鐵窗花裡使用了透視法,並透過粗細不同的鐵條來呈現;屋主甚至在「半邊井」的這面鐵窗花裡做出了立體效果、以及可以實際開闔的建築小門,充滿巧思,我認為精緻的程度都已經堪稱是藝術品了。
  然後雖然已經不是本書的內容了,不過同樣是我覺得可以堪稱到藝術等級的鐵窗花——日前看到有關雲林口湖的這則報導,真希望今年能有機會去朝聖一下。
  鐵窗花最早的目的是為了防盜,只是隨著現代建築的進步,鐵窗花肯定會變得越來越少了吧。雖然具有防盜的功能、也已經是一種常民美學了,但書中仍不否認鐵窗花在火災時有可能會造成逃生的阻礙。說巧不巧,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的FB上出現這則分享;當然要直接運用到台灣建築當中恐怕是有困難的,不過也許像是這樣,在進步的同時也將過往的習慣保留下來,也許還是有可能的吧,我想。
----2021/01/18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7會員
145內容數
記錄我的閱讀書籍,也分享給大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光卿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故事就與他的畫風一樣充滿著天真可愛的人物與情節,陳述的卻是世界的殘酷;像是戰爭與死亡、抑鬱的情感等等,可是同時也有著包容與理解、毫無條件的善意;就像是包裝成糖果的毒藥,反過來說也是包裝成毒藥的糖果,令人感到絕望的同時也感到療癒。
建議的觀看順序應該是:《我再也進不了山裡的故事、《上吊的小鎮、《外國人勞動者、《深夜電臺廣播、《敬啟者 垂血比賣大人》(以上是本系列目前的進度,全系列還沒結束)。
《華爾滋Waltz》是《魔王 JUVENILE REMIX》的前傳,內容在描述一個少年從殺人兇手蛻變成職業殺手的故事,而主角就是曾在本傳裡出現過的蟬——從本傳開始他就一直是我很喜歡的角色,到了《華爾滋Waltz》裡面又更加讓人喜愛,可愛的程度會讓人想要邊看邊尖叫,有的時候也會可愛到把人擊暈。
  《魔王》的漫畫是我認識伊坂幸太郎的原點,自從學生時代在租書店看過之後就印象深刻,當時的感想是非常震撼的,也一直影響我往後的價值觀。
雖然過程中有很多叉路可以選擇,可是在不斷封掉這些岔路之後,人就會變得再也看不見岔路,只能在眼前這條筆直而崎嶇黑暗的道路上行走,漸漸地把自己逼到絕境;也就是如果不趁早下判斷的話,就會失去了判斷的能力,意即書名說的「無法辭職的理由」。
這本讀起來非常輕鬆,講述的是古代京都裡的各種怪譚,我很喜歡作者時不時就吐槽故事裡的人物、或是講出「平安京一點都不平安啊!」等等的爆笑發言,他甚至為每一篇故事下了很農場文或是八卦版的標題,非常有趣。我覺得每天睡前看個幾篇,很有益於身心健康(咦)。
故事就與他的畫風一樣充滿著天真可愛的人物與情節,陳述的卻是世界的殘酷;像是戰爭與死亡、抑鬱的情感等等,可是同時也有著包容與理解、毫無條件的善意;就像是包裝成糖果的毒藥,反過來說也是包裝成毒藥的糖果,令人感到絕望的同時也感到療癒。
建議的觀看順序應該是:《我再也進不了山裡的故事、《上吊的小鎮、《外國人勞動者、《深夜電臺廣播、《敬啟者 垂血比賣大人》(以上是本系列目前的進度,全系列還沒結束)。
《華爾滋Waltz》是《魔王 JUVENILE REMIX》的前傳,內容在描述一個少年從殺人兇手蛻變成職業殺手的故事,而主角就是曾在本傳裡出現過的蟬——從本傳開始他就一直是我很喜歡的角色,到了《華爾滋Waltz》裡面又更加讓人喜愛,可愛的程度會讓人想要邊看邊尖叫,有的時候也會可愛到把人擊暈。
  《魔王》的漫畫是我認識伊坂幸太郎的原點,自從學生時代在租書店看過之後就印象深刻,當時的感想是非常震撼的,也一直影響我往後的價值觀。
雖然過程中有很多叉路可以選擇,可是在不斷封掉這些岔路之後,人就會變得再也看不見岔路,只能在眼前這條筆直而崎嶇黑暗的道路上行走,漸漸地把自己逼到絕境;也就是如果不趁早下判斷的話,就會失去了判斷的能力,意即書名說的「無法辭職的理由」。
這本讀起來非常輕鬆,講述的是古代京都裡的各種怪譚,我很喜歡作者時不時就吐槽故事裡的人物、或是講出「平安京一點都不平安啊!」等等的爆笑發言,他甚至為每一篇故事下了很農場文或是八卦版的標題,非常有趣。我覺得每天睡前看個幾篇,很有益於身心健康(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台灣三合院古厝的窗,除了一般學術論文、坊間圖書、政府出版品,所描述的竹節窗、石櫺窗等,還有在日治時期,流行的『和洋折衷式』窗型。常見類型有重錘窗還有和式框,結合層層疊疊的紅磚瓦,形成一幢幢只有台灣才能見到的台式百年民居。如果只從中華的觀點檢視台灣,是很難注意到已經在本土累積成型的新傳統文化。
Thumbnail
1920年代,臺灣西洋風格建築興起,將西洋的建築工法與日式風格結合,創造出獨特的花窗和花磚。這些花窗不僅具有美學價值,更承載著文化故事。隨著時代變遷,鐵花窗工藝逐漸被現代材料取代,但臺南窗花磚系列鞋藉由現代設計讓傳統美感再度綻放,保留花窗的文化與藝術精髓,喚醒人們對古老時代的記憶。
Thumbnail
很早之前就聽說竹北有一個新瓦屋園區,但是一直沒去看,聽說那裡有書店,有餐廳,有農田,甚至還有電影院?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不僅引起我強大的好奇心,終於在今年年初,跟一家人來到了新瓦屋走走,才發現這竹北大廈中的瑰寶地,原來這麼多元有趣。
Thumbnail
這遊覽車上沒是事就拍街道兩旁的建築,像這棟一樓用簡單的磚堆壘建成,二樓有大大的屋簷伸出,防止日曬的熱氣,大面積生鏽的鍍鋅鐵片,跟早期台灣用的鐵片一樣,所以很有親切感。 左邊的建築就新多了,右邊的就比較樸實,剛好可以做對照,其實兩個都不錯,因為建築年代的不同,所以風貌就不一樣。 這個防務屋頂特別的
Thumbnail
在街上散步時,總是會被一些老屋建築吸引,尤其是那些歷經風霜的古老建築,沉穩的外觀中帶著歲月的痕跡,讓人忍不住想探究它們的故事。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老屋也逐漸出現了一些問題,如牆面開裂、結構鬆動等。這次竟然看到了,街邊的老屋搭上了鐵鋼架遮風擋雨,讓我忍不住想問,這樣可以嗎?老屋維護也可以這樣嗎?
Thumbnail
台灣花磚深具歷史與藝術價值,卻面臨被拆除與全面消失的命運。這篇文章介紹了花磚的歷史、起源以及挽救花磚文化的努力。
Thumbnail
本文主要介紹臺灣特色的鐵皮屋,並探討在施工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挑戰和創新解決方案,以及對屋頂防水和設計美感的考量。透過豐富的圖片和詳細描述,分享了施工過程的各個細節,以及不同的屋頂材料和設計風格。其中還介紹了一系列鐵皮屋的相關資訊和延伸閱讀,讓讀者對這種建築風格有更深入的瞭解。
Thumbnail
   一念執著 居家鐵皮屋的起源 2014日本自由行盛起,帶著家人,跑了一趟大板, 濃厚樂鬧的日式風情,那街景整潔,日式鐵皮屋各有風味 快樂的迂迴在小路上,那是一幅幸福美麗的畫面。 用餐時,隱約聽到鄰桌幾位台灣旅客閒聊著 大家談論到為何台灣的鐵皮屋建築是如此的不堪入目? 毫無美學的話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修復透天厝的過程與心得。從替換舊木門的花玻璃到拆缷木門的過程,描述了遇到的困難及解決方法。作者強調了對物品的耐心與用心,並且感謝那些願意幫忙的人。文章中充滿了感恩與滿足。文章適宜關鍵字:透天厝修復、舊木門修復
Thumbnail
在澎湖的冬日遇見修復天后宮的剪黏小師傅。以保護文化資產為前提,古蹟歷史建築的修復市場是經過公部門結合學者專家縝密的規劃,提供文化資產修復人才多面向的保障。對年輕人來說,這是否具有足夠的吸引力?
Thumbnail
台灣三合院古厝的窗,除了一般學術論文、坊間圖書、政府出版品,所描述的竹節窗、石櫺窗等,還有在日治時期,流行的『和洋折衷式』窗型。常見類型有重錘窗還有和式框,結合層層疊疊的紅磚瓦,形成一幢幢只有台灣才能見到的台式百年民居。如果只從中華的觀點檢視台灣,是很難注意到已經在本土累積成型的新傳統文化。
Thumbnail
1920年代,臺灣西洋風格建築興起,將西洋的建築工法與日式風格結合,創造出獨特的花窗和花磚。這些花窗不僅具有美學價值,更承載著文化故事。隨著時代變遷,鐵花窗工藝逐漸被現代材料取代,但臺南窗花磚系列鞋藉由現代設計讓傳統美感再度綻放,保留花窗的文化與藝術精髓,喚醒人們對古老時代的記憶。
Thumbnail
很早之前就聽說竹北有一個新瓦屋園區,但是一直沒去看,聽說那裡有書店,有餐廳,有農田,甚至還有電影院?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不僅引起我強大的好奇心,終於在今年年初,跟一家人來到了新瓦屋走走,才發現這竹北大廈中的瑰寶地,原來這麼多元有趣。
Thumbnail
這遊覽車上沒是事就拍街道兩旁的建築,像這棟一樓用簡單的磚堆壘建成,二樓有大大的屋簷伸出,防止日曬的熱氣,大面積生鏽的鍍鋅鐵片,跟早期台灣用的鐵片一樣,所以很有親切感。 左邊的建築就新多了,右邊的就比較樸實,剛好可以做對照,其實兩個都不錯,因為建築年代的不同,所以風貌就不一樣。 這個防務屋頂特別的
Thumbnail
在街上散步時,總是會被一些老屋建築吸引,尤其是那些歷經風霜的古老建築,沉穩的外觀中帶著歲月的痕跡,讓人忍不住想探究它們的故事。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老屋也逐漸出現了一些問題,如牆面開裂、結構鬆動等。這次竟然看到了,街邊的老屋搭上了鐵鋼架遮風擋雨,讓我忍不住想問,這樣可以嗎?老屋維護也可以這樣嗎?
Thumbnail
台灣花磚深具歷史與藝術價值,卻面臨被拆除與全面消失的命運。這篇文章介紹了花磚的歷史、起源以及挽救花磚文化的努力。
Thumbnail
本文主要介紹臺灣特色的鐵皮屋,並探討在施工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挑戰和創新解決方案,以及對屋頂防水和設計美感的考量。透過豐富的圖片和詳細描述,分享了施工過程的各個細節,以及不同的屋頂材料和設計風格。其中還介紹了一系列鐵皮屋的相關資訊和延伸閱讀,讓讀者對這種建築風格有更深入的瞭解。
Thumbnail
   一念執著 居家鐵皮屋的起源 2014日本自由行盛起,帶著家人,跑了一趟大板, 濃厚樂鬧的日式風情,那街景整潔,日式鐵皮屋各有風味 快樂的迂迴在小路上,那是一幅幸福美麗的畫面。 用餐時,隱約聽到鄰桌幾位台灣旅客閒聊著 大家談論到為何台灣的鐵皮屋建築是如此的不堪入目? 毫無美學的話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修復透天厝的過程與心得。從替換舊木門的花玻璃到拆缷木門的過程,描述了遇到的困難及解決方法。作者強調了對物品的耐心與用心,並且感謝那些願意幫忙的人。文章中充滿了感恩與滿足。文章適宜關鍵字:透天厝修復、舊木門修復
Thumbnail
在澎湖的冬日遇見修復天后宮的剪黏小師傅。以保護文化資產為前提,古蹟歷史建築的修復市場是經過公部門結合學者專家縝密的規劃,提供文化資產修復人才多面向的保障。對年輕人來說,這是否具有足夠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