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慢行博物島】搶救、修復、創新,守護台灣百年花磚文化:台灣花磚博物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我希望可以打造現代的花磚文化,以台灣的圖騰,創造出屬於這個世代的花磚新生命。──台灣花磚博物館館長徐嘉彬。

說起台灣老屋上的裝飾,鐵花窗、洗石子、磨石子都是常見的答案,現在也還能在一些老房子上看到,但除了上述的裝飾以外,台灣的老房子還有一種曾流行的房屋裝飾方式──花磚。


拆一片就少一片的祝福磚

我第一次認識花磚,是在迪化207博物館的老房子化妝師特展,看著眼前在老屋、古蹟上常見的木雕、石雕、交趾陶等等,都算是司空見慣,現在也經常在廟宇得見的裝飾,不足為奇。而讓我在眾多房屋裝飾工藝中停下腳步的,便是那一片就極具特色,數片可拼成一幅畫的花磚了。

還記得那時看到的花磚,除了有四片磚成一山水畫的以外,還有許多繪製瓜果葡萄的圖案,有的意喻多子多孫,有的祝福萬事如意,都是些期許家宅昌盛的祝福意涵。當時我只覺得這些磁磚燒製的釉色漂亮、圖樣別具一格,回家一查才知道原來花磚的圖案那麼多元,它們不只是富貴人家的門面,每一片都是一個祝福,但在台灣流行的時間卻十分短暫。

花磚其實源於西班牙,在1915年時由日本商人引進台灣,是昂貴的舶來品,在經過台灣匠師的巧手與求新求變的創意,將傳統文化所喜愛的吉祥寓意,融入其中,讓台灣的花磚變得與其他國家很不一樣。

這些美麗的花磚多半被裝飾在房子最顯眼的地方,尤其是高處的屋樑,遠遠的就能被看見,我想這除了展示財富與品味之外,也是希望保祐一家平安的祈願能夠上達天廳吧!

花磚在台灣流行的其間也不過約莫二十年,本就數量稀少,再加上隨著老屋一間一間傾頹、拆除,這一片一片富含祝福的華美磁磚或破損或乏人問津,都在時光的推移下蒙塵消逝。

從遭到拆除的建物上搶救下來的花磚。

從遭到拆除的建物上搶救下來的花磚。

為花磚而生的私人博物館

在環島的途中,讓我選定嘉義成為短暫停留處的原因之一,就是花磚博物館就在嘉義。

沿著馬路一路緩行,甚至一度錯過樸素的門面,來回走了好幾次才終於找到花磚博物館的所在地。甫一進門最先看到的便是左側佔據了整個牆面的各式花磚,那也是花磚博物館最熱門的拍照打卡處。整牆圖案各異,但同樣光彩耀眼的花磚們在這裡開啟了它們裝飾房屋的第二人生。

更往裡走,轉過身才會發現在大門右手邊像是俄羅斯方塊一般堆疊整齊的「牆面」。它們或是長形或是方形,有的短、有些長,上面都嵌著花磚,就像是剛從老屋拆除現場搶救回來的一樣。

花磚博物館是由館長徐嘉彬一手建立,在這間同樣是古厝的空間裡,展示這些從各地老屋搶救回來的美麗磁磚。館內的每一片館藏都不是花錢買下,而是館長一片一片救回來的。館內隨處可見花磚,雖然有的花磚不一定完整,也或許有裂痕,但是牆上、地板,甚至樓梯、家具,每一處都有花磚,也每一處都因為這些花磚而增色。

各種不同手法製作的花磚與介紹。

各種不同手法製作的花磚與介紹。

用花磚裝飾的樓梯。

用花磚裝飾的樓梯。

除了幾乎可用滿坑滿谷來形容的花磚以外,館內為數不多的解說牌上,介紹了各種不同的花磚製作工藝,以及不同圖案的寓意介紹。雖然這些解說牌近乎淹沒在花磚之中,但當你細細欣賞這一片一片的磚,便能在它們之間發現正默默述說著花磚故事的文字。如果你對某一個圖案有興趣,或是有任何疑問,現場的工作人員都能夠向你娓娓道來它們的故事。

沿著花磚裝飾的木樓梯上到二樓,有些狹窄的空間裡放了許多以花磚裝飾的床、桌椅、梳妝台等家具,牆上的文字則介紹著台灣花磚的歷史,其中一個小房間是放映廳,重複播放著館長的訪談影片,讓每一位來館參觀的民眾,都能了解保存花磚的不易與困難。

若形容在一樓展示的花磚們的狀態是耀眼奪目,那麼在二樓的花磚們便是曖曖內含光了。或許是因為一樓的格局寬敞明亮,展示的花磚圖樣繁複、色彩繽紛,又是作為進入博物館的門面,它們一如當年或在房樑上,或在大門兩側時一般,昭示著家戶的富貴與興旺,更帶著新生的活力與自信。

二樓的花磚多嵌在家具上,置於內宅之中,比起對外展示自信與氣勢的花磚,它們的花紋較為簡單,色彩也柔和不少,就像家人們之間的祝福總隱藏在日常生活中,不曾溢於言表,卻實實在在的存於每一個小細節當中。

無論是外宅的花磚,或是內宅的花磚,每一片都是當初建屋的主人對於家人及家族的滿滿期許與祝願。

木造嵌磚眠床,固定式床楣─三花耀楣、踏階─五福圓滿。

木造嵌磚眠床,固定式床楣─三花耀楣、踏階─五福圓滿。

期待花開富貴的那塊磚 得以世代傳承

花磚博物館現在仍努力地搶救老屋上的珍貴花磚,並致力於花磚的再製與創新,館內也有販售各種花磚的文創商品,以支持博物館的營運。

私人博物館的運行比之花磚的保存與修復,均是不易。花磚的式微一方面是因為戰爭,另一方面是因為難敵新時代的潮流,無論是搶救或是復興的路都是迢迢不見盡頭,但或許就如徐嘉彬館長所說:「熱情一定會有熄的時候,但信念不會。對我們來講,保護台灣文物就是一種信念。」

台灣的老屋一棟一棟的拆,但真正可以被搶救下來保存的花磚卻少之又少,保存的阻力多半來自屋主,可惜的是他們也無法強行介入,將珍貴的文化資產保留下來。

台灣的文化總是美麗而珍貴的,但在這塊土地上卻好似並不受到絕大多數人的重視,只能仰賴少數人拼盡心血才能留下那寶貴的一磚一瓦,並尋找著機會讓傳統與現代接軌,創造新舊融合,讓有形的文化能夠走得更加長遠。

花磚的美,不比鐵花窗、洗石子、磨石子或是石雕、木雕遜色,但不論是哪一種建築裝飾工藝,它們都承載了台灣建築文化與歷史的一段輝煌。或許它們已經與現代的建築設計格格不入,但充滿創意的匠師與設計師們,終有一天可以把它們再次運用在建築工法之中,成為建築空間的一處獨特吧!


下一站:【慢行博物島】法制教育與人權演進的活教材:嘉義舊監獄──獄政博物館

上一站:【慢行博物島】從繁華商港到文化重鎮:鹿港民俗文物館與鹿港老街

喜歡我的文章的話,歡迎按個愛心、追蹤、分享,或是小額贊助支持,也可以到我的首頁去看看其他文章,追蹤一下其他專題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好特別的博物館,原來台灣磁磚也有這麼多故事
藍蒼-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5/31
IvyTravelChannel 真的!從沒想過磁磚也有這樣的故事,真的是不能小看任何一個小小的物件
某天喝完裕香屋隨便在地圖找到這個博物館,發現平日中午人還不少~
藍蒼-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5/31
mmm(孔丘山小學徒) 對啊,我也是平日去的,還是在剛開館的時候去,進去的時候裡面的參觀者就有五六個了,參觀的人真的很多!
avatar-img
觀影‧看戲‧讀點書‧走段路
53會員
108內容數
一場電影,一齣戲,一本書,一段旅程 在場景與景色的變換,在人物角色的情感中流連,在紙頁的字裡行間, 透過五官感受他們的故事,感情與生命脈動,最後彙整成我流感受的小小心得。
2024/03/22
台南市立美術館館舍分成兩個,一個是位於南門路與友愛街口、原本是台南警察署的1館,一個是座落在府前路與忠義路交接處的2館。致力於透過在地藝術的梳理與詮釋,活化文化記憶,回應台南數百年積累的豐碩人文資產。
Thumbnail
2024/03/22
台南市立美術館館舍分成兩個,一個是位於南門路與友愛街口、原本是台南警察署的1館,一個是座落在府前路與忠義路交接處的2館。致力於透過在地藝術的梳理與詮釋,活化文化記憶,回應台南數百年積累的豐碩人文資產。
Thumbnail
2024/02/13
沒有土地,哪有文學。──葉石濤 從日常生活被文字包圍切入,帶領觀眾進入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文學發展史。由原住民的口傳文學開始,反應了島嶼及海帶來的自然生命經驗,再到殖民時代、反共時代的不屈意志,最後行至每個人都能放肆書寫的現代,共寫下一個文學盛世。
Thumbnail
2024/02/13
沒有土地,哪有文學。──葉石濤 從日常生活被文字包圍切入,帶領觀眾進入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文學發展史。由原住民的口傳文學開始,反應了島嶼及海帶來的自然生命經驗,再到殖民時代、反共時代的不屈意志,最後行至每個人都能放肆書寫的現代,共寫下一個文學盛世。
Thumbnail
2023/10/16
吃到美味的食物絕對是旅程當中最好的回憶之一。旅程走到台灣的文化與美食之都台南,感覺三餐兼點心和消夜應當都不用愁該吃什麼,但也因此更容易陷入該吃哪家的困難選擇.......
Thumbnail
2023/10/16
吃到美味的食物絕對是旅程當中最好的回憶之一。旅程走到台灣的文化與美食之都台南,感覺三餐兼點心和消夜應當都不用愁該吃什麼,但也因此更容易陷入該吃哪家的困難選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金門保存了豐富的文化景觀與戰地歷史,穿梭在閩南傳統合院、洋樓建築群、防空洞、碉堡,是換宿期間最享受的事情,身為喜愛老屋生活的我,更想了解建築其中的奧秘,這次彙整了觀察老屋外觀的故事與設計工法的專有名詞。
Thumbnail
金門保存了豐富的文化景觀與戰地歷史,穿梭在閩南傳統合院、洋樓建築群、防空洞、碉堡,是換宿期間最享受的事情,身為喜愛老屋生活的我,更想了解建築其中的奧秘,這次彙整了觀察老屋外觀的故事與設計工法的專有名詞。
Thumbnail
剪黏技藝是傳統建築中非常重要的技藝,大至廟宇與古厝的屋頂主視覺,小至室內壁堵及樑柱上的裝飾,都能看到剪黏技藝的展現。
Thumbnail
剪黏技藝是傳統建築中非常重要的技藝,大至廟宇與古厝的屋頂主視覺,小至室內壁堵及樑柱上的裝飾,都能看到剪黏技藝的展現。
Thumbnail
建於不同時期的四棟建築組合,座落在曾為「畫都」、「木都」的城市,主建築棟是市定古蹟,在21世紀被選定為當地的美術館館址。 這應該是給建築師一個極富挑戰的考題吧! 建築背後的歷史 2000年登錄為嘉義市定古蹟,並進行修復。 2020年3月「嘉義市立美術館」完工 ,於同年11月開館。
Thumbnail
建於不同時期的四棟建築組合,座落在曾為「畫都」、「木都」的城市,主建築棟是市定古蹟,在21世紀被選定為當地的美術館館址。 這應該是給建築師一個極富挑戰的考題吧! 建築背後的歷史 2000年登錄為嘉義市定古蹟,並進行修復。 2020年3月「嘉義市立美術館」完工 ,於同年11月開館。
Thumbnail
與嘉義土生土長的大學學妹一同用完早餐互練瘋話後 前往大名鼎鼎的【嘉義花磚博物館】 1915-1935年限定版花磚 起源於日治時期的花磚由歐洲傳入日本再引入台灣 製作技術之珍貴在那個樸實無華的年代 一塊花磚等值一塊土地 富人們用花磚炫富,同時也寓意著對子子孫孫的期許與願望
Thumbnail
與嘉義土生土長的大學學妹一同用完早餐互練瘋話後 前往大名鼎鼎的【嘉義花磚博物館】 1915-1935年限定版花磚 起源於日治時期的花磚由歐洲傳入日本再引入台灣 製作技術之珍貴在那個樸實無華的年代 一塊花磚等值一塊土地 富人們用花磚炫富,同時也寓意著對子子孫孫的期許與願望
Thumbnail
尋常的街道上,不經意間,也許便錯過了精彩的人事物。一回午後漫步,在竹東通往新竹的幹道上,忽然瞥見路旁有一小桶疑似廢棄的紅磚,就扔在某民宅前,湊近瞧,驚喜發現竟然是我尋覓多時的紅磚窗花!想跟主人家割愛,不料,找不到門鈴也罷,一訪、二訪、三訪……終於遇到了屋主。
Thumbnail
尋常的街道上,不經意間,也許便錯過了精彩的人事物。一回午後漫步,在竹東通往新竹的幹道上,忽然瞥見路旁有一小桶疑似廢棄的紅磚,就扔在某民宅前,湊近瞧,驚喜發現竟然是我尋覓多時的紅磚窗花!想跟主人家割愛,不料,找不到門鈴也罷,一訪、二訪、三訪……終於遇到了屋主。
Thumbnail
  光的紀實 華南里光彩街75號,這棟建築的雍容氣度,彷若一間建築學的圖書館。陳建都先生是第三代的圖書館館長,他說他在呱呱墜地那一刻,就是由接生婆接生於這座房屋,彷彿命運早就揭示了要守護這棟建築的使命。  
Thumbnail
  光的紀實 華南里光彩街75號,這棟建築的雍容氣度,彷若一間建築學的圖書館。陳建都先生是第三代的圖書館館長,他說他在呱呱墜地那一刻,就是由接生婆接生於這座房屋,彷彿命運早就揭示了要守護這棟建築的使命。  
Thumbnail
校外教學總是被無聊的古蹟參訪行程搞到不耐煩,迫不及待的想要去逛夜市,回飯店打牌?不懂一堆紅磚和舊木頭到底有甚麼好看的?不懂為何不將古蹟拆掉改蓋大樓?
Thumbnail
校外教學總是被無聊的古蹟參訪行程搞到不耐煩,迫不及待的想要去逛夜市,回飯店打牌?不懂一堆紅磚和舊木頭到底有甚麼好看的?不懂為何不將古蹟拆掉改蓋大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