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讀書人選書】從台灣最美的窗景 看見常民美學—《老屋顏與鐵窗花:被遺忘的「台灣元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們從2012年起走遍台灣各地拍攝鐵窗花,記錄下許多美麗的窗景,以及逐漸被遺忘的人文故事。希望透過我們的紀錄與分享,讓民眾理解老舊並不等同於醜陋;而那些綻放在我們身邊,卻也是最容易遭到忽略的鐵窗花,不擠僅貼近人們的尋常生活,更是展現美感的台灣人文底蘊
「有什麼能夠代表台灣文化?」還記得過去接待韓國自由行旅客時,曾經被問過這樣的問題。比起韓國,台灣是一個民族大熔爐,每個族群或早或晚來到這片島嶼,並且帶來屬於他們的文化。漢人、更晚期來的漢人,以及現在的新移民,所有人的文化都帶有濃厚的原鄉色彩,除了最早來到這塊土地的原住民文化外,當時的筆者竟然無法提出其他能夠專屬於台灣的文化特徵。但隨著近幾年閱讀越來越多關於台灣本土文化的書籍後,這個問題的答案,也越來越呼之欲出。
以「被遺忘的『台灣元素』」作為副標,對於《老屋顏與鐵窗花》這本作品而言是再合適不過的。包含宗教、社會經濟發展、常民的共同認知及生活經驗,鐵窗花不只守護了台灣人民的居家安全,也紀錄下了最寫實的常民樣態。
然而,隨著經濟發展、鐵窗花被視為落後、髒亂的象徵後,許多珍貴的歷史記憶也跟著快速消失。透過數年的實地走訪與紀錄,作者楊朝景與辛永勝透過雙眼與相機記錄下這些一度被忽視的風景,並且將這些記憶從臉書貼文到集結成冊,完成了這本「最紮實的全台鐵窗花踏查紀錄。
從山巒日月到山水花卉,從動物昆蟲到傳奇神獸;不論是靜態的符號,或是動態的舞蹈動作,全都在鐵工師傅的巧手下,成為窗外最精緻的風景。不只能夠拿來作為招牌、表達個人的品味與興趣,甚至作為時代的見證者,看過書中介紹才發現原本只是用來防盜的鐵窗花,竟能展現出如此的生命力。不過最讓筆者獨得津津有味的,還是那些作者們因為鐵窗花,跟人們相遇的故事。
我們有一次來到高雄林園,工作進行到一半自行車輪不慎破損,環顧四周找尋車行之際,發現遠處店舖二樓鐵窗上高掛一幅自行車圖案。於是我們進一步找到了在當地經營數十年的自行車行(後略)⋯⋯
除了介紹各種鐵窗花外,書中對於鐵窗花的時代背景、製作方法,甚至是外國鐵窗花都有所琢磨,美中不足的是圖與文有時不會在同一頁,可能需要翻來翻去找一下。
和《街屋台灣》相同,《老屋顏與鐵窗花》也會讓人不自覺開始觀察身邊的建築物,然而比起前者透過圖畫產生的浪漫氛圍,後者則是透過實體照片,更透露出純粹的溫度與美感。或許也因此,當在找到書中提到、自己卻未曾發現的特殊鐵窗花時,那種「原來你在這」的感覺,又會更加強烈。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喜歡看書、追劇、看電影跟聽音樂的社畜,感覺把那些作品記錄下來好像比較不浪費已經花費的時間,也希望能夠幫助讓好作品接觸到更多適合的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回顧2020影響各國最深遠的事情,毫無疑問就是肺炎疫情,從爆發至今約一年的期間,不論在人命、經濟或國際關係上,都造成莫大的破壞。然而這一連串的發展,卻讓筆者想起幾年前看過的這本小說,更意外在重新閱讀後,發現作者彷彿先知般,在數年前就預言了本次疫情從爆發到蔓延全球的必然過程。
若要票選近20年最常見競選口號,「拼經濟!」想必名列前茅。商業活動出現後,經濟發展與人類社會密不可分,甚至被視為人民幸福的指標之一。然而,當社會過度追求經濟,人類是否會淪為成就數字的犧牲者?面對虛無的數字與真實存在的人,我們是否又能夠意識到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孩童經常被是為天真的象徵,然而「天真」在許多時候,卻往往如同放大鏡,具有增強各種如悲傷、難過、可怕、喜悅等情緒的渲染力。如同恐怖片中,經常會以孩童作為「恐怖」的化身,讓意象更加震撼且令人毛骨悚然;現實中的悲劇,透過「童言童語」,也會令人感到特別心酸。而《走電人》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
隨著疫情延燒,各國空氣一度因為人類活動減少而好轉,不少人開始重新反思,而廣告導演盧建彰在此時出版的《空烏》,更企圖以小說的形式,重新喚起人們對於台灣本土污染,以及生命逐漸凋零的關注。
就算是在最接近平權的年代,女性依舊如履薄冰,而被「封神」的標準,也有可能讓人瞬間墜入凡塵,甚至不被視為人。
單親家庭、女同志、未婚,加上身處在大家庭中,書名中的「違章」用得貼切,李屏瑤在台灣傳統社會中,似乎註定會被貼上許多標籤。現實中的父權主義與其信徒,彷彿電影「魔戒」中,總是巡視四方且無所不在的索倫之眼,但她始終不願屈服,甚至勇敢地以文字證明「不一樣的」並不代表就是「錯的」。
回顧2020影響各國最深遠的事情,毫無疑問就是肺炎疫情,從爆發至今約一年的期間,不論在人命、經濟或國際關係上,都造成莫大的破壞。然而這一連串的發展,卻讓筆者想起幾年前看過的這本小說,更意外在重新閱讀後,發現作者彷彿先知般,在數年前就預言了本次疫情從爆發到蔓延全球的必然過程。
若要票選近20年最常見競選口號,「拼經濟!」想必名列前茅。商業活動出現後,經濟發展與人類社會密不可分,甚至被視為人民幸福的指標之一。然而,當社會過度追求經濟,人類是否會淪為成就數字的犧牲者?面對虛無的數字與真實存在的人,我們是否又能夠意識到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孩童經常被是為天真的象徵,然而「天真」在許多時候,卻往往如同放大鏡,具有增強各種如悲傷、難過、可怕、喜悅等情緒的渲染力。如同恐怖片中,經常會以孩童作為「恐怖」的化身,讓意象更加震撼且令人毛骨悚然;現實中的悲劇,透過「童言童語」,也會令人感到特別心酸。而《走電人》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
隨著疫情延燒,各國空氣一度因為人類活動減少而好轉,不少人開始重新反思,而廣告導演盧建彰在此時出版的《空烏》,更企圖以小說的形式,重新喚起人們對於台灣本土污染,以及生命逐漸凋零的關注。
就算是在最接近平權的年代,女性依舊如履薄冰,而被「封神」的標準,也有可能讓人瞬間墜入凡塵,甚至不被視為人。
單親家庭、女同志、未婚,加上身處在大家庭中,書名中的「違章」用得貼切,李屏瑤在台灣傳統社會中,似乎註定會被貼上許多標籤。現實中的父權主義與其信徒,彷彿電影「魔戒」中,總是巡視四方且無所不在的索倫之眼,但她始終不願屈服,甚至勇敢地以文字證明「不一樣的」並不代表就是「錯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整本小說以「朱一貴事件」為劇情主軸,從起事前的行事風格來建立人物形象,接著才切入到事件本身。為了增強其中的「歷史」氛圍和真實性,作者參考了歷史文獻、縣志等史料,在兼顧文學性的同時,也企圖還原當時的人物樣貌。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總會有終點,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人生或許就是一段由「遺棄」與「被遺棄」所構成的旅程;就像是「悲傷五階段」,從一開始的徬徨、挫折、憤怒、無助,到之後的接受與習慣,這些經驗儘管讓人不適,同時卻也讓我們一步步成長,演化成一個更加成熟的「大人」。
Thumbnail
在這本作品當中他把台灣毒品議題切分成「海洋」、「城市」跟「網路」三個部分,企圖藉由台灣在亞太毒鏈的角色、各世代不同的毒品類型,還有針對成癮者的訪談,來建構名為「台灣毒品」的圖像。儘管毒品議題複雜,但藉由週刊般通俗的文字,加上多樣的人物故事,也讓這個主題相對平易近人一些。
Thumbnail
藉由家人的口述、歷史資料的搜集,她重建了祖母與台灣礦業緊密交織的一生,並且為整個歷史進程留下了紀錄;儘管就像作者說的,這些文字並沒有辦法呈現出當時礦工們的完整情境,但至少它嘗試避免了作者的家庭中,甚至是整個社會的世代,在階級轉換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經驗斷裂。
Thumbnail
台灣三合院古厝的窗,除了一般學術論文、坊間圖書、政府出版品,所描述的竹節窗、石櫺窗等,還有在日治時期,流行的『和洋折衷式』窗型。常見類型有重錘窗還有和式框,結合層層疊疊的紅磚瓦,形成一幢幢只有台灣才能見到的台式百年民居。如果只從中華的觀點檢視台灣,是很難注意到已經在本土累積成型的新傳統文化。
Thumbnail
1920年代,臺灣西洋風格建築興起,將西洋的建築工法與日式風格結合,創造出獨特的花窗和花磚。這些花窗不僅具有美學價值,更承載著文化故事。隨著時代變遷,鐵花窗工藝逐漸被現代材料取代,但臺南窗花磚系列鞋藉由現代設計讓傳統美感再度綻放,保留花窗的文化與藝術精髓,喚醒人們對古老時代的記憶。
Thumbnail
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當65歲的年長者人數比例超過20%,也象徵著相關的照護、醫療等,已經成為不能夠再逃避的重要議題。然而,不論是國家政策、各種相關設施,甚至是這個社會上的其他人,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Thumbnail
用不同的角度看見不一樣的臺灣,無論好壞與否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正是造就臺灣獨特的所在,這一切都將留在我們每個人記憶裡。
Thumbnail
台東鐵花村近年來致力於轉型活化,如今已成為台東最受歡迎的文創園區之一。而為了讓更多人感受鐵花新聚落的魅力,台東縣政府特別舉辦了「2024鐵花燈之祭」,以「繁花盛宴」為主題,打造一系列璀璨的光影藝術作品,為台東的夜晚增添了無限浪漫。
Thumbnail
鹿港民俗文物館是臺灣第一座民營博物館,集合了閩式、日式和洋式風格,典藏了豐富的臺灣民俗文物,展現了臺灣社會風貌。館內氣派的西式洋樓和閩式建築展示區都值得細細欣賞,適合深入瞭解臺灣的歷史和文化。
Thumbnail
整本小說以「朱一貴事件」為劇情主軸,從起事前的行事風格來建立人物形象,接著才切入到事件本身。為了增強其中的「歷史」氛圍和真實性,作者參考了歷史文獻、縣志等史料,在兼顧文學性的同時,也企圖還原當時的人物樣貌。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總會有終點,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人生或許就是一段由「遺棄」與「被遺棄」所構成的旅程;就像是「悲傷五階段」,從一開始的徬徨、挫折、憤怒、無助,到之後的接受與習慣,這些經驗儘管讓人不適,同時卻也讓我們一步步成長,演化成一個更加成熟的「大人」。
Thumbnail
在這本作品當中他把台灣毒品議題切分成「海洋」、「城市」跟「網路」三個部分,企圖藉由台灣在亞太毒鏈的角色、各世代不同的毒品類型,還有針對成癮者的訪談,來建構名為「台灣毒品」的圖像。儘管毒品議題複雜,但藉由週刊般通俗的文字,加上多樣的人物故事,也讓這個主題相對平易近人一些。
Thumbnail
藉由家人的口述、歷史資料的搜集,她重建了祖母與台灣礦業緊密交織的一生,並且為整個歷史進程留下了紀錄;儘管就像作者說的,這些文字並沒有辦法呈現出當時礦工們的完整情境,但至少它嘗試避免了作者的家庭中,甚至是整個社會的世代,在階級轉換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經驗斷裂。
Thumbnail
台灣三合院古厝的窗,除了一般學術論文、坊間圖書、政府出版品,所描述的竹節窗、石櫺窗等,還有在日治時期,流行的『和洋折衷式』窗型。常見類型有重錘窗還有和式框,結合層層疊疊的紅磚瓦,形成一幢幢只有台灣才能見到的台式百年民居。如果只從中華的觀點檢視台灣,是很難注意到已經在本土累積成型的新傳統文化。
Thumbnail
1920年代,臺灣西洋風格建築興起,將西洋的建築工法與日式風格結合,創造出獨特的花窗和花磚。這些花窗不僅具有美學價值,更承載著文化故事。隨著時代變遷,鐵花窗工藝逐漸被現代材料取代,但臺南窗花磚系列鞋藉由現代設計讓傳統美感再度綻放,保留花窗的文化與藝術精髓,喚醒人們對古老時代的記憶。
Thumbnail
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當65歲的年長者人數比例超過20%,也象徵著相關的照護、醫療等,已經成為不能夠再逃避的重要議題。然而,不論是國家政策、各種相關設施,甚至是這個社會上的其他人,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Thumbnail
用不同的角度看見不一樣的臺灣,無論好壞與否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正是造就臺灣獨特的所在,這一切都將留在我們每個人記憶裡。
Thumbnail
台東鐵花村近年來致力於轉型活化,如今已成為台東最受歡迎的文創園區之一。而為了讓更多人感受鐵花新聚落的魅力,台東縣政府特別舉辦了「2024鐵花燈之祭」,以「繁花盛宴」為主題,打造一系列璀璨的光影藝術作品,為台東的夜晚增添了無限浪漫。
Thumbnail
鹿港民俗文物館是臺灣第一座民營博物館,集合了閩式、日式和洋式風格,典藏了豐富的臺灣民俗文物,展現了臺灣社會風貌。館內氣派的西式洋樓和閩式建築展示區都值得細細欣賞,適合深入瞭解臺灣的歷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