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愛朗讀

菊-avatar-img
發佈於疫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昨天收到母親的語音訊息,以為是她的叮嚀,又擔心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於是趕緊線上教學結束後點開聽取。一聽語音,發現那並非母親的柔聲,而是蔡委員對大眾提醒對付新冠病毒的方法。
我沒有全部聽完,應該說聽了幾秒鐘就關掉,因為在我的認定中,蔡是委員,而非醫療專業人士,因此對她的言說我先打了折扣。
不久,政府的官方訊息便傳出該語音不可信,政府掃蕩後真相、闢謠。
隨後在朋友的群組就有人認定:老人家都是如此,看到什麼轉傳什麼。
我也聽到不同的意見:蔡只是分享自己的心得,並無錯誤。
雖說如此,但我認為一個人應當為自己的言論負起責任,而轉傳者也當確信資訊無誤,否則就成了為虎作倀之人。
但我深信母親是愛我,是擔心我遠在異地獨自生活,現在又疫情猖狂,生活向度轉彎,一時難以回復「正常」,於是傳授我「錦囊妙計」好讓我可以坦然度過宅居,有時孤單難免寂寞的心情。
我都懂得,所以我感恩。
但我也提醒她,別再轉傳了,深憂世代的溝渠會更深,年輕人會認定老者就是如此,被貼標籤已成風氣,諸如三寶開車之類的刻板印象,但如果要打破,應當先從躬身例行開始。
今天早上電話回家,我又好言相勸一番。
然而真正要說的是,讓我朗讀一篇關於佛家理論的文章給母親聽。
一直以來很喜歡呂政達在自由時報家庭PLUS的專欄,他學佛,每每將佛學接楯生活,從經驗中體悟佛理。有陣子我覺察奇怪,為什麼他一頭栽進佛法世界,有天在副刊的散文,讀到他病中的消息。
原來如此。
而想到母親也親佛法,因此我朗誦呂政達的文章,錄下來給母親聽,希望她能聽正念、好言佳語,而停止轉發假訊息。
我的起心動念和母親一樣,源於對彼此的愛與照護,在遠方。
我的聲音如那篇文章的木碗與缽相當的樸質,幾乎是梨花般的純淨、鳳凰木的棉絮般飄飛,缺乏抑揚頓挫高潮迭起,甚至也無法如實炮製文章的表情。但都相同的「銀缽盛雪」,雪在其中化與不化,心都要柢定不動。
因此明知是為愛朗讀,也向朋友「炫耀」自己的創舉,甚至現在寫作此文不也如此。
但很快地就散佚了。
想想金剛經的義理,付出並不是想收穫什麼,就連自己短暫的快樂都不是付出後的索求。
而我做這樣的事也不過就是輕而易舉,做我能力所及的罷了。
就如同今天到附近超市採買返家,想起萬華陪侍小姐的慌張竄逃,竄逃到草屯,甚至失聯的他方。這些人日夜顛倒賺取皮肉錢,或者賣笑賣親切賣嬌嗔賣青春給金錢、給生活、給家中嗷嗷待哺的稚幼,而後在疫情抓狂的時候感染病症,失去經濟來源又失去健康,還得關顧老小,突然感覺她們的勞苦,雖然人生的逆境真無大小,但相較起來,我所經歷的又是小巫見大巫,該要慶幸少許了。然而我又能為她們做些什麼,也只能稍微理解身處坎坷人生的窘迫,那些微的同理,但是我也深信這社會依然也為她們設想之人,甚至解除病毒的封印的雙手。
近日,讀簡媜小說十種寂寞,感謝她用老齡的雙眼,為我的生活除魅,她說她也感激那些用小說接住她的人,現在,我也感激她。
而實則我喜歡與老人攀談,總是這麼溫柔寬懷。我深信母親也有這樣的一面,於是在情感上我可以理解轉傳後真相的起心動念,都是愛。於是我還回去的是:心念與行動上的愛。
希望她能感受得到。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會員
93內容數
生活是多刺的,但在荊棘中也能開出向陽花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疫日
疫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 你,還好嗎? 生活有不如意的地方?有些事,會否無法向身邊人傾訴? 情緒找不到出口,心口的擔子愈來愈重? 你,還好嗎? 如果你想向我訴說,如你想聽我的想法: • 請加入我的沙龍會員 • 我會不定時在討論區開放約每星期一封的「會員來信」限額 【 請開啟討論區通知 】
Thumbnail
媽媽的朋友下午打了通電話給我,說她們一起幫媽媽寫了法會牌位, 因為在北部,所以用很家常的口氣跟我說,有空的話記得去拜拜。 掛完電話我坐在手機前爆哭。 因為能感受到媽媽朋友們用自己的方式想念她,記得她的習慣、愛好, 所以用同樣的方式延續下去,用她們能做到的關愛試著照顧我們。
Thumbnail
蔡女士五十三歲,五戒弟子。她說:「感恩上師,網路共修妙語如珠,講述因果修行真實案例令弟子醍醐灌頂,智慧開顯,破除無明。」然後妳再請我為妳在神變節所做的功德迴向,還有妳弟弟無故或微不足道的細故容易情緒失控暴躁,怒罵太太、兒子,並且同時決絕表示要離婚,要把太太兒子趕回娘家,這種超級怪異行為。弟弟也有諸多
Thumbnail
這篇文章敍述了母親透過觀世音菩薩的信仰度過人生的困境。同時,也描述母女對過往生活的回憶及思考。
Thumbnail
智者常說,為他人著想,就是為自己著想。多替別人想一分,就是替自己留後路。也許會有一些人不太理解這話的意思,可能是因為每天所思所想都以自己為主,甚少站在別人角度,你我他分得很清楚,沒有灰色地帶,因此礙難體會「捨是得」 、「退是進」的意思。 有一個女人,經歷父親驟世,家中剩下老媽媽,老媽媽一時走不
Thumbnail
  一位師姐來信分享個人案例,以下來文照登:    剛開始接觸精舍是因為老公家中的倒房還有兩位嬰靈菩薩,一直干擾我和家中成員。去精舍請示後,我曾經非常心不甘情不願地誦過幾部經,因為覺得先生有其他的兄弟為何不幫忙?反倒是我來承擔,所以越誦越煩,就不想誦經了,直到老公家中倒房和兩位嬰靈......
Thumbnail
張敏言!我叫妳幾次了!!是不會回答嗎?! 我坐在公園椅子上,看著嘶吼的媽媽,正在拿下女兒的耳機,然後說著:我講幾遍了⋯⋯我叫妳名字一次就要回答我,每次都要喊那麼多次也不理人!我剛下班也很累耶!不是只有妳上課累,好嗎?!可不可以體諒一下我,我還要工作還要買菜還要接妳放學⋯⋯ 也許公園旁的停車場這條路,
大家都知道,長者要的不是財富,也不是物質上的饋贈,其實他們要的很簡單,就是陪伴。一起追劇、聽podcast、然後再一起討論心得,或許大家會想,追劇、聽podcast,不是獨自一個人就可以做的事?幹嘛需要人家陪,那你就是不懂人心,重點就是後面那個討論心得的部分了。 子女與長者之間,常因為年代不同,生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 你,還好嗎? 生活有不如意的地方?有些事,會否無法向身邊人傾訴? 情緒找不到出口,心口的擔子愈來愈重? 你,還好嗎? 如果你想向我訴說,如你想聽我的想法: • 請加入我的沙龍會員 • 我會不定時在討論區開放約每星期一封的「會員來信」限額 【 請開啟討論區通知 】
Thumbnail
媽媽的朋友下午打了通電話給我,說她們一起幫媽媽寫了法會牌位, 因為在北部,所以用很家常的口氣跟我說,有空的話記得去拜拜。 掛完電話我坐在手機前爆哭。 因為能感受到媽媽朋友們用自己的方式想念她,記得她的習慣、愛好, 所以用同樣的方式延續下去,用她們能做到的關愛試著照顧我們。
Thumbnail
蔡女士五十三歲,五戒弟子。她說:「感恩上師,網路共修妙語如珠,講述因果修行真實案例令弟子醍醐灌頂,智慧開顯,破除無明。」然後妳再請我為妳在神變節所做的功德迴向,還有妳弟弟無故或微不足道的細故容易情緒失控暴躁,怒罵太太、兒子,並且同時決絕表示要離婚,要把太太兒子趕回娘家,這種超級怪異行為。弟弟也有諸多
Thumbnail
這篇文章敍述了母親透過觀世音菩薩的信仰度過人生的困境。同時,也描述母女對過往生活的回憶及思考。
Thumbnail
智者常說,為他人著想,就是為自己著想。多替別人想一分,就是替自己留後路。也許會有一些人不太理解這話的意思,可能是因為每天所思所想都以自己為主,甚少站在別人角度,你我他分得很清楚,沒有灰色地帶,因此礙難體會「捨是得」 、「退是進」的意思。 有一個女人,經歷父親驟世,家中剩下老媽媽,老媽媽一時走不
Thumbnail
  一位師姐來信分享個人案例,以下來文照登:    剛開始接觸精舍是因為老公家中的倒房還有兩位嬰靈菩薩,一直干擾我和家中成員。去精舍請示後,我曾經非常心不甘情不願地誦過幾部經,因為覺得先生有其他的兄弟為何不幫忙?反倒是我來承擔,所以越誦越煩,就不想誦經了,直到老公家中倒房和兩位嬰靈......
Thumbnail
張敏言!我叫妳幾次了!!是不會回答嗎?! 我坐在公園椅子上,看著嘶吼的媽媽,正在拿下女兒的耳機,然後說著:我講幾遍了⋯⋯我叫妳名字一次就要回答我,每次都要喊那麼多次也不理人!我剛下班也很累耶!不是只有妳上課累,好嗎?!可不可以體諒一下我,我還要工作還要買菜還要接妳放學⋯⋯ 也許公園旁的停車場這條路,
大家都知道,長者要的不是財富,也不是物質上的饋贈,其實他們要的很簡單,就是陪伴。一起追劇、聽podcast、然後再一起討論心得,或許大家會想,追劇、聽podcast,不是獨自一個人就可以做的事?幹嘛需要人家陪,那你就是不懂人心,重點就是後面那個討論心得的部分了。 子女與長者之間,常因為年代不同,生