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人生以道德為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時間:民國八十八年五月二十七日(農曆四月十三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raw-image

今天與大家共同研究「人生以道德為首要,其次是和諧與樂觀。」道徳、和諧、樂觀,是我們人生處世,最重要的標的。尤其在日常生活,或是一個團體當中,最需要用心研習的。在我們的修行過程中,更是與戒、定、慧三學環環相扣著,這關係到整個心志的成敗與否。

譬如說「以道德為首要」,這就是要我們重視因果。佛教經律論三學當中的律學,就是在教導我們,明白因果與處世的方法,這是佛陀教導眾生修道的起點,也是人生中最高道德的行為準則。你若要修行,一定要明白因果,更要從日常生活中去體會,時常觀照、覺知自己的習氣,明瞭種種瞋恚心,是由哪裡生起來的?

大眾當中以「和諧」為首要,大家和睦相處,在眾中修六和敬,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譬如說兼具和諧與樂觀的人,在大眾中就可以看得出來,其學習過程是柔和持續進步的。自己明瞭佛法,就會積極對治,積極面對自己的習氣。

關於《無量壽經》,你們現在聽到哪裡?法藏比丘用思惟五劫,才成就西方極樂世界。你們現在說要往生西方,那要思惟多久?「阿彌陀佛」的聖號,起碼一天要念幾萬聲,你若不憶念、思惟、稱念,沒有發「應當發願,願往生的心」,就無法感應道交,那有因緣、有辦法去嗎?

raw-image

終日打滾世間因,所面對的都是世間的有漏果報。譬如最近我打了一個妄想,想說:很久沒有吃紅龜粿,今天才動一個念頭,就有人送紅龜粿來。萬法唯心,你看歷來高僧行誼,到臨命終時還示現大病!像這樣的例子,我們就要好好地去體悟,出家了,自己如果不在修道上好好用功,功夫不夠,那如何消受信施呢?

祖師曾說:「示現大病就是消業」,我們所造作的業要消,就要從病苦中去消、去體悟,看自己的功夫,堪受得了人家的討債嗎?有的人生病了照常出坡,照常行持。祖師說:「一日不求無事」,平常多發心磨練,生大病的時候,才有本錢吃苦,在病苦中,才能承受得住。

人們在起貪、瞋、癡作用時,當下的因不同,果報也就不同。無論我們是以「有所得」或「無所得」心來做事,這兩者之間因地的發心不同,當然各自的果地,所成就的資糧也就不同。所以我們要「心常覺照」,時時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以及現前的一念心性。

當你帶領大眾做事,跟對方指示幾次,對方都聽不進去時,那你會怎麼辦呢?

學員答:

我會給他時間,但若是經過幾次的勸諫,對方都不改,我也會起分別心。

院長開示:

空而有,有而空,「真空妙有」是用在什麼地方?你若講他幾次,他還是掉以輕心、慢心,悠悠哉哉地,動作故意慢慢吞吞,這時候就要修「空」觀,當下就要有覺知,不要被境轉。你若說不要理他就好,那他會變成無作用,被放到一邊去。出家人不能夠這樣子,我們要有慈悲心,要有教導他的雅量,希望他能改掉缺點,改變習氣,用慈悲心去攝受他、啟發他,人非草木「以慈為行」,他自會受益的。

這功夫是要時常正思維、安住正念,並反省檢討的。大眾間彼此相處,才能互相體諒(台語:知性好相處);這些生活中的磨合,與所體會而得到的經驗,就是「妙有」,緣起性空嘛!業力就是這樣子,一直磨來磨去,我們能夠安住正念就是修行。

其實,依世間法來說,面對惡因緣,你若不教導他,就變成空,或偏空,就變成有分別的「相」。你若無相,一定「空有不二」、「真空妙有」,各種事情當下圓滿,才叫妙有。若無法圓滿,當下就造惡緣。

我們學習佛法,「不離世間覺」,要在日常生活中,要處處覺,要在待人處事當中去修行;又「一切法不離佛法」,所以要在人事因緣中去鍛鍊,若遇到痛苦的惡因緣,就要修忍辱,再怎麼艱苦,也要忍辱,經云:「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我們要明白這都只是業力在釋放,隨緣消舊業,苦過了業也就消了,是不是?

raw-image

出家人修出世間法,哪有那麼簡單的!如在菜市場賣菜的菜販,菜市場環境不好,為了生活、為了經濟,再辛苦也要忍辱。我們出家人,是追求最高清淨的行者,嚴格持守戒律就是修苦行,而真正的苦,是調伏煩惱,是持戒與煩惱習氣,彼此對峙的當下。所以戒律首要端正威儀,這就是在學定。你們現在比丘尼、沙彌尼搭衣有沒有持咒?

學員答:

每天為了行門的功課、定課,要持多少咒,或念多少佛號,在這種情形下,搭衣就沒有念咒。

院長開示:

怎麼可以說為了用功,就這樣忽略或隨便?佛法是不能替代的,沒有說趕著早課,因為來不及,就一邊走一邊搭衣,而忘記持咒,這樣要如何培養高度的覺性呢?就是說不管什麼時間,我們都要培養自在,保持在正知正念中,不能以世間的理由說:「我忘記了!」因為忘記就容易墮落,忘記就會造業。

再說居士們來寺院,受八關齋戒、五戒或菩薩戒,我們的威儀一定要特別注意。尤其是男眾居士,如果剃了頭髮又搭縵衣,出入形同出家人,人家會誤以為他是出家人。女眾比較分得出來,男眾就分不出來了。如果受人頂禮,那福報就消了,這是一個很不好的因緣,是會障礙你未來的修行。

譬如小孩子剃了光頭,人家叫他小和尚,在叢林的方丈稱和尚,如果把居士或是孩子錯當成真正和尚,那就不對了。今日姑且不論真假有意無意,在寺院殿堂裡,戲論擾眾就有很大的過失。

又依教理來說:和尚是要具備有戒臘,道德、學問、能力,能夠增長他人慧命的大德,才配稱為和尚,才是名符其實。不然被人稱呼和尚,是會消損福報的,所以這要非常注意。過去的高僧大德,都不隨便自稱和尚的,人們頂禮他,他都還會謙卑地側身合掌說:禮佛一拜!

raw-image

現在有居士說,台灣有二百多人去大陸灌頂,聽說是黑教的,這都是個人的問題,不是師長的問題。印光大師說:禪宗開悟,只是證自性佛,還未圓滿。但若要追求名利掌聲的人,我們是沒有立場說他什麼的?各人的善根福德因緣不同,祝福他就好了。如今社會上的人,為了生活大多不都是貪名求利的嗎?貪名就造業,貪利為了錢財,就把道德放一邊了。

學員問:

佛法無法替代,那搭衣、洗手,沒念偈咒,念佛可以嗎?

院長開示:

你若念佛功夫好,能念到清淨,當然是好,若沒有程度,還是循序漸進,老實修行比較好。若說以念佛來替代,那是功夫要夠,洗手、搭衣時時刻刻都沉浸在佛號裡才行,你們有嗎?不然說以念佛來替代,這只不過是一個推託之詞而已,是不是!我們要培養高度的覺性,須依持真心修行,才會有妙用,否則《毘尼日用》不持,無意中踩到眾生,還是犯誤殺罪的。

要去了解受持《毘尼日用》的目的是什麼?它有提醒養成覺性的妙用。若晚上熄燈、養息、起床時都要受持著它,它有一定的聖言量;如果沒有受持,在行走中,就會放縱自己,無意中就可能會踩到眾生。若以受持來說,走路時就會憶念攝心,眼睛保持看著鼻頭,視覺都在眼前一尺處。

raw-image

比如:有一次,我在蓮因寺建大殿,與懺公他老人家在商談結構的問題,當時手上沒有紙筆,我隨手就撿一顆石頭在地上畫草圖,剛好有一隻螞蟻經過,懺公他老人家就說:不行!不行!我也看到了,石頭就停在螞蟻的前面,這就是高度的覺性。他老人家知道你這一畫下去,螞蟻會被畫到,他馬上禁止你做。修行功夫的深淺,差別就在這裡;說不行後,就不會畫到螞蟻,當下跟老人家的商談就完成了。

又比如說:自在與不自在的分別。若居士不如法,在寺院裡抽煙,你敢勸說他,而他會不起瞋恚嗎?當下的念頭,你若有了這個顧忌,自己就會不自在,不自在就變成疑問。你若是自在就殊勝;若不自在,有時看了就會起分別,當你起分別時,說話的音調,就會有所不同。

所以,這要看自己念佛的功夫如何?覺性的妙用有沒有現前,才是最重要的。好啦!大家好好修行,先堅固戒律,穩定基礎,建立人生最高的道德行為準則;繼而才有辦法發展禪定的功夫,制伏瞬息萬變的心念,這是修行的第一步,也是我今天要策勵大家的,大家要用心去研究:「人生以道德為首要,其次是和諧與樂觀。」其中的妙理,大家要好好用功!阿彌陀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鋼骨佛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5/31
時間:民國九十一年七月九日(農曆五月二十九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理光法師,各位法師!今天我們來研究佛法三綱: 一、是信願。信願是目標。 二、是慈悲。慈悲是動機。 三、是智慧。智慧是方法。 這是佛法的三綱,那要看我們自己來到道場求剃度,是基於那一種目標? 學員問: 院長開示: 院長開示: 學員問:
Thumbnail
2022/05/31
時間:民國九十一年七月九日(農曆五月二十九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理光法師,各位法師!今天我們來研究佛法三綱: 一、是信願。信願是目標。 二、是慈悲。慈悲是動機。 三、是智慧。智慧是方法。 這是佛法的三綱,那要看我們自己來到道場求剃度,是基於那一種目標? 學員問: 院長開示: 院長開示: 學員問:
Thumbnail
2022/05/18
時間:民國八十七年元月十四日(農曆十二月十六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各位法師!阿彌陀佛! 今天與大家共同研究「七不退法」: 第一項是大家應當經常集會,討論教法之正義。 第二項是上下和睦相處,互尊互敬。 第三項是尊崇佛之教誡,不可妄加更改,妄是妄語的妄。 第五項守護自心,以孝敬為首。 學員答:
Thumbnail
2022/05/18
時間:民國八十七年元月十四日(農曆十二月十六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各位法師!阿彌陀佛! 今天與大家共同研究「七不退法」: 第一項是大家應當經常集會,討論教法之正義。 第二項是上下和睦相處,互尊互敬。 第三項是尊崇佛之教誡,不可妄加更改,妄是妄語的妄。 第五項守護自心,以孝敬為首。 學員答:
Thumbnail
2022/05/16
時間:民國九十四年十二月一日(農曆十一月初一) 地點:淨律寺客堂 普賢十大願: 一者、 第二是、「稱讚如來」 第三是、「廣修供養」 教務主任: 院長!魚放入台灣海峽,會再被人抓走! 院長開示: 第四、「懺悔業障」 教務主任: 院長!心若不轉,怎麼會有力?大部份都被業報纏身。 院長開示:
Thumbnail
2022/05/16
時間:民國九十四年十二月一日(農曆十一月初一) 地點:淨律寺客堂 普賢十大願: 一者、 第二是、「稱讚如來」 第三是、「廣修供養」 教務主任: 院長!魚放入台灣海峽,會再被人抓走! 院長開示: 第四、「懺悔業障」 教務主任: 院長!心若不轉,怎麼會有力?大部份都被業報纏身。 院長開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wjgPbqyYMQDnDTpAfhKig5QhH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wjgPbqyYMQDnDTpAfhKig5QhH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wjgPbqyYMQDnDTpAfhKig5QhHXKeVMOg ◇◇ ◆ ◇◇ ◆ ◇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wjgPbqyYMQDnDTpAfhKig5QhHXKeVMOg ◇◇ ◆ ◇◇ ◆ ◇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wjgPbqyYMQDnDTpAfhKig5QhHXKeVMOg ◇◇ ◆ ◇◇ ◆ ◇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wjgPbqyYMQDnDTpAfhKig5QhHXKeVMOg ◇◇ ◆ ◇◇ ◆ ◇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記錄),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 ◆ ◇◇ ◆ ◇◇ ◆◇◇ 107.02.04現場開示阿伯的話精華語錄 (修行篇) 1.做事前要先規劃,先動腦想,不是等火車過了才吹哨子,這樣為時已晚。 2.要攝心,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記錄),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 ◆ ◇◇ ◆ ◇◇ ◆◇◇ 107.02.04現場開示阿伯的話精華語錄 (修行篇) 1.做事前要先規劃,先動腦想,不是等火車過了才吹哨子,這樣為時已晚。 2.要攝心,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 ◆ ◇◇ ◆ ◇◇ ◆◇◇ (修行篇) 1.若遇逆境的人事物,係自己在消業,故要有歡喜心,而不是一直逃避對自己不好的人事物。 2.修行,不是只在深山中修就好,而是能在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 ◆ ◇◇ ◆ ◇◇ ◆◇◇ (修行篇) 1.若遇逆境的人事物,係自己在消業,故要有歡喜心,而不是一直逃避對自己不好的人事物。 2.修行,不是只在深山中修就好,而是能在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天地之事沒有偶然,大多照因果天理走,很多事情的發生是因果的循環,是過去本身行為所致。心性要端正,行得端、坐得正,否則這輩子會很辛苦。若心性被因果業障控制住,人容易鐵齒;因果不銷,誰講都聽不進去;自性要自渡,個性不改,任何人都無法渡。」 「人生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天地之事沒有偶然,大多照因果天理走,很多事情的發生是因果的循環,是過去本身行為所致。心性要端正,行得端、坐得正,否則這輩子會很辛苦。若心性被因果業障控制住,人容易鐵齒;因果不銷,誰講都聽不進去;自性要自渡,個性不改,任何人都無法渡。」 「人生
Thumbnail
居士受八關齋戒、五戒或菩薩戒,同在出家人當中,不能搭縵衣。尤其男眾居士,如果頭髪剃了,人家會以為是出家人。女眾分得出來,男眾就分不出來,受人頂禮福報就消了,這是福報的關係。譬如小孩子剃了光頭,人家叫他小和尚,在叢林的方丈稱和尚,如果把居士或是孩子當做真正和尚,那就不對了。
Thumbnail
居士受八關齋戒、五戒或菩薩戒,同在出家人當中,不能搭縵衣。尤其男眾居士,如果頭髪剃了,人家會以為是出家人。女眾分得出來,男眾就分不出來,受人頂禮福報就消了,這是福報的關係。譬如小孩子剃了光頭,人家叫他小和尚,在叢林的方丈稱和尚,如果把居士或是孩子當做真正和尚,那就不對了。
Thumbnail
「一切是因緣」。古時候的人說:「知恩報本」。上一輩的人也常說:「做人要知恩報本」。佛法也開示:「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古代的人,就算是世間法,也是這樣說。那你說世間法有離開佛法嗎?或者佛法有離開世間法嗎?古人這麼說,老一輩的教導下一代,可是現在的人卻比不上以前的人。
Thumbnail
「一切是因緣」。古時候的人說:「知恩報本」。上一輩的人也常說:「做人要知恩報本」。佛法也開示:「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古代的人,就算是世間法,也是這樣說。那你說世間法有離開佛法嗎?或者佛法有離開世間法嗎?古人這麼說,老一輩的教導下一代,可是現在的人卻比不上以前的人。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
Thumbnail
出家人的生命目標在追尋什麼? 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上求佛道是自覺,修學佛法讓自己能斷煩惱。 下化眾生是覺他,慈悲利生讓眾生能斷煩惱。
Thumbnail
出家人的生命目標在追尋什麼? 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上求佛道是自覺,修學佛法讓自己能斷煩惱。 下化眾生是覺他,慈悲利生讓眾生能斷煩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