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e·偷嗑】《火神》拍攝遇疫情!蔡銀娟藉故事探討體制 曾群芳讓角色為消防員發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攝影/林威
已經播畢的台灣職人劇《火神的眼淚》,不僅叫好又叫座,在戲中貼近的呈現消防員的日常生活,也在社會上獲得廣大迴響,讓不少觀眾了解,原來消防員的勤務,不僅僅是打火救災,還有醫護、搜救等任務;除此之外,劇中也真實呈現隱藏在消防員背後的壓力,包括家人、同僚、一般民眾及上級長官等,都成為他們可能必須面對的問題。
能有這麼一部令台灣觀眾驚豔的作品,多得導演蔡銀娟與編劇曾群芳,兩人攜手幕前幕後團隊,各司其職,繳出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對她們來說,最感到開心的,除了是作品能夠獲得好評外,最主要,是能夠讓社會大眾注意到台灣消防員的窘境,也多虧她們的合作無間,才能完成如此兼具寫實、情感的台灣職人劇。
蔡銀娟、曾群芳為《火神》田調編劇一年 拍攝期挑戰更鉅大
《火神的眼淚》雖然播畢,但引起的迴響仍在台灣社會蕩漾。
《火神的眼淚》既是以台灣消防員為故事主軸,在整個劇本創作上,就需要更加小心謹慎,為此,導演蔡銀娟與編劇曾群芳,為了能夠用最真實的情況來還原消防員的生活,兩人曾前往消防隊進行深度的田野調查,不僅了解到許多消防員的人生經歷,也陪著一同出勤,親眼見證了台灣消防員所面臨的各種狀況。
但戲劇畢竟是戲劇,不是紀錄片,所以在寫實與娛樂性上,就需要有所取捨;對此,蔡銀娟表示:「我常常要在戲劇性與寫實性之間,做一些取捨。」蔡銀娟解釋,雖然與曾群芳曾在消防局進行一段時間的田調,也陪著出勤,但像是火災現場,她們也僅能在現場外圍、以不打擾消防員作業為前提,觀察他們在現場的動作、互動及安排等,但畢竟不是專業,所以無法跟著消防員前進到火災現場中,她們也只能不斷的做功課,來補足不足的部分:「我們有參考一些紀錄片《獵火人》的畫面,在網路上也看得到有些消防朋友,會把他們進火場的畫面上傳。
導演蔡銀娟(左)、編劇曾群芳(右)為了讓消防員的生活更接近真實,在田調過程中下了不少功夫。
蔡銀娟表示,當自己看了這麼多火場的真實畫面後,發現其實在火場內部,大部分都是濃煙密布(白煙、黑煙或其他顏色的煙都有可能)、能見度很低,如果她想如實呈現, 觀眾們看到的畫面只有一片濃煙,大概10秒就會轉台:「這是我第一個在拍攝前,就決定要犧牲的寫實性。」另外,像是消防員的面罩,在台灣,真正的消防面罩裡,其實還有一個能罩住消防員鼻子的「鼻罩」,但若讓劇中演員真的戴上鼻罩演戲,那在漆黑的火場內部戲,觀眾只能隱約看到各個演員的眼睛,劇情節奏又緊湊快速,大家恐怕難以辨認出誰是誰,她說:「我們就做了一個取捨,把鼻罩拿掉。」蔡銀娟強調,雖然為了戲劇,不得不做出取捨,但對於消防員的辛苦與困境,在劇中還是非常真實的還原了。
對於過去,作品多以劇情與角色情感為走向的蔡銀娟來說,此次要執導消防員的故事,最大的困難,還是在於「火場」的呈現:「我覺得火場是最困難的!台灣這些年來,印象中沒有拍過這麼大規模的打火戲,因為難度很高;所以我事前籌畫時,其實是很擔心這塊,就是要拍得好、還要兼顧大家安全。」
在《火神的眼淚》中許多畫面,都是幕前幕後攜手努力的結果,也讓蔡銀娟坦承在事前有許多擔心。
蔡銀娟表示,前期籌備時,火效組跟主創為此開過不少會;以第一集為例,蔡銀娟說,以第一集為例,蔡銀娟說製片組及場景組很用心的找到了一棟因為都更而正要拆掉的大樓,裡面的住戶也都已經搬空,所以她們才能在最安全的情況下,創作出第一集開場的火災現場:「選好哪一戶、要怎麼陳設火管、哪邊要有火出來,及外景有雲梯車射水,這都是劇組到現場勘景好多次、用心討論、規劃出來的。」到了拍攝當天,從工作人員到演員,每個人都做好了安全措施,也請消防隊在現場駐守、以防萬一,為的就是希望能在安全無虞的情況下,呈現火災現場的混亂、緊急與困難。
除了火場的有一度程度上的困難外,由於消防員的勤務非常多元,所以有不少外景,因此天氣也成了拍攝上不可控的因素;另外《火神的眼淚》是在2019年底開拍,沒過多久,就遇上新冠疫情逐漸在台灣蔓延,因此增加了許多拍攝上的困難,也不難看出本劇能夠來到觀眾面前,真的吃了不少苦。
曾群芳盼故事引發共鳴 蔡銀娟解析女消防員職場困境
《火神的眼淚》呈現了消防員真實生活的一面,引發不少討論。
《火神的眼淚》播出後,能夠獲得很大的迴響,在於對消防員的著墨上,非常深刻,除了揭開他們與家人之間的關係外,也揭露消防員可能會面臨到來自外界的問題與壓力,像是第一集中,就赤裸呈現了在救火現場,不斷有旁觀民眾七嘴八舌的指導要如何救火;或是前往民眾家中進行救護時,也不斷有病患家屬在旁指揮,甚至找來民代對消防員施加壓力,這些消防員的日常生活,雖然平常我們看不到,卻是他們時常要面對的困境。
對蔡銀娟(左)、曾群芳(右)來說,在創作《火神的眼淚》過程中,都有她們各自想要呈現的部分。
對此,編劇曾群芳解釋,她在編寫故事的過程中,經常會覺得這部戲想說的話,其實是想說給消防員聽的:「我在寫的時候,有一度覺得比較像是在寫給消防員看的,別的觀眾怎麼想,沒關係,但至少消防員這個族群,要讓他們覺得寫實、讓他們覺得我們不是亂拍的、讓他們覺得有同感。」曾群芳認為,這些元素,不只是消防員的生活,更是建構劇中角色重要的條件,才能讓觀眾對於消防員、對於角色有共鳴:「一旦你把消防員的角色立體化、把他變成一個人後,用各種面向去看他,觀眾才有辦法同理這個人。」對曾群芳來說,真正重要的,在於讓觀眾理解,其實每個消防員都跟我們一樣是「人」。
導演蔡銀娟則補充,在《火神的眼淚》中,每個編劇在寫故事的心情不同,而她對於本劇的立場,除了是讓消防員感同身受外,一般大眾也是重點:「我是想要讓更多的觀眾去了解這群人,因為了解的人越多、關心的人越多,我覺得他們的環境跟制度、狀況,才有機會被改善。」蔡銀娟認為,當消防員的困境無法被解決,造成士氣低落、甚至過勞,最終影響的仍是整個社會。
《火神的眼淚》中,由陳庭妮飾演的女消防員,也讓社會看到她們在職場上可能遇到的困境。
就如同戲中由陳庭妮飾演的女消防員「徐子伶」,她的存在,帶出了女消防員在職場上可能遇上的狀況,加上角色的背景設定,也讓人見識到平日在報章媒體上,比較看不見的消防員人生。
對於這位女消防員的故事,蔡銀娟先是解釋了在劇中的設定:「這個女消防員當初的議題設定,比較是親情勒索,而她的原型,其實是我周遭幾個親朋好友的長輩。」蔡銀娟認為,這些長輩是很愛自己的孩子,只是他們的表達方式,就如同劇中由王琄飾演的「徐媽媽」般,會以情緒勒索的方式來與孩子相處:「所以當初在構思這個女消防員時,其實是從媽媽那邊去構思這對母女關係。」
對蔡銀娟(左)來說,女消防員還有許多故事可以說。(右為編劇曾群芳)
也因為在劇中建構了一位女消防員的角色,讓蔡銀娟在消防隊做田調時,觀察到女消防員在職場上會遇到的問題:「台灣消防員在幾十年前,其實是沒有女性的,隨著時代改變、觀念也慢慢不同,所以也有女消防員了,但對於部分的人來講,他調適的沒這麼快,可能會覺得很沒有辦法接受。」但蔡銀娟認為,這是一個時代變遷中,一定會有的議題,這部分,在劇中也呈現出來,希望能夠藉此讓更多人了解女消防員所面臨的問題。
另外,蔡銀娟表示,另外,蔡銀娟表示,此次雖然未在劇中呈現,卻是一些女消防員會遇到的狀況-「當媽媽」,她解釋,當女消防員懷孕越到後期,在執行勤務上是非常辛苦的,包括之後的生產、坐月子等,以及產後帶孩子的部分,對於女消防員、她的分隊以及她的另一半來說,都是必須要面對的議題。
蔡銀娟藉《火神》探討體制 曾群芳用角色為消防員發聲
身為本劇的創作者,編劇曾群芳(左)、導演蔡銀娟(右)都有各自喜好的角色。
除了劇情的深度外,《火神的眼淚》演員們的表現,也獲得觀眾很高的評價,蔡銀娟說,像在劇中飾演溫昇豪太太的柯奐如,雖然只是配角,卻也為了詮釋剛生產完的家庭主婦,特別前往有孩子的友人家借住與觀察,如此用心的演出,在戲劇播出後,引發很大的迴響,尤其是女性觀眾,紛紛表示柯奐如在劇中的狀態,完全就是活脫脫女性生產完後的樣貌。
事實上,無論是導演或編劇,對於劇中角色,她們都有很有感觸;蔡銀娟表示,她對劇中的角色,都非常喜歡,但有些配角,是她特別設計的:「我不希望大家在戲裡看到,就是誰很壞、誰造成這一切,所以我有把裡面一些問題,去呈現它的矛盾性,有時候,好人也會去造成傷害。」蔡銀娟解釋,會有這樣的設計,是因為她想呈現台灣消防制度上的困境,尤其是在消防人力的短缺,更是急需有關單位處理的狀況,這些都是她希望透過劇中情節、透過角色來處理的議題,而非單單只是誰好、誰壞,應該是從整體制度、文化與風氣去進行討論。
曾群芳(右)坦言自己對於劉冠廷飾演的「林義陽」很有感。(左為導演蔡銀娟)
而編劇曾群芳也有讓她非常有感的角色,甚至在給周遭的親朋好友看過故事後,也非常喜歡的角色,就是由劉冠廷飾演的「林義陽」,她說:「我覺得在四個角色裡,林義陽是最不寫實的,因為很少有消防員在經過7、8年的磨練後,還能這麼熱血。」對曾群芳而言,這個角色之所以吸引人,在於他已經在這個體制下這麼長一段時間,卻仍會想要向不公不義的事進行反抗。
對蔡銀娟(右)、曾群芳(左),來說,希望能帶給觀眾的感受,各有不同。
曾群芳補充解釋,有些消防員在整個大環境下久了,對許多事已經顯得淡然,像林義陽這個角色的消防員,雖然有,但真的已經少之又少:「我覺得林義陽這個角色,就是把這些消防員曾經有過的熱血,繼續表現出來、幫他們發聲、代替他們向民眾說些比較痛快的話!」除了角色外,曾群芳對於演員們為了詮釋各自的人物,特別前往消防觀摩、進而建構出有血有肉的角色,這部分對身為編劇的曾群芳而言,在看到成品後,更是感動非常。
最後,蔡銀娟表示,《火神的眼淚》雖然會帶給觀眾衝擊,或是難過、感傷的時刻,但她也希望觀眾看完後,不會只有這些情緒:「希望可以帶觀眾從悲傷中走出來,能夠有療癒的功能。」對蔡銀娟、曾群芳而言,這是她們最初想將《火神的眼淚》帶給觀眾的初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柯有倫說,對於演員這個身分,現在的他選擇等待,等待屬於他的機會、等待好的作品,也因為現在當了父親,讓他非常期待,未來能有機會在作品中詮釋「爸爸」這樣的角色:「我從以前就很想演爸爸。」但他說,好險當時沒有接下父親的角色,擔心自己會撐不起來;不過,現在有了人生經歷,有妻有女,相信自己可以為角色注入豐富的
《火神的眼淚》之所以能靠著穩紮穩打的劇情、演員們精采的詮釋而深入人心,導演與編劇絕對功不可沒;因此,【好•嗑電影】也特別邀請本劇導演兼編劇統籌-蔡銀娟、編劇-曾群芳,分享如何從無到有,將這部優質戲劇帶到觀眾面前。
這些年來,柯有倫無論在戲劇、音樂上都繳出了亮眼的成績單,也在2018年與交往兩年多的女友Donna步入禮堂,並在去年迎接兩人「愛的結晶」Mila,不僅搖身一變成為新手奶爸,也從大男孩正式成為成熟穩重的一家之主。
即便疫情影響,但行程不少的明禎,從去年開始就常飛往各地工作,甚至從去年九月就沒回到馬來西亞與家人同聚,就連今年過年都選擇在台灣度過;而行程滿檔的她,不免會遇上失落或是低潮的時候,而她處理情緒的方式,除了經常在她的社交平台上看到的運動或健身外,明禎表示自己還會靠「冥想」跟「騎龍」來紓解情緒。
出道六年,多元化的發展,在在顯示出林明禎不甘心被外界貼上標籤,每一次的現身,總是能帶給外界驚喜;而今,為了迎接挑戰,她選擇在台灣成立自己的工作室,盼望能向外展示更多不同的自己。 林明禎也想跟台灣的製作單位喊話,表示自己非常喜歡演戲,只要角色合適,她非常願意嘗試,也希望大家能夠多來找她。
林意箴表示,能夠再次與「植劇場」的夥伴相聚,對她來說,是非常好的體驗,也讓她想起小棣老師曾對她們說:「在表演的路上,會很長,可能會有點難走,但她可能沒辦法給我們每個人實質的機會,但她可以給我們跟身邊的人一個相互陪伴的機會,因為她希望我們在走這條路的時候,可以不要這麼孤單。」
柯有倫說,對於演員這個身分,現在的他選擇等待,等待屬於他的機會、等待好的作品,也因為現在當了父親,讓他非常期待,未來能有機會在作品中詮釋「爸爸」這樣的角色:「我從以前就很想演爸爸。」但他說,好險當時沒有接下父親的角色,擔心自己會撐不起來;不過,現在有了人生經歷,有妻有女,相信自己可以為角色注入豐富的
《火神的眼淚》之所以能靠著穩紮穩打的劇情、演員們精采的詮釋而深入人心,導演與編劇絕對功不可沒;因此,【好•嗑電影】也特別邀請本劇導演兼編劇統籌-蔡銀娟、編劇-曾群芳,分享如何從無到有,將這部優質戲劇帶到觀眾面前。
這些年來,柯有倫無論在戲劇、音樂上都繳出了亮眼的成績單,也在2018年與交往兩年多的女友Donna步入禮堂,並在去年迎接兩人「愛的結晶」Mila,不僅搖身一變成為新手奶爸,也從大男孩正式成為成熟穩重的一家之主。
即便疫情影響,但行程不少的明禎,從去年開始就常飛往各地工作,甚至從去年九月就沒回到馬來西亞與家人同聚,就連今年過年都選擇在台灣度過;而行程滿檔的她,不免會遇上失落或是低潮的時候,而她處理情緒的方式,除了經常在她的社交平台上看到的運動或健身外,明禎表示自己還會靠「冥想」跟「騎龍」來紓解情緒。
出道六年,多元化的發展,在在顯示出林明禎不甘心被外界貼上標籤,每一次的現身,總是能帶給外界驚喜;而今,為了迎接挑戰,她選擇在台灣成立自己的工作室,盼望能向外展示更多不同的自己。 林明禎也想跟台灣的製作單位喊話,表示自己非常喜歡演戲,只要角色合適,她非常願意嘗試,也希望大家能夠多來找她。
林意箴表示,能夠再次與「植劇場」的夥伴相聚,對她來說,是非常好的體驗,也讓她想起小棣老師曾對她們說:「在表演的路上,會很長,可能會有點難走,但她可能沒辦法給我們每個人實質的機會,但她可以給我們跟身邊的人一個相互陪伴的機會,因為她希望我們在走這條路的時候,可以不要這麼孤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故事沒有聳動的情節,review 不高,卻創造了票房,因為這個故事有你我在中間,更是我們常常要面對的挑戰。在這部2008年出品的福音電影《火線救援》中,夏日炎炎之際,救火英雄不顧自身,挽救他人於火海之中,卻發現自己的婚姻岌岌可危。
雖然我不喜歡鬼丈夫幾乎把毀容這個痛苦拿來當男樂梅角在一起的阻礙,但我還是慶幸我有把鬼丈夫看完,因為我真的太愛配角楊萬里了。 楊萬里是個大夫,是他衝進火場把起軒救出來,然後盡心盡力的照顧,才讓起軒撿回一條命。 而紫煙,她是因為媽媽紡姑被起軒的表舅欺騙玩弄,當初紡姑求起軒奶奶替她作主,奶奶卻把她趕出
裡面述說著台東著名的民俗活動-炸寒單中的肉身寒單的週遭及為何他們選擇當肉身寒單的理由
Thumbnail
因人體起火,變成焰人的第一代;應該就像是 抗議自焚的、 具有控火能力的第二代,就是重大槍擊犯、炸彈客吧、 能改變其威力與形狀的第三代;各種不同形式的火焰... 亞瑟;沉浸在幻想中的時候最強,大概是比較不會垮掉的心理[自我防衛機轉],跟森羅一樣也是孤兒。 這樣看來[家因替代役],算是個[安定力
Thumbnail
火花顧名思義,就是綻放的煙火,靜默默的點燃火藥,在黑夜中朝著自己的夢想前進;期待著某個時刻、某個當下能綻放出來。這部小說就是在這樣的開頭,每個藝人都這樣承受著孤獨和無助的身心狀態下,成名前只能依靠夢想,靠著微薄的收入默默前進目標。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消防員救助病人的故事,敘述了一名病人家屬的感動經歷,瞭解了消防員在緊急情況下的處理方式,以及對家屬的關懷。故事充滿溫暖和感動。
Thumbnail
《燃燒烈愛》是一部充滿著抽象劇情和對話的韓國劇情片,呈現出當代年輕人對現況的無力感,以及存在與否的定義。文章討論了影片中對生命的渴求和遺忘的主題,以及導演對當前年輕世代生命光的出口的探討。
Thumbnail
在工作中,當遇到狀況時,是否一定要像救火隊一樣立刻處理?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自己在工作上,處理救火任務的過程及思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故事沒有聳動的情節,review 不高,卻創造了票房,因為這個故事有你我在中間,更是我們常常要面對的挑戰。在這部2008年出品的福音電影《火線救援》中,夏日炎炎之際,救火英雄不顧自身,挽救他人於火海之中,卻發現自己的婚姻岌岌可危。
雖然我不喜歡鬼丈夫幾乎把毀容這個痛苦拿來當男樂梅角在一起的阻礙,但我還是慶幸我有把鬼丈夫看完,因為我真的太愛配角楊萬里了。 楊萬里是個大夫,是他衝進火場把起軒救出來,然後盡心盡力的照顧,才讓起軒撿回一條命。 而紫煙,她是因為媽媽紡姑被起軒的表舅欺騙玩弄,當初紡姑求起軒奶奶替她作主,奶奶卻把她趕出
裡面述說著台東著名的民俗活動-炸寒單中的肉身寒單的週遭及為何他們選擇當肉身寒單的理由
Thumbnail
因人體起火,變成焰人的第一代;應該就像是 抗議自焚的、 具有控火能力的第二代,就是重大槍擊犯、炸彈客吧、 能改變其威力與形狀的第三代;各種不同形式的火焰... 亞瑟;沉浸在幻想中的時候最強,大概是比較不會垮掉的心理[自我防衛機轉],跟森羅一樣也是孤兒。 這樣看來[家因替代役],算是個[安定力
Thumbnail
火花顧名思義,就是綻放的煙火,靜默默的點燃火藥,在黑夜中朝著自己的夢想前進;期待著某個時刻、某個當下能綻放出來。這部小說就是在這樣的開頭,每個藝人都這樣承受著孤獨和無助的身心狀態下,成名前只能依靠夢想,靠著微薄的收入默默前進目標。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消防員救助病人的故事,敘述了一名病人家屬的感動經歷,瞭解了消防員在緊急情況下的處理方式,以及對家屬的關懷。故事充滿溫暖和感動。
Thumbnail
《燃燒烈愛》是一部充滿著抽象劇情和對話的韓國劇情片,呈現出當代年輕人對現況的無力感,以及存在與否的定義。文章討論了影片中對生命的渴求和遺忘的主題,以及導演對當前年輕世代生命光的出口的探討。
Thumbnail
在工作中,當遇到狀況時,是否一定要像救火隊一樣立刻處理?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自己在工作上,處理救火任務的過程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